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01老子道德经憨山注-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耳。众人忘道逐物,故汨汨于物欲之间。酷嗜无厌,熙熙然如享太牢之味,以为至美。方且荣观不休,如登春台之望,以为至乐。老子谓我独离物向道,泊于物欲未萌之前,不识不知,超然无欲。故曰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兆,念之初萌也。婴儿,乃无心识爱恶之譬。孩,犹骸骨之骸。未骸,所谓骨弱筋柔。乃至柔之譬。众人见物可欲,故其心执著而不舍。老子谓我心无欲,了无系累。泛然应物,虚心游世,若不系之舟。故曰乘乘兮若无所归。乘乘,犹泛泛也。众人智巧多方,贪得无厌,故曰有余。我独忘形去智,故曰若遗。遗,犹忘失也。然我无知无我,岂真愚人之心也哉。但只浑浑沌沌,不与物辨,如此而已。故俗人昭昭,而我独昏昏。昭昭,谓智巧现于外也。俗人察察,而我独闷闷。察察,即俗谓分星擘两,丝毫不饶人之意。昏昏闷闷,皆无知貌。我心如此,澹然虚明,若海之空阔不可涯量。飕然无著,若长风之御太虚。众人皆自恃聪明知见,各有所以。以,犹自恃也。我独无知无欲,顽而且鄙,亦似庸常之人而已。然我所以独异于人者,但贵求食于母耳。凡能生物者,谓之母。所生者,谓之子。且此母字,不可作有名万物之母的母字。此指虚无大道,能生天地万物,是以道为母,而物为子。食,乃嗜好之意。众人背道逐物,如弃母求食于子。圣人忘物体道,故独求食于母。此正绝学之学。圣人如此,所以忧患不能入也。前章绝圣弃智,乃无用之用。此章绝学无忧,乃无学之学。后章孔德之容一章,乃无形名之形名耳。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此章言道乃无形名之形名也。孔,犹盛也。谓道本无形,而有道之士,和气集于中,英华发现于外,而为盛德之容。且此德容,皆从道体所发,即是道之形容也。故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然此道体本自无形,又无一定之象可见。故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惚,谓似有若无,不可定指之意。然且无象之中,似有物象存焉。故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其体至深至幽,不可窥测。且此幽深窈冥之中,而有至精无妄之体存焉。故曰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此正楞严所谓唯一精真。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也。学者应知。然此识体虽是无形,而于六根门头,应用不失其时。故曰其中有信。此上皆无形之形。下言无名之名。谓世间众美之名自外来者,皆是假名无实,故其名易去。惟此道体有实有名,故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也。阅,犹经历。甫,美也。谓众美皆具。是以圣人功流万世而名不朽者,以其皆从至道体中流出故耳。其如世间王侯将相之名,皆从人欲中来,故其功亦朽,而名亦安在哉。唯有道者,不期于功而功自大,不期于名而名不朽。是知圣人内有大道之实,外有盛德之容,众美皆具,惟自道中而发也。故曰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篡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此承前章言圣人所以道全德备众美皆具者,盖由虚心体道,与物无竞,故众德交归也。曲,委曲。即曲成万物而不遗之意。谓圣人委曲以御世,无一事不尽其诚,无一人不得其所。譬如阳春发育万物,虽草芥毫芒,春气无不充足。若纤毫不到,则春气不全。圣人之于人,无所不至。苟不曲尽其诚,则其德不全矣。故曰曲则全。枉则直者,屈己从人曰枉。直,伸也。谓圣人道高德盛,则大有径庭,不近人情。若不屈己从人,俯循万物,混世同波,则人不信。人不信,则道不伸。由人屈而道伸。故曰枉则直。洼则盈者,众水所聚,地之最下者,曰洼。譬如江海最为洼下,故万派皆归。而圣人之心至虚至下,故众德交归,德无不备。故曰洼则盈。敝则新者,衣之污损日敝。不敝,则不浣濯,不见其新。以其敝乃新耳。以譬圣人忘形去智,日损其知见,远其物欲,洗心退藏于密。欲不敝,则道不新。故曰敝则新。圣人忘知绝学,专心于一,故于道有得。故曰少则得。