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宝生涯-第7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待会再说,趁着季叔叔在,咱们还是先解决爸的藏品问题吧,你不是”
董长伟帮着孟子涛搬来了一张桌子,摆在面前,又搬了椅子请他坐下,还安排了专人端茶递水,孟子涛便坐着,一一鉴定起来,甚至还需要简略的点评,这使得众人看向孟子涛的眼神更是佩服,他们可是知道自家老爷子在很晚的时候才练就了鉴定这门功夫。
事实上,就是紫楚都是有能力鉴定大多数的古玩的,但是因为董家人不信任,孟子涛只能独自上阵。
“这是国内知名青年画家莫羽冠的画作,你看这线条勾勒,这笔墨之间的反转,都是极显功力,在我看来,这位年轻画家未来成长空间还很大,可以收着。”
“那这幅画能值多少钱?”
“大约也就在七八千的样子,收藏青年画家的作品,看中的还是潜力,不是说现在值多少钱,而是以后可能会值多少钱。现在有很多知名收藏家,专门从事近现代画作的收藏,他们看中那位画家,就在市场中打量收集,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等到以后,画家如果是出了名,那么画作就会很值钱,这一切投资也就值得了。而在我看来,莫羽冠正是这样的一名很有潜力的画家。”
“那这件瓷器呢?”
“这是一件干隆官窑仿钧窑变釉梅瓶,这是官窑中的精品瓷器,极为难得。”
“那,值多少?”
“您生于收藏世家,又是从小受到董老熏陶,想必也明白这其中价值所在。”
“到底能值多少钱?”
孟子涛伸出两只手指,“两百万。”
……
孟子涛鉴定的仔细,解释的更为仔细。
据季诚和介绍,董老生前眼力很高,一般不会在他的藏品中掺杂赝品,但是老虎都有打盹的时候,其中不免也夹杂着一些赝品存在。
不过,这些赝品往往做工精良,可可点,也不知是董老故意购买,当作参考的,还是也当作藏品,毕竟百年之后也算得上是古玩了。
直到晚饭之前,孟子涛才终于鉴定完了所有古玩。
董家人便拉着孟子涛和季诚和想要请他们去吃饭,俩人并没有多做推辞。
不过,临走之前,孟子涛必须要把正事商量一下才行。
“几位,是这样的,我重新做一下自我介绍,鉴定只是我的副业,其实我是做古玩生意的,名下有一家拍卖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需要,拿一些藏品出来,做为交流?”
“如果诸位有意出手的话,可以说出来,我们拍卖行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合理的定价。”孟子涛朝着董家人说道。
董长伟愣了愣,随即苦笑,他早该想到会是这样,要不然人家岂会帮着他们免费鉴定?看在逝去的王老爷子的面子上?都没有见过老爷子,人家怎么会顾忌这些。
众人也都是惊异,不过反应却是没有多少排斥,这也正是孟子涛的策略了,若是孟子涛一早就说出自己的身份,那么所有人看向他就会都是排斥的,就像是保险推销员每每介绍自己的身份,收获的都会是异样的目光。
孟子涛把自己先塑造成一个资深鉴定专家的形象,又提到自己是故宫的高级研究员,这两者的身份就使得众人不会多想,即使再说出拍卖会的事情,所有人都是接受了。
董长伟愣了一会儿,说道:“这件事情我们还要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
董长伟这样一说,孟子涛随即便跟着道:“拍卖会上的事情,董先生你们不用太担心,我们拍卖公司已经组织了多场成功的拍卖会,大家的藏品也一定会得到满意的价钱,如果有意,请你们现在就报名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七百零五章 双鹰图
董娟说道:“能否给我们一个联系方式,到时我们去贵公司考察一下?”
“当然没问题。”孟子涛笑着拿出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姐弟俩。
虽然对方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不过孟子涛相信,只要对方有意出手,肯定会到公司去考察,就凭公司的实力,再加上一些优惠,相信他们肯定会动心的。
正准备出发去吃晚饭,董长伟突然说道:“差点忘记了,我爸以前买过一只青花大缸,因为比较大,所以单独放在了另外一个房间,孟老师,能否再麻烦你帮忙去看一下。”
孟子涛表示没问题,随即一行人又跟着董长伟来到另外一个房间。
这个房间比较小,里面除了一些老照片以及正中间的一只青花大缸之外,并没有堆放其它东西。
走进房间,孟子涛径直来到青花大缸旁边:“这是这只吧?”
