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机乱-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环旁谛纳稀�
  大军出城的那一日,皇上亲自送到城门外。
  绵绵延延的将士,几乎将出京城的道路都堵塞掉了。我望着他们,心想,谢丞相多年蜗居凤仪山,就算结交了不少人,但终究比不上九王爷兵强马壮。只要母亲和善儿不要在乱军中受伤,就能够被兰叶和九王爷找到。
  九王爷和兰叶对我说,再过两三个月,等到初春,他们就会带着我母亲和善儿返回淮安。我认认真真地将这句话记在心上,只盼望他们早日归来。
  兰叶临走前嘱咐我一个人在京城,凡事要三思而行。他特别提到了何公子,说看起来他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浮滑的人。如若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不要太过矜持,完全可以求助何府。我微笑着点头,说无论如何我也会在京城安安全全地等着他们归来。
  时光如梭,一晃眼间,就已经过了一个月了。九王爷的军马早已到了云南,捷报如同雪片一般地飞来。不过还暂时没有送给我的信。我知道他们还没有找到母亲和弟弟,不免有些担忧,但是看了那些捷报,总算是一种安慰。
  在这期间内,拓跋雄已经带着他的女儿拓跋雁回到了漠北。皇上没有再提拓跋雄进献女儿入宫的话,一场战祸,终于暂时平息了。
  我很久没有见过何公子,还有二哥——整日笼闭在驿站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地等着兰叶的书信。我独自一人住着,不太方便联系二哥,也不敢联系,但是怕他发现我的变化,只好想方设法让人送过一次信。信里措辞隐讳,他也回了一封简短的信给我,还趁半夜偷偷来看过我一次,然后就没有再见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起来这个似乎对我极好的兄长,却又总是让我有些怀疑有些怕惧。
  我就在这样的沉寂中,等待着狂喜或者极深的悲伤。
  午后,兰叶的信终于来了。
  尽管已经经过了无数次失望,我还是手脚发抖地展开信纸。已经是快过年了,空气中传来烛火和烤牲畜的香味,我却无心欣赏。
  站在床边,闭上眼睛,定了定神,才开始看信。
  没有想到,头一句话竟然就是“令堂与令弟已经平安……”
  那种时候,忽然袭来的喜悦竟然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起来,或者高声地叫嚷一番。
  母亲和善儿,终于要到我的身边来了。
  兰叶在信中讲了他们半夜突袭时,在深牢中找到他们的经历。他还将二人的画像附在信中,所有的记忆,都在我看到画像的那一刻鲜活起来。当年在西赵宫廷中母子三人相依为命的孤苦生活、受人欺凌的屈辱记忆,全部都回来了。母亲清瘦的,也老了许多;善儿的神情看起来依然非常怯懦,但是眉眼已经完全是个大人的样子了,总还是脱不了小时候的形貌,我一下子就能够回忆起多少年前,这张脸每日在我面前缠着我带他去花园玩的往事。
  时光如流水,我怔怔地坐在床上,流着泪,内心喜悦得无以言表。
  还有两个月,他们就要归来了啊。
  接连几天,我连走路都异常轻盈。这几日没有接到兰叶和九王爷的书信,我也不以为意,心想他们战事顺利,又已经接到了我的母亲和弟弟,必定就不急于给我通信了。
  谁知道又过了一段时间,宫中渐渐传出消息:九王爷大军已经围困住谢丞相等人,准备将西赵的人全部逮捕,却忽然消息全无。已经令云南官员到凤仪山上去督战,然而整个山上已经杳无人烟,落满了旌旗和战鼓,还有一些士兵的尸体,不过大都是西赵那边的,换句话说,九王爷的大军死伤并不严重,却已经和西赵的谢丞相等人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必须去一次云南。
  但是按照我现在的身份,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第五十九回 掉以轻心(上)
更新时间2008…6…10 18:55:21  字数:2720

 自从宫里传出九王爷兵败的消息之后没几天,就过年了,宫中一片喜悦祥和,鹅毛大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京城中的鞭炮声和四面八方的小贩叫卖种种年货的声音也越来越嘈杂。相形之下,辽东王大军在云南全军覆没的事竟然没有多少人关心,有的只是幸灾乐祸与流言蜚语。辽东王向来深居简出,与人落落寡合,又有残暴凶狠的名头,他的政敌和被他得罪过的人如今自然是咬牙切齿,恶意中伤;渐渐地流言越来越多,就连一些根本没有和他说过话、见过面的人,竟然也对他心怀不满。再加上西赵聚居在凤仪山上的人马,并没有对朝廷造成多么大的威胁,于是便有人说,辽东王此次主动请缨去剿灭凤仪山上的西赵残部,不过是此公嗜喜人血的毛病发作,怎么也忍耐不住,一定要去凤仪山上大开杀戒的。
  一两天之内,京中的种种传言匪夷所思到了极点,甚至有人说不久前九王爷进了益州城,第一件事情就是生食人肉,痛饮人血,云云。言之凿凿,让人不可不信。再加上以往流传的辽东王并不是老皇帝亲生儿子的传言,因此从百官到庶民,越来越认为这人死在云南凤仪山是罪有应得、天理昭昭。听说他们在朝廷上虽然不便这么说,却也非常懒怠,没有人肯主动请兵去云南,最后皇上为此事发了一场脾气,终究还是定不下人选;反倒是讨论起是否翻修帝宫东南殿阁的事情时,群臣智计百出,气氛融洽。听说朝廷中甚至有人认为,辽东王的兵马都是在辽东一带带过来的,如此坐拥雄兵的人,对朝廷实在是莫大的威胁,如今他们与凤仪山两败俱伤,实在是皇上的福气。在这样一片异常祥和的气氛中,迎来了正月初一。
