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然后是第八天-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侨魏稳讼虢矗急匦胂惹孟烀磐饽歉鲋印V挥欣鲜Ρ救舜鹩α耍俏还叭嗽辈趴梢越础<偃缋鲜Σ辉冢蛘咚谄淼唬蜈は耄蜓芯考涮猓挥杏Υ穑敲矗弥拥娜司偷玫仍谀抢铮蛄碚沂奔湓俳础�
  「只有你的仆人——」(又来了!那仆人是一条狗吗,他竟会做出这样的事悄?比如像蓄奴这样的事情?他是否感到了轻微的斥责呢?)「——你的仆人或继承人才可以单独待在这圣堂里,」老人解释着,「我们遵从我们神圣的制度,而作为这种遵从的一个外在象征,我们也严格地遵守这个规定:当我不在的时候,任何人不得进入这座房子,只有继承人除外。」
  他想道:为什么呢?却因疲倦而没有问出口。或许老人自己也说不出个理由来。这就是规定,是律法,其中所有仪式规则都是长期形成而且凝固不变的。
  埃勒里的目光游移着,最后落到这长长的大厅尽里头那堵墙上,那儿有那扇关着的门,门上方悬着那盏煤油灯,门后是那位面庞似天使的年轻人称做「sanquetum」的房间。
  随着埃勒里目光所及,老师平和地说道:「还有那间sanquetum。是啊,那间禁室,继承人和公社里的人们通常这样叫它……」
  至于这间禁室,老人接着讲道,有关它的规定就更严格了。全公社只有一个人,就是老师,可以进入这个房间,连继承人也不能进去。门总是锁着的,惟一一把钥匙由老师掌管。(这便与抄写室,也就是继承人那间正式工作室,形成了对比:那抄写室也可以锁上,但不是必须得锁,而开门的惟一一把钥匙通常是继承人拿着的。)
  「那么,现在你明白了,」老师总结道,「我们的治理,是由这十五位当选人掌握的:十二人的至高会,监督人,继承人,还有这位——其人民的领袖、引路人和医治者——你的仆人、被称做老师的人。」
  霎时,埃勒里的梦境里,仿如太阳穿云而出,照得四下通明晃亮,他蓦地想到:这会儿听到的可不是一段古老而被人遗忘的传奇故事,却是对一九四四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实际存在的一个公社的描述,而显然,县、州和联邦的官员们,以及大约一亿三千五百万的美国人,对于它的存在都一无所知。
  他在记忆中搜寻着类似的例子,却只找到一个:那个阿帕拉契亚山顶上的小公社——其通往外界的惟一一条路被一次山崩所毁断,于是从此被隔绝——被遗弃了差不多有一代人之久,直至后来恢复了交通。
  但那是大自然的运动所造成的,而且,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促成之下,也仅仅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然而,没有什么大自然的运动可以解释奎南,而以埃勒里的所见所闻来判断,奎南存在于此——人为选择的与世隔绝——已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斯托里凯,那位保管员,见到汽车而大惊失色;他显然也从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手表。
  有多久了?埃勒里疑惑着。
  然后,自然而然地,脑子里的疑问变成了:有多久了,啊,上帝?
  「这么说这儿没有人拥有财产喽?」埃勒里问道。他已经忘记了时间;这神圣大会堂的大厅里,昏黄的灯光摇曳闪动着;从外面,时不时传来某种声音——母牛温柔的啤叫,驴子双音的嘶鸣—没有任何的迫促和喧嚷。
  「是的,」老师说,「一切归公社所有。」
  埃勒里脑海深处一个遥远的声音说话了:可那是共产主义呀。但不是斯大林主义俄国那种共产主义,而是早期基督教的某种完全自觉自愿的形式,那种……他努力回忆着那种社会形态的名称,那是一种前基督教的社会组织,若干年前他在约瑟夫斯【注】的著作中曾经读到过的,但他想不起来了。
  其实,他想道,也无须时间上追溯到如此古远,或空间上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寻觅。就在美洲大陆,这类实验也有漫长的历史:十八世纪宾夕法尼亚的埃弗拉塔公社——那「旷野中的女子」;俄亥俄中西部那个维持了四十五年的佐阿公社;那阿马纳殖民地——「真实灵感公社」——一八四三年在布法罗附近创立,至今其艾奥瓦州的七个联合村庄仍繁荣兴盛着;那些展颇派公社制社团,其绪余经一个半世纪之后仍绵延不绝;还有那「尽善派」的奥奈达公社。这些社团组织有至少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它们几乎都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基础而建立,二是它们都奉行一切财产归全体成员所有。  
  奎南显然也是如此。它以宗教信仰为基础,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对其信仰的来源和性质,埃勒里还弄不太清楚;而且一如老师所说:「一切归公社所有。」个人不拥有任何东西,无论他们种植或制造了什么产品,或做出了什么服务,都要贡献出来,为全体所拥有,并服务于全体的利益。反过来,每个奎南人,年轻的或年老的,强壮的或体弱的,都会得到他需要的那一份。
