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氏家族全传-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委员长。”
当宋子文走出罗斯福办公室后,心情是十分高兴的,他立即向重庆的蒋介石致电报告此消息。9月29日,宋子文在返国前夕向罗斯福辞行时,再次重申史迪威必须撤换,否则中国战区必将乱套。罗斯福回答:“原则上基本同意,有些工作还待落实。我准备派蒙巴顿将军、萨姆维尔将军偕同你一同赴渝。”
“那太好了!”宋子文答道。
然而,就在宋子文一行10月1 日飞抵重庆时,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撤换史迪威之事再度搁浅,宋子文的努力又成泡影。谜底在哪里?宋子文做梦也没想到,此次拆台的竟不是美国方面,而是自己的大姐宋蔼龄和小妹宋美龄。
当时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9月13日下午3时许,史迪威办公室的电话铃突然响起,话筒里传来了蒋夫人宋美龄的声音:“我和大姐蔼龄邀请参谋长到私邸一晤。”
“那好,”史迪威此时正为美国政府要撤换他而焦急万分。因正式命令还没下达,他现下还不十分摸底。于是他心想,到蒋家里了解一下情况也好,便应允下来了。
当即史迪威不敢怠慢,准时来到蒋的私邸,只见宋蔼龄和蒋夫人正等着他,于是一阵寒暄后人坐。
宋蔼龄首先说道:“我们姐妹让你来,主要想对目前中国战区的情况交换一下意见。中国战区战备情况之糟令人震惊,怎样改变目前这种无所作为的情况,美国政府极为关注,蒋委员长更是头痛。”宋蔼龄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下来给对方留个思索的空间。旋又说道:“照我们看,恐怕不出成绩就要换人了!”
宋蔼龄的一番话说得史迪威一时心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他开口便问:“听到什么消息吗?”
史迪威当时所问的消息主要是指他自己要调动的传言。
宋美龄莞尔一笑道:“消息倒是听到些。但我们听说的消息倒是何应钦在中国战区作梗,致使中国战区困难重重。不知史参谋长清楚吗?”
“你们是说要撤他?”
“对。”宋蔼龄与宋美龄唱着双簧,悄悄给史施加威力。
“这…这……”史迪威面有难色。
“我们姐妹俩知道史将军目前的处境,只要您有了态度,我们可以在委员长面前为您的问题说话。”宋美龄又道。
当时思前想后,史迪威终于下定了决心:“那就这么办吧。”此刻的他,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神气了。
事后的一天晚上,宋蔼龄又拨通史迪威的电话,正式告诉他:“有人正在幕后奔走,极力策划撤换你。”同时也转告了人们抱怨史迪威的那些话如何如何等。
同一天晚上,宋美龄也拨通史迪威的电话,告诉他:“委员长现在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希望将军来委员长这里屈尊走一趟,说几句道歉的话,我看事情就过去了。”
接到这个电话后,以“醋性子乔”绰号著称的史迪威,有点害怕,甚至睡不了安稳觉。为了避免不体面的免职,他强压心中怒火,后来真的跑到蒋介石面前道了歉。
那天史迪威一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就说:“委员长,请您不要介意!如果我有什么错误,请相信我唯一的目的还是为中国好,并非出于对委员长的不尊。”
蒋介石当即也笑了:“何必这样。我也是个脾气不好的人。都是为了共同的抗日事业。今后我们一起继续战斗。”
就这样,宋子文几经周折撤换史迪威的事再次搁浅了。
只是,当时史迪威向蒋介石道歉,并非本愿。当天晚上他从蒋介石那里回到住处,心里仍很不是滋味儿,于是提笔记下了这一天的日记:
这是一次该诅咒的经历,男子大丈大做事从来无悔,想想真是可笑之及。一条响尾蛇没有发出响声就咬人了
写完日记后,史迪威毫无睡意。他在想究竟谁在捣鬼,在幕后下策划撤换他?于是他脑袋中浮现了多个面孔。最后停在“宋子文”头上,接着他又在同年10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
有一种预感。是宋子文?他是制造麻烦者?!如果罗斯福得到情况说我破坏关系,他从哪里获得吗?答案只有从宋子文那里。因此,宋子文想免我的职。为什么?因为我和蒋夫人合作,而她是为了委员长……”
那段时间里史迪威疑虑重重,10月21日他又在日记中记道:
啊,是宋子文。他在新德里告诉萨姆维尔‘这件事就要实现了’。
原来,宋子文和萨姆维尔在飞渝途中,透露了罗斯福总统要撤换史迪威并由萨接任的消息。抵达重庆后,萨姆维尔恐怕由自己顶替史迪威而招致史的怪罪,便将宋子文的原话全盘托出来。这样才使史迪威明白,原来宋子文是他的最大敌人。于是史迪威在后来的日记中又写道:
当宋氏姐妹保证其地位将大为改善,将来不致再遭攻击时,我推测宋子文着实受到了打击。
再说宋子文听到蒋、史和解的消息后,打击倒说不上什么打击,但他心里着实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据说,宋子文从美国回来,宋美龄和宋蔼龄邀他吃饭并为他洗尘,他竟连个回话都不给。后来,宋美龄登门问其缘故时,宋子文答:
“你和大姐做的好事,还让我说什么?史迪威不走,这件事就没算完。”
当时宋美龄只是陪笑,不再说什么。