  以我这种降臣的身份,除非是皇上特别下旨,只需要谦卑地给宫中送上礼物,不必亲自到场去扫别人的兴,倒也是落得清闲。我将自己关在馆驿中日夜谋划,却总觉得我周围的人看管甚严,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出去的。
  这些日子里,我一边怀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兰叶或者九王爷能够突然来信,告诉我他们一切安好。可是等来等去,等来的竟然是十六王爷的信。
  说起来,我从没看见过十六王爷的字迹。
  有一句话是说,人如其字,字如其人。如果刚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就见识过这样笔锋张扬的字体,决不会再认为他是个如同表面那样温文尔雅的人。
  那封信竟然是来问我要药方的。从信中含糊其辞的话上看来,皇上已经对他说过,想让何阁老带上几个将军去云南,找寻九王爷,务必将整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十六王爷想在何阁老去云南之前就下手——他问我要最烈的药,交给他指定的人就可以,由他安排人来完成。
  他虽然阴险,虽然毒辣,却从来不是这样着急的人。
  我嗅到了某种危险的味道。
  看此情形,似乎是非去一趟云南不可了。我必须搞清楚所有的事情,把母亲和善儿救回来。此外,我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兰叶之前会突然知道那尊观音像在西赵,当时忘了问他,后来又在担心母亲和善儿,如今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就想起了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难以索解。为什么不早不晚,正好在我迫切地想要救母亲他们的时候,他就查到了这个消息?
  当天,我没有将药方给十六王爷的人,反而告诉他:让十六王爷亲自来见我,时间,地点还有怎么见面比较妥当,都由他来定。
  我知道,他比我更急,比我更怕。
  果然,第二日早上,就听说不久就是十六王爷一个爱妾的生辰,打算在当日晚间宴请一些至交好友。名单中包括何公子。
  我看了看请帖,对着黄铜镜,冷冷地笑着——算我走运,竟然遇到了这等好事,去云南的事,有望了。
  当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骑马去了十六王爷在京城中的王府里。馆驿里照例派了两个人来跟踪我,我却并不在意。想来就算他们看见我,也不过认为我偷偷跑去参加十六王爷的宴席而已。京城中的人都知道,在遇上汝阳王叛乱时,是十六王爷送我来淮安的,交情匪浅。因此我扮了男装来,除了何府的人,别人应该不会大惊小怪。而何府的人么,多半他们也不会知道。
  许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一句话:这个世间上,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光凭猜测就完全确定的。甚至我还在设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去参加这个宴席,如果我没有那么得意洋洋地乱说话,之后的遭遇,说不定就会完全不同。
  然而这一番道理,当年的我又怎么会懂得。
  在出门之前,我意外地接到了兰叶的一封书信。信中寥寥数语,却让我很是放心。他说,他没有随着九王爷去围攻西赵残部,母亲和善儿还是与他在一起。那天九王爷去了后不久,就有西赵的军队来进犯北朝军营。他们三人侥幸逃了出去,躲在某某村寨中。后来才得知,九王爷的那支大军就如同消失了一般,怎么也追查不到。善儿在牢中染了风寒,又在乱军中受了惊吓,如今病倒在床上,不能到淮安。他们三人身上盘缠很少,盼望我能够派人来迎接他们。
  我看完那封信,登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虽然还有些担心九王爷,好歹母亲和善儿已经有着落了。
  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了十六王府,不免有些意气风发的味道。
  他趁人不注意,将我迎到一个房间中,冷冷地关上门。
  那样清秀的脸上,竟然有种狗急跳墙的味道。
  “你着急什么,”我冷冷地笑着说,“何阁老不过是去云南,天高皇帝远,能对你怎样?”
  “你给我闭嘴。”他尖刻地说,“你以为你有资格来说我?你不过是谢丞相的一条狗。”
  我霍地站起来,开门要走。冷不防袖子却被他一把扯住,差点摔倒。我回过头来,只见他眼睛发红,恶狠狠地低头看着我,冷笑着说:“把药方给我,否则,你母亲和弟弟随时都有可能死!”
  我冷冷笑着说:“谢丞相现在还在对付九王爷,可没功夫去找我母亲和弟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