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宗仁回忆录-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南吕总司令部见到新客极多。最引我注意的是黄郛、张群二人,都是政学系重要人物。张已作了总司令部里的总参议。渠何时就职,从何而来,我都不知道。黄郛是初从上海来的。黄也是浙江人,蒋的同乡,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往日本振武学堂留学。民国二年,二次革命倒袁之役,进攻上海,任陈其美的参谋长,和蒋也曾“换帖”。黄氏后来迭任北洋政府要职,民国十三年曾一度出任内阁总理。这次在南昌,我是第一次和他见面,但见其风度翩翩,能说会讲,而举止从容,一望而知为一十分干练的官僚。他来赣何事,我们也不得而知。惟当时汉、浔一带党报对黄氏攻击不遗余力,骂他是政学系北洋旧官僚,军阀的走狗,不应让他混迹于我们革命阵营之内。蒋总司令为此曾在纪念周上大发雷霆,说黄膺白(黄郛字)是他私人的好朋友,难道我们革命,连朋友也不要了吗?但是黄郛究为何事来南昌访蒋,我们终不知其底蕴。
  (二)
  就在浔、汉对立的情形逐日恶化之际,我们东征军的部署也逐渐就绪,计划迅速肃清长江下游之敌,然后挥军北上,统一全国。当时我军整个北伐计划的部署是对北面(河南)采取守势,对东面(东南)采取攻势。部队区分系分为东路军、中路军和西路军。而中路军又分为江右军、江左军,向我附义的敌军周凤岐、刘佐龙等部也都编入战斗序列,参加作战。当时指挥系统如下:
  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
  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
  第一纵队指挥官:周凤岐
  第十九军:陈仪
  第二十六军:周凤岐(兼)
  第二纵队指挥官:王俊
  第一军第一师:薛岳
  第二十二师:陈继承
  第三纵队指挥官:白崇禧(兼)
  第二十一师:严重
  第二师:刘峙
  先遗队:李明扬
  第四纵队指挥官:冯轶裴
  第一军第三师:谭曙卿
  第一军第十四师:冯轶裴(兼)
  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王文翰
  第五纵队指挥官:赖世璜
  第十四军:赖世璜(兼)
  第六纵队指挥官:曹万顺
  第十七军:曹万顺(兼)
  中路军总指挥:蒋中正(兼)
  江右军总指挥:程潜
  第一纵队指挥官:程潜(兼)
  第六军:程潜(兼)
  第二纵队指挥官:鲁涤平
  第二军:鲁涤平(兼)
  第三纵队指挥官:贺耀祖
  独立第二师:贺耀祖(兼)
  江左军总指挥:李宗仁
  第一纵队指挥官:李宗仁(兼)
  第七军:李宗仁(兼)
  第二纵队指挥官:王天培
  第十军:王天培(兼)
  第三纵队指挥官:刘佐龙
  第十五军:刘佐龙(兼)
  西路军总指挥:唐生智
  第一纵队指挥官:唐生智(兼)
  第八军:李品仙
  第十八军:叶琪
  第三十五军:何键
  第三十六军:刘兴
  鄂军第一师:夏斗寅
  第二纵队指挥官:张发奎
  第四军:张发奎(兼)
  第三纵队指挥官:陈铭枢
  第十一军:陈铭枢(兼)
  第四纵队指挥官:彭汉章
  第九军:彭汉章(兼)
  总预备队指挥官:朱培德
  第三军:朱培德(兼)
  各路部署既定,东路军遂于民国十六年一月中旬,自闽、赣两省分途入浙。因何应钦已先期发表为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遂另用东路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师由赣东进入浙境。中央军的江右军沿长江南岸地区东进,我的江左军则自鄂东沿长江北岸区域东进,以安庆为目标。
  我军奉到新的作战计划后,全军乃在鄂东一带布防,待命东征;军部则迁往汉口。我回到武汉,发现武汉三镇已面目全非。群众运动简直如火如荼。一月初旬,汉口群众和英水兵冲突,乘势冲入英租界,英人见革命群众的声势太大,不得已,答应将英租界交还中国;不久,九江英租界也收回,军心民心均大为振奋。