董长伟说:“对,就是它。”
孟子涛点了点头,随即仔细观察起来。
此缸形制巨大,孟子涛用尺量了一下,直径在70厘米左右,其造型饱满端庄,青花发色艳丽,胎质厚重。外壁通景绘画鲭鱼、鱼、鲤鱼、鳜鱼四种吉祥鱼饰,四鱼或潜游、或跃起、或戏水,姿态各异,悠游于莲池之中,栩栩如生,极富意趣。口沿处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孟子涛仔细观察了片刻后,解释道:“此缸到是一件老物件,不过烧制的年代应该在清末民初时期,应该是后仿的。”
“因为,此种此种绘画鱼藻纹的大缸在嘉靖时期有专门名称为‘鱼缸’,据史料记载,对此便有详细的记载:‘大样鱼缸:高二尺八寸、阔三尺;二样鱼缸:高一尺八寸、阔二尺五寸;三样鱼缸:高一尺六寸、阔一尺五寸。’但此缸的直径为70厘米,明显不是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尺寸。”
“虽然如此,也并不代表此缸没有价值,此种大型鱼缸制作困难,按烧造同样大小的龙缸记载来看,仅烧制就需要时十九天,且成器者‘百不得五’”,极容易变形疵裂,故传承至今十分不易。再加上做工精湛,还是很值得收藏的。”
董长伟问道:“那现在能值多少钱呢?”
孟子涛说:“现在估计能值八万左右吧。”
“那也不错啦。”董家人全都很高兴。
鉴定了这只青花大缸,大家准备出去,这个时候,孟子涛突然注意到墙上的一幅照片。
照片的主角是两位老人,背景是一面白色的墙壁,这些都不是孟子涛关注的重点,吸引他注意的是墙壁上挂的一幅画。
这幅画的是双鹰图,由于照片的缘故,看得不是很清晰,但孟子涛却能够感受得画家的精湛技艺,心脏双鹰不失潇洒和率意的艺术特点。
这令孟子涛倍感兴趣,转头问道:“董先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的?”
董长伟和董娟看到照片,摇了摇头都表示不清楚。
这时,季诚和笑着说道:“这事你其实问我就行了,这幅照片其实是我五年前拍的。”
孟子涛原本还有些失望,闻言马上说道:“季老,不知这是什么地方拍的?”
季诚和说:“就在附近的一家小餐馆,不过已经五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你想问什么?”
孟子涛也没什么隐瞒的,问道:“那您还记不记得后面的这幅画?”
“画,哦,你说的是这个呀,这幅画我到也看过,但我在书画方面的水平不高,只觉得这幅画比较好,具体好在哪就不太清楚了。”季诚和有些明白了孟子涛的意思:“你不会是看中后面的那幅画了吧?照片里的画也不大,你也看不清楚,怎么能确定真假呢?”
“我当然也不能确定它的真伪,只是觉得这幅画画得不错,想要欣赏一下!”
说到这,孟子涛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对了,那家餐馆的环境怎么样啊?”
季诚和说:“环境到还不错,这是那里最好的包间了,不然也不会放那幅画,而且平时打扫的很干净。但关键问题是,我和餐馆的老板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现在也不知道这家店还在不在,而且画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叫什么名字啊?”董长伟问道。
“叫香满园本帮菜馆,就是原先十字路口转弯那家。”季诚和道。
“转弯那早就已经拆迁啦。”董娟说道。
孟子涛闻言失望不已,看来是找不到了。
这个时候,一直都没有开口的谢慧珍说道:“如果你说的是陈淳老爷子开的香满园,拆迁后,他并没有搬的很远,离原址不到五百米的距离。”
“那还要烦请你带下路。”孟子涛说道:“咱们吃饭就安排在那里吧。”
大家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于是一行人坐着各自的车,根据谢慧珍的指点,来到一家餐馆。
这家餐馆和季诚和说的有偏差,不但不小,而且此刻门庭若市,看起来想找一张位置都比较困难。
大家走进店内,门口的服务员就微笑着问道:“几位客人,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预约?”
“没有。”
“那真得很抱歉,现在店里位置已经满了,你们要用餐的话,可能要等一会才行,如果你们愿意等的话,请在沙发区等待哦,到了之后,我会通知你们的。”
大家对视了一眼,正在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个声音传了过来:“这是季老哥吧?”
大家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出声的那位正是刚才照片中的两位老人之一,不出意外,就是这家饭店的老板了。
季诚和连忙迎了上去,握着老人的手,有些激动地说道:“老戚,我前些年把一些老朋友的联系方式都丢掉了,一直和你没联系,真是忏愧啊!”
老人哈哈笑道:“说抱歉的应该是我啊,这些年一直忙于饭店的生意,都没有想到主动跟你联系。”
季诚和并不怪老人没有联系自己,因为他们之间也谈不上太熟悉,而且老人比较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