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有小鬼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本父亲写女儿的故事书,故事中的小鬼子是中国出生、美国长大的华裔女孩。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做父母难,做一个小鬼子的父母就更难。在美国屋檐下,从小在中国长大并接受教育的父母在家里跟一个美国鬼子朝夕相处,两代的差距,中西文化的碰撞,产生了无数的冲突,有了写不完的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小鬼子读六年级到九年级的时候,有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同学好友,以及小鬼子成长中的方方面面。书中的故事峰回路转,引人入胜,文笔幽默,妙趣横生,让读者不忍释卷。譬如,老爸老妈想让女儿学习第一,上数学快班,小鬼子却誓死抵抗。成绩不是独木桥,小鬼子没有艺术才气却恋上了音乐,“如果只有唱得最好听的鸟儿才唱歌,树林将会太寂静了。”(见“我家有个小鬼子”)
在美国,天大地大不是老爸最大,爹亲娘亲不如道理拎得清。父女俩各执己见,一言不和即互拍桌子。女儿说出心里话,老爸才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见“究竟谁怕谁”,“捎个信儿给爸爸”)
小鬼子一天天长大了,很多事情都不想让老爸知道。奶奶奉命打入“敌后”,被孙女腐蚀,退出了“革命队伍”。为了挽救“革命下一代”,老妈临危受命,伪装成女儿的知心人,终于有一天发现了一封写给女儿的神秘信件……(见“地下情报员”)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在美国长大的小鬼子学不好中文,却又喜欢上了中国古典文学,小鬼子的内心里是如何认同美国和中国文化呢?(见“苦女学中文”,“愚公不移山”,“小鬼子到中国”)
养女儿好管?不对!女儿让你操心一辈子。这话不假,美国的女生小学开始约会和高中早孕就是个大问题。老爸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进行“理想、人生、前途”的教育不管用,要不要请个德育老师或牧师娘娘来口沫四溅地说教呢?卫生课的老师爱米党先生另有高招:他干脆成全孩子们当一回“单身小妈”。(见“单身小妈”)
小鬼子的英语老师忘记交代一个作业要求,却责怪学生没按要求做,于是学生站起来批评老师,老师却坚持糊涂,还把学生批评哭了,同学们立即要求英语老师向全班同学道歉。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小鬼子们居然把历史课老师开除了!(见“开除老师”)
老爸和小鬼子在市场拣了一只猫,懒惰的父女俩却把照顾猫的事推给了任劳任怨的老妈,老妈忍无可忍把猫送进了收容所。为了能够养狗,老爸和小鬼子第一次站在一起,使尽手段向老妈发动攻势。医生却说老妈对狗过敏,最后养了一只“狗”,皆大欢喜。知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狗”吗?(见“养了一只狗”)
大卫削尖脑袋钻进网球队、组织乐队,这一切不是为了进好大学,而是不爱江山爱美人。泡妞也得有几招,小鬼子洗耳恭听大卫讲泡妞三绝招:减肥,出风头,煽动异性竞争。(见“大卫这个小鬼子”)
这本故事书由王可的父亲王伯庆写于1998年到2000年,过去曾经部分地发表在海外和中国的刊物与书籍中,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热烈欢迎。中国文联音像公司正在制作一部以此书的小鬼子为原型的20集电视剧呢。
光阴似箭,书中的小鬼子今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成了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并且把自己的高中故事写成了另一本记实小说《成长1+1》。这本书2003年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成为畅销书。这本《家有小鬼子》写的是小鬼子Kate高中以前的故事,算是“成长1+1前传”。值得一提的是,此书里收集了小鬼子在高中毕业时写的几篇中英文对照的精彩短文,以及父亲写给哈佛大学的一封充满理性和爱的评价女儿的信。此书的最后有原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长林亚光教授写的精彩总结,相信对探索中小学教育的家长和教育工作也有所启发。
做父母只有一次,做儿女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享受此书,让父母和孩子们一同享受成长的美好时光吧!
汤小明
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
第一章我家有个小鬼子
孩子是父母的新生
让你走回童年。
她是你又一次机会
让你重拾旧梦。
她是你又一次探险
让你青春永驻。
她是你时尚的导师
最好的朋友。
孩子是父母的最爱
无论给予或接受。
人生百年世间万物
何为天长地久
孩子这惟一财富。
——伯林达•;莫瑞斯
王伯庆译
记得清末有个英国人叫赫德,字鹭宾,做大清的总税务司司长,与李鸿章声气相通,操纵洋务。光绪亲政前此君已领布政使衔,慈禧赏他花翎与双龙宝星顶戴,帘眷不谓不隆。赫德想子孙后代长居中国,于是延请西席,教儿子八股制艺,又拜托李鸿章走国子监主管、帝师翁同的门路,想给他的金发碧眼儿捐个监生,好应北闱乡试,走科举正道。
我今天也像赫德一样,异域教子,别有一番情趣。女儿Kate从四川来美国八年了。她爷爷那代人坚守重庆,血肉长城,八年打败了小日本。到了孙子辈却流窜美国,嘻皮笑脸,八年堕落成了小鬼子,乐不思蜀,竟把他乡当故乡。听女儿用英语洋腔回答我的四川土话,我就纳闷:好端端的两只“九斤黄”土鸡怎么就生出来了一只“来亨”小洋鸡?
