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261-毛泽东传ⅱ-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中,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成立后,他开始远离自上而下的强烈的个人主义的鼓动做法,最终转变到依赖下层革命。


京沪天地注释

    '注释'    
    [1]Xiao San,p。61。    
    [2]何长工:《勤工俭学生活回忆》,8页。    
    [3]RS,p。151。    
    [4]Ibid,p。150。    
    [5]Ibid,p。150。    
    [6]Ibid。,p。151。 关于毛泽东当时在北京的窘境见《问题与研究》,台北,1973(12),74页。    
    [7]Ibid。,p。149。    
    [8]Ibid。,p。152。     
    [9]作为杨教授的学生,毛泽东在一则笔记中写道,他完全赞成宋代兄弟哲学家“二程”的观点,“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见Li Jui,p。27,Road,l,p。18。    
    [10]CB 900,p。23。    
    [11]周世钊:《工人日报》,1959…04…20。    
    [12]Mao Ji,I,pp。57ff。    
    [13]Ibid。,pp。61~62。    
    [14]《工人日报》,1959…04…20。    
    [15]赵女士事件,见《湖南历史资料》,1959(8);Witke:CQ31;《工人日报》,1959…04…20;Thought,p。334;“囚笼槛车”一词引自Li Jui,p。121。    
    [16]这9篇文章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像《民众的大联合》一样,它们没有收入作为毛主席智慧结晶的《毛泽东选集》。    
    [17]张敬尧在湖南的残暴统治,详见周世钊的文章,载《光辉的五四》,57页。    
    [18]原文有误。毛泽东、杨开慧于1920年冬在长沙正式结合,婚礼极简。长子毛岸英生于1922年10月24日。———译注    
    [19]《文汇报》,香港,1957…11…20。    
    [20]RS,p。155。    
    [21]至少列宁曾长期把考茨基列为反马克思主义者;柯卡普的大杂烩式的书亦不成体统。    
    [22]RS,p。155。    
    [23]《五四时期诗刊介绍》,第1卷,155页,北京,1959。    
    [24]《解放军文艺》,36期。    
    [25]Thought,p。18。    
    [26]毛泽东通过其以前的老师等在长沙从事活动的情况,见萨福尔(Shaffer)即将出版的《毛泽东与湖南劳工运动》,55、56、246~248页。    
    [27]萧子升:《明报月刊》,香港,1968(8)、(10)。    
    [28]毛泽东还办了一个弹棉花的作坊,希望能为左派事业筹集一些资金,但生意不佳。见Li Jui,p。156。    
    [29]《毛泽东思想万岁》,1964…08…18,1969。    
    [30]Analyzed them in CQ,68; quotations from pp。771,775,770 of CQ; texts in Road,1,pp。546~553;“Judged mistaken,” from Li Jui,p。138。    
    [31]Xiao Yu,p。249。    
    [32]《新青年》,1919年第12期,及以后各期。    
    [33]张国焘:《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回忆录),第一卷,140、141页。    
    [34]李昂(音译):《红色舞台》,98页。    
    [35]CQ,68,p。771。    
    [36]Xiao Yu,p。256。    
    [37]lbid。,p。258。


组织《毛主席去安源》(图)

