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轮修心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3 
愿我能象利益地狱众生一样嘉惠一切众生。当我为他们努力时,但愿他们也能尽一份力帮助他人,不因为世俗的欲乐而分心和满足于安逸。愿我也因认知此两者空无自性的真理,并了解世俗的存在与自我满足的安宁是平等不二的。 
104 
若能如此,我们就能降服自已的成见和敌人,但若反其道而行,就绝不能压制我爱的思想。共同修习大安乐法和无我的智慧行,一定会到达大圆满。当所有因缘会聚时,果报就会出现。 
直到本诗偈为止,我爱的害处和利他的优点都已说明。因此应着重于「自他互换」的修习,并加强回向众生的心。但是,纵使我们具有清净无瑕的世俗菩提心,而不修习胜义菩提心,还是无法获得最上乘的果报。二者缺一就象鸟缺一翅,绝对飞不起来。 
本书作者法护大师是唯识学家,他基本上偏重于开悟思想的钻研,但他对空性具有自发性的领悟,并已成就初地菩萨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者是开悟所必备的条件,以下诸诗偈是有关胜义菩提心及对空性的领悟。 
105 
我执、我爱的思想能同时引发种种的成见,一切都依赖因缘而互为因果。缘起相关性是指所有现象都只是表面上的存在,它们并没有任何实体。 
上述诸事都因缘起而有,然而对缘起不了解的人,一听到「空」字,即联想到虚无或断灭。如 
果我们了解缘起,就较容易看透空性。例如:我们提及西藏图书馆,它有玄关、柱子、横梁等等。当这些都被凑合在一起时,才被称为图书馆,而单独各部分却无法构成图书馆。同样地,当我们说一个人的存在时,意指他依赖五蕴或部分的五蕴存在,所有的现象都可以以此类推。 
一物可能转变成另一物,因为它没有实体的存在。如果万物皆单独存在,就无互为交换的可能性。例如:当天空布满黑云时,我们称它为阴天。云层消失后,我们即说它是晴天。这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因为缘起而来,是因为天空和云皆无实体。当我们挥动火把时,火轮就出现 
了。同样地,所有现象仅是「表象」而已《菩提行经》云:「若无此道,则三解脱或三成就都不可能,此道即是了解空性的智慧。」 
106 
一块湿透的木材是无用的,因它不能发挥木材的功用,而且不久就会腐朽掉。我们的生命正在逆境中迅速消失,所以如果不及早启发世俗及胜义菩提心,我们就平白辜负了此生。就如水泡易于破灭,生命也会倏然终止。我们不能期盼长久或永恒的生命,我们顶多能活到七、八十岁而已。 
山中的雾看似乎实存,但我们一接近它时,它却无处可觅。机能上的现象乍看似实存的,但分析后也无一物。对感官认知的存在而言,就如热沙、阳光、流水浮现在海市蜃楼中,一旦接近它,却一滴水也没有。同样地,由因缘而产生的机能现象,看似具体实有,但一经分析后并非如此。 
107 
当我们不加以分析、细察本体时,看起来它似乎具有实体的存在,但一经检查后却什么都没有。 
当一面毫无瑕疵的镜子与人的面孔凑在一起时,看起来脸孔就像是在镜子里。实际上,镜子里并没有脸孔的存在。所以尽管所有现象看似真实,但就它们本身而言,在几分钟内就消失了。机能上的现象看似不变,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事实上它们是时刻都在起伏不定。 
我执有如我们的敌人,我爱思想有如屠夫。我执的对象就是世俗所谓的「我」,看来都似有实体的存在,但如果观察它就会发现它们过去既不曾真正地存在过、未来也没有、现在更是不存在,它们本来就不曾真实过。 
108 
业力和愚痴是轮回的苦因,看似具有本体,却缺乏真正实体存在,他们仅是表象而已。 
至此,我们以各种不同的推理来证实终极的真理。对于机能作用的层次而言,事物虽是存在的,但却是无实体存在。 
109 
虽然世间和超世间的现象是无实体的存在,但它们并非是全然不存在的。在清澈的湖中,可以看到月亮的倒影。同样地,因果也只是表象,所以我们应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来证 
实它。 
110 
在梦中,我们身体被地狱之火烧得死去活来,但对未入睡者而言,此火就不存在。尽管火并不真正存在,但对作梦者而言,仍然经历到焚烧的痛苦与恐惧。同样地,地狱炽热的地层和饿鬼道并未真正地、实质地、终极地存在,但对造恶业者来说,当遭到烧、煮或剁碎的痛苦时,他会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所以我们不应该做坏事而造下恶业。。寂天菩萨提到地狱炽热的铁层时说:「所有的恐惧都是负面心态的产物。」 
饱受恐惧之苦的人感到他被拖入地牢中,尽管并未真正地发生。所以诸如无明、妄想、我执等应被舍弃的诸事都无实体,但就世俗的观点而言,它们造成各种的影响和无休止的痛苦。 
藉三慧之助,我们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能了解空性的智慧为闻、思、修三慧之果,它能断除我爱及我执。 
112 
当一位音乐家演奏小提琴时,他以悦耳的音乐来安抚悲伤的心灵,那么音乐来自何处? 
不是由乐器本身,也不是由琴弦、琴弓或者音乐家的辛苦而来。音乐不是由这些单独部分产生的,而是由这些众缘和合而成。当我们沮丧时,美丽的事物可以安抚并鼓舞我们。经由推理,我们基本上能认知并无固有的实体,而这与世俗和机能作用的效力是不可分割的。 
113 
当我们检视现象界实体存在的因果时,将会发现这些因果并不存在。然而就世俗的观点而言,生灭是有的。在本篇中曾提到两次「表象」:一为因,一为果。 
同样地,纵使善行与恶行都是无固有之实,但是在世俗的层次里,我们可强烈地体验到它们引至的果报。如果我们能对「利器之轮」予以重视,就会发现它不但有趣而且效应无穷。 
114 
当把水注入花瓶时,它不是由第一滴水或第二、第三滴水……个别装满的,而是由一滴滴的水累积而成。 
115 
我们对快乐与痛苦的体验不是由个别的因素而来,而是众缘和合成的体验。譬如在冬天,并不是第一阵寒风就使我们颤抖,而是风持续吹一阵之后,才使我们感到又冷又冻。 
116 
能对相辅相成的表象与空性,持彼此不相矛盾的认知,这是多么的殊胜。在世间或超世间的事物中,能见到它们的共存真是微妙至极。虽然仅是俗谛的表象绝无固有的实体,但对那些我执甚深者而言,却看似有实体的存在。能觉察空性与缘起的互补性不相违背是难能可贵的。少智者或对教理少知者无法觉知此事,此知见是上乘之最。 
117 
当我们开始冥思空性时,应该对此有基本上的了解。首先,透过恰当的推理来证实空性,然后再从事凝神一处的冥思。在一心的冥思之中,相对的现象不会出现,因为它专注于空性上,。空性只有在深度冥思中才会呈现,而只有圣者才具有这种超绝之力。 
118 
正如物体的无实体性,空性本身也只是名相与概念的转嫁者,所以也无实体的存在。 
当十一世纪的岗波巴即将出发至西藏中部时,他的上师米拉日巴尊者赠言曰:「当你忆起你的上师时,观想他在你的头冠上,但记住他也是无实在的本体。当你想到食物时,无论它的味道是甜、是苦,必须能加以区别。即使它是虚幻的,最好也能以三摩地为食。」 
就真实存在的观点而言,我们无法说什么是可为、不可为,但从原始的领域来说,最好是将心置于空无上,并且重复地做,不久你就会成为对空性有绝对不变领悟的大成就者。 
这种卓越是可成就的,但通常我们都缺乏坚定的毅力。目前,因对已或对人的无力感而使我们处于可悲的状况,这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去培养二种菩提心之故。诸佛都有坚定的毅力,而我们却没有。 
119 
如前所释,我爱是所有衰败和堕落的根源,而利他却是所有优美品质的源泉。藉由自他相换的修行,为扩充世俗菩提心而打坐。经由逻辑的推理、举例等,以及经由闻、思、修三 
慧的洞察力和适当积聚福德,即可修成佛的法身与化身。这样,即可称为自他两利。愿我们都能实现此理想!!! 