  然而什么是「需要」呢?又如何划定需要和愿望之间的界线呢?埃勒里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模糊的想法:要维持住这条界线,就必须保持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状态。人不可能对他根本不知道世上有此一物的东西起贪念。而为了防范人类心灵游荡不羁的天性(这种天性可不懂什么叫界限),公社的生活方式得以维持的基础,就是要有一套灌输教化机制。
  在顺着这个话题跟老师继续探讨的过程中,埃勒里了解到,这儿的人们都是随着人在公社的降生而自然具有了公社成员资格的。奎南没有那种可能会传播文明之腐朽毒素的改变信仰而前来板依的人,同样也没有对阪依的新成员的考察期,因为,假如对他的考察失败了,怎么办呢?——不会允许他离开奎南的,即使他发哲保持沉默也不行,要是他违背了哲言,招引外面的世界跟奎南作对怎么办?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造成日后排外的可能性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奎南的小孩子一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老师就会在一个最庄严的仪式上要他发誓绝对赞同公社的教义和法律,以及公社原始朴素的生活,与世隔绝的状态,习俗,艰苦的劳动和平等的机会—所有人共同分享所有东西。
  不过这只是保证实际践行的仪式而已。
  「把一个孩子交给我们八年时间,」列宁曾对莫斯科的教育人民委员说,「他就会成为终生的布尔什维克。」
  希特勒也在他那些由父母监察的青年组织里证明着同样的道理。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圣经·旧约》中《簌言》的作者两千三百年前已如此写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一个在公社里被严格培养和灌输教育出来的奎南人,不会对公社的性质发生怀疑,正像一条鱼不可能对它游动于其中的大海的本性产生疑间。
  于是,作为随之产生的结果而饶有趣味的是:那议会里有织工,牧人,木铁匠,等等,却没有战争或防务部长,也没有警察……
  「请原谅,」埃勒里说,「恐怕我没太听清楚。你说你们这儿有多少人来着?」
  「有二百零三人,」老师答道,「一个星期以前,陶工的父亲寂灭了,但是继承人的一个姐姐三天前刚刚把生命之光给了一个小女孩,所以总数没变。」
  太阳会沉落,而太阳还会升起。
  在奎南,生命的太阳会从公共食堂升起,还会从分别以不同时间对男人和女人们开放的公共澡堂升起。在这里,洗澡似乎有着不止于清洁卫生的重要意义,尽管对于身体的清洁也的确有严格的规定。同历史上所有原始社会一样,在奎南,洗浴也是一种仪式性的行为,因为所洗浴的乃是显现为人的神的形象。当奎南人洗浴的时候,他们一边要祈祷;而祈祷的时候,也同时要洗浴。洗浴身体是一种崇拜行为;而祟拜,也是一种清洁行为。
  「你也祈祷,我注意到了,在咱们吃饭的时候,」埃勒里说。
  「我们这儿所有人都祈祷,因为从面包和酒里,我们汲取了遵行世界意志的力量,那么,在我们进食的时候赞美世界是合适的。此外,我们还为了其他许多事情而赞美世界呐,为了圣日和斋日,节日和工作日,为了日出和日落,各个月相和季节,雨天和早天,为了庄稼的播种和收获——为了所有事情的开始和结束。赞美世界。」
  奎南每个男子都应该在二十岁之前结婚。如果到时候他还没结婚,至高会便要征得所有有关人们的同意,为他选一位妻子。这里,似乎是制度在发挥作用了。埃勒里由此联想到:要是知道了这样的事情,约翰逊博士可高兴了。那位「大可汗」【注】曾有言道:在他想来,假如婚姻由大法官来决定,其结果兴许还不错哩。
  奎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情况,老师说,使得对二十岁结婚这一原则不得不有所背离。因为公社里的女子在数量上略占优势,所以便给予女子四年的宽限。如果她们到了二十四岁还没能结婚,那她们将成为老师的妻子。老师平心静气地解释着。
  「男人们也许有时候会因为别的男人比他们拥有更多的女人而感到不满,」老师说,「不过在奎南,老师跟别的男人们不一样。这一点所有人都相信,因此所有人也就都不会有什么不满了。」
  埃勒里点了点头。他想象着,老师首先是一位精神权威,其神圣的职责远远超越于男人之上。至于那些成了他妻子的女人们,她们也许会受到公社里人们特殊的尊敬,说不定她们还觉得自己很幸运呢——不是萧伯纳说过:任何一个聪明的女人都宁愿做一个优秀男人的一部分,而不愿成为一个劣等男人的全部吗?
  埃勒里不禁感到怀疑:以老师这么大的年纪,不知他是否还能像亚伯拉罕【注】那样具有生育能力。或许如同大卫王【注】老年时的情形,年轻的妻子们只是做了抵御夜寒的暖床炉?同样就这方面而言,如此兴旺的一个公社,何以人口又是这么少呢?是因为节欲?控制?还是避孕?他本来想问问,但又没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