然而事情确如宋子文所预言的那样后来蒋、史矛盾再度激化,宋子文亦再度出山活动美国总统罗斯福,并终于“赶走”了那位倔强而不请中国国情的史迪威将军。
时间为1944年10月20日下午。
3.外交家的风采
当年在国民党内,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派系,叫做政学系。这个派系中的许多人在美国或在日本留过学,且绝大多数能言善辩,会说英语、日语等,并立志要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技术发达的高效率的工业国家。
在这个派系中当时有两个人颇突出:这就是孙科和宋子文。
身为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当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作为一位学者和主张国民党改革的人,当时孙科只有勇气站出来说话,却没有勇气与国民党一刀两断。虽然他较长时间内担任国民党政府的立法院院长,却无法与陈果夫、陈立夫操纵的国民党党的机器抗衡。当年,蒋介石因为害怕听到开明的议论,常常一连几个月拒绝见孙科。
宋子文则差不多也有孙科同样的遭遇。人称“宋公子”,当时亦是位高高在上的人物。他虽然敢于大胆直言自己的想法,但是蒋介石更喜欢唯唯诺诺的人。可以说,宋子文也很少讨蒋的喜欢。在此一点上,宋子文尚比不上他的姐夫孔祥熙。
当年有人说,宋子文是靠本事吃饭的人。蒋介石虽讨厌他,却又离不开他,原因就是看中了他的才华。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宋子文再度复职并出任外交部长,可见他是多才多艺的。在当时的国民党要员中,几乎无人可比。
1945年4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
宋子文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此次会议的主旨是讨论联合国宪章,并为筹建联合国作准备。
飞机在万米高空翩翩飞行,宋子文和他的随员们亦兴致勃勃。
联合国最初的雏形,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并表示共同参加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当时在《宣言》中,中国与美、英、苏同为发起国并列为各国之首。1943年10月30日,中国又与美、英、苏3国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之宣言》。这个宣言中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主张,中国由此不仅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且确定了在联合国中的大国地位。紧接着,蒋介石在战时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43年11月,蒋介石作为“三巨头”之一,与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出席了开罗的三国首脑会议。同年12月1日发表的《开罗宣言》对蒋介石来说更是一大胜利。《开罗宣言》宣布了三大盟国决定剥夺日本从中国人那里窃取的诸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所有领土,并将这些地方全部归还中华民国。
而且,罗斯福还保证支持1944年春天对缅甸日军的海陆空联合进攻,以打破对中国的包围,并为国民党的90个师提供装备和武器。他还表示,在战后将继续支持反对“外国入侵”中国,且中美将联合占领大连海军综合基地。当时罗斯福的这些保证显然是为了防止苏联争夺东北。同时,罗斯福总统也让蒋介石作出了解决其与共产党分歧的承诺。
于是得意洋洋的蒋介石,当时带着前所未有的声望回到了中国。
但他不知道,罗斯福当时在德黑兰还与丘吉尔和斯大林进行了会晤。在那次会晤中,罗斯福向斯大林作出了与给蒋介石的承诺完全相反的保证。
的确,后来美国人没有履行罗斯福在开罗向蒋介石作出的许诺。然而有一件事罗斯福坚持了,即决心让蒋介石兑现他的承诺解决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分歧。
此刻,宋子文不时望着飞机弦窗外飞掠的白云。而坐在他身后的代表有:驻英大使顾维钧、驻美大使魏道明、国民党代表王宠惠和胡适、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妇女代表吴贻芳、青年党代表李磺、民社党代表张君、无党派代表胡霖,一共10个人。
飞机于1945年4月13日晨降落在华盛顿机场,然后宋子文一行又换机转赴旧金山。
1945年4月25日下午3时30分,丽日高照。
这是个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这一天,联合国成立大会召开了。
位于旧金山市中心的歌舞剧院门前彩旗招展;肩披红绸缎的礼仪小姐分列大门两旁,亭亭玉立,手持鲜花欢迎着46个国家的计856名代表和来宾徐徐人场。当即胸戴红花和代表证的代表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