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数字时代的人与商业 作者:姜奇平-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姜奇平姜奇平,1962年7月生,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农民日报》十佳新闻工作者之一,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工作负责人,任《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数字论坛”成员。
1、“穷得只剩钱”的信息解一位做水产起家的百万富翁,通过朋友请我去看看他刚买一周的电脑。说是有什么东西调不出来了,急得不得了,但又说不清楚电脑上的事情。于是从大老远的某某别墅专门开车来请,第一次,他的公爵王掉沟里了,没来成。他等不及修车,就买了一辆捷达,临时用着,可在请我的路上,半道上又撞坏了前挡板和车灯,临到家还在一块石座上磕扁了右前轮。在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后,我终于被请到了他的电脑前。原来不过小事一桩——他儿子看着WINDOWS 95桌面上的“回收站”好玩,把启动程序用的图标扔到虚拟的纸蒌里去了。我用“还原”功能,几秒钟就解决了问题。这台名牌电脑,除此之外什么毛病也没有,并不如百万富翁在电话里夸张的“它什么也干不了了”。鉴于他为这点小事付出了两辆车的学费,为了安慰他,我只好硬着头皮在电脑上瞎比划半天,然后告诉他,这台电脑上执行了非常危险的指令,造成了程序不能调出运行的严重错误。多亏我有经验,把它修好了。其实,我是怕讲清楚了,他想不开,再把第三台小车撞坏了。
吃饭的时候,百万富翁主动提到“穷得只剩钱”这个话题。他说他就是穷得只剩钱了。
我当时埋头于山珍海味,只觉得自己“穷”还“穷”不起来呢。回到家里,望着灯泡,我却忽然顿悟,一拍大腿:他确实穷!
一般人家说“穷得只剩钱”,显然不是指经济上穷,所谓“穷”只是一种耍嘴皮子式的借喻。但我却找到百万富翁在经济上穷的理由来。这“穷”可不是指精神上的,还真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穷。
我是这样想的,说出来你看有没有道理:工业社会的主要财富是金钱,信息社会的主要财富是知识。在工业社会,有钱而缺乏知识,固然可以叫做“穷得只剩钱”,但这个“穷”并不具有经济含义,因为毕竟在主要财富上并不穷。但信息社会就不同了,由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最具经济意义的财富,而金钱退居到次席,光有钱而没有知识,这时说“穷得只剩钱”就不是开玩笑,这个“穷”就具有经济意义了,就是指不具备社会的主要经济财富。
换句话说,在工业文明时代,“穷得只剩钱”只是一种比喻;但在信息文明时代,“穷得只剩钱”可就实实在在了。在21世纪的数字时代,说一个人“穷得只剩钱”,意味着这个人已远离了社会财富的中心,已经被边缘化了。
我这话可能太深刻,很不好理解。这么跟你说吧,假设在农业时代,一个家伙对另一个家伙说:我穷得只剩麦子。后一个家伙说不定还会对前一个家伙投以羡慕的目光,因为农业社会的主要财富就是麦子。可要搁在工业时代,再说“穷得只剩麦子”,后一个家伙一定会同情地表示理解。(说不定还要补一句:你是饭桶。)因为社会主要财富是金钱,光有麦子可不是穷人么?
农业社会的主要财富是食物,工业社会的主要财富是货币,信息社会的主要财富是知识。金钱上的百万富翁,完全可能同时是信息上的贫困人口。
如若不信,我们不妨对照一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现代文盲的定义:
1、不识字;2、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符号;3、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
其中光是第三条,恐怕就会把绝大多数百万富翁罩进去。生活在信息时代,而缺乏知识,问题恐怕就不止是要付出点工业财富代价(如两辆汽车之类),简直要关系到数字化生存了。
这样一想,我又发起愁来:那些百万富翁好可怜呀。转眼就要成为信息贫困人口了。21世纪,我们也许要组织许多“扶贫”小分队,深入各五星级饭店,展开扶贫攻坚战……。
只可惜,现在我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样想着,我的啤酒都蒸发完了,肚皮又饿起来。
2、作家是一群特殊的人吗?
