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要说不用他们这部片子就毁了,内地就拍不出大片了,林子轩表示怀疑。
内地有优秀的导演,有演技精湛的演员,缺少的是资金和制作大片的经验。
一旦《卧虎藏龙》取得成功,形成示范效应,这类电影会成为投资热点,无论是从银行贷款,还是在社会上筹集资金,都不是问题。
对于《英雄》,林子轩仍然会使用香江的工作人员。
不同的是,《卧虎藏龙》是由香江的工作人员主导,《英雄》则是以内地的工作人员为主。
在拍摄《卧虎藏龙》期间,林子轩让人关注了香江工作人员的态度,把他们区分为对内地友好和对内地不满两类。
前者是合作的对象,好梦公司会把后者列入黑名单。
姜闻和冯晓刚都是林子轩属意的导演人选,他还在观察几位有潜力的年轻导演。
姜闻的优点在于舍得花钱,拍大片就不能怕花钱,他不是乱花钱,是对影片的高标准。
冯晓刚以前比较小气,怎么省钱怎么来,现在有了底气,不缺投资,胆子变大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花钱就拿不到高票房。
如果姜闻由于新片被总局给禁了,林子轩选择的余地就小了。
他知道姜闻不怎么听人劝,不过总要试试看,无非是讲事实摆道理。
“要是林总说话也不好使,那真是没辙了。”王钟军无奈道。
林子轩和姜闻的交情圈内人都知道,从九二年拍《京城人在纽约》开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许三观卖血记》,两人交往好多年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三章 偶像
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在沪城圆满落幕。
由于是跨越新世纪的一届比赛,主办方做了充足的准备,有将近两万人报名参赛,参赛者分布的地域更广,参赛水平更高。
关键是,主办比赛的九所全国重点大学会提前破格录取符合条件的获奖者。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只有六所大学参与,每所大学录取的名额是七名,第二届有九所大学参与,录取的名额增加到十五名。
也就是说,这一届会有一百三十五名获奖者被重点大学破格录取。
这对于那些高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即便从九九年全国大学开始了扩招,大学的录取率从百分之三十上升到了百分之五十,但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也不高。
与其在学校里努力读书,不如写两篇作文碰碰运气。
当然,大学破格录取附带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是高