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之因,包括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妄执及贪嗔痴慢疑等迷情。这些烦恼乃至魔境其实也没什么不对,没有什么好怕的,只要你能当下解脱,不为所转便是。不转时是凡夫、魔道,一转则是佛、菩萨。而佛法就在世间,你说要到那里去找呢?一定要到山中才能求清净吗?山中本来就很清净,何必再求清净呢?就在不清净的地方你能清净,才是佛道。所以这段特别点出“世间道中得解脱”,在万法纷坛中成就大自在,一切不离世间道,做为一个人,如果不出家,只要他规规矩矩谋生,为人处事合乎人道,一样也可以解脱。
我们学佛学道者,往往为了去掉见思惑业的纠葛及魔境阻难,反而将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神经兮兮的。要知道诸法无常,见思二惑无常,魔境也无常,无常连佛都不能转,魔能够吗?并且我们修行人容易有个毛病,所谓“出了一个家,又入了一个家”,抛开世间法的得失,却计较起出世法的种种来,将世俗贪嗔痴那一套带入佛门,处处分别谁高谁低,谁是谁非,反而扯出一大堆烦恼祸根,实在可笑。净土宗莲池大师悟道偈云:“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到了最后魔佛都是一样。佛法的精神在于莲华出于污泥而不染,烦恼中能现菩提,恶境中能得清净,“犹如莲华不著水”,却生于泥水。下一个比喻更好,“亦如日月不住空”,看太阳月亮天天上升,天天下沉,今天接著明天,明天接看后天,活活泼泼自然轮转不已,不住于一个固定的空间。而我们修行人若守住一个空,以为空的境界才是道,那已错了,等于著了魔,学佛若执一法为是,那著的是人天魔、罗汉魔,乃至佛魔。真空无所住,洒脱自在,活泼自然,不但如日月不住空,也如飞鸟翩翩掠过,空中不留丝毫痕迹,这是无著解脱。佛法讲空,其实就是讲妙有,你们修准提法念到专一的时候,心心都在佛境界,一字一声的念,念念‘犹如莲华不著水”,是有莲华,不著水而已!是清清净净的有,非呆板死寂的无;念念“亦如日月不住空”,并不是没有日月,不固持某一个位置而已,念念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以此理解的心情开开心心修去,怎么不成?再唱下面四句: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常随佛学的重点结论就是“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也是佛法的真精神所在。大家学佛气派要大一点,不要那么小里小气,小里小气者,小乘路都不能走,何况大乘?而佛之所以能够成佛,这是关键,大乘道是入世的,“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烦恼即菩提,处处无家处处家,即空即有,中观之道,最须求证。不是道理说得好便了不得,那只是思想而已,思想不等于佛法,若以为是,那佛法也变成了魔法。学佛是要将所有的身心都投进普贤行愿海中去求证体会,如此则能成佛而“悉除一切恶道苦”。换句话说,不但不受下三道之苦,却能享受天人境界之乐。天人境界之乐粗分为三:乐--欲界之乐,明--色界之乐,无念--无色界之乐。于此三者佛能受用而不住,“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然后方能“等与一切群生乐”,等与是平等的施与,平等的给与大家快乐。
话说回来,如何是普贤如来的境界呢?“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自利利他的这种功德成就,不管经历多少劫数,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要给它离苦得乐才行。没有听说那一位佛的愿满了的,或事情做完了的,佛菩萨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众生苦难的时候,正是他再来的时候。“十方利益恒无尽”,想尽办法要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这是佛菩萨们的真实行履处,你们真有心要亦步亦趋,追随不悔吗?
