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八辑)-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活中去。他俩在人群中一接触,就仿若一股电流将彼此接通。一个月内,威尔便搬到姑娘在第四西街的公寓房去住,可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他俩就开始吵嘴了。
“我不知你这个人究竟怎么啦,威尔?”玛利亚说着便从小床上坐起来,面对着他,“我谈正经事,你却答非所问。”
“我并不是有意的。但实际上事情并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样简单”。
“简单?那么,你说说看,墨西哥市的豆腐价格与迈阿密骚乱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真的,威尔,我很想知道。“然而,他却无法解释,无法大声说出来,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为从理性的角度,从逻辑推理演绎归纳的角度,从理论或常识的角度,他并不知道自己。
所以,他只好保持沉默。姑娘的指尖在他的脸颊上抚摩的沙沙声似乎在诉说他俩之间的鸿沟。“那么,威尔,”她耳语道,“我们怎么办?”
答案他是有的,不过这次他还是缄默不语——他毕竟懂得事情的过程,而且还能从没有答案中洞见答案。这是他的另一种特异功能。
第二天清晨,威尔便收拾行李,乘一辆经过波基普希北行的公共汽车。中午他就到了家,他有工作要做。
几天后,他又变成了另一个人。
六
首先,他是人才资源学专家哈里·华莱士,负责处理《幸运》杂志列出的100家大公司卷入与爱尔兰和佛罗里达州权势集团的不正当交易。不幸的是,这些交易鼓励巴尔的摩和加拉加斯的工厂大量排放污染环境的废物,同时却受到这100家大公司买通的地方法规的保护。接下来他是菲尔·斯金格,再接下来他是大卫·阿勃比,再接下来他是弗里德·塔伊,是比尔。史密斯,是杰克·斯金格。到头来威尔究竟变成多少人,扮演了多少角色,遇到多少难题,提出了多少解决方案,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有些任务是分配给他的,有些则是他自己选择的,有一条纽带将所有这些任务系在一起,那就是愈来愈多的问题,无论表面上范围多么狭小,本质上都呈全球性特征,并且只能放在全球范围内来解决。已退休十多年的弗罗斯特博士当年的话不幸言中了——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一个恐怖的世纪,悉尼一只蝴蝶翅膀拍一下,蒙特利尔真的就会龙卷风大作;佛罗里达州拉雷多市一个校董会的选举结果必然会诱发莫桑比克种族屠杀。
随着时间的推移,威尔开始担心:他的一切努力,还有像他一样从地上哈尔登到地下哈尔登,再到地心哈尔登训练出来的少数精英的一切努力——该项目设法物色到的几种新型人典型——面对一个有如全球技术文明一样迷宫般复杂的系统,是不足以拯救人类自已的。
这时候,他恍然大悟,原来弗罗斯特博士误导了他。他根本就没有毕业,仅仅是让他进行独立学习而已。
威尔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面前是一张亮铮铮的办公桌,这是一间正规办公室,四周墙上几乎挂满了政治家的照片。他从袖口伸出一双手来,手很丰满,指甲经过精心修整。
威尔觉得不必照镜子看自己长的是什么面孔,甚至不必趁夹在手指间的纸条化为碎屑之前瞟一眼——他完全知道他是谁。然而,他还是看了一眼纸条。
这里出了问题,总统先生。等您来解决。
《威犸山探险记》作者:'英' 伊安·卡麦隆
华弘 译
南美洲南端莫里诺山的冰原雪岭中,有一座威犸山,阿根廷和智利都说这山在自己的国境内,可是谁也不知道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根本标注不出它的具体位置来。而关于威犸山的种种传说却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有人说它是一座活火山。穿越莫里诺山的一支探险队,曾见到过火山爆发崩落的石块和覆盖在冰原上的火山灰。从在高空拍摄的一组莫里诺山照片中,能看出在这一带上空有很浓的烟雾,山间还有一个没结冰的小湖。如果没有火山活动,这烟雾是从哪儿来的?白雪皑皑的高寒山岭,湖水怎么会不结冰呢?
还有一种更为神奇的传说,说在这威犸山中生活着一群红毛巨人,他们经常下山掳掠牧场的牛羊,并残酷杀害当地居民。有人还亲眼见到过这种红毛巨人的尸体,可以绘声绘色描绘出它的样子:身材高大,皮肤灰白,全身披着绣红色的长毛,前额后倾,眉骨和下颚突出,牙齿很大,五个脚趾分开像一把扇子。瞧这副模样,简直就是一个怪物!
威犸山到底在哪儿?是一座活火山吗?山上真的有这种红毛巨人吗?
