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下令清理战场,并对战争中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此时,中国虽然进入封建社会,但当时还有良人与奴隶之分。李渊起事后,招集过来的士卒之中,有良人,也有奴隶。战争时,良人与奴隶一起流血牺牲,但战斗结束后,许多所谓的奴隶兵担心,他们与良人兵“同工不能同酬”。“军史疑奴应募者,不能与良人同。”
  这种担心,在当时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如同我们现在许多单位,临时工与所谓的正式工,做一样多的事,或者有许多单位事儿,多交给临时工做了,但最后发薪水时,临时工的薪水却要比正式工薪少几倍,甚至更多!
  这种现象是现在的社会体制所至。而大隋之世,中国也有这种体制,所以奴隶们担心。但李渊同志却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个问题,他说:“战场上,刀枪不长眼睛,矢石之间,何分贵贱?现论功行赏,军功面前,一律平等!”
  一时间,一些以奴隶身份参军的奴隶们,铁了心地拥护李渊!
  拿下霍邑后,李渊想把霍邑建设成李家军进军长安的革命根据地。他下令:一,安抚地方,恢复生产,对霍邑城内,受到战争损害的“良民”,进行战争赔偿。“劳赏如河西。”
  二,招兵买马,鼓励选拔当地优秀青年加入义军。李渊想着法子地,让霍邑人民觉得跟着他李渊走,有希望;参加李家军是一件很有面子、又有前途的事儿,所以许多人踊跃参军。
  三,优等俘虏。对于战场上抓到的隋军,愿意参加起义军的,李家军的大门对他们敞开。对于不愿意参加李家军的隋军俘虏,李家军不但发给他们回家的路费,还授予他们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儿——五品散官。让他们虽然吃了败仗,也能有点面子地回家。
  李家军这种优待俘虏的法子,让许多人不理解。李渊就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说:“隋王朝所以失民心?有一个原因,就是隋制过于严苟,吝于赏赐!隋御之以严,我行之以宽!另授这类人一个名义上的散官,彼必臣用于我,以赏赐收服人心,不胜于用兵乎?”
  这李渊不愧为唐高祖,看问题的角度,就是比一般人高明。其时他才占领霍邑,但进军关中、进军长安、进军全中国,是李家军的最终目的。宋老生数万精骑,多是关中人,他们被俘后,却被李渊用极其光荣的方式退役回来。这些士兵回到家,有了做人的资本,所以他们会十分卖力地替李家军做公益广告!
  前几年,有一些地方搞摸彩销售,一个村子,那怕只要有一个农民,摸到一台彩电回家,都会惹得全村人眼谗。最后往往是一台彩电,带动了全村人去摸彩。而李渊却让那些打了败仗回家的隋军,还能带一个五品散官的“官衔”回来,还不把全村的老百姓羡慕死?
  这些老百生对李家军的认同与渴望,也会达到一个很高很高的高度。所以李渊说他这一手,胜于用兵,高也!
  十七、进军长安
  攻下霍邑城; 消灭了宋老生数万隋军; 临汾郡望风而降。
  此时,刘文静也带着突厥国的支援部队。人是不多,只有区区五百人,但这五百人,对于刚刚起步的李家军来说,政治道义上的支持,大于实际意义。算是突厥始毕可汗,给了李渊相当大的面子了。
  有许多人批评咱中国人爱面子,那是他们不懂面子的真正价值。李渊起事之初,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李渊父子的深浅,所以未必支持李渊造反。但咱中国人有跟风、随大流的品质,如隋王朝的北方大国,突厥国都支持李渊造大隋王朝的反了,这对内的号召力,不亚于几万雄兵。
  但,李渊对突厥国的支持,十分清醒。始毕可汗忽悠“唐公当为天子”,而且突厥国出兵数量“多少随欲。”李渊选择了“缓称王”的策略。
  果然,没有多长时间,始毕可汗就露出了他真实的嘴脸,他对李渊的大度,不象他语言表达的那样。突厥国派出使者,向李渊通报,始毕可汗对李家军的支持时,始毕可汗没有忘了,让使臣带上千余匹战马。这些战马不是无偿地赠送给李家军,而要求与李家军“互市”。
  何谓互市?
  始毕可汗要求李家军用等值的金银,或货物换取突厥国的战马。
  人与人之间,只讲利益,不讲友谊,这些人是小人;但国与国之间,只讲友谊,不讲利益,是傻冒。大了说还有卖国的嫌疑。
  李渊有求于突厥国,突厥支持了,但顺便提出用战马与李家军互市,这李渊还不好意思不答应。突厥国使臣来了之后,李渊“礼容尽恭”,赠送了使臣很大礼物。可对于使臣提出的互市要求,李渊却装起穷来,他只选择千余匹战马中的一部分战马,买下来。
  有一特有钱人想在政治上帮帮李渊,他想用自家钱,把突厥国剩余战马,都买下来送给李渊。李渊十分客气地找他淡了一次话,对这一有钱人、热爱李家军的行为,表示了万分感谢。但李渊对他说:“突厥国有的是战马,如让他们尝到互市的甜头,他们会一次一次地提出互市,到进候中国会不胜其扰。”
  智兮,李渊!
