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力 诗词格律-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像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已经工整了,于 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了。
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如毛主席 《送瘟神》(其二):〃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 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红〃对〃青〃,〃着意〃对〃随心〃,〃翻作〃对〃化为〃,〃天连〃对〃地动〃,〃五岭〃对〃三河〃, 〃银〃对〃铁〃,〃落〃对〃摇〃,都非常工整;而〃雨〃对〃山〃, 〃浪〃对〃桥〃,〃锄〃对〃臂〃,名词对名词,也还是工整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 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
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 为劣'54'。 〃同义词比一般正对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缘〃与〃为〃就是同义词 。 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 再说,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也不要紧,多用就不妥当了。出句与对句 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
(2 )宽对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用宽对,那 完全是看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 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 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 〃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 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 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 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再举毛主席的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 )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 这种情况。
(4 )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 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现在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是有更大 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 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 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刈非蠖哉痰南饲桑蔷?是庸俗的作风了。
第五节 绝句
上文说过,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纔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 论。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 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56'。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 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57'。 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5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59'。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 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 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0'。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1'。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参看上文33页。)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 是不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郿坞 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少见的。像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 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 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 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杜甫
两固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 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 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 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 )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诗也是用平声韵的。
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 例如: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62'!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 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
〃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 言古绝为例:
三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