  不过,武汉的群众运动,已发生越轨现象。工会组织遍地皆是,罢工日有所闻,但是这种罢工多数为不合理的聚众要挟。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已至资方完全不能负担的程度。然各工会的要求仍是有加无已,以致武汉工厂、商铺很多被迫歇业。连挑水、卖菜的都有工会组织,时时罢工以图增加收入。武汉三镇克复不到数月,竟至市况萧条,百业倒闭,市上甚至有时连蔬菜也不易买到。而工人店员等则在各级党部指导之下,终日开会游行,无所事事。呈现出一种狂热奔放,但是却十分不合理的怪现象。农村的群众运动尤为幼稚。大地主不消说了,就是小地主、自耕农的财产,也被籍没充公,本人甚或被枪杀。乡村农会的权力,大得吓人。谭延辏Ц嫠呶宜担枇昙依锏牡枧材烟哟私僭恕5笔绷胶墓づ┰硕挠字珊凸穑肥鞘登椋媸且谎阅丫 W苤笔蔽浜汉土胶厍纳缁嶂刃颍还⒐擦降衬谟字傻牡澄袢嗽保值梦谘陶纹U偷巢浚跷醇右运亢猎际彩鞘率怠N一氐治浜海闳衔馐羌蟮囊恰�
  此时党政军高级人员的反蒋空气也己逐渐明朗化。“联席会议”中人,为了迁都问题和蒋氏已短兵相接自不消说,军人之中也酝酿反蒋甚烈。庸生智、张发奎等都已公开表示态度,只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卫戍司令陈铭枢表示袒蒋,然陈氏仅有一个军,实力究属有限。民国十六年一月中旬,蒋总司令曾亲赴武汉视察,渠见武汉风色不对,恐发生意外,稍留即去。蒋去后,亲蒋的陈铭枢旋即被排挤去职,所遗武汉卫戍司令一职由唐生智自兼;第十一军军长一职,则由张发奎兼代。武汉方面至此,除我一人之外,已全是蒋的政敌了。
  (三)
  在武汉当时的环境下,我的态度却十分持重,我认为无论怎样,我们国民党断不能蹈洪杨太平军的覆辙,而同室操戈,致功败垂成。党内纠纷,应以合理的方式和平解决,各方都应顾全大局,尽量忍让。正因我这种顾全大局、不偏不倚的态度,我的处境遂十分困难与痛苦。武汉反蒋人士,认为我的态度有点中间偏蒋,足以维持蒋的地位于不堕,乃纷起包围我,企图以说服和利诱的方式来争取我参加他们的反蒋运动。此时,跨党分子和共产党员为避免嫌疑,反而十分缄默,并未来我处游说,只在一旁坐观虎斗。
  常来我处喋喋不休的,都是党政军三界的重要领袖人物,如:徐谦,顾孟余、唐生智、邓演达、张发奎、郭沫若、鲍罗廷,乃至向以温和圆滑见称的老政客谭延辏АK欠唇睦碛刹煌馐耍阂皇撬担谥圃炀露啦谩K诠愣鸭∽莺徂沣氐哪苁拢缃癖狈テ谥校旨痴笕ㄓ谝簧恚衷谝殉晌恍戮В镜橙绮患霸缂右砸种疲揽亟丶谥泄T僭蛩担细鲂云较涟狈ジ骶鲂狻=弦灰馀嘀财渌饺耸屏Γ诘掠诜ǎ蛔阋晕魉А;褂芯褪撬担舷胍跃π值澈驼谀喜苹档臣秃驼拧A硗庾钪匾囊坏悖词墙牙肴褐冢呦蚍锤锩揪叮途删А⒐倭畔喙唇岬鹊取W苤媳匦氪虻梗虺坊弧V辽僮芩玖畈孔橹ㄓΥ蠹有薷模约跎俳娜Γ乐苟啦玫那阆颉�
  在他们苦苦纠缠之下,我实在疲于应付,有时也觉无辞以对,因为他们对蒋的指责和批评都极中肯,可说是一针见血。不过,我所申述的理由,也是句句有力,使他们无法辩驳。我一再引太平天国为例,洪杨同室操戈,以致功败垂成,殷鉴不远。蒋的缺点是大家所明白的,公认的。但是他也有他的长处,党以前也加意扶植过他,今天我们也可以善意地去帮助他,纠正他。断不可闹到决裂的程度,非打倒他不可。临阵易帅,原是兵家的大忌,在今天的情况,尤其会动摇军心民心,乃至影响国际地位,为亲者所痛,仇者所快!
  我更郑重地说,蒋总司令固有缺点,我们党政军各界也有严重的错误。试看我们幼稚和过火的群众运动,如今闹得市面萧条,人民居处不安。军队里的政工人员则处处挑拨士兵和官长的感情,以图渔利。凡此种种都于革命有损无益,而我政府和党部却充耳不闻。我问邓演达说:“你说工人罢工就叫做革命,为什么同志们不到敌人的后方去策动罢工呢?为什么偏要在我们革命军后方越轨闹事,闹得我们菜也没得吃呢?”
  邓说:“这是革命时期的幼稚病,总归无法避免的,将来必能逐步改正。”
  我说:“你们何不在这方面多致点力,而偏要搞打倒主帅的大题目呢?”
  同时,我也告诉唐生智说,目前党政内部过火的运动是“纸包火”。因为此时唐的中、下级军官已经喷有烦言,对所谓“群众运动”感到十分不满,唐固知之甚详。我说,你如不及早设法排解,消弭于无形,将来军队会不听你指挥的。唐则一再地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
  见到张发奎时,我也以同样理由,向他解说。我说你们第四军里,共产党最多,高级将领如叶挺等都是着名的共产党,你如对他们不加约束,将来军队会不听你指挥的。张说叶挺和他是广东北江的小同乡,从小便在一起,可以说是如兄如弟,以他和叶的“私人关系”,他认为叶挺绝不会和他为难的。我说:“共产党还谈什么私人关系,他们只知道第三国际的命令,你别做梦了。”张说。“不会的,绝不会的。”
  叶挺的确是个有趣的人物。他是位着名的共产党,思想激烈,一切都以共产党教条为依归。这时共产党主张打倒旧礼教,解放妇女,并破坏贞操观念,因此共产党男女之间的关系也随便之至。叶挺虽也随声附和,但是他对他自己的年轻貌美的妻子,却金屋藏娇,防范极严,绝不轻易介绍给“同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