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       
  皇帝是古时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皇帝是天子,自然不是寻常人。从秦始皇称皇帝开始,围绕着皇帝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和礼仪规范,一切与皇帝相关的事物都有特殊的称呼:皇帝说话就是圣旨,命令称诏、制,出行为“幸”,居处叫宫廷、禁中,葬所称为陵,死叫“驾崩”,自称为“朕”,臣民要称呼“陛下”或者“圣上”……国家法律制度对于皇帝的尊严和权威做了严格规定,神圣不可侵犯,更不可僭越。皇帝的言行也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记录,比如唐朝有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国史,负责编修起居注、国史和皇帝实录。在古代,如果有人对皇帝妄加评论,很有可能被视为“指斥至尊”而被严肃处理,甚至会祸及满门。
  可是,有时候,皇帝还比不上寻常人。他们并不总是一言九鼎,有时候会成为别人的招牌和傀儡,有时候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预料,这是因为皇帝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所处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比如唐朝后期的皇帝往往由宦官决定废立,稍有不慎就会丧生于家奴之手。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朝代更替都是皇姓的变迁,大唐帝国(618~907)的皇室是李姓,所以往往被称为“李唐”。李唐王朝因其独特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创造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自信开放的灿烂文化。唐都长安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人口曾达到百万。开放的唐帝国吸引着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学问僧、胡商、蕃将和使臣,唐太宗还被尊奉为各民族的共主——天可汗。俗语说“三尺童子能诵李(白)杜(甫)诗”,欧美的华人集聚地被称为“唐人街”,唐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深远影响可见一斑。本书讲述的唐朝皇帝,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
  从开国的高祖李渊起,唐朝皇统下的男性皇帝有20位,而圣神皇帝武则天打乱了这一纯粹的男性继承体系。这是唐朝与历史上所有大一统王朝的皇统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武则天的称帝改变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皇位继承制度,堪称空前绝后、惊世骇俗(西汉高祖皇后吕氏曾经临朝称制15年,但并没有称帝;清代孝庄文皇后和慈禧太后把持朝政,也没有改变皇姓)。不过,武则天称帝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遭遇了一个大难题:她称帝不废李唐子孙为皇嗣,无法割裂与丈夫高宗和儿子之间的万缕千丝,剪不断与李唐的天然情结,最终还是还政于李家。在她生前死后,李唐子孙都不曾把她视为外家皇统,“慈母”和“名君”是后继者给她的评价。唐文宗朝的史家路隋在《上〈宪宗实录〉表》中,说唐宪宗是“承十一叶之基运”,也包括了武则天在内。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武则天排斥出李唐的皇统体系之外。
  我们按照从高祖到哀帝的先后顺序,交叉使用局部特写和长镜头慢慢拉开的方式,时而细致刻画,时而俯瞰概览,细细评说唐朝21帝,展现大唐帝国波折起伏的宫廷生活风貌。手法不拘一格,只是希望在一次次的快门闪烁中,能够通过不同角度的聚焦,去捕捉尘封在历史档案中的宫廷秘闻和人物故事,透视大唐帝国290年的盛衰兴替。

  高祖李渊
         
  武德元年(618)——九年(626)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帝国的开创者。
  高祖像然而,多年以来,人们言唐帝必首称唐太宗,特别是由于毛泽东著名词章《沁园春·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吟咏,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倾向。高祖李渊在人们的头脑中一直缺乏应有的印象,在儿子太宗“贞观之治”的盛名下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殊不知,李渊真正是一个胆略超群、富有权谋的政治家。他不仅善于把握时机开创了一代帝业,而且目光远大,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奠定了大唐帝国的基业。作为辉煌灿烂的唐帝国的奠基人,李渊不仅具备我国历史上所有创业者的杰出政治才干和胆识,而且还拥有很多政治家不曾具备的品格。李渊出生贵胄之家,这既不同于出身泗水亭长的西汉高祖刘邦,也有别于放牛娃出身且作过小和尚的明太祖朱元璋,更与以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的建国者有异。可以说,高祖李渊个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与大唐帝国的兴衰隆替一样,充满了无限魅力。现在,我们就来拨开李渊身上的层层迷雾,重显这位大唐帝国开创者应有的历史风采。
  李唐家世:王公贵胄