再来轮到“恒顺众生”这一项。大家不是光用耳朵听,要用脑筋,用心听。学佛修菩萨道的要常常追随顺著众生的愿望而修。恒是常的意思,随是追随。现在要讲的八句,表面文意比较容易,大家至诚恭敬地以赞叹心来唱诵,也是一种宝贵的供养,合于赞佛功德的道理: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天上大菩提。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同学们如法唱诵)
恒顺众生,这一点最难。学佛的愿力并不是每一种都难,恒顺众生这一项我们反省看看自己学佛以来,做到了没?父母也是众生之一,你有没有恒顺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许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导,你们都遵行了吗?(部分同学答:没有)这岂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亲人也是众生,你也时常满其所愿吗?--没有。所以尽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诸恶业,一切我今皆忏悔”,真忏悔了吗?如此学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说:“本欲度众生”,结果“反被众生度”,都是众生来度我们,是不是?(同学们答:是)那么我们还有资格学佛修菩萨行吗?菩萨行是“常为众生不请之友”,如“维摩诘经”上所说,是顺他利他,非依我从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恒顺众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恒顺众生呢?(同学答:我见。我执),对的!我见、我执,所以达不到无我的境界,岂能作到恒顺众生呢?天天说大乘,却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大自己的乘,一点也不肯奉献,有一点牺牲便自觉了不得,说什么大乘来著?这里许多人只要一听到了冬天有打七,就拼命钻回来,因这个地方恒顺他呀!而平常一有事情就赶快溜掉,哈哈!这是学佛的吗?连作一个凡夫都不够格,其他又何足道哉?像现在大家共处一堂修准提法,便要生起这恒顺众生的情境,日后切实作到行到,并且“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既然有缘一起在这准提海会中精进,便应同心同德,共此普贤愿力与准提菩萨之大悲心,合于“六和敬”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地修去。
再来,“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识,比如这里的老师们各有专长,指导你们不同范畴的学科,让你们有所受用,这便是善知识,他们的行为也就是一种普贤行,别人能够利益我们,这种表现就等于一种普贤行的榜样,我们怎能不以自己所能去利益别人呢?多少年来我一直强调普贤愿行的重要,不学佛则罢,一学佛如果没有发起这个愿心,那一切免谈,自欺欺人而已。因此我连早课都要你们念诵薰习普贤行,平常做人处事也这么提醒。想想我们每天生活之所需,从小至老那一样不得靠别人,这都是别人在为我们示现普贤行啊!仔细反省反省吧!
再说,如果有人反对修学普贤行,那便是恶知识,不懂佛法。你们今天“佛法难闻今已闻,中国难生今已生,人身难得今已得,善知识难遇今已遇”,就该好好努力,祈求善知识“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常能与善知识共学,并使善知识常生欢喜心,这便是依法修行,这一偈讲祈愿,希望生生世世能遇善知识,并且对我常生欢喜心,我也对他生欢喜心,何以能做到呢?要自己真修普贤行。这一偈唱一下,并接唱下一偈: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同学们如法唱诵)
“愿常面见诸如来”,我们作得到吗?(同学们默然)我们现在真见到佛吗?一切众生皆是佛,十方三世皆有佛,但见到了没?没有。见到是要见道之人方才称得上。故禅宗祖师告诉我们一句话:“日面佛,月面佛”,你们有没有日面佛、月面佛呀?又日面佛、月面佛应该怎么解释呢?(同学们答:随时随地都面对佛)每天每时,随时随地都面对著佛,与佛同在。至于说一切众生皆是佛,这还是理上的事,要证到才行。因此要你们先在意境上观想,早晚薰修,也算是时刻在面对佛。譬如现在修准提法,专诚念咒观想准提佛母就在前面,一心无其他旁骛面对著他,这意境上,先要把它观起来,千万不要认为意境是幻想,要知即假即真,即真即假,别因观不起来而说它是假的,不须要观。等你真观起来再说我不观,才是本事。就如吃素一事,没有荤菜吃,所以吹牛说我不吃,这是自欺欺人,满桌山珍海味摆在面前,香气四溢,而你饥肠辘辘,却能不吃不动心,这才谈得上真吃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我们心境每天都要安住在这个境界上,修准提法念诵时,俨然如实身处准提海会,准提佛母庄严德相就在面前,我与一切众生、一切行者一心顶礼皈依,身心与佛母合一,无二无别。不要口念心却没有这个观想的境界,口到意识境界亦到,就这么一合掌,一礼佛,诸佛菩萨及诸佛子众围绕之景历历在日,纵然观不起来,意境上也要带到,假如你真能这样观想起来,修行就有点入门啦!再来,“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试试看,作得到吗?假如点一柱香供佛,这柱香其实也不只供前面这尊佛面已,而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尊者,他们前面都有我虔诚以香供养,这观想要有才行,一念之间全就出现啦!甚至更要在这观想境上定住不动。还有这供养是要“尽未来劫无疲厌”,近事一切善知识、一切佛,而永远没有疲累厌倦之退心。你们修准提法供养佛,有时有没有疲厌感?(同学们答: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