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纵观李密同志的革命生涯,有三大失:
  一; 对粮食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过于迷信。自占据洛口仓后,就不思进取天下。这一点,唐高宗李世民也有评价:顾恋仓粟,未遑远略!道士徐洪客也看出来了,但历史却没有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总结一下他的革命过程,八个字:成也大米,败也大米!
  二; 无容纳同志之雅量。翟让之徒固然要杀,但杀的时机不对,仍至众心不定。
  三; 搞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最后让王世充之徒,有机可剩!
  按秀才李玄英的说法,李密就是将得天下的李氏之子!但最后,李密不但没有得到天下,在投降唐王朝之后,因为他还在想着李玄英的那个谶言,又思起兵造反!可以这样说,李密最后所以丧命,就是中了“桃李子、得天下”谶毒!
  而真正的、能得天下的桃李子,又在哪儿呢?
  十三、李唐王朝的第一推动力
  最有可能名应图箓李密失败了,秀才李玄英对《桃李章》的理解只对了一半: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皇帝杨广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弑,萧皇后,变成宇文化及的俘虏。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后,皇后被窦建德控制。据历史记载,窦建德好象还蛮把皇后当回事儿,生擒宇文化及后,“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报哭炀帝甚哀。”不知道这窦建德哭隋炀帝的成份,有几份真诚?
  如果他真对隋炀帝有什么感情,又何必造反?这隋末大乱的“功劳”,有窦建德的几份。隋炀帝是一独夫,许多起来造隋炀帝的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窦建德见其一死,反到哭之甚哀,感情的成份少,做秀的成份多也。
  窦建德失败后,被李渊“斩窦建德于市”,而萧皇后也不知所终!所以皇帝与皇后都回不去了。但李玄英对《桃李章》结局的理解,完全错了!
  李玄英认为:《桃李章》里,“桃”者,“逃”也;“桃李子”可以理解成“逃”亡的李氏之子。在隋王朝之世,因为“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过于流行,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这一谶言。其中还有几位李姓大臣,因为这个谶言全家遭难!如李浑,李金才等。受到政迫害而逃亡的李姓之人,也有很多。即如这位秀才李玄英,他也是一李氏之子。按和尚安伽陀谶言:李氏当为天子,李玄英也应是隋王朝的政治嫌疑犯。《资治通鉴》说他“自东都逃来,”则按李秀才对“桃李子”解释,他也是一逃亡的李氏之子,他凭为什么会认为,李密就是应谶之人?
  秘密据说就在《桃李章》的第三句话里:勿浪语,谁道许?
  把这话翻译成大白话:不要瞎说,谁知道会是什么?
  李玄英却把这句话解读成一个“密”字。按字面意思:不要乱说,谁知道会是什么?说明“桃李子、得天下”一事儿,还处于保密,或秘密状态。但李玄英把谶言的动态特征,解读成一个“名”词,认为“李密”就是桃李章里的主角。
  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出《桃李章》出现的确切时间、地点、以及最初出自于何人之手。但有一个说法,可以作为参考:南北朝之世,佛教太盛,外来的和尚,抢了中国的道士们不少风头。所以有道士,对于佛教喧宾夺主现状不满,借用道教鼻祖老子李聃的姓,杜撰出“桃李子、得天下”、“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目的是想提高宗教界,道教的资本。但,也有人想不通啊,如果是道士们杜撰了谶言。为什么最早提出这一谶言的,不是道士,而是一位姓安的和尚?所以象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谶言一样,“桃李子、得天下”,“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基本上不可能弄清出处,这则谶言,基本上成了一笔历史的糊涂帐!
  秀才李玄英却把自个儿臆测出来的《桃李章》当了真。还千里迢迢地从洛阳跑到山东,投靠李密。而我们再回头看看《桃李章》里的天机:皇与后这句,李玄英的解读好象碰对了。“勿浪语,谁道许”,估且认为可以理解成“密”字,全句:桃李子,皇后宛转扬州里,勿浪语,谁道许?看不出有说李密当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意思啊?
  李玄英对于谶言的解读水平,估也也是一半瓶子水,他坚信得天下者,会是李密!他的坚信给了李密一个强大的心里喑示,也让翟让这些山大王也相了信。但李密最后的结局,却让所有支持他的人失大望!
  又到了问天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的时候了。答案就在李世民身上。纵观李唐王朝所以能崛起,以及李唐王朝崛起的过程,中国的唐朝是一片历史的天空的话,李世民就在于这片天空里,最亮亮的太阳! 在唐公李渊为官太原时,李世民还是一孩子。晋阳令刘文静一次偶然机会,碰到李世民,他惊叹曰:“此非常之人,汉高魏武未必能及也!”
