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纵横四海-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紫英第一个表态了。
“是啊,珉长官,幕僚长说的对,咱们是一个集体,自然是共进共退,生死与共的。”
陈也俊也变得一本正经起来了。
“我们自然是不会退出了。再说了,我们各家的子弟和士兵都在这里,哪里有我们退出的道理呢?”
卫若兰算是说到了另一个点子上了。
虽然现在已经被朝廷收编了,但是,却都是各家的子弟兵,作为各家的头面人物,他们自然没有退出的道理。
“好,你们果然没叫我失望。我们没有时间抱怨,必须从现在起,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现在,我把近期的主要任务布置给你们。”
“关于押送犯人事宜,要点如下:第一,关于行军路线问题。从帝都出发,到天津卫,从天津卫走水路,这一段,比走陆路可以省下将近十天时间。”
“然后,在辽南牛庄登陆,再走陆路到达卜奎。”
“卫情报长三日后出发,就沿着这条路线,沿途勘察行军路线,安排好一路上的食宿。有军台的,就在军台宿营,无军台的,就在野外宿营。”
所谓的军台,就是兵站。
“在牛庄登陆后,在当地购置50台马车,外加马具和骡马,登陆后,全体犯人坐着马车走。”
让犯人坐马车走?几个人都感到奇怪。
向来流放的犯人,还没有坐马车的。都是步行的。
“车马谁花钱?”
“我们自己花钱。”
自己花钱,叫犯人坐马车走?有这个必要吗,这不是惯着犯人吗?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但是。我们要算大帐。”
贾珉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太突兀了些,所以,还是有必要给他们解释一下的。
“走水路,是为了节省时间,叫犯人坐马车,也是为了节省时间。”
“我们的士兵都是骑马的,辎重粮草也都是用车拉着的。若是犯人步行,就跟不上我们的速度。我们就得牺牲速度来将就犯人,这就势必要在路上拖延更多的时日。”
“另外,叫犯人坐马车,可以大大地延长每日的行军时间。每天只要休息三个时辰,其余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赶路。”
“在路上的时间短了,一路上的吃喝消耗也少了。购置的车马到了卜奎,也是有用的,省得到了那里还得购置。”
“一般情况下,从帝都到卜奎,需要走将近四个月。我们这样走,我估计有两个月时间就到了。”
“为什么要两个月时间到呢?因为这两个月时间非常宝贵。宝贵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我们到了卜奎之后,可以赶上明年的春耕。到了那里,可以有半个多月的春耕准备时间,这样,我们明年一年的粮食蔬菜就可以安排出来了。”
“其实,不仅仅是粮食蔬菜的问题,还有许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取得主动。等将来你们就知道了。”
“第二项,就由冯幕僚长来办。明日你到刑部找姜侍郎,办两件事。一是提调这批犯人的案卷,回来之后,进行甄别。”
“甄别什么呢?就是按照每个人的罪名、刑期、犯罪类型,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组。到时候,把相似的编到一块儿。每12人一组,从这12人里面,选出一个犯人头目来,到时候,就叫他负责这一组的管理,这会省去我们很多功夫。每一组,到时候就是一台马车。连车夫都从犯人里出了。”
“第二项,就说我说的,叫姜侍郎给大牢下令,从即日起,给这500名犯人改善伙食,增强他们的体质。作为回报,我尽量让这500名犯人全都活着抵达卜奎。”
500人都活着抵达卜奎,怎么可能?
几人尽管没亲自押解过犯人,但是,对于押解犯人到流放地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以前往宁古塔押解犯人,路上病死、饿死、冻死、被野兽咬死等各种原因死亡的,屡见不鲜。十成能有八成送到地方的,就很不错了。
如今三四千里地,又是冰天雪地的,怎么可能做到500人都活着?
