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半卷云纱 作者:木悦君(连城vip一星2012-10-01完结)-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ィ裆厦挥腥魏窝丈那呱伲戳瞬坏揭换岫愕溃骸翱雌鹄词歉龊捍挠瘾i!”
温教授脸上神色虽然还是严肃如昔,眼睛却已经蕴满了赞赏的笑意,一旁正在翻书的董谨田教授闻言也抬起头来,朝着古谚竖起了个大拇指,“你小子真行啊!判断年代比我用的时间还短!”
内室里正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操作的徐金文教授忍不住探出头来,“那当然,他只看了一眼就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来了,你还要去翻书才能确定!”
周围正在做清理工作的小喽啰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看起来平时这样的话不在少数,但是古谚知道虽然他们两个平日喜欢互掐,看似没有往心里去,实则心里较劲得很,连温教授平日夹在里面也不敢相帮任何一个人。
①:沁色,玉器在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或者其他的物质接触,自然产生的水或矿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火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常见的沁色有白色的水沁、土褐色的土沁、黑色的水银沁、暗红色的铁沁、黑紫色的尸沁等。
第十章 玉玦(2)
古谚故作无意地说,“董教授做事一向严谨认真,从不轻易下决断,而古谚刚刚只是胡猜,侥幸猜中而已。在研究上我还要像董教授多多学习!其实我也只认出这是个玉玦,关于玉玦的详情记得不是很清楚,还要董教授来告知!”
董谨田六十多岁,本该退休在家,可是他实在是闲不住,又对考古兴趣始终未减分毫,便还是在学院里做些研究工作。此时听了古谚的话,心里高兴,温泽华见了他表情也朝古谚偷偷笑笑。
董谨田是研究院里的百科全书,平日也爱在别人面前指着文物引章据典,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对他的评价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博学,不好听的就是卖弄。
此时他清了清嗓子,道:“玦,是古玉器的一种,最早是作为耳环一类的装饰物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用途更加广泛,而且古今说法很多,比如配饰、信物、刑罚的象征,用于射箭等等,一般来说都是用作配饰或者是信物。因为玦与决断的‘决’同音,所以古人佩戴玉玦,一般喻意佩戴者智慧而果断,《礼记》里就曾说‘儒者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史记?项羽本纪》也有记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但是……玉玦也有另一种喻意,因为玦也与‘断绝’的绝同音,所以它也有绝交的意思。《左传》里曾记载,晋国太子申生被其父晋献公厌弃,受命讨伐东山皋落氏,临行前献公命他佩戴金玦,以表示父子决绝。如果玦作为死者的陪葬品,则是生者寄托哀思的意思。至于这块玉玦,并不是在棺椁里,倒不能马上判断它是什么喻意。”
古谚嘴里咀嚼着“决绝”这个词,心里蓦地有些苦涩意味。他凑近了看,玉玦上没有任何的纹饰和名字,刚刚自己只是从它的外形来判断它应该属于汉代玉玦,汉代的玉玦不多,风格沿袭战国玉玦,多为大的玉玦,小型的则不如战国时精致,可是它身上没有任何纹饰,倒是很难判断它属于汉代什么时期的。
温泽华看到他的表情,很清楚他意图,递了一双乳胶手套给他,命人打开了玻璃器皿。
古谚拿出玉玦,放在手心端详,静距离观察时,更觉得玉佩不是寻常之物,周身透出的温润气质和流露的无暇光彩都让人无法移开眼。这让他忽然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时的感觉,其中玉石的用料都是采自昆仑山,一种与和田玉不相上下的昆仑玉。
可是手中的这块玉明显比奥运奖牌用的玉更加优良,而且历经千年,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块玉玦真正的是无价之宝。
“等等!”古谚忽然惊呼出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玉玦,却叫道:“张涛,帮我第一个放大镜过来!”
众人急问:“可是有什么发现!”
古谚内心激动,可是无法开口,万一自己看错了呢?等放大镜拿到手中,他一言不发地走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温泽华知道他做事时一向如此聚精会神,万事都抛在了脑后,便挥手吩咐众人各自忙去。
可是其他的人哪有精神再集中在手头上的事,虽然都低了头,但眼睛还是不住往古谚身上瞧去。
古谚透过放大镜去看玉玦,越看越屏住了呼吸。
通体洁白的玉玦,自然散发着温润的光彩,可是阳光折射多多少少会因为阻挡物的光线产生不同的光感变化。如今玉玦就是如此,刚开始古谚只是眼睛都不咋地盯着看,可是渐渐的他发现玉玦上的光度是不一样的,在放大镜下,终于确定了他的猜测。
玉玦上果然是有纹路的。
就像是水的波纹,很浅,很淡,但是确实存在,就像是一块轻纱覆盖在玉玦表面,可是除了浅淡的纹路再也没有其他的纹饰。
不过这个发现已经能让研究室里的人兴奋好久了。
他站起身来,几乎同时,温泽华、徐金文、董谨田、张涛,还有其他研究院、同学纷纷抬起头看向他。
“这块玉玦上有人工雕琢的纹路,你们之前应该也用显微镜看到了吧!”
