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品封疆-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有龙王岛的人,还有你的加入,让大明天下变了个模样。整个朝廷的运势,已经变的完全不同。那些龙王岛的人,一心想着推翻大明,老夫自是留他们不得。不过他们爪牙可用,可以为朝廷制枪制炮。我就用他们做匠人。而你没有这些本事,却也并非一无是处。”
张居正说到此,倒是有些嘉许之意。“无论是香山抗贼,还是在搞盐糖。搞开市,设立东印度公司。乃至收商税,这些事。你办的很对我的心思。或者可以说,你做的事。是老夫想做而没法做的。我当年就说过,驱逐清官。任用能员。至于现在么,我虽然已经决定改变一些过去的做法,但是这一条,还是不会变。我要的就是能与民争利的人物,你给我好好干,有老夫指点你,做你的靠山,只管给我放手去做,咱们翁婿二人,为大明朝打下个大好江山出来。”
李炎卿试探道:“岳丈。您老既然是……那小婿斗胆就要问一句,您对朝廷是什么看法?您重用浙兵,为戚继光做靠山,又让大兄找我为浙兵安排出路,还为他们制造万胜霹雳神枪。又于澳门采购西洋大炮,您莫非?当今天下,才干能超过您的,怕是没有几个。若是您有这想法,小婿自然全力支持。”
张居正却摇了摇头道:“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你想的这条路,我也不是没走过。只是结局么……算了,不说了。那实在是不怎么值得回忆的往事,总之这条路连想都不要想。如果有朝一日,你敢走上这条路,老夫会第一时间把你碎尸万段,错骨扬灰。至于你担心的老夫百年之后,万岁的事。这事我前几次时,已经能解决掉,所以你放心,就算老夫他日身故,也一样能保住你们有好日子过。”
“岳丈,小婿没这个意思。纵然天家将来想要对我不利,我也一样有退身之路,未必真的会被官法如何。您既然已经有了计较,小婿不敢多言,您想要做什么,小婿愿为先锋。”
“好的很。翁婿同心,齐利断金。咱们两个人联手,我就不信,打不出一个大明的大好局面出来。士绅纳粮,清丈田亩,开海通商,火耗归公。这些事,咱们两人联起手来,就没有做不成的。至于枪杆子,自然也要抓牢。没有枪杆子,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天家那头,我有安排,你不要参与。包括高拱这边,你也不要管。我这次答应高拱,一个月不去内阁值房,既能把你和若兰的婚事好好操办操办,又能为你谋一个大好前程。”
官场之上,最重要的两个字不是是非,而是妥协。张居正眼下也是一方诸侯,并不是任高拱随意拿捏的小把戏。他的人脉广,根基深,部下汇聚了一大批文武大员,如果铁了心和高拱斗法,未必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但绝对能让高拱什么事都做不成。
眼下高拱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改漕归海。张居正如果铁心阻击,靠着强大的惯性,绝对能把这事破坏个干净。可是他退出值房一个月,高拱就没了阻力,自可大展拳脚,靠着自己的强势,将这条政令强行推进。
“说起来,这个建议,还是当年我和高胡子都在国子监任职时,我与他提起来的。只是我想的,是漕海并行,逐步而为。高兄却是个急性子,只想要改漕归海,彻底废了漕运。这也好啊,我干脆将计就计,他让我走,我就走给他看,任他去把这事推行下去。他若是不是这么个性子,又怎么能为我拉来这么多盟友。等这政令一颁布下去,我的盟友会越来越多,这都要感谢高相的恩德。”
凤阳漕运总督平江伯陈王谟本来是两不相帮,既不向高,也不向张的中立派。可是高拱的改漕归海,实际就是让他成为无爪螃蟹,每年少说也要损失几万两银子的进项。
这位陈伯爷听闻此事之后,第一时间就改为支持张居正,成为他控制淮上的一枚重要棋子。而类似这样的棋子他手里不知还有多少,说起来都要算做这次改漕归海带来的红利。
“高兄是个干才,可惜他啊,做事太急了。他总是认为,大明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步子迈的太大,做事又太急于求成,终归是难以做好。”张居正对高拱下了个评断,又继续道:“不管是广州的新式制盐法,还是这万胜霹雳枪,我都没把它推广开来,你可知是什么原因?”