有一位作家教导我们:作家是一群特殊的人。
在工业时代,作家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是一小撮人。这一小撮人要为大撮的人提供思想。他们必须是精英,他们是一大堆人中最优秀的一小撮。他们要向贫瘠的大脑播洒思想的种子。他们的思想要有普遍价值,有代表性。他们要向低一等的大脑中复印一模一样的思想,复印张数约等于他们书的印刷册数。
在数字时代,这样的一群人受到了威胁。社会不再承认精神贵族的地位。
有作家说,我坚信在一个时代里,一件事太容易了,未必都是好处。能够分泌出足够写作长篇的灵魂精华的大脑,不会太多。
作家是如此的自信,以致认为写作长篇的能力,是“分泌”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倒希望我们的医生和生物工程学家,好好研究研究这种分泌物的构成,将来分别推出一些富含这种分泌物的“长篇”豆奶、“中篇”豆奶或“短篇”豆奶,根据作家协会的批量生产计划,补一补别个迟钝的大脑。
其实分析起来,这位作家的大脑,分泌的净是些工业时代的胆汁。人类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每件简单的事,都往复杂里做。久而久之,会觉得复杂的事情,费功夫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就是有较高价值的;而太简单了、太容易了,则“未必都是好处”。古代民间有一首诗:鱼儿向东游,鱼儿向西游,鱼儿向南游,鱼儿向北游。这属于“太容易”的那种。但你不能说它不好。因为简单、单纯,天人合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们过去嫌弃农业文明那种过于简朴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因为它缺乏效率。而为了获得社会化生产的效率,人们就必须放弃“简单”、“容易”这些价值,顺带着还要求在这个时代里,作家们按复杂化的要求,分别分泌出些分工要求他们分泌的某些特定种类(如“长篇”)的“灵魂精华”。
然而,人为了一半的价值,扔了另一半的价值,是谈不上完美的。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对立在那里,要复杂,就要不了简单;要简单,就要不了复杂。所以它们都不完美。更不完美的是,当人试图捡回另一半价值,使这一半与那一半结合起来时,去阻止他。
信息文明高于工业文明的地方在于,它要通过简单、容易的方式,去做那些工业社会需要复杂、困难,才能做的事。比如说,工业时代写一部长篇小说,写好后,需要一字一字誊抄,复杂则复杂矣,只是并非“好处”,无非机械劳动而已。(毋须分泌多少多少“精华”)。而用电脑去做,一个拷贝,就可省去你一个月的时间。
过去是不复杂做不了事情,所以才复杂。现在复杂的事情,有了简单的解决办法,作家却老大不高兴,觉得“一件事太容易了,未必都是好处”,这就不对了。
使用电脑写小说,这是一件小事。但它却包含一种范式,就是信息文明要用农业文明式的简单和容易,去做工业文明中复杂而困难的事情,既享受到这方面的好处,又占有那方面的便宜。这就是信息文明的典型方式。
复杂泛指一切社会化的、需要较高教化的价值,而简单泛指一切自然性的、直截了当形成的价值。只有信息文明能让这两者和谐起来。
有了高一等的文明方式不取,非要别着劲让人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事,看来,存有工业偏执的大脑,确实需要再分泌点别的成分,消解“灵魂精华”。
信息文明不提倡农夫式的简单,也不欣赏工业精英式的复杂,它提倡用电脑网络去承担天人分离带来的复杂性的繁重,让机器去“分泌”社会化的各种精华,而把人解放出来享受天人合一的快乐。
在这种文化中,太容易的,未必不是精华的。
一位作家带着愤愤不平的口气说:打工崽、在校生、小保姆都可写作长篇,洋洋洒洒几大册,不在话下。长篇小说这顶文学宫殿的皇冠,下嫁民间,电脑成了关键的轿夫。这位作家个人,我很尊重。但她流露的精英意识,我只能赞成一半。赞成的那一半是,在工业时代,确实需要文化精英,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精英。但不赞成的一半是,认为电脑使精英价值“下嫁”了、贬值了。
精英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客气地说,精英意识,不过是工业时代大规模字数生产的必然要求。只有工业社会,第一次大规模地使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大规模生产要求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这么做的过程中,更多的人被自然化。这种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对立,是大规模制造精英的基础。因为一类人被分工专门代表人的那些比较本质的方面,成为精英;而另一些人则分工只以他们的手、脚或其它器官来存在,只是不能以脑子来存在,是精英之所以为精英,并能够凌架于群氓之上的原因所在。没有这种分工,精英只能是小农式地、偶然地产生,而不会是一批批专业地产生。正是由于工业社会生产了那么多手和脚,才更使分工派活的脑子成了人类的脑子,代替人类思考,成了所谓精英。
工业时代的精英,是工业化地制造出来的。没有哪个时代,象工业时代这样专业地生产精英和精英意识。
这是现实,但并不是一切。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在于,它是一种平等的力量,打破让一部分人成为人类本质和精华的代表,而大部分人只能作为人类自然存在的代表这种不平等。
你也许会说,人生来就有自然形成的能力上的差异,总会有人“精英”一些,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