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前夜风云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确枚砺匏埂F涫道詈枵碌某龇茫紫缺闶浅遄藕投砉崦说模窦砉擞指裢庥押冒徒幔吐诖鹩ο确枚砺匏埂!�
  客船经台湾海峡,越印度洋,由红海进入苏伊士运河。德、法等国闻讯,准备派出舰艇在地中海截住李鸿章,迎入自己的国家,但俄罗斯已派了乌斯托姆斯基亲王乘军舰在运河北口恭候,法、德两国无奈,只好放弃拦截计划。 
  三月中旬,李鸿章到达俄罗斯敖得萨港。俄国的陆军元帅与当地官员到港迎接,欢迎场面盛大之极。从港口到行馆,沿途彩旗飘飘,迎宾队伍由中俄两国国旗作前导,乐队高奏着迎宾曲,礼宾官向李鸿章敬献馒头和食盐,表示敬李为最尊崇的贵宾。从这儿乘火车至俄首都彼得堡,更有一番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俄外交大臣巴劳埔的夫人甚至用俄人恭接君父的礼节,托金盘给李鸿章献上盐饼。从车站到李的下榻之地,路上全部铺上鲜花,路边欢迎的人群人山人海。受如此礼遇,李鸿章高兴极了,一路的风尘劳累一扫而光,精神矍铄,满脸喜意,鹤发而童颜,便像一位老仙翁。 
  到彼得堡后第五天,李鸿章领次子经迈等随员拜见俄沙皇与皇后。沙皇与皇后亲切微笑,降座相迎。李鸿章向沙皇鞠了三躬,呈上国书,又献上大清皇帝馈赠沙皇的礼物:白壁一双,大红毯一幅,古铜瓶一双。沙皇称谢。李鸿章致词说:“谨代表大清大皇帝感谢沙皇干涉还辽的美意,并敬贺沙皇加冕。”沙皇也致答词。宾主尽礼,其乐融融。 
  此时其它各国贺沙皇加冕的使臣也陆续到达彼得堡。英国派了两位王子一位王孙,日本派了伏见亲王,意大利派了王子拿波里……法国和俄国的关系最为亲密,就别出心裁在巴黎为沙皇加冕遥祝。加冕的那一天,巴黎全城悬灯结彩,全市放假,赦免罪犯,到晚上则是烟花满天,热闹非凡。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彼得堡,本市居民不算,光从各地征招入都的民众就有五十多万。广场上彩棚处处,棚内向民众发放肉饼、面包及糖果。为贺礼而招来奏乐的乐工达五千人之多。人多拥挤,据说加冕典礼的当天,城中被踩踏而死的百姓就有两千余人。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自李鸿章来到后就天天陪着他,加冕典礼一过,维特便与李鸿章谈起了要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问题。维特说:“中日之战时,俄国未能帮上中国的忙,甚是遗憾,因为俄国的兵力主要在欧洲部分,东来不易。如今我们准备将铁路横贯西伯利亚,直通海参葳,这样,日本人再敢挑衅,我们便可以迅速运兵东来,帮大清教训小日本。但这条铁路需穿越中国东北而过才最省事,节相以为如何呢?”李鸿章早知道有这一问,却双眼望天,微笑不答,只掏出烟卷来,叼在口中。 
  维特忙过来给李鸿章点烟,李鸿章坦然受之,缓缓吐出烟雾,闭着眼睛陶醉。 
  维特不恼也不急,恭态以待。李鸿章抽完一支烟后,似乎瘾已过足,便笑咪咪,对着维特高谈阔论起来,中俄友谊,东北对大清的重要性等等,长篇大论一番后,维特赞道:“节相思维敏捷,实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本人钦佩莫名!”   
  三 欧美壮游 伦敦蒙难 波涛万里(2)   
  李鸿章笑道:“不敢,贵大臣过誉。” 
  但维特很快又将话题转向修铁路的问题上来。李鸿章说:“敝国也赞成修这条铁路,这样对中俄友好互助大有好处,不过敝国更愿意自己掏钱修敝国境内的那一段。” 
  维特急道:“节相,如果大清国自己修,以大清现在的国力,恐怕二十年也修不好,那么,俄国有心帮助中国,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李鸿章却作出为难的样子,说这不是他的职权所能回答的问题。 
  维特无奈,告之沙皇,沙皇便趁李经迈入宫收验礼物之机,招经方入偏殿,说:“俄国地广人稀,决不占别国的尺寸土地,东北铁路修好,于俄清两国均有利益,望贵使与李节相妥商。” 
  经迈将俄皇之意告知李鸿章。李鸿章笑道:“我来时,太后皇上已有谕旨,允准俄人修东北铁路。” 
  李经迈问:“俄人难道不觊觎我东北土地?” 
  李鸿章咬牙说道:“日本是大清最大的威胁,也是我最恨最痛的国家,为了对付日本,必须与俄结盟!” 