  这刘文静可能也会给人相面,但他说给老朋友裴寂听时,裴寂也可能与李世民的父太熟,天天看着李世民这孩子长大,所以对于李世民很“非常”一面,没有感觉。见刘文静如此夸张地夸李世民,他“不以为然”。当笑话听了,没有当回事儿。
  后来,刘文静因为杨玄感造反一事,受到牵连,被皇帝下令关在太原的大牢里。作为朋友,李世民到牢里看望李世民,刘文静叹息道:“现天下大乱,非命世之才,无以安天下!”
  李唐王朝的开国元老刘文静也是天生反骨,因为与杨玄感瓜葛,所以被皇帝关在牢里,但却不思悔改,依然不忘用激将法,忽悠李世民。当然,这很可能是刘文静的脱身之计。从前敢皇帝造反的人,可是要灭门的大罪。刘文静因为造反被关在牢里,没有意外情况,早晚得挨皇帝一刀。如能让李世民和他走上一条道,他就能活下来,所以刘文静刚开始说李世民“非常之人”的话,比较可信,但在太原大牢里的所言,更多的是在为他自个儿脱身设局。
  不出刘文静所料,李世民听刘文静如此一说,有点不爽。他对刘文静说:“先生凭什么说当世无才?我今天所以来看先生,非是想效儿女之情,是想和先生共商大事,对于当今之乱世,先生有什么好计谋?”
  刘文静听李世民如此发问,他能肯定自己死不了啦!而且很可能有一份光明的前途,已经放到自己的面前!所以刘文静喜颠颠地说:“现主上(杨广)南巡江淮,流连不返,李密义军进逼东都,天下已经大乱,正是英雄逐鹿之时!现太原四效百姓,因避乱入城,文静为官多年,知其中若干豪杰,一旦义旗高举,可收十万豪杰。而令父唐公后下,尚有数万将士,号令天下,剩虚入关,不出半年,帝业可成也!”
  昔诸葛亮与刘备有隆中之对,而刘文静与李世民,也有狱中之对。刘文静一席话,基本是给李世指正出李唐义军未来的发展方略。比文字功夫而言,刘文静的狱中对,与诸葛武候的隆中对差远了,但就实际效果而言,狱中对的结局,比隆中对好太多了!李唐王朝所以有一个开始,就是从刘文静的狱中对开始!
  李世民听刘文静一说,哈哈大笑,他道:“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但只李世民与刘文静谈到一处没有用啊,此时山西最高长官是李渊。李渊这个人,也是当世一个文化人,受儒家思影响较深。李世民,刘文静对大隋王朝动野心眼儿时,李渊还在想着怎样为大隋王朝,平定山西附近的动乱。也许因为事关重大,或者李渊平日家教颇严,所以李世民与刘文静谋划好了之后,李世民好长时间,不敢鼓动父亲造反。《资治通鉴》:世民恐渊不从,犹疑之,不敢言。
  还是刘文静出主意,让李世民先说动裴寂。而这个裴寂,对于李世民感觉,还没有到位,李世民没有办法说通裴寂。最后手下人出了一个主意,裴寂喜欢赌博,李世民对裴寂也搞起了腐败活动:“使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博,稍以输之”,在赢了李世民的钱之后,这裴寂居然对李世民有重新“认识”,答应帮李世民做李渊的工作。
  此时,李渊手下大将,征突厥失利,按隋律李渊这个长官,也得连坐。李世民逮到机会,他向李渊进言道:“今主上无道,百姓穷困,晋阳城外皆为战场,父亲如守小节,则治内有盗,出兵失利,按皇律,家破人亡,为时不远!不如顺民心,高举义旗,或可转危为安!”
  李渊听二儿子李世民此话,他吓出一身汗!他没有想到儿子,有这么狂悖的野心,而且还敢明目张胆地对他说出来!人都说“知子莫若父”,而李渊这个时候,好象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李世民了!李渊愣半响,才惊醒过来,他大声斥责李世民:“你怎么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话,我要把他送官法办!”
  李渊斥责李世民,不是虚情假意。刚才就说了,李渊是一受儒家思想教化颇深的文化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已经渗入了他们的血脉与骨髓,在纯正的儒家信徒们那儿,他们已经自觉地阉割了“革命”或“造反”的神经或精神。如同皇宫里的太监们,阉割了男性的特征之后,他们才有可能获得皇帝的宠幸一样;儒家思想,非得把文化人野心,革命精神完全阉割之后,他们的学术思想,才能获得历代帝王配享冷猪肉的政治待遇!
  李世民见父亲对于他梦想的大业,居然是如此态度,他的心冷了大半,他对李渊说:“世民观天时人心如此,才敢发言,父亲必欲送世民告官,世民不敢辞死!”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我怎么舍得办你?你刚才所言,不要再说了!”随后,李渊陷入了沉思,李世民轻轻退了出来。
  见父亲没有太生气,李世民到是“知父莫若子”,他认为这件事可能有门,所以第二天,他旧事再提:“今盗贼便于天下,父亲受诏讨贼,而贼能尽乎?不能尽,则是父亲之过,自然不能免罪。而世人都认为“李氏当为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