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沿革
榆林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建都统万城,国号大夏。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宋朝时榆林被北宋、西夏和金国反复争夺占领。明朝设榆林卫,为边防九边重镇之一。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
革命史实
榆林人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明末,由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陕人的光荣”,为世界十五大农民起义之一。1900年8月,本市三边(定边、安边、靖边)爆发了义和团反天主教的斗争,一直延续到1946年三边解放,是中国历时最长的反教斗争。
榆林是一个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4年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榆林市的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在这里下达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当时,榆林农民在连年歉收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地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发生过一年七次交纳公粮的感人事迹。
革命战争年代,榆林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两万多人,涌现出李子洲、霍世英、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等一批革命先烈和知名人士,哺育了刘澜涛、马文瑞、郭洪涛、安子文、张达志、阎揆要、张秀山、贾拓夫、赵苍壁等一批重要的革命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文物古迹
榆林市境内有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万里长城由东北向西南斜穿市境,其上的墩、台、寨大多保存完好;榆林古城墙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城内密集地分布着星明楼、万佛楼、梅花楼和戴兴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显示出塞上古城的风貌;被誉为“天下第一台”的镇北台和“露天书法艺术宝库”的红石峡早已闻名遐迩;集风景、艺术、宗教于一体的青云寺、悬空寺、黑龙潭和万佛洞等古寺庙,大多得以修复。此外,榆林城内有很多建于明清时代的衙署、庙宇、府邸、店铺等,就连一般的民居,也多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汉代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处
汉代帝王将相建功立业处——陕西汉中
汉中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因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人称“秦巴聚宝盆”。此地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似江南风光旖旎多姿,又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历史沿革
夏至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春秋战国时,先后分属巴蜀、秦国。秦至西汉置汉中郡隶之。东汉初,郡治迁于南郑。东汉末,先后为汉宁郡、汉中郡。晋太康十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先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道等。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设兴元府。北宋至道三年置兴元府。南宋为东路。元代设兴元路。明洪武三年改路为府。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民国二年设汉中道。民国十七年,废道,县直隶于省。
1949年设陕南行政公署。1951年设南郑专区,1954年改称汉中专区,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1996年2月改设汉中市。
汉中英雄
汉中是汉发祥地,其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渡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
人文古迹
众多的历史人物不仅丰富了汉中的历史,也留下了大量的人文古迹。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这里还诞生和长眠着我国汉代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有众多的西汉、三国、南宋古战场遗迹等。
汉中城里的古汉台,镌刻了汉高祖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令今人犹知“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紫柏山间的留侯祠外,一幅“博浪一声震天地,圮桥三进升云霞”的对子涵盖了这位汉初名臣不凡的一生。
自然景观
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虽然位于中国西部,但却拥有与江南同样的秀色,是一处得南北之利、兼南北之美的风水宝地。
佛坪自然保护区林海茫茫,峭峰幽谷密布,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奇峰怪石林立,泉溪池瀑竞秀,被称为西北的“九寨沟”。
紫柏山山岳巍峨,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雾霭蒸腾,其高山草甸、紫柏天坑,世稀罕见。
午子山山势险峻,壑幽林密,素有陕南“上华山”之称,其山中2500余亩世界珍稀白皮松蔚为壮观。
褒谷口石门景区高峡平湖,仪态万千,仿建的石门栈道依山傍水,凌空飞架,再现了秦汉栈道的宏伟风貌。
红寺湖烟波飘渺,山水交融,恬静神秘,是“一幅天然的国画长卷”。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河西走廊的重镇
河西走廊的重镇——甘肃张掖
张掖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镍都金昌,西连酒泉和钢城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属雍州之地。春秋、战国、秦时属大月氏地。西汉时,汉武帝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建立张掖郡。西魏废帝三年称为甘州。十六国时期,北凉在张掖建立国都。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在张掖建立“牙帐”(即政权)。西夏设镇夷郡、宣化府。元朝在张掖设甘肃行中书省。明为甘肃治所和巡府驻地。清雍正三年设置甘州府。民国为甘凉道。
1949年9月,张掖解放,属张掖分区。1950年5年,张掖县属武威分区(分区治所武威)。1955年10月,置张掖专区,治所张掖。1985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地改为地级市。
张掖特色
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和开发旅游的有利条件。
人文景观:史料佐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炀帝西巡张掖会见西域27国使臣、唐玄奘取经时张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庄猪八戒招亲等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被张掖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
自唐以后这里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很是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地,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等彰显历史厚重。
大佛寺: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明初古哈列国沙哈鲁王使臣,皆于观后撰文赞叹。今大佛殿为乾隆年间重建,殿内卧佛是释迦牟尼的侧身涅磐像,木胎泥塑,金装彩绘,造像精致,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卧佛身后,塑有迦叶、阿难等十位大弟子,殿内南北两侧还塑有十八罗汉像,是释迦牟尼涅磐时聚哀的群像。
自然景色:历代皇家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第一;风光旖旎的祁连山群峰夹山寺,苍松叠峰峦,蓝天映雪山,草地遍牛羊;还有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自然风化的风雕群落、瓜果飘香的绿洲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及祁连山各种珍禽动植物,形成了别具洞天的自然景色。
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五十五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殖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山丹马驰名天下。现在这里还是理想的塞外影视场地,曾制作《文成公主》、《王昭君》等多部影视片,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民族风情:裕固风情独具特色。热情好客的裕固民族用自已独特的生活方式,醇香扑鼻的奶茶和优美深情的祝酒,手抓羊肉飘香的帐篷,以及传统的射箭、赛马、狩猎,别具的服饰,隆重的婚礼,优美的民族歌舞,盛情款待八方来客,四海宾朋。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