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
——放慢做作业速度;
——自己必须检查;
——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可见,解决粗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粗心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1。给孩子制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多是粗心,做一本错题集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粗心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粗心大意。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粗心,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粗心。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偏科的习惯
观察构成一个组织的各个部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决定整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那个最薄弱的部分。
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如果他的致命的劣势无法改变,他的一生都无法接近成功。
孩子们也是如此,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过分强调孩子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孩子的弱势能力,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上,很多孩子都存在偏科的现象。轻度的偏科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极其严重的偏科还会给孩子的人格造成缺陷。
刘海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出生仅56天,因父母离异,他就失去了父爱。夫妻离异使得刘海洋的母亲认为:家庭平安,不出是非,最为重要。因此,她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子,坚持“自己不去做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不去引导的,孩子就不去做”的家庭教育信条。
刘海洋枯燥的童年生活是和一篮积木和塑料拼板相伴度过的。21年,母亲完全为他设定了生活轨迹。刘海洋也从不敢对母亲说一个“不”字。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几乎失去了自我价值判断的能力,虽然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但他仍在一种童稚心理中不能自拔。
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直到上了大学,刘海洋才学会了骑车。在生活上他对母亲的依赖性依然很强,甚至走哪条路骑车上学安全也要向母亲请教。每周日,母亲为他买两个面包和一袋饼干作为早点,他肯定会按照母亲的安排,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即便天热面包坏了,也不会打破这种规律。
唯一的一次“反抗”出现在刘海洋填报高考志愿时。当时他喜欢生物,可母亲认为他该学计算机,就把他填写的志愿涂了,可他自己又给改了回来,母亲又改,他再涂。母亲告诉他要再改她就把志愿单撕了,他才哭着同意了。
虽然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一直为人瞩目,也曾代表清华大学赢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但是,刘海洋却对文科不感兴趣。母亲特意买给他的唯一一部小说《水浒传》,他多年来碰都不碰。
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刘海洋认知领域的畸形心态。最后,才有了用硫酸残害大黑熊的一幕。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偏科的孩子最后都会拿硫酸去残害大黑熊,刘海洋仅仅是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但偏科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却是勿庸置疑的。
有专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学理的学生不懂文,他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将来创新能力也肯定不行。从现象上看,这种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差,甚至无法把自己的观点在论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
从长远来看,将来他们毕业后科研项目的论证报告、申请项目、结题报告都需要好的文科知识。知识面的狭窄会影响他对新事物、新学科的接受,甚至还会妨碍学术交流,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偏科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加以解决。中、小学是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在这一时期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门课程的偏废,都会为日后的高楼大厦埋下严重的危害因素。从未来的工作需要看,日后每个人的工作都将是综合性的,且工作变动性很大、很快。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用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一个公认的目标。
实践证明,孩子学习偏科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学习偏科问题呢?
1。要向孩子阐明学习偏科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中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孩子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而且,要让孩子认识到,要学好数理化,没有坚实的语文功底是不行的,没有结实的身体是不行的,没有艺术细胞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由于中小学生偏科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眼下许多大学生“会说ABC”,“会解XYZ”,但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甚至给导师写假条都有错别字、用错标点符号、不懂格式——这些人不得不回头再学中学语文。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
2。激发孩子对“非优势学科”的兴趣。如孩子在理科学习方面取得了成绩,而文科不足,此时可鼓励孩子:“你数学学得这么好,语文能不能也学得这么好呢?试试看。”家长平时也可和孩子分析某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甚至也可“请教”孩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许多孩子语文不好主要表现在写作不好,此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写日记,模仿一些名篇的布局、结构。购买一些文学名著,订阅一定数量的文学报刊、杂志,鼓励孩子向报社、杂志社投稿,参加一些写作比赛,逐渐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3。家长要有耐心,纠正学习偏科不会一蹴而就。家长要热情地辅导孩子的“非优势学科”,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挑食、偏食的习惯
许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一直不以为然,他们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给他们带来健康、学习、交往中的种种问题。
偏食就是专挑喜欢吃的几种食物吃,而对不喜欢吃的东西碰也不碰。长期偏食不仅会引起孩子营养比例失调而造成消瘦、贫血、对疾病抵抗力低等症状,而且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偏食还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依赖、神经质等倾向。偏食习惯更是导致成人后许多疾病的病因,绝对不可轻视。据有关医学资料报告,现在临床疾病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偏食引起的。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偏食、挑食普遍存在,而且极难纠正,这成了一个让父母头疼的大难题。
3岁的卢克不喜欢吃青豆,有一次晚餐时,卢克的爸爸又煮了青豆,为了让儿子得到均衡的营养,下定决心非要让卢克他把那些湿漉漉的小东西吃下去不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父亲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卢克紧闭双唇,坐在那里,一小勺青豆还是没有动。
最后,靠着更严厉的威胁,卢克的爸爸终于设法把一口豆子塞进了孩子嘴里。但是,卢克根本就不肯把它们咽下去。直到临睡时,妈妈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让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里之外别无选择。
第二天早晨,妈妈在卢克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堆糊状的豆子。
爸爸妈妈都很困惑,卢克怎么会那么倔强?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像卢克这么倔强。但确有许多孩子都会在吃饭问题上和父母较量一番,这是他们很喜欢玩的一场游戏。
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紧闭自己的小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强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东西吗?只要和任何一位有经验的父母聊一聊,他们都会告诉你这实在很难。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