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 作者:姜奇平-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富余的带宽,又无利可图。但HOTMAIL不这样认为。他们靠无偿提供电子邮件服务,把多达近千万的人吸引到了自己的网址上,然后凭着“近千万”这个用户数作为资本,吸引来大量广告,他们就靠这广告赚了大钱。
不过,免费E…Mail不是火在赚了两个钱,而是赚钱的方式背后有门道。这个门道对信息经济来说,有特别意味深长的讲究。盖茨没有放过这一点,这正是微软这次购并应该引起人们警觉的地方。因为微软购买HOTMAIL反映出盖茨心中对初露端倪的信息经济规律的洞察:这个时代风向又要变了——赚钱的规则要变!简单地说,盖茨发现信息资本的形成规律与工业社会相反,再多加一个转换规则就可以赚到大钱。
信息资本与工业资本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工业方式通过占有来形成资本,而信息方式通过放弃来形成资本。一般ISP按照工业社会规律,通过邮件服务向用户直接索取金钱,这再平常不过,我投资,你交钱;但从信息经济角度不这么看,免费向用户提供邮件服务,以此换取用户数量的增长,他要把用户数本身当作资本。这是典型的信息生产方式形成资本的方法。我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沃尔玛的创始人Sam。Walton说:“老板只有一个,那就是顾客。他能解雇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任何员工。只要把钱花到别的公司。”顾客本身就是老板,就是资本的化身,这是信息经济与工业经济相反的价值观。这是盖茨看到的第一点。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因为用户数、市场份额之类,只是无形资产,本身并不是钱。形成了信息资本,如何兑现为金钱?过去的ISP都钻在工业思路的牛角尖里,认为我不向用户收钱,我就干赔钱;但向用户收钱,用户又不来了,所谓“信息资本”又形成不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HOTMAIL和YAHOO一样,却发现背后原来有“窍门”:信息资本要兑现金钱,第一,必须把信息资本的形成过程与兑现过程分开;第二,在兑现过程中按照工业规则去做;第三,兑现过程不与最终用户打交道。这就解决了问题。HOTMAIL和YAHOO与广告商打交道,都绕过了与用户直接收费这一道,按工业规则与厂商打交道,从而解决了信息资本形成靠免费服务,而信息资本兑现又要收费的矛盾。盖茨把信息资本的形成原理和兑现原理这两个方面一想通,于是就掏出了4亿美元,于是决定买的就是HOTMAIL,而不是别的什么MAIL。
显然,盖茨不是看中了MAIL,微软产品里不缺MAIL;他看中的是免费MAIL,进一步说,他对免费本身和MAIL本身并不存有特殊兴趣,他看中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信息经济中这条规律,是这条规律展现给他的未来之路。Laura Jennings,微软网络部副总裁说:“MSN自去年夏天以来,就一直希望得到搜索引擎和免费的E…Mail。由于看中HotMail的服务业务和用户数量,所以我们选择了HotMail。”未来几个月内,微软将把HotMail 放入MSN,微软的旅游站点Expedia和汽车采购站点CarPoint,以吸引HotMail现有的950万用户光顾上述微软站点,并进而进入到微软的其它网点。想想看吧,再过几个月,盖茨将把近千万的MAIL用户(他的“资本”)引进自己兜里,然后揣着这些用户(资本)在微软公司到处转悠。他可以斜着眼睛对司法部官员说:“这次不同了,你们那条工业社会的反垄断法,管不了信息经济的赚钱之道,我免费把天下MAIL用户一网打尽,你不介意吧?”然后,他又可以在他的椅子里晃悠晃悠的了。
Steve Douty,HotMail市场销售部副总裁今天说:“在服务中,我们发现客户也需要通过E…Mail来获得个人资料和一些商业信息,我们与微软的目标、文化、技术和服务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我觉得他和WhoWhere公司市场部那位副总裁一样,或差不多,都是傻冒儿。因为他们都把问题看反了。MAIL本身需要怎么改进,那纯属技术细节问题。HOTMAIL技术上的弱点有的是,比如,每个操作都得从国际出口转一圈回来,费时又费劲,确实需要改进。但微软的着眼点根本不在这里,否则他直接去改进OUTLOOK领导潮流不好吗,何必花4亿美元舍近求远?从微软方面说,MSN是个有进入“门槛”的网络,它与HOTMAIL的“精神实质”是不完全相同的。从互联网用户的利益出发,但愿不要把HOTMAIL搞封闭了。
5、小女生还能花钱雇姨妈否?
