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卿在一九三○年八月升任红一方面军军参谋长。翌年五月因病被送往江西吉安东固后方医院治疗,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而杀害,死时也是二十四岁,跟何挺颖一样。
那位一口气跑了一百二十里,送毛泽东的急信到酃县的江华,后来成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法庭的庭长。当时江华是中共湖南茶陵县委书记。江华记得,他送信到酃县的一个大庙里,军委书记陈毅正在主持会议,他把毛泽东的信交给了陈毅。江华曾回忆:
我记得在全国解放后,一九五八年的时候,有一次毛泽东同志与我谈起这次失败的事,我曾说,对“八月失败”的详情不了解,当时陈毅同志是军委书记,是否他应负责?毛泽东同志讲,陈毅同志有做检讨,事先写了信给他,事后也写了信给他,不能怪他。
江华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起调任红四军前委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第二部分:井冈风云藏在伞把里的《井冈山的斗争》
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住在大山中心的茨坪。茨坪虽说只是个山村而已,一片“干打垒”式的黄泥墙房屋坐落在山坪上,不过,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云,在明代之前,那里叫“柴坪”,是个出山柴的地方。在明代时,这小小山村,居然有人考中探花,做了官,于是改名“仕坪”。这里,又因出柿子,而称为“柿坪”。后来,到了一九二四年,国民党军队“进剿”“山大王”王佐,那名叫牛文田的团长出的布告上写作“茨坪”,于是这名字也就沿用下来。茨坪东面一座小山脚下,几幢黄泥房子,成了毛泽东、朱德的住处,成了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井冈山前敌委员会、红四军军械处的所在地。那里有一家店铺,那平整的柜台被毛泽东所看中,成了他的办公桌。放着砚台、毛笔,铺上井冈山的毛边纸,他在那里写作。不过,到了晚间,砚台得收起来,因为那柜台又是床,夜里要睡人。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有两大爱好:一是部队打下新的城镇,弄到书报给他送来,会使他非常高兴,通宵达旦地读了起来。有一回,不知是谁,给他送来一本线装书,他大大赞赏了一番。原来,那是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集中写及北宋江西剿匪的情景,毛泽东比较古今的“山大王”,说从北宋剿到现在,“山大王”是“剿”不完的。他笑道:“蒋介石占京为王,我们占山为王”!他的另一爱好是吸烟。谁给他弄到纸烟,他会高兴一阵子。
贺子珍的一项工作,是为毛泽东剪报。他看到报上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画一个圈,贺子珍就给他剪下,保存起来。有关的文件,也是由贺子珍保存。毛泽东的警卫员,大都是贫苦农民,不识字,由贺子珍教他们文化课。
毛泽东那时过着流动的生活,他的行李很简单,一床被子,几件衣服,一顶斗笠,一把油纸伞,一盏马灯,此外加上一担书篓,一担铁皮文件箱。他爱喝茶,用土碗盛着茶水。他的秘书除贺子珍外,还有谭政、邓华。谭政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一、国防部副部长。邓华后来成为上将,他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毛泽东的副官是杨至诚,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成为上将,当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在井冈山上,毛泽东是唯一用毛笔的人。别人都用铅笔。毛泽东也常用铅笔。毕竟是战争环境,铅笔携带最方便。那阵子,毛泽东不时凝思着,然后把长板凳放到柜台前,坐在那里写什么。如此断断续续地写,最后在宁冈砻市完成了写作。写毕后,他交给秘书谭政誊抄。谭政记得,他誊在很薄的竹纸上,字写得很小。誊了两份。不久,来了一个湖南水口山的工人。毛泽东把谭政抄好的两份文件交给了这人。那人小心翼翼地卷成烟卷一般,取下雨伞柄,塞进伞把子里,再装好伞柄,走了。
那人是地下交通员。他把毛泽东反复思索写成的文件带走后,通过地下交通线,一份交中共湖南省委,一份带到上海,交中共中央。那份文件,后来被印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篇名为《井冈山的斗争》,即毛泽东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致中共中央的信。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毛泽东在中共湘赣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过《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报告——即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
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上井冈山一年来的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井冈山的斗争》中,他的思索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化。《井冈山的斗争》一开头便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
毛泽东还分析了红色区域存在的五项条件:
(1) 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总结了一年来的重要经验:“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红军以集中为原则……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中央指示我们发展的游击区域,纵横数千里,失之太广,这大概是对我们力量估计过大的缘故。”毛泽东强调,“我们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毛泽东分析了“八月失败”的原因:
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
毛泽东谈及了对于这种乱指挥、瞎指挥的苦恼:“这样硬性的指示,不从则迹近违抗,从则明知失败,真是不好处。”不过,当人们从“八月失败”的沉痛教训中清醒过来,不能不佩服毛泽东当时的预见和正确主张。毛泽东的威信在井冈山上越发高了——他的威信,曾因被中共中央开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而一度下降。
井冈山毕竟闭塞、远僻,是当时白色中国中唯一的小小的红色区域。毛泽东并不讳言自己的心境:“我们深深感到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毛泽东这篇当年藏在伞把里的党内通信,如今已成为一代名著,成为专家们研究毛泽东思想起点的重要文献。专家们就连文章中的一个标点符号,也加以仔细研究。一九九一年《毛泽东选集》新版印行时,此文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反复调查,改正了当年誊抄时的笔误,被列为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一是去掉一个顿号,即原文中提及井冈山出产“木材、茶、油等农产品”,改为“木材、茶油等农产品”;二是原文中提及特委委员“圆盘珠”,颠倒了一下,改为“盘圆珠”。研究工作达到了如此精细的水平,表明毛泽东在井冈山柜台上写成的文章如今是受到如何的重视。
第二部分:井冈风云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宁冈新城西门外人声鼎沸,万众欢呼,重现了半年前的五月四日在宁冈砻市河东广场出现过的热闹场面。上一回是庆祝朱、毛部队会师,这一回则是庆贺红四军和红五军会师。会场上高悬这样的对联:“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趁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帜,创造红世界。”在红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时,为了虚张声势,才取了个“四”。其时,只有这“第四军”而已。怎么忽地冒出了个红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呢?原来,那是五个月前的七月二十二日,彭德怀和滕代远在湖南东北部、汨罗江畔的平江县举行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此时,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八百余人,于十二月十日跟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会师。对于井冈山来说,这是大喜事。于是,两军决定在十四日召开会师庆贺大会。主席台也是临时搭建的。当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登上主席台时,欢声雷动。正在这时,忽然轰的一声,主席台坍了!原来,朱、毛会师时,主席台下面放的是一只只水稻脱粒用的禾桶,搁上门板,非常结实。这一回,主席台却是用竹子搭架子,扎上绳子,再铺门板。因此上去的人一多,承受不了重荷,绳子断了,主席台就坍了。
马上有人悄悄议论:“哎呀,‘坍台’可不是好兆头呀!”这时,朱德站在台前大声地说:“同志们,不要紧,台子垮了,我们马上可以修好。无产阶级的台,是永远垮不了的!”朱德的即兴讲话,激起一片掌声、笑声。
主席台很快修好了,小插曲过去了。大会正式开始。
穿一身灰布军装,头戴缀着红五星的帽子,脚穿一双黑布鞋,毛泽东显得很精神。毛泽东的讲话,总是那样的形象、生动,很容易叫人听进去。他说:工农兵兄弟三个,工人是大哥,农民是二哥,兵士是三哥。工农兵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