入乡随俗,在美国这个社会里,女儿培养起了待人接物的礼貌、环境保护意识、诚实、爱心和其他的文明习惯,也让成长于一个艰难时世的老爸常感自身修养不够。即便是对劳动所得的金钱,女儿也常说:“Money is just money;not everything。“(钱不是生活中的一切。)当然,我印象较深的还是Kate的学习和劳动自立的观念。当小鬼子的爸爸很轻松,我不用多管女儿的学习,没有国内的老爸们那样披肝沥胆,所谓“养不教,父之过”。Kate跟着我们在美国南征北战,小学换了三所。平常偶尔有一点家庭作业,就这样,不少老美家长还要求取消所有的家庭作业,理由是孩子们需要快乐的童年。那么,Kate在小学里有什么样的作业呢?
一天晚饭后,Kate说:“爸爸,你能否开恩一小时内不要打扰我,好吗?”
老爸我好打听,说:“你要干什么?”
小丫头脑袋一昂,说:“老师布置要写五首诗。知道诗歌吗?文学中的皇后。”
我讨好地说:“知道,好像跟老爸在后院挖土不一样,光出汗不够,得有灵感才行。”
大概15分钟后,Kate说写好了第一首。我说:“你真能干呀!”
隔一会儿,她又大叫起来了:“爸爸,第二首又写好了。”
我羡慕地说:“你可以批量生产诗歌了。能念一首听听吗?让老爸也见个世面。”
她得意洋洋:“There was an old lady;drove a Mercedes…”(从前有个老小姐,开了一辆马屎铁……)
听完后,我失望地说:“好像没有什么思想。”
Kate乐了:“哈,我知道你,你有点妒嫉我的才华了。爸爸,难道你从来没听说过朦胧诗吗?”
不知道是哪位祖宗定下的规矩:严父慈母,我得在女儿面前唱黑脸,管她的“进步”。身为中国父亲,我生怕孩子学的竞争技能太少,在一个机会有限的社会里活得不好或不能出人头地。
我家两代人学工程,看孩子偏看数理化,有时想给Kate加一点数学作业,每次都遭到她的严辞拒绝,难以得逞。其实,Kate的数学不错,只是比起她老爸的野心来还差距太远。
来到美国这样一个机会之地,行行出状元,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在只啃书本这座独木桥上从小就开始打拼呢?累了儿女又累自己。女儿将来是要成家立业的,和老爸不会生活在一起,趁着现在朝夕相处尽享父女亲情,也是天下老爸一般心。我读书读多了,道理太简单了有时就不肯相信。
现在,我也不怎么督促她的学习,由她去了。进了初中后,Kate忙起来了,运动队训练,乐队表演,每日一门课程的家庭作业,练琴,好在她都能管理自己,不用父母操心。
女儿的学校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上学期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一个体育队,Kate选的是篮球队,一个学期下来,从不懂到上场比赛,打得有板有眼,老爸我还请假去场边情不自禁地欢呼过。
回想起我受过的精英教育来,体育成了少数人为国为校争光的表演,我这么一个运动迷,在国内时也就参加过一次游泳选拔赛,第一轮就被销掉了。而美国的大众教育强调的是参与。Kate的钢琴老师送给她亨利•;戴克(HenryDyke)的一句话:“The woods would be very silent if no birds sang except those that sang best。”(如果只有唱得最好听的鸟儿才唱歌,树林将会太寂静了。)
在音乐方面,女孩子是如鱼得水,Kate曾经用她那需要更多天分的嗓音在合唱队里挣扎过一年,后来改换门庭,在管弦乐队里效劳。家里买有她所在乐队演奏的光碟,她说要带给国内的奶奶听一听,看奶奶还重男轻女不?
家庭作业常常要做一个项目,有时是查阅图书写个研究报告,有时是实地勘测做个模型。有一次她和同学杰奎琳为了研究中国文化,准备了一堆问题来采访我。学校教育锻炼了Kate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我在中国时,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写研究报告,她初中就开始了。
与许多中国留美学人的小孩一样,Ka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