在去上海的飞机上,我读到这样一条新闻:上海一个小女生因为门门成绩不合格,怕家长知道,于是花了一百元钱,雇街角店内的女老板,冒充她的姨妈,去开家长会,结果让她妈妈撞见……。下了飞机后,我发现,这种事以后不大可能发生了。因为在卢湾区,乃至整个上海,不久以后,家长只要每学年花上一百元钱,就可以随时在电话亭里,通过互联网,查看到孩子在校每天的学习情况。这对于那个小女生来说,也许将是很“悲惨”的事情;但对网络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发财的良好机会。
上海英特纳和上海贝尔抓住了在中国发财的机会,率先开辟了社区服务系统。“社区服务系统”技术和商业上的特点是:可以让没有电脑的家庭,通过遍布街道的电话亭,实现上网查询。
在家上网和在电话亭上网,从网络技术发展角度讲,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对商家来说,商业机会却有实质性的不同。在家上网,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眼下还是难以实现的梦想。这主要是由于存在三个不易跨越的“门槛”,一是技术门槛,让市民熟悉电脑和网络技术需要有一个过程;二是电脑硬件门槛,购买电脑需要花一笔很大的费用,这包括电脑本身、外设和后续投入;三是网络硬件门槛,主要是电话费,这是一笔长期算下来可能不亚于买电脑的钱。由于有这三个“门槛”挡道,家庭上网的成本会令人难以想像的高。换到商家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市场是十分狭窄的,他们不会急于进入这个市场。而在电话亭上网就不同了,这三个门槛都不存在,因为它使用全中文友好界面,不必花钱买电脑,只需花相对很少的钱成为会员,就可以随时上网。这样一来,所有居委会管辖的居民,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客源。而在中国,几乎所有城市居民,都在居委会的管辖之下。这个市场之大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商家会发现网上市场豁然开朗,出现了“拨号上网”模式下难以出现的许多商业机会:
第一个赚钱机会:网上商城吸引店家。在家上网,店家不愿上网;而在电话亭上网,网上商城容易招商。就上海来说,零售业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连锁经营店要开到30家以上,才开始赢利。如果利用社区服务系统,一个电话亭就等于一个连锁店,上海各居委会目前的几百个电话亭,就等于开了几百个连锁店。而所需费用,无非是制作一个主页的费用,而且开一个“连锁店”和开几百个“连锁店”制作成本几乎是一样的。同实际开店,每个店花上几十上百万比起来,可以省几十倍,对商家无疑是有吸引力的。对ICP(信息内容提供商)来说,一个网上商城如果能招商上百,甚至上千,那么光主页制作,就是一笔很大的生意。目前,网上的“上海商城”看上去已像模像样,有商厦外观,厅堂,甚至楼梯;上到各个楼层,有每个楼层的平面柜台分布图,进到分类柜台,比如说电器类,可以看到店家的一个文图并茂的电子柜台,实际是一个个主页。进到主页里,就可以挑选和订购商品。
第二个赚钱机会:用户购物服务。社区网络购物服务对居民可能的吸引力在哪里呢?首先是适合国情,同拨号上网比起来,避开了网上购物昂贵的电话费。就商业本身来说,吸引力在于两点:第一点,拨号上网、与社区脱离的网上商场一般尚不能很好解决送货问题,如果店家不在市内,就更受限制,毕竟适合邮购的商品是有限的,这也是一般商家迟迟不考虑上网的原因之一。而利用社区服务就不同,居委会本身就可以做为批发中转集散点,一般日用品居委会大妈就可以送到家;而且象上海这样的城市,下岗职工有的是,400到500元一个月的工钱就可以雇来送货,这笔钱由店家让利出来,比货物进商场实际还要省得多。因为这等于半直销,盖大型商场的费用就不必摊进商品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比如订票服务,社区网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它实行的是会员制,凭借信用关系,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例如订电影票,只要电影院与整个上海社区服务网挂勾,居民只要在网上订好,到时直接去影院门口,说出订票密码就可以进去了,不必专门去取电影票。以后飞机、火车也这样,省事就大了。只要找个保险公司,对违约总的保一下险就可以了。第二点,拨号上网逛商场,虽选商品不用跑腿,但买商品实际上还是要跑腿。而靠跑腿能逛的商场在单位时间内毕竟有限,不利于“货比三家”。利用社区服务上网购物,由于可以有效解决送货问题,居民可以不考虑地理远近因素,充分在网上比较各店商品的长短,这对于精明的上海人来说,实在是一项奔着心眼子里去的大好事。采用社区的网上购物服务,送货公司会应运而生,在解决下岗职工就业上也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会来。
第三个赚钱机会:子女教育。在上海英特纳,经理人给我算了一笔帐。上海现有学生200万,就是说,教育市场的边界是200万用户。如果通过教育系统,每个家庭每学年交100元,就是2亿元。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其中还会带来一系列附加的效益,比如假设其中40%返还教育系统,可以用这笔钱投入发展计算机教育。事实上,上海英特纳公司采用的是把淘汰的二手电脑送给学校,帮助他们建网,学校感到很高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