古谚激动地看向四周,但大家都纷纷摇头,董谨田指了指温泽华道:“他说等你来了交给你研究这块玉玦,我们只是大体看了看,判断了下年代。怎么有纹路么?”
古谚点点头,走到显微镜前,将焦距调到最大,又看了一会儿,脸上神情越来越激动,退后了一步,道:“你们来看!”
众人纷纷起身,挨个凑过去看了,各个惊叹着抬起头,啧啧称其。
徐金文道:“我们仗着多年经验,再难的仔细去看纹路,要不是你仔细,我们还都要错过这个重大发现。”
温泽华细细思索,点了点头,又凑到显微镜前看了看,方道:“依大家判断,它会是汉朝什么时候的?”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一样的心思,可谁也不愿先说,古谚沉吟半响,还是先开了口,“单凭细纱一样的水纹,很难判断准确的年代和出处,不过……”古谚顿了顿,张涛接口说了出来,“不过很可能是汉武帝元丰三年的玉饰。”
古谚兴奋地与张涛对击一掌,工作时他难得露出调皮的样子。
按道理不能从水纹上推断出玉玦是属于什么人什么年代的,可是,大家的心里都不由得想起那张羊皮卷的最后一段,那句“汉元丰三年”的字样,荒漠之地,即使是行经商人也不会有如此贵重的玉器,这种玉只有王孙贵胄才可佩戴。
那么,遗留在墓前的玉玦很可能就是写这几个汉字的一个汉人。汉人!这个汉人的存在也只是一个猜测而已,若说前面奇异的文字是珍珠公主所写,那么后面给她画像和落款的一定是另一个人,很可能是一个汉人!
没有人说古谚和张涛猜测的不是,因为他们都是这样想的。考古研究最后的结论虽然都是在多方求证和不断探讨之后得出的,但是最开始时都是建立在大胆猜测上的,只有大胆猜测出一个结果,才能有方向去考察。
温泽华道:“大家对他们的猜测有异议吗?”大家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他继续道:“嗯,如今大概有两个方向可查,一时查阅汉武帝事情所有有记载的王孙贵胄的史料,看有无人曾出入过西域,不过这方面的资料也不一定做的准,因为史料一般都记载大事,无功建的一般都没有记载,但也一定要一一查阅,这方面就交给董教授去做吧!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中国古代典籍。”
董谨田点了点头,几乎是一刻不耽误的立即转过头去,从身边专用书架上寻书查阅,简易书架上书籍不多,一般都是董谨田常用的书籍,大多数的珍贵典藏都在他的家中,这会儿他才翻了几页,便匆匆放下,拿起公文包向温泽华招呼了一声,便走出了研究室。
第十一章 玉玦(3)
温泽华继续向古谚道:“还有另一个方向,便是去找玉石专家鉴定,找出这个块玉玦的出自哪个山脉,从它的产地着手。我们都不是玉石方面的专家,不过我认识一个人,多年喜爱收藏玉石,虽不是专业的,但是比很多专家都要更懂玉,他几乎只要看一看,摸一摸,掂量掂量就能说出玉石的原料产自哪里。你去找他看看准没错!”
古谚道:“哦?有这么个人,怎么从没有听教授你说过?”
温教授笑笑,道:“他嘛!贵人事忙,除了玉石是他的最爱外,还有一个特别爱好,就是跳——舞!”
张涛奇道:“是个女的?”
温教授笑道:“是个男的,年纪与我差不多,如今他是南方青羽舞蹈学院的校长,叫张怀民,你去找他看看!”
古谚道:“原来是青舞的校长,民间可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啊。”
“那可不是!”温教授坐回桌上,抽出一张便签纸,快速写一下了一长串号码!递给了古谚,“现在是假期,不知道他们学校有没有演出,我待会儿给他打个电话,要不是这里的事太多我走不开,一定亲自过去!”
张涛拍拍古谚的肩膀,走到另一边继续他的记录工作。古谚走回了位置,仍旧看着玉玦,他脱下了乳胶手套,将玉玦托于手心,玉的冰冷直刺入他的肌骨,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教他最简单的真假玉石辨别方法,便是用手的温度去感觉,真玉无论在手中放多就都是冰冷的,而那些烧料子的,开始冰冷,可是一握久了就变热。当然,这只是个蠢办法,除了触感还要看颜色,看通透度等等。
可是,这块玉玦在炎热的沙漠了掩埋了两千多年,还是冰冷沁骨。
这边温泽华满脸笑容地放下电话,好似和老友谈到了什么开心的事,一向严肃的脸庞上皱纹现成了深深的沟壑,他抬起头,向古谚笑道:“他近日好像在策划一支舞蹈参赛,依旧忙得不可开交,这个老小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精力充沛啊!不过明日上午有时间,你到了给他打电话。”
当下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