一、草木皆兵
圣诞节前,一支威犸山探险队来到了莫里诺山麓威犸湖畔的神鹰农场。探险队由三个英国人和两个智利人组成。队长魏德曼,40多岁,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曾来莫里诺山考察过,可是没到过威犸山。50岁出头的英国古人类学家麦伯特教授,曾见到过红毛巨人的骨架,他认为是100万年前灭绝的一种古猿,一心想亲自证实这种古猿的存在,这次组队到威犸山探险就是他极力促成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动物系学生米彼得,是个22岁的小伙子,探察活火山和发现古猿的神秘感,使他自愿加入了这支探险队。年近40岁,健壮、开朗的卡比拉,是一名智利海军军官。漂亮、苗条的克丽丝,是智利圣地亚哥大学地质系的女学生,只有20岁;她是神鹰农场场主的女儿,熟悉这里的地理环境,能为探险队做向导,她家的农场还可以提供劳力、马匹,为探险队搬运物资。到据称属于自己国家却没有人到过的山峰去考察,对这两个智利人来说,肩负着比英国人更重要的使命。
当地习俗,圣诞节是要举办运动会和晚会的。这次活动也正好成了欢迎远方来客的盛会。因为探险队第二天就要向威犸山进发了,所以魏德曼队长要求大家晚上早早休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可是队里的两个年轻人米彼得和克丽丝是耐不住寂寞的,他们和欢庆节日的人们一起唱歌、跳舞,一直玩到深夜两点。分手时,一个农场的小伙子问米彼得:“先生,你们是要去莫里诺山吗?”
“是啊。”
“不要去,那是个坏地方,风很大,羊失踪了……”青年农民手搭在米彼得肩上,显得很诚恳,只是酒喝得多了些,话说得不连贯,让人摸不着头脑。
“羊怎么会失踪呢?”
“被魔鬼抓走了。”
“魔鬼住在莫里诺山吗?是他们下山来抓羊吗?”
青年农民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米彼得满不在乎地转身对站在旁边的克丽丝说:“愿上帝保佑,让我们去抓个黑色小魔鬼吧!”
“这魔鬼既不黑也不小,是长着红毛的大魔鬼!”青年农民说完就神情紧张地走开了。
米彼得想追上去再详细问问,克丽丝拉住他说:“你不会再从他嘴里打听出什么来了。关于红毛魔鬼的事,明天我讲给你听。”
第二天下起了雨,探险队按原计划冒雨踏上了征程。队员们骑着马,几个农民赶着驴子帮他们运送物资。道路崎岖泥泞,陡滑的路段,人们还要牵着马艰难地徒步行进。
傍晚,探险队在一条水流急湍的小河岸边搭起帐篷宿营。吃过晚饭,大家围坐在煤油炉子旁听克丽丝讲述红毛魔鬼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克丽线父母的一个朋友在威犸湖的尽头办了一个农场。那里的自然条件不算好,可是野草茂密,是一片天然的好牧场。问题是,附近的居民说莫里诺山中有魔鬼,谁要碰到他们,不是被杀死就是被掳走,所以没有人愿意到这个农场来。他们只好用支付比别处高得多的工资雇了一些印第安人来放牧牛羊。可是怪事一桩接一桩的发生:牧养的几千只羊越来越少,时间不长就少了几百只,而且连尸骨都找不到。过了不久,牧民也开始失踪,开始还以为这些印第安人偷着回家了,可是一打听,他们根本就没回过家。失踪的牧民已经有十好几个了,人到哪儿去了呢?后来,在离农庄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工头和他儿子的尸体,是脖子被人拧断死去的。牧民们谁也不敢在这里呆下去了。15年前农场停办之后,人们再也不敢踏进威犸湖尽头这片“魔鬼地”了。
这次为探险队运送行李的农民,也是出了很高的工钱才雇来的。不过他们只答应送到湖边,就是出多少钱他们也不会渡过威犸湖到莫里诺山脚去的。
第二天,探险队向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尖端进发,从那里到对岸去,湖面要窄得多。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又刮起了大风,地面滑溜溜的,路两旁是稠密的灌木丛,走起来很费劲,到达湖岸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湖边堆积着大块大块的浮冰,湖面上也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是莫里诺山冰川末端崩落到湖里来的,透过雨幕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湖的对岸,大约有十二三公里远,风雨这么大,暂时是无法渡湖的。运送物资的农民赶到驴子回去了。探险队在湖岸边找了一个岩洞做为临时住所,既遮风又避雨,又高大又宽敞,比帐篷要舒服多了。
天亮以后,风停雨住,天空湛蓝,远处莫里诺山那几千米高的冰峰雪岭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光。除了远处偶尔传来冰川崩落入湖的轰隆声外,听不到人声兽语,四周一片寂静。
魏德曼和米彼得、克丽丝三个人驾着装有大批食物与器具的橡皮艇向对岸划去。橡皮艇在湖面上的冰块中缓慢平稳地穿行,早晨出发,中午才到达对岸。行李卸在临湖的一片树林里之后,魏德曼嘱咐米彼得和克丽丝留下来搭设帐篷,自己又架着橡皮艇去接麦伯特和卡比拉。
这里已经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魔鬼地”了,米彼得从防雨布中抽出来福枪,装好子弹靠在身边的树上,以防万一出现什么意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