世人多知多见,于道转失。故曰多则惑。是以圣人因愍世人以多方丧道,故抱一为天下学道之式。式,法也。智巧炫耀于外曰见。自见者不明,故不自见乃为明耳。执己为必当曰是,自是者不彰,故不自是乃彰耳。彰者,盛德显于外也。夸功,曰伐。自伐者无功,故不自伐乃有功耳。司马迁尝谓韩信,假令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矣。意盖出此。恃己之能曰矜。长,才能也。自矜者不长,不自矜者乃长耳。此上四不字,皆不争之德也。惟圣人有之。故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者。由其圣人委曲如此,故万德交归,众美备具。故引古语以证之曰,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注】此章言圣人忘言体道,与时俱化也。希,少也。希言,犹寡言也。以前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由其勉强好辩,去道转远,不能合乎自然。惟希言者,合乎自然耳。向下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以比好辩者之不能久。然好辩者,盖出愤激不平之气。如飘风骤雨,亦乃天地不平之气。非不迅激如人,特无终朝之久。且天地不平之气,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此甚言辩之不足恃也。盖好辩者,只为信道不笃,不能从事于道,未得玄同故耳。惟圣人从事于道,妙契玄同,无入而不自得。故在于有道者,则同于道。在于有德者,则同于德。失者,指世俗无道德者。谓至于世俗庸人,亦同于俗。即所谓呼我以牛,以牛应之,呼我以马,以马应之,无可不可。且同于道德,固乐得之。即同于世俗,亦乐而自得。此无他,盖自信之真,虽不言,而世人亦未有不信者。且好辩之徒,晓晓多言,强聒而不休,人转不信。此无他,以自信不足,所以人不信耳。
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作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注】此承前章言好辩者不能持久,犹如跂跨之人不能立行,甚言用智之过也。跂,足根不著地也。跨,阔步而行也。盖跂者只知要强高出人一头,故举踵而立。殊不知举踵不能久立。跨者只知要强先出人一步,故阔步而行。殊不知跨步不能长行。以其皆非自然。以此二句为向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之譬喻耳。自见,谓自逞己见。自是,谓偏执己是。此一曲之士,于道必暗而不明。自伐,谓自夸其功。自矜,谓自恃其能。此皆好胜强梁之人,不但无功,而且速于取死。然此道中本无是事。故曰其在道也,如食之余,如形之赘,皆人之所共恶。而有道之士,以谦虚自守,必不处此。故曰有道者不处。以其不能合乎自然也。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此承前言世俗之士,各以己见己是为得。曾不知大道之妙,非见闻可及。故此特示大道以晓之也。有物者,此指道之全体,本来无名,故但云有一物耳。浑浑沦沦,无有丝毫缝隙,故曰混成。未有天地,先有此物,故曰先天地生。且无声不可闻,无色不可见,故曰寂寥。超然于万物之上,而体常不变,故曰独立而不改。且流行四时,而终古不穷,故曰周行而不殆。殆,穷尽也。天地万物,皆从此中生,故曰可以为天下母。老子谓此物至妙至神,但不知是何物,故曰吾不知其名,特字之曰道。且又强名之曰大道耳。向下释其大字。老子谓我说此大字,不是大小之大。乃是绝无边表之大。往而穷之,无有尽处。故云大曰逝。向下又释逝字。逝者远而无所至极也。故云逝曰远。远则不可闻见,无声无色,非耳目之所到。故云远曰反。反,谓反一绝迹。道之极处,名亦不立,此道之所以为大也。然此大道,能生天生地,神鬼神王。是则不独道大,而天地亦大。不独天地大,而王亦大。故域中所称大者有四,而王居其一焉。世人但知王大,而不知圣人取法于天地。此则天地又大于王。世人但知天地大,而不知天地自道中生,取法于道。此则道又大于天地也。虽然,道固为大,而犹有称谓名字。至若离名绝字,方为至妙,合乎自然。故曰道法自然。且而大道之妙,如此广大精微。而世人岂可以一曲之见,自见自是以为得哉。此其所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耳。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