    《剑轮修心法》正文释终 

    后 记 

  瑜珈师法护大师是在他隐居的丛林中写下这本书的。他处在的丛林野兽成群,而内在的丛林就是我们的心境。值此五浊恶世,丛林是邪恶横行处。瑜珈大师了知所有大乘教义,而且领受了全部的传承和教导,他全心投入法的领域故被称为「瑜珈」。他的名字称作法护即意指护法者。他的另一名字:西勒拉元西达则意指护戒者。从修行的初级阶段直至大圆满的证悟,他都一心护持佛法,所以用前面的名字称呼他。戒律是所有证悟的基础,而他严持三种戒绝不轻易违犯,因此又以另一个名字称呼他。这位杰出的心灵至友衡诸所学的全部教程,以诗偈的形式将它们摘录成文。 
  处在这个五花八门的末法时代,人们习于为非作歹。他们的妄念其实就是一个野兽环伺的丛林。瑜珈上师此志不渝,甚至把调伏最愚痴、粗野的六道众生当做他全部修行的目标、谆谆教悔而不弃舍。后来他将心法传授给教理之王--已证得两种菩提心的阿底峡尊者,由尊者将教理传入西藏。 
  阿底峡尊者的受戒法名为迪般卡拉.斯里面那那,他生于柴霍(今印度孟加拉省)国王家庭中,他的父亲是「法王」,财富可媲美宇宙王。然而阿底峡尊者如唾弃尘土一般割舍了优裕的生活而投向佛法。他曾自述道:「为严朴放弃尊贵,甚至露宿于坟场,为法历尽艰辛之后,因宿世累积的福德,我遇见了最优秀的法护上师。」法护大师成为阿底峡尊者的主要心灵导师,是因为大师授予阿底峡尊者这些有关心灵训练的大乘教理。阿底峡尊者说:「在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