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冻隽私洗蟮拇邸6窃芗澹院ザ鹘鸨ǎ洗蟮厮鹕肆俗约旱恼涡庞2懿僦缶坡塾⑿凼保浪翟苁恰凹±保ǖ诙换兀庞衅渚荨H欢诰Щ煺健⑹盐涑亚康亩耗┠辏苤亲街莸牟灰逯俚蔽<拢湔文被械睦嫠没棺阋缘殖テ渌А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无断
袁绍为十八路诸侯盟主时,是他领导才能的大亮相,但袁绍在做盟主时并无多大作为。当鲍信与孙坚被董卓手下华雄战败时,袁绍便向诸侯问计,自己没有了主意。他的弟弟袁术对先锋孙坚不发粮草,坑害孙坚,他听而不闻。董卓劫持皇帝,从洛阳迁都长安,曹操建议乘势追袭,袁绍却担心“诸兵疲困,进恐无益”。后曹操追袭董卓而回,当面责备袁绍说: “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第六回)讨伐董卓没取得任何结果,他就与孙坚为争夺传国玉玺而闹起了矛盾,带头搞内部纷争,致使讨卓联盟解体。
曹操曾和刘备议论天下人物,刘备佯称袁绍为英雄,指出了他的突出优势: “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谓英雄。”曹操尖锐地指出: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第二十一回)其实,刘备和曹操分别指出的是袁绍的不同方面,曹操坚持从个人品格上考察人物,他对袁绍的评价是中肯的。袁绍出身高贵,社会交往极广,地理位置优越,手下人才济济,这都是事实,但袁绍表面厉害实则没有胆略,多于筹谋却无所决断,而且,他不能吸引自己的部下为实现远大的目标而努力,而喜欢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外在的优势与内在的劣势相比较,后者终归是长久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这决定了袁绍集团必然是没有前途的。
袁绍开始进攻曹操时,声势浩大,但兵至黎阳,就驻扎不前,正如曹操所料: “陈琳文章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第二十二回)操见绍兵不图进取,于是挥师进攻刘备,备求救于绍,让其夹攻曹操,谋士田丰也建议乘操东征刘备、许昌空虚之机,直捣曹操老巢,这确是千载难逢的战机,但袁绍却因幼子患疥疮的原因,不肯发兵。儿子生病能成为放弃战机的原因么?如果有人以“色厉胆薄”来解释这次不肯发兵的真正原因,认为袁绍内心深处畏惧曹操,不愿决战,而以儿子生病作为推托的理由,这种解释恐怕也是很有道理的。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无情
袁绍在做诸侯盟主时,向大家宣告纪律说: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第五回)他一开始就让弟弟袁术总督粮草,这大概是有点“内举不避亲”的精神吧!但袁术出于私心,在军粮上坑害孙坚,二人闹了矛盾,这时袁绍却没有站出来说话,“有罪必罚”成了一句空话。袁绍初见刘备,听公孙瓒介绍了刘备的功劳与出身,即命刘备就坐,对刘备说: “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第五回)华雄搦战,无人可敌,关羽阶下请战,他一开口就问关羽身居何职,知道关羽是县令手下的马弓手,他却在考虑“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及等关羽温酒斩华雄后,他的弟弟袁术反要将关羽、张飞这些“县令手下小卒”赶出帐去,他一言不发。还是曹操暗中使人抚慰,而“有功必赏”的宣言被袁绍本人忘得一干二净。看来,袁绍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官爵显赫,因此他对人所看重的方面,也是其出身和官职,人的功过在他眼中是不足道的。
谋士田丰曾评价袁绍说: “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第二十一回)袁绍确是这样一位不念忠诚的领导人。刘备一度归顺他,合力攻操,但当刘备提议要去说服刘表联合攻曹时,他竟当众表态: “若得刘表,胜刘备多矣。”(第二十八回)关羽曾为曹操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颜、文二人跟随袁绍多年,屡建战功,是他身边的心腹爱将,二人阵亡,未见他有任何悲痛的表示。而当刘备提出为他招降关羽时,他竟高兴地表示: “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第二十六回)至此,人们不禁要为这样的领导人而伤心: 作为领导人,如此地鄙视部下,鄙薄阵亡将士,难道忠诚的人在自己的心中没有一点地位?难道活着的部下会不因此而寒心?袁绍不念忠诚,不念功劳,公开鄙薄阵亡将士,与曹操对典韦的一再祭奠形成鲜明对照,这是造成他部下离心离德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官渡出兵前,沮授就把自己全宗族的人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 “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第二十五回)因之尽散家财,与家人诀别。在袁绍手下干事的人没有起码的安全感,他们多被袁绍所忌,落得个可悲的下场。这样的领导人指挥军队,不打败仗才是天大的怪事。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无智