  李渊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市)。由于他后来登基建唐,人们把唐王朝称为“李唐”。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对于李渊的家世渊源、出身籍贯,旧史上的记载颇多歧异,疑团不少。比如说其籍贯,宋朝人欧阳修、宋祁的《新唐书》记载为陇西成纪人,而同为宋代人修的《册府元龟》和五代时人的《旧唐书》等则记载为陇西狄道人,而到李渊曾祖李熙时定居于武川。有的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李唐祖上虽然有一些行踪可考,但“并无移镇及家于武川之事”,至于说其祖上为西汉名将李广之后,后来定居陇西成为太祖(高祖祖父李虎)永陵华表、石虎当地名门大族也是“改托陇西”之姓望,未必确有其事。唐朝人李延寿撰《北史》一百卷,其在全书之后作“序传”,更是盛称其“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zhuān xū)高阳氏。在唐尧之时,高阳氏有个儿子叫庭坚,官居“大理”,因自称为理氏。在商纣之时,其先人以直道得罪逃隐,因为食木子而得活命,遂改理为李氏。周朝时的柱下史李耳是其祖上。这么说,李唐家世有很多粉饰成分,关键是加上了一些耀眼的光环。按照著名史家陈寅恪的说法:“李唐先世本为汉族,或为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户’,或为邻邑广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华盛之宗门,故渐染胡俗,名不雅驯。”应该说明的是,南北朝以来,社会上注重门第和家庭出身,李唐家世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也便属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了。
  隋唐波斯银币
  不能否认的是,在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其家族开始飞黄腾达。李虎因为积极参与后魏权臣宇文泰的政变并获得成功,与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称为“八柱国家”。因为功参佐命成为西魏的开国功臣,官为太尉,还被赐予鲜卑姓大野氏。李唐的祖上显然是依靠军功发迹的,后来又倚赖婚姻巩固了这样的家世门风。以八大柱国为核心的军人之家,历史上往往称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由于李虎和宇文泰交情很深,在宇文泰的儿子篡(西)魏建(北)周时,虽然他本人已死,仍被追封为唐国公。至此,李渊的家世就与唐联系起来。所谓唐,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唐尧之唐。李渊的父亲李曉诒敝苁惫倬影仓葑芄堋⒅蠼籼乒@钤ńü院螅纷鹱娓咐罨⑽婢盎实郏纷鸶盖孜雷嬖实邸�
  在北周时期,李渊的父亲就迁居到长安。由于父亲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渊7岁就袭爵唐国公。他的母亲独孤氏,是同为八柱国之家的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这么说来,李渊自从祖父以来,家世贵显,不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亲,也是隋朝杨家的贵戚。细论起来,李渊乃是隋文帝的内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
  李渊的妻子窦氏,也是鲜卑军事贵族。其父窦毅,在北周时为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自幼聪明,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武帝大加喜爱,将其养于宫中。窦毅见女儿才貌如此,认为不能随便嫁人,要为她善择“贤夫”,遂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约定凡求婚者发给两支箭,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者才有资格。结果前后有求婚者数十人,均未能如愿。只有李渊连发两箭,各中孔雀一目,窦毅大喜,终将女儿许配给他。这一故事说明在他们生活的北朝时期,武学才艺仍然是贵族子弟的立身之本。李渊能够脱颖而出,反映出他此时的卓尔不群。
  李渊任隋郑州刺史时,于大业二年(606)祈求李世民病愈所刻石碑像记
  在隋朝建立之初,李渊还只是因为贵族的出身补为千牛备身。这是贵族子弟的进身之阶,不过,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时,李渊也只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后称为太守)。到隋炀帝大业年间,李渊才调任中央朝廷担任了殿内少监,后来又改任卫尉少卿。在他个人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其妻窦氏发挥过重要作用。李渊任职地方时,她曾经劝李渊迎合隋炀帝对声色犬马的喜好,将自己的数匹骏马进献。李渊开始时犹犹豫豫,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后来,李渊幡然醒悟,屡屡搜求鹰犬进献,很快便得到了升迁。
  在那个极其注重家庭门第出身和姻亲关系的时代,李渊一出场就获得了很多人不具备的极大便利。他自言“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正是真实的写照。
  大业末年,隋炀帝的暴政引起了天下大乱。这不仅加深了隋炀帝统治的危机,也进一步激化了隋炀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隋朝大贵族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有相当多的贵族子弟追随其后反对隋炀帝,进一步加重了隋炀帝对大臣的猜忌。李渊身为隋朝贵戚,也不能幸免。隋炀帝在一次巡幸当中,征召李渊来行宫觐见。李渊称病没有前来,结果招致隋炀帝的不满。隋炀帝曾对身边的宫人说:这病,可得死否?在这样的形势下,李渊除了更加倍小心谨慎以外,必然也要设法自保,寻求出路。
  由于隋炀帝出兵高丽、镇压各地的造反者,不能不继续重用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