  维特继续找李鸿章谈铁路的事,提出与大清签一针对日本的军事互助密约,李鸿章摆足了架子,就是等维特主动提出这件事,如今目的已达,便开始与维特认真讨论密约的条款,然后再商议铁路问题。李鸿章坚持铁路的投资者必须是私人资本,俄国政府不能参与,维特同意。 
  李鸿章又说,投资人必须限于中俄两国之人,维特也同意,并说:“这段铁路不管运营中盈亏如何,大清每年可净得二十五万卢布,并且可先预付二百万卢布给大清,铁路在五十年后,无条件免费送给大清。” 
  李鸿章很满意,感觉俄国人挺够朋友,欣喜之下发电给北京,请朝廷定夺。总理各国衙门的大臣们集体审议了密约及铁路合同的内容,同意照办,然后请太后与皇上旨意,慈禧与光绪命给李鸿章发电,允准签约。 
  四月二十二日,李鸿章与维特在彼得堡签订《中俄密约》,其主要内容是:一。中俄两国海陆军相互援助,军火粮食也相互接济,共同对付日本。二。非两国共商,不得单独与敌议和。三。开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准俄兵船驶入。四。中国允许华俄银行于黑龙江、吉林接造铁路,以达海参葳,合同另定。五。铁路合同签订之日,此约生效。 
  密约签订,李鸿章大喜,心想:“此约可治住日本觊觎大清的狼子野心,我不虚此行矣!”于是又很快与俄国签订了铁路合同。诸事完毕,李鸿章高高兴兴向沙皇辞行,赶往德国访问。 
  德国政府对李鸿章的迎接也是礼仪隆重之极,并且事先已将李鸿章的嗜好脾气打听得清清楚楚,各种安排,无不投其所好。李鸿章在兵马夹道的护卫下到“该撒好司”行馆时,大厅里笼养的画眉就婉转啼鸣了;进入房间,上好的雪茄烟就摆放在茶几上了;迈步进入寝室,寝室墙上并排悬挂着李鸿章与德国伟人俾斯麦的半身画像。这一切,只把李鸿章看的咂舌不已,当然,也是舒坦无比,飘然若仙。 
  俾斯麦以“铁血宰相”而名闻于世,有再造德意志的大功,是德国人的骄傲,他受德国人尊敬的程度甚至超过德皇。但如今德国人将李鸿章的照片与他并列,称李鸿章为“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暗道一声惭愧,可还是抑制不住的高兴。德皇在皇宫内为李鸿章一行举行茶会,皇帝皇后亲自出席,各大臣各驻德使节也都带夫人到会作陪。茶会之后,德皇又请李鸿章去御教场阅兵。阅兵席上,德皇的宝座之下特设一虎皮椅,请李鸿章就座。德国兵士在场上操练,进退离合,各施所能,变幻无方,而又整齐严肃。表演的兵士虽只有两千人,却有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 
  练了一辈子兵的李鸿章看得呆了,不觉失声叹道:“我若有这样的兵伍十营,岂能败于小日本之手!” 
  德皇又安排人带李鸿章到军工厂参观,只见枪如林,弹如海,看得李鸿章一边艳慕不已,一边黯然神伤。最后,德方安排李鸿章与已经荣休在家、贵为王爵的俾斯麦见面。 
  李鸿章大喜,为表示隆重,他特意穿上皇上赏赐的黄马褂,而俾斯麦也盛装在身,早早地在自己的王府门前迎候。李鸿章下得车来,精神百倍,迈步向前。俾斯麦也趋前而迎,步伐铿锵,风采不减当年。 
  两人同时走向对方,四手齐握,相视而笑。四周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拥围着,伸长了脖子欣赏东西方两个俾斯麦的风采,见两人一样的风骨铮铮,众人禁不住大声喝彩,并哗哗鼓起掌来。 
  李鸿章与俾斯麦互致问候后,满脸喜意,携手进入王府客堂,相对而坐。俾斯麦称赞李鸿章入朝即为宰相,在军就是元帅,临民又做总督,对外又是通商大臣,是真正塑造现在中国的伟人。李鸿章称俾斯麦以铁血精神再造德意志,为世人所共钦敬,自己远不能及,因此常自仰慕。 
  一番客套之后,李鸿章转入正题,肃容问道:“请教俾王,如何方可图强图治?” 
  这一问,正触到俾斯麦的痒处,俾斯麦十分高兴,说:“节相,图强图治,必须以练兵为立国之基,兵不贵多而贵精,有五万雄兵即可威慑当世,所向披靡。” 
  李鸿章一惊,五万兵在中国够用吗?但俾斯麦按自己的思路又大讲起了练兵的法门,李鸿章便说回国后一定要请德国教习重新练兵,俾斯麦微笑表示支持。   
  三 欧美壮游 伦敦蒙难 波涛万里(3)   
  正事谈完,两个人便吹起牛来,各自夸耀自己如何厉害,又吹嘘各自国家的技艺。李鸿章口若悬河,将中国的射箭技术吹得神奇无比,俾斯麦大为不服,但他对射箭并不内行,驳不倒对方,气恼下,灵机一动,便请李鸿章带来的随从射箭,好让自己一开眼界。 
  李鸿章哈哈大笑,立刻差了十名懂射箭的随从武官表演射箭,又差了十名随从手持箭靶,蹲在院中开阔之处。十名箭手精神抖数,箭无虚发,每人十箭射完,俾斯麦鼓掌大声喝彩。 
  李鸿章问:“中国人很聪明吧?”俾斯麦连连点头,就要求自己也试着射一箭,李鸿章当然同意。 
  俾斯麦拿起弓箭,摆个姿势,“蔌”的一箭射了出去,射在一个持箭靶人的大腿之上,那人大叫一声,翻身倒地。 
  众人慌了。李鸿章急喊自己的随行医生,那医生掏出把剪刀冲过来,剪掉中箭者腿上的箭杆,然后说:“我是外科医生,我的的任务完了!” 
  李鸿章大怒,对俾斯麦说:“你看中国人狡猾吧!” 
  俾斯麦点头称是,然后问那外科医生:“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