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茫型庥慰吞疚壑埂�


《名城名镇民村》 第四章、魅力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江南第一古镇——梅村

    江南第一古镇——梅村    
    梅村位于无锡东南六十里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它拥有千年之久的历史。    
    梅村历史    
    梅村的名声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吴地祖先——吴泰伯(或作太伯)。相传3200年前,商周文化在黄河流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耕种技术也较前迈进了一大步。当时在陕西渭水流域歧山下周原地方的周太王,有着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泰伯勤奋好学,为人宽厚,孝敬父母,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周太王非常喜欢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姬昌继承王位。泰伯为了成全父亲的这个愿望,就三让王位带着弟弟仲雍,从中原到了现无锡市郊的梅村。    
    这段故事在《史记》里有多处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自号勾吴。”(《史记》卷册一《吴太伯世家》)。因此,梅村又被称作“勾吴古都”。同时,梅村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镇。    
    泰伯治梅村    
    泰伯开发了江南地区后,建立了吴国,吴文化从此而产生。为了表示他不再回去继承周太王王位的决心,他开辟荆蛮之地。把黄河流域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先进经验,传授给荆蛮部落。又总结当地经验,在生产上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种了水稻又种麦子,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同时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改“以堵为疏”,开挖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和九条文流、河浜,这大大便利了农田灌溉,又发展了交通运输。由于伯渎港的开凿和“九泾”的开挖,梅里一带旱涝无灾,连年丰收。    
    泰伯还教民种桑养蚕,饲养鸡鸭猪羊,使江南一带的生产逐渐发达起来。“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就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对当地植桑养蚕的生动描绘。    
    直至现在梅村的蚕桑事业仍然较为发达,著名于世。又传说现在无锡县梅村镇西北的鸭城桥、猪羊巷即是泰伯当年教民饲养禽畜的遗址。在生活上,泰伯教化乡民改“半生为食”为全熟全食,使人们的体质得到了不断增强。居住条件也有改善,改“搭棚为窝”为建村立巷,把分散的土著居民适当集中起来,建立了著名的江南第一村——荆村,江南第一巷——蛮巷,这对教育群众,组织生产甚为有利。直至现在那里两个村巷。仍以“荆村”、“蛮巷”为名。    
    泰伯之念    
    到了唐代元和八年,刺史孟简重浚伯渎,改名孟渎,然百世之后,人民但知伯渎,不知有孟渎,由此可见泰伯之功绩在人民群众中的深远影响。泰伯四十多岁到梅里,教化乡民49年,95岁寿终。由于泰伯尊父三让天下,并在促进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化交流,开发江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代吴地百姓所爱戴与崇敬。人们为了纪念他,从汉代起,分别在泰伯建吴和开拓的梅村镇,以宅为祠和庙,在铁山上建造了泰伯的墓——皇坟,在惠山建了泰伯殿。    
    


《名城名镇民村》 第四章、魅力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东方小威尼斯——江苏同里

    东方小威尼斯——江苏同里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镇内河道纵横,桥梁遍布,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同里三多    
    桥多:同里位于太湖之滨,大运河畔,整个镇区被十多条河道分割为15个小岛,由40多座建于不同年代的古桥所连系,形成街河并行、桥路相通的格局。桥,于是就自然成为同里的代表建筑。    
    最“旺”的桥: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具代表性。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走三桥”是游客不可少的项目,使“三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    
    最“绝”的桥: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传说以前有两位财主,一有腿疾,一有眼疾。一天有腿疾的财主说会建石桥,到时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着他的桥梁过桥了。有眼疾的一位不服气,于是也盖了一座中元桥,抢先比泰来桥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称它为“赌气桥”。    
    最富神话色彩的桥:镇上最富神话色彩的是富观桥。在桥的龙门石上,有一幅“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传说这鲤鱼在3月桃花水发的时候,欲跳过龙门进入仙界,却于奋力跳跃时被桥上走过的美女分了心,结果鱼头变了龙头,鱼身却保留不变。    
    此外,还有最“勤奋”的桥——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最短的桥——独步桥,最老的桥——思本桥等等。    
    明清建筑多:由1271年至1911年间,镇上先后建成宅园38处、寺观祠宇47座,并有数百户士绅豪府之家。    
    现全镇仍保存有三谢堂、承恩堂、待御第、五鹤门楼等十多处明代建筑。清代建筑有退思园、耕乐堂、崇本堂、嘉荫堂、务本堂、世德堂、庞氏宅祠、陈去病故居等数十处。    
    崇本堂:位于富观街长庆桥北逸,坐北向南,面水而筑,主人是钱幼琴,整个建筑分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和厨房等组成。最吸引人的是各种雕刻,庭院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深浮雕,也有“望子成龙”砖雕。第一进门楼,刻有“崇德思本”四字,寓意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本。自正厅至内宅堂楼共三进,记载《西厢记》、《红楼梦》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后楼共58幅木雕,以江南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为主,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名人雅士多:同里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宋淳四年至清末,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名、文武举人90名,还有不少为人熟知的名人雅士。    
    叶茵:宋代著名诗人,藏书万卷,诗格清矫,作《水竹墅十景》赋其别业景观。    
    倪瓒:元代著名诗人,至元避兵吴江,寓同里,留下赞美同里田园风光的千古绝唱:“一水东西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    
    陈去病:出身于商人家庭,有“江湖任侠之风”美誉,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也曾参加过中国教育会、拒俄义勇队、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组织过“神交社”和“秋社”,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办人之一,历任国民政府参议院秘书、大本营前敌宣传主任、江苏省博物馆馆长等职。    
    此外还有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园治》作者计成,国学大师金松岑,建国初期民进中央副主席,财政部副部长王绍鍪等名人名士。而这些名人名士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名城名镇民村》 第四章、魅力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

    神州水乡第一镇——江苏甪直    
    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这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对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甪直古称甫里,琢里,吴宫旧地,唐宋名镇。椐《甫里志》载: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还有另一说法,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故得名。唐代以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径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由此看来,仅从镇名的由来,就足见甪直镇文化底蕴之深厚。同时因镇内河道纵横,所以又有“五湖之厅”和“六泽之冲”之称。    
    甪直胜景    
    甪直镇名胜古迹众多。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的保圣寺,距今近1500年。有六朝造像石,唐代经幢、明代建筑天王殿等,最珍贵的文物是唐代塑圣杨惠之所作的罗汉塑像。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镇上的遗迹和古迹,还有万盛米行,白莲花寺,孙妃墓,吴王宫等。    
    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镇上现有主街道9条,街面都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街坊临河而筑,前街后河,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游客络绎不绝。不论临街的住宅,还是临河的民房均为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大多为明清时代的房子,墙壁上还带有花纹。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的巷子长达150米,里弄内的房屋有3进、5进、6进,最深的为7进。    
    除此之外,甪直镇还有很多古代名人的遗址旧迹。镇东有北宋的白莲花寺,镇西有孙妃墓,镇北有吴王夫差的行宫,镇南有西汉丞相张苍的陵墓。    
    甪直文化    
    甪直文化底蕴的深厚不仅仅是它有很多名胜古迹,还表现在这里曾有过很多名人。这些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