  其时李渊只是大隋一地方官,可想问题已经有了人君气度。他没有被欲望冲昏了头脑,为了自个儿的政治目的,把什么都卖了。否则,还没有成为皇帝,就成了汉奸。
  突厥使臣来了之后,李渊派出刘文静,出使突厥国。李渊与突厥国可汗签订了一条、用现人眼光看来是不平等条约:吾入长安,民众、土地归唐公,金玉绵帛归突厥。
  突厥国始毕可汗见财眼开,下令出兵支持李渊。但在出兵数量上,刘文静却用尽了手腕,让始毕可汗只派五百名突厥军人,另加两千匹战马。刘文静所以如此做,他可不是怕当时有人说他用突厥国人,打中国人,借突厥兵马,打内战;而是他和李渊,对突厥国支持李家军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心有灵犀。所以只敢要了突厥国五百名军人。
  果然,李渊看到突厥国兵少马多,他大喜道:“我军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出来混,总是有还的。始毕可汗给他开出的大额支票,李渊十分清醒地取用了最低限额。
  此时宋老生已经成为历史,但隋王朝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带领数万部队,在黄河以东,随时有可能出击李家军。李世民所说“老生轻躁”,老生果然被他们父子俩消灭了。而这位屈突通先生,与宋老生相比,李世民认为“突通胆小”。
  屈大将军确实是属兔子的,他眼睁睁看着宋老生被消灭,霍邑被攻占,临汾、绛郡、龙门等地,一个一个地投降李渊,他就是不敢主动出击。
  见屈突通如此懦弱,李世民认为此人是“自守之虏,不足为滤!”他建议起义弃屈突通不顾,掉头向西,真捣隋王朝的大本营——长安!
  这一战略够大胆,但李渊的老朋友却认为:“李世民的计划过于冒险,他说:“屈突通拥数万之众,占据河东,如吾军舍之而去,若长安不克,屈突通趁势击我敌后,届时我军腹背受敌!不若先东后西,先解决屈突通这个后顾之忧,后全力进军长安!”
  所谓兵无常势,兵无常法。只有一个现实,摆在李家军眼前,如果让裴寂来指挥李家军,他的打法比较稳当。但也有缺点:屈突通据险而守,让李家军拉开架势,与隋军打一场攻坚战,最后有可能会获胜,但耗时长,成本大!
  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李家军全师西向,直捣长军,敌军“智不及谋,勇不及断”,李家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渊此时,又显示出他相当稳重的一面,但又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他听了儿子与老朋友的分析,认为两人说得都有道理,所以李家军采用了最稳妥,最中庸的法子,同时采用了两人建议,历史记载“渊两从之”。他分留出一部分部队,监视屈突通,自己率领大部队直赴长安。
  李渊的方案,采两家之长,但实施起来,成本很大:必须把李家军一分为二。好在,与宋老生一战后,许多人看清了当前的政治形势,所以“三辅豪杰至者,日以千数。”每天都有上千人来来投靠李渊。这让李渊有本钱采两家之长。
  如李世民所愿,李家军兵贵神速,“蒲,津,中漳等地,望风而降!”据守长安的永丰仓华阴令,及“京北诸县亦多遣使请降!”
  这里要大书、特书李渊的三女儿,嫁于柴绍为妻,后被李渊封为平阳公主。
  李渊起事之后,柴绍对平阳说:“尊公举义兵,与你同行,军法不容;留你在家,可能遭祸!奈之若何?!”
  平阳公主李氏也是一奇女子,她对柴绍说:“你尽管放心,与父兄同行,我一女子,容易潜匿!”
  迫不得已,柴绍随李家军出征。平阳则回到柴绍老家雩县,她到家后,变卖所有家产,学着父兄,招兵买马,训练军队。“散家赀,聚徒众。”
  其时李渊另一叔伯兄弟李神通,受李渊起兵影响,在长安城里混不下去,也逃到雩县。这个李神通与长安城里一黑帮大哥史万宝关系好,两人商定,准备起事,响应李渊。但此时的李神通,平阳公主,及史万宝手里,也拉不起几杆枪,想要把事儿做大,不是那么容易。这李平阳手腕谋略不下于男子汉!她看中了雩县一带,有一支西域商人,拉起的一支造反队务。据历史记载,这名西域商人叫胡何潘仁。胡,是指他少数民族的身份,何潘仁,可能当时许多人不知道他是何处的一名番人。最后大伙儿以讹传讹,都叫他胡何潘仁。
  这名西域商人,看到中国大乱,他也跟着起来造大隋王朝的反,而且把事来做大了,有数万之众!
  李平阳看中了胡何潘仁的军事实力,与李神通商定后,派她们家的家仆马三宝,说通了胡何潘仁,接受她的领导,与李神通、史万宝一起攻占了雩县,“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