袁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未能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用以将部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又不注意与部下的感情联络,致使本集团缺少以领导人为中心的向心力,而绍本人对人有内忌之心,且是非不明,故而使部下的相互陷害与袁绍的轻信谗言互相加深,结果本集团内讧不止,为敌所乘。
袁绍曾派颜良为先锋进攻白马,沮授向绍指出颜良的性格缺点,认为颜良不能独当一面,绍却回答: “吾之上将,非汝等可料。”(第二十五回)这似乎是用人不疑,实际却是不知人而用之,尤其是他听到建议后不是去对颜良勉励告诫,而是责备沮授,似乎是沮授低估了颜良,这等于挑起颜良对沮授的不满。颜良出兵被关羽斩杀,时刘备为袁绍的座上客,绍听沮授之言,欲杀掉刘备,备以“天下同貌者不少”为理由,认为杀颜良者未必关羽,绍闻言指责沮授说: “误听汝言,险杀好人。”(第二十六回)文丑被关羽斩杀后,绍听郭图、审配之言,又要杀掉刘备,备向绍指出了曹操的借刀杀人计,绍又指责郭、审二人说: “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袁绍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摇摆不定,这尚可以勉强谅解,但他在刘备面前指责谋士,实际上挑起了自己部下之间的不信任,制造了内部矛盾,可以想像,袁绍这种做法是导致他的部下互不团结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渡之战前,袁绍集团的内部关系已相当复杂: “将士各相妒忌,田丰尚囚狱中;沮授黜退不用;审配、郭图各自争权;袁绍多疑,主持不定。”(第二十七回)连袁绍待为上客、许诺为之报仇的刘备也谋求脱身上计,这样的战争还怎么个打法!后来,许攸、张郃、高览先后降曹,均是集团内部互相陷害、领导人又轻信谗言的结果。而袁绍身后子辈兄弟互相攻打,正是袁绍生前集团内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官渡败绩
官渡之战是袁绍领导能力的总表演,他的领导行为的诸种缺陷在此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一,关于出兵时机。曹操东击刘备时许昌空虚,袁绍以幼子之病相推托不肯出兵。曹操一举击败刘备,回师京都,刘备投奔袁绍。这时,绍对备讲: “吾欲进兵赴许都久矣,方今春暖,正好兴兵。”(第二十五回)出兵进攻敌人,所要选择的是战机,哪能舍掉战机单纯考虑季节冷暖?袁绍的决定受到田丰的反对,田丰主张等待战机再次出兵,袁绍答应考虑田丰的意见,官 渡 之 战
又去询问刘备,备回答说: “曹操欺君之贼,明公若不讨之,恐失大义于天下。”(第二十五回)袁绍表示赞同,遂进军白马以攻曹。事实上,刘备对他所讲的只是出兵的理由问题,袁绍却用出兵理由代替出兵时机,且以“春暖”为出兵借口而不择战机,这就潜伏下了失败的祸根。
白马战役失利后,他退兵武阳,按兵不动,等听到曹操封孙权为将军,曹吴关系密切时,凭感情冲动就起兵七十万攻曹,发起官渡战役。官渡之战溃败后,他急于复仇,聚得二三十万人马,仓皇迎战,复有仓亭之败。实际上,曹操封孙权为大将军,用心是要拉拢孙权,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对抗袁绍。袁绍在敌方力量未壮大之前按兵不动,敌方力量一壮大,反倒出兵攻击,高明的领导人是绝不会干这种蠢事的。仓亭之役,兵势衰弱,士气不高,又准备不足,出兵的形势里就包含了可能失败的全部因素。郭嘉评价袁绍,说他“好为虚势,不知兵要”。看来其评价是正确的。
第二,关于战役中的用人。袁绍手下的谋士武将很多,连荀彧都能说出各人的特点,在一次与孔融的论辩时,他说: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可,可一战而禽(擒)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但袁绍本人根本没有想到对手下的人作一基本的估计,以避其所短,用其所长。白马之役分别派颜良、文丑单独领兵敌操,结果兵败身亡。在官渡之役的决战前夕,田丰被囚于狱中,许攸被逼投曹,沮授被锁禁军中……
曹操在战前曾派兵劫袁绍之粮,这已引起了袁绍对屯粮重地乌巢的注意,他派大将淳于琼等领兵驻守乌巢。淳于琼性刚好酒,到了乌巢,整天与诸将聚饮,操兵攻陷乌巢时,他正醉卧帐中,不及御敌,结果粮草被操军尽行烧绝。看来,袁绍对自己部将的性格是不了解的,他不知道避人之短是调兵遣将时应特别加以注意的。
第三,军事上消极防御,受敌调遣。在战役的关键时刻,许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