(图)中共“一大”后,各地相继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毛泽东任湖南分部主任。他领导的中共湖南支部,遵照中央精神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领导工人运动方面。1921年12月,他首次到安源路矿考察。这是刘春华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第四章  组织(1921—1927)  一切都变了样,但热闹了一下又都恢复如常。上海的一次会议并不能就此动摇长沙的政治模式,也不能让毛泽东放弃他喜爱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毛泽东有了新的任务,但他仍是沿着熟悉的五四道路前进。  毛泽东是中共湘区党的负责人,不过没有多少事要负责。他还可以做自己的事,诸如边教书边从事组织活动。他试图把共产主义这杯新酒倒进湖南这只试瓶中。  他的活动仍集中在长沙。1921年至1923年间,他的文章大多发表在长沙的《大公报》上,而不是在党的刊物或全国性的刊物上。1921年至1922年的文章全都受着五四精神的启迪。毛泽东甚至还没有烧掉他与无政府主义联系的桥梁。  他在第一师范的关系网仍然存在,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毛泽东没有停止在附小的教学工作。在第一师范的支持下,他开办了夜校,参加学习的有黑铅厂工人、电灯公司的职员、人力车夫、菜贩以及铁路工人。第一师范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夜校的毛先生”。[1]  毛泽东还办了“补习班”,为那些想学算术和语文的18岁以上的农村青年补习文化,这使乡下的泥腿子第一次走进了第一师范宽敞的讲厅。他们皮肤黝黑,衣衫破烂,身上散发着汗味,在课堂上出声地嚼着烧饼和油饼。  有些人试图把这些鱼从第一师范的池塘中赶出去,毛泽东一面尽力说服母校校长,一面当众以不屑的口吻说服饰和饮食习惯只是“小节”。他软硬兼施的策略使人难以招架,这使他能把补习班继续办下去。  在毛泽东的教育工程园地中,最为出色的是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它于1921年秋季在“船山学社”成立。在办校的两年多时间里,学生最多时达200人,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也是其中的一个。毛泽东把新民学会的朋友请来讲课,杨开慧也曾助一臂之力。  传播马克思主义确实是其目的之一。学校出版了言辞甚激的小型月刊《新时代》,毛泽东在上面发表了自己两篇首次带有马克思主义味道的文章:《观念史观批判》和《马克思学说与中国》。[2]毛泽东解释说,这份刊物不像普通校刊那样的“文字的杂货店”,它将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3]这位年轻的组织者在努力使自己靠近既定之规。  然而,毛泽东仍然首先是教员,其次才是理论家,他相信教育会提高“老百姓”———中文里用来表示普通民众的词———的素质。作为教师他是认真的。  在20年代早期,毛泽东写的文章最有趣的要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这篇文章写于1921年8月,1923年初被上海的一家重要刊物《东方杂志》转载。文章中,毛泽东区分了书院与学校。学校的坏处是“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毛泽东对传统教育强烈不满,便创造出“学阀”一词。中文的“学阀”由“军阀”一词套用而来。学阀冷酷无情,用学问做交易,只知给学生灌输知识,并要学生的酒喝。  在毛泽东的学校,入学者无须考试,但要求“提出自己对社会的批评主张”或“阐明自己的人生观”。学校授课很少,宗旨是自己“阅读和思考”。学习过程成了一个集体寻找光明的过程,毛泽东勉励学生刻苦钻研。中国历史是自修大学的主要课程。[4]  正如该校利用古雅建筑作校舍一样,它亦从传统教育中借鉴有价值的东西。毛泽东说他要把三件好的东西结成一体:旧式书院的寻根索源的研究方法,现代学校的崭新教学内容,培养健全人格的常规体制。  学校获得了成功,然而只有少数精英才知道学校的真正目的。湘区党组织从历史[5]、地理和哲学各班吸收了许多新成员。但是,很多“老百姓”发现读书太多太难懂。  20年代早期的手工工人能够并愿意上夜校学习世界史,那绝不是一般的人,毛泽东迄时为止还没有接触普通群众。  从某个方面来说,上海的会议对毛泽东产生了影响,他比以前更加注意劳工运动了。  1922年中国劳工运动高涨,一小股共产党人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他们(以及支持他们的共产国际)认为这是代表中国未来的潮流。马克思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它在东方的信仰者也步尘而至。毛泽东尽管有所怀疑,但他还是加入其中。  毛泽东从上海回来时戴了两顶帽子:湘区区委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劳工运动是当时中共的重点所在,安源是毛泽东的第一个战场。  位于湖南东部的安源是一座偏僻小镇,但那里有一个大型煤矿,1898年起由德国人和日本人在那里开采。它拥有大批的煤矿工人,因此成了姗姗来迟的中国工业革命的最早立脚点之一。[6]  20世纪60年代有一幅油画,画的是年轻的毛泽东顶着密布的浓云无畏地向前迈进,去发动安源的矿工。[7]画中的毛泽东比真人还要大,他穿着白长衫,仪态庄严,看上去像一位牧师准备给不信教者带去福音。   从1921年底到1923年初,毛泽东四次到安源,实际情况并不全如油画上所表现的。在安源的这项工作是尝试性的,也是艰难的。有些工作没有任何结果,而且毛泽东也不是唯一的领导者。  毛泽东的确穿着白长衫,沿着铁路步行到安源,但他一看到这座小城就脱了长衫。安源很脏。12 000名矿工工作条件恶劣,每天15个小时的繁重劳动使人累得麻木。在方圆四英里的范围内有24座基督教堂,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医疗所为6 000名工人服务。这里是狄更斯笔下情景的再现,丝毫没有受到五四精神的触动。  毛泽东总是深入基层,他住在矿工家里,察看矿井,勤做记录。


组织毛泽东在安源的住址(图)

(图)当年毛泽东在安源的住址———八方井44号(左)和当年毛泽东考察过的总巷平矿井。    

  当他走进屋子与工人交谈时,矿工们全体站起。工人们的这种敬重并不利于着手工作。社会隔膜的存在使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苦恼,难道他已不再是大地的儿子而成了一个格格不入的莫斯科的真理守护者?但是毛泽东并不灰心。他和弟弟毛泽民一起第二次到安源。这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