李炎卿知道,这是岳父对自己考教,虽然不会影响自己迎娶张若兰的结果,但是对自己日后的任用也会有影响。他不敢大意,略一思忖道:“因为这些东西推广开来,未必一定会惠及朝廷。我们不是龙王岛上那些反贼,我们想的是,这些东西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可是不管是盐,还是枪,如果随便就扩大生产,最后得利的,不知是哪一个。”
张居正嘉许的点点头“看来我果然没料错。你这厮倒确实算是我的一个知己。若是当年的我,肯定要认为你是个无耻之徒。可今天的我,却要说一句,你言甚合我意。这些东西,我们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否则就不能为任何人所用。”(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翁婿(二)
这两人心意相通,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制盐术如果落在两淮盐商手里,只会为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于大明的财政收入,不会有任何改善。
至于说老百姓能因此吃上好盐,这跟张居正又有什么关系?他眼下想的是,怎么把盐商手里的钱收入国库之中,成为朝廷税收的一部分。
那前膛枪更是国之利器,不能轻易扩散。那些龙王岛叛军好歹有着不敢近身白兵战的致命弱点,才被广东水师一鼓而平。如果这制枪术被有心反对大明的人学去,练新军对抗官军,不等于是养虎为患?
张居正道:“只有肯交税的盐商,才有可能学去这制盐术。至于不交税的,他们就别想把这个学去。我几世为人,也不是没学过一些奇技,但是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处,我不会把它们当成救国济世的良方。你这粤盐搞的不错,卖盐卖的也很好,我回头跟湖广那边说一下。这些年湖广受淮北盐盘剥的也够了,也该让粤盐济楚,让湖广百姓,吃一吃这上好的粤盐。”
他不管重生几次,骨子里还是个明人。这桑梓之情,他怎么也要讲的。明代的湖广是后世湖南湖北两个省合在一起,即使划出勋阳,湖广依旧是大明的人口大省。
淮盐行楚,是国朝历来的盐业政策。淮北盐价格高,让湖广百姓不堪其苦,也让扬州盐商赚了海量白银。
与之相比广东的粤盐品质好,价格便宜,只不过是碍于政策。粤盐在湖广的行销有很大阻力。如果从官方层面,默许粤盐济楚。等于是在淮盐身上狠割了一刀,失去这个大省。对于淮盐的利润,是个严重打击。也只有先让盐商知道张居正的手段,日后才能真的任他摆布,乖乖交钱。
“你广东那边的事,搞的不错。开海也好,夷州归附也好,东印度公司也好,都合我的心思。尤其是后者,这东印度公司搞的好。搞的太好了。大明朝向来重农抑商,于商税上收的太少。你这海巡司算是开了个好头,而用东印度公司,更是比用巡检好。我不管你是杀是砍,总之,敢不交税的,就不要让他们活着回到陆上。只有让这些海商明白,做生意是要交税的,将来我们在陆地上收税。才会方便一些。”
李炎卿知道,老岳父这是要对商税下刀了。大明朝商税是块肥肉,偏生朝廷对于商税,又一向收不上来。在另一个时空里。崇祯朝甚至发生过一年浙江上缴茶税十二两的情况,可见商税的问题何等严重。
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向来以六亲不认闻名,只要没交税。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他也敢一律击沉。这么搞下去。至少在水上,没人敢不交税。至于陆地上。就只好逐步推进,步步为营。他们两个都有一个优势,就是知道大明的寿命没这么短,他们还有时间。
张居正又道:“广东那个地方,国朝向以为其贫弱。称两广为远瘴之地,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地位。两广派官,向来都是苦差,广东之贫瘠尤甚。过去广东的军饷还要靠广西援助,就是个问题。可是在老夫看来,广东是个宝地。那是个优秀的沿海省,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那里可以与洋人直接交易,获利方便。还能购买到西洋军械,雇佣西洋勇卒,这两广的地盘,我是要定了。”
高拱思维还是采用的旧有思维方式,在大明官场的跑马圈地活动中,对准江浙苏松等传统富庶地区下手,又想要造福桑梓,在河南的官职任免上不可放松。
相对而言,两广这种边远地区,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因为香山开海这事,更是与广东官场隐然对立,张居正想要经略广东,难度并不算大。
“老夫想要的地盘,就是两广。你既然把香山经营的铜墙铁壁,那就替我去把这块地盘看住。你不通庶政,老夫给你委任一批能干的部下。你不谙兵事,我把俞大猷留下给你,只要你替我看住这个地盘,外加办好我交办的差使。”
张居正这个安排,倒是符合李炎卿的利益。他在广东那地方的牵扯太多,如果现在把他调动到腹里地区,反倒让他成了无爪螃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所有的根基都得重新打。这且不说,就是那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距离问题,变的不易控制。
那洪四妹是夷州土司,自然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老营。自己若是到了江南任官,两人不就成了聚少离多,这女海盗天知道会不会把天翻个个?因此他连忙谢道:
“多谢老泰山栽培,小婿定当尽心竭力,为岳丈把两广经营成铁桶江山。以往两广财政依赖朝廷,小婿到任之后,定要让两广如江浙,成为大明朝的重要饷源。粤盐济楚的事,小婿保证办好,保质保量保价保盐税。”
张居正笑道:“你就不怕落一个与民争利,鱼肉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