“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能做到。我们就是要创造一个奇迹。”
贾珉站起身,走到窗前,尽管已经是冬天了,他还是推开了窗户。
“其实,这算不上什么奇迹,只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真正的奇迹,在卜奎。他在等着我们去创造。”
“三位兄弟,很高兴你们选择跟我在一起,我也为有你们这样的兄弟而骄傲。卜奎就像是一张白纸,它在等着我们去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那些算计我们的,他们注定会失败。总有一天,我们要回来对他们进行清算。”
“那些想看我们笑话的,他们注定会失望,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莫及。”
“今天我向你们保证,我要带领你们,去创造最伟大的荣耀。”
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顺着贾珉的目光,一起向窗外望去。
虽然没有月亮,但是,漫天的星斗却闪耀这璀璨的光彩。
虽然窗子透进阵阵寒冷,但他们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热血沸腾。
第0236章 一个天才陨落了
第二天,焦/利回来了。新采购回来的硝石等物料,连包装都没有打开就入库了,准备不久之后,就运往卜奎。
第三天,情报官卫若兰和助理贾芹以及戴植、刘成一起出发。他们一起从天津卫上船,走水路前往卜奎。
戴植和刘成将在觉华岛转乘去高丽,考察那里的火药等原料市场,并试图建立从会宁到卜奎的商路。
等到明年春天天气转暖,江河可以通航时,就开始正式的采购活动。
卫若兰和贾芹则继续前行,到辽南的牛庄登陆,沿途勘察行军路线,并且为大部队的食宿打前站。
焦利则留下来,和刘铁山等人准备火器作坊的搬迁工作。同时,开始组织睡袋和帐篷的生产。
睡袋和帐篷的样式都是贾珉给提供的,戴植还在的时候,就生产出了样品。如今可以大规模地生产了。
这些东西,目前花的都是贾珉自己赚的钱,兵部给的军费,其实只够军队的日常使用。若是想要点儿新型装备,就得自己花钱了。
冯紫英开始和姜侍郎的接洽,陈也俊则负责府兵团的日常训练。
方秀才除了继续组织技术培训外,还承担了另外两项任务。
一是招募一些农夫,准备过了年就去卜奎。
条件当然是很优惠的。前三年免费提供土地、农具和种子,只要把收成的三成上交就可以了,其余的全部归自己。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自己开荒。只要缴纳一定契税,土地就归自己所有了。
当然,这些农夫是要到卜奎去,才能享受的这些优惠的。
尽管人们对于到卜奎去心里没底,但是,仅提供盘缠这一条,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打探消息。
方秀才做的第二项工作,就是招募工匠了。
这些工匠,有的就是自己直接培训出来的。凡是到卜奎的,就免收学费,条件是到卜奎服务两年。
当然,这两年,也不是白干的。报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官匠,拿每月一两银子的月例。另一种是私匠,也就是个体户。到了卜奎后,可以自主创业,自负盈亏。但是,必须在卜奎至少呆上两年。
卜奎现在的社会状态,基本上还是渔猎时代。招募这些农夫和工匠,就是为了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起来了,商业也就自然发展起来了。目前的卜奎商业形态,基本上还只是一些山珍药材之类的采集和渔猎产品的流通为主。只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起来了,才能有比较成熟的商业出现,经济才能实现升级。
没有比较稳定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想在卜奎真正立足脚跟,是很难的。
贾珉布置好了军事训练任务之后,就交给陈也俊执行了。
他自己则在兵部、刑部、吏部、户部等各衙门之间游走。别人觉得他似乎是无所事事,但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么重要。
他关注的东西,主要是各部中关于宁古塔和卜奎的一切资料。包括历年来的各种报表,来往文书等。
然后就有人发现,贾珉在城里城外的,就找到几个人,然后就请人家吃酒。
这些人贾珉原来都不认识,但是,宁古塔和卜奎认识他们。如果是知道这些人底细的,就会发现,这些人有的是在宁古塔呆过,有的是在卜奎或者卜奎附近呆过。
朝廷各部的文书和资料,有的是很不靠谱的,弄虚作假,夸大其词,避重就轻,欺上瞒下,这类现象,都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还需要找一些在那里呆过的人来了解情况,才不至于偏听偏信。
贾珉到各个衙门办事,还是很顺利的。
除了他确实有重要军务在身之外,诗词天才,商业天才,武举探花,荣国府子弟,府兵团团长这类标签,也起了很大作用。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被许多人忽略了。有的时候,或许这一点,才是人们愿意配合他的主要因素。
那就是人们对他的同情。
这是对于一个即将陨落的天才的同情。
就是这十五岁的少年,将率领他的府兵团,踏上前往卜奎的不归路。
这是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的同情:一个天才陨落了。
派遣贾珉的府兵团到卜奎去,让兵部尚书李源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不是来自贾珉的。
自从上次在一起吃酒以后,贾珉就再也没有来找过李源。即便是到兵部查找一些资料,也是找完了就走。
压力主要来自于官场的议论。
有的说,他是跟着某些势力打压贾珉的。有的说,他是胡乱点兵。
这种压力,在御史上书弹劾李源的时候,达到了顶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