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十五年-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已经了解到,所谓“自己”只是无数因果循环中间的一个幻影;同时,根深蒂固的儒
家历史观,又使他深信天道好还,文极必开动乱之机,由乱复归于治,有待于下一代创
业之君弃文就质。在1601年,李费提出这一理论,真可以说切合时宜,也可以说不幸而
言中。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创立了他的八旗制度,把他所属的各部落的生产、管理、
动员、作战归并为一元,改造为半现代化的军事组织。而也是仅仅两年之前,这个民族
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就凭这些成就,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征服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实质上是一个单纯的新生力量接替了一个“文权”的王朝。所谓“文极”,就是国家社
会经济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超过了文官制度呆板的管制力量,以致“上下否隔,中外联
携”。努尔哈赤的部落文化水平低下,但同时也就在“质”上保持着纯真。舍此就波,
泰否剥复,也似乎合于《易经》的原则。
然而在这易代的前夕,李蛰又如何为自己打算呢?即使其对李蛰还不是古稀的高龄,
他也用不着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问题已经为利科绘事中张问达所解决。张问达递上了
一本赛疏,参劾李蛰邪说惑众,罪大恶极。其罗织的罪状,有的属于事实,有的出于风
传,有的有李蛰的著作可以作证,有的则纯出于想当然。其中最为耸人听闻的一段话是:
“尤可根者,寄居麻城,律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土人妻女
入庵讲法,至有携装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又作《观音问》一书,所谓观音者,皆
土人妻女也。”接着,给事中提醒万历皇帝,这种使人放荡的邪说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后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于明劫人财,强搂人妇,同于禽兽而不足恤。”
此外,由于李蛰妄言欺世,以致佛教流传,儒学被排挤,其情已形极为可怕:“选来缓
绅大夫,亦有学咒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知
遵孔子家法而溺意于禅教沙门者,往往出矣。”而最为现实的危险,还是在于李蛰已经
“移至通州。通州距都下仅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蛊惑,又为麻城之续”。
皇帝看罢奏流之后批示:李蛰应由锦衣卫捉拿治罪,他的著作应一律销毁。
在多数文官看来,李蛰自然是罪有应得,然而又不免暗中别扭。本朝以儒学治天下,
排斥异端固然是应有的宗旨,但这一宗旨并没有经常地付诸实施。李蛰被捕之日,天主
教传教土、意大利人利玛窦(此人和李蛰也有交往)早已在朝廷中活动,以后他还要继
续传教,使一些大学上尚书乃至皇帝的妃嫔成为上帝的信徒。而万历皇帝和母亲想圣太
后则对佛教感觉兴趣。虽说在1587年曾经因为利部的奏请,皇帝下令禁止士人在科举考
试的试卷中引用怫经,但是在1599年,即李蛰被捕前3年,他却告诉文渊阁的各位大学
土,他正在精研‘位藏”和“佛藏”。这还有行动可以作为证明:皇帝经常对京城内外
的佛寺捐款施舍,又屡次派出宦官到各处名山巨刹进香求福,而好几次大赦的诏书中,
更充满了佛家慈悲为本的语气。所以,要把提倡异端的罪魁祸首加之于李蛰,毕竟不能
算做理直气壮。
但是另一方面,李蛰之所以罪有应得,则在于张问达的奏流具有煽动的力量,而他
使用的‘罗织”方法,也把一些单独看来不成其为罪状的过失贯穿一气,使人觉得头头
是道。何况把可能的后果作为现实的罪行,也是本朝司法中由来已久的习惯。而全部问
题,说到底,还在于它牵涉到了道德的根本。
从各种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李蛰在监狱里没有受到折磨,照样能读书写字。审讯
完毕以后,镇抚司建议不必判处重刑,只需要押解回淹了事。根据成例,这种处罚实际
上就是假释,犯人应当终身受到地方官的监视。但不知何故,这项建议送达御前,皇帝
却久久不作批示。
一天,李蛰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机但是一时并没有断
气。侍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蛰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蛰已不能出声,他用
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
问:“和尚痛否?”
答:‘不痛。”
问:“和尚何自割?”
答:“七十老翁何所药”!
据说,袁中道的记载,在自刎两天以后,李蛰才脱离苦海。然而东厂锦衣卫写给皇
帝的报告,则称李蛰“不食而死”。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李蛰的不幸,在于他活的时间太长。如果他在1587年即万历十
五年,也就是在他剃度为僧的前一年离开人世,四百年以后,很少再会有人知道还有一
个姚安知府名叫李蛰,一名李载蛰,字宏父,号卓吾,别号百泉居上,又被人尊称为李
温陵者其事其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在自身则可以省却了多少苦恼。李蛰生命中的最
后两天,是在和创伤血污的挣扎中度过的。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他15年余生的一个缩影。
他挣扎,奋斗,却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成果。虽然他的《焚书》和《藏书》一印再印,然
而作者意在把这些书作为经筵的讲章,取土的标准,则无疑是一个永远的幻梦。
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蛰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
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
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此外,孔孟思想的影响,朱高和王阳明的是非长短,由于
李蛰的剖析争辩而更加明显;即使是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和戚继光,他们
的生活和理想,也因为有李蛰的著作,使我们得到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机会。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
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
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
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
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盲的廉
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
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
失败的总记录。
附录 附录一
(万历皇帝于1590年8月25日与申时行等召对纪录。全文照《神宗实录》卷225Mf
印。)
是日,上御门毕,召辅臣时行等见于皇极门接阁。上出陕西巡抚赵可怀奏报虏骑本
手接时行日:“朕近览陕西总督抚梅友松等所奏。说虏王引兵过河,侵犯内地,这事情
如何?对行等改“近日优州失事,杀将报军,臣等正切忧虑,伏蒙圣问,臣等敢以略节
具陈:沈河边外,都是番族。番族有两样。中条纳马的是熟番,其余的是生番。光年虏
骑不到,只是防备番贼,所以武备单虚,仓泞不能堵遏。如今虏骑过河,是被火落赤勾
引,多为抢番,又恐中国救护,放声言内犯。然虏骑狡诈,不可不防。”上日:“番人
也是朕之赤子。番人地方都是祖宗开拓的封疆。督抚官奉有敕书,受朝廷委托,平日所
于何事?既不能预先防范,到虏骑过河,才来秦报。可见军备废弛。是祖对各边失事,
督抚官都拿来重处。朝廷自有法度。”对行等对:“是上责备督抚不能修举过务,仰见
圣明英断,边臣亦当心服。如今正要责成他选将练兵,及时整理。”上回:“近时督抚
等官平日把将官凌虐牵制,不得展市,有事却才用他。且如各边,但有功劳,督抚有升
有赏,认做己功。及失事便推与将官,虚文搪塞。”时行等对;“各边文武将束,各有
职掌,如总督巡抚,只是督率调度。若临战阵定用武官,自总兵以下,有副总兵、有参
将、游击、守备各分信地,如有失事,自当论罪。”上回:“古文臣如杜预,身不跨鞍,
射不穿札。诸葛亮纶巾羽扇,都能将兵立功,何必定是武臣?”时行等对:“此两名臣
古来绝少,人才难得。臣等即当传与兵部,转谕督抚话是,尽心经理,以料皇上宵吁之
忧。”上日:“将官必要谋勇兼全,曾经战阵方好。”时行等对:“将材难得。自款贡
以来,边将经战者亦少。”上回:“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是不善用之,虽有关张之
勇,亦不济事。”时行等对:“近日科道建言,要推举将材,臣等曾语兵部,及早题复。
今九卿科道会同推举。”上回:“前日有御史荐两将官。”时行等对:“所荐将官一是
王化熙,曾提督巡捕,臣等亲见,亦是中才,只宜腹里总兵。一是尹秉衡,曾称良将,
今老矣。”上回:“不论年老。赵充国岂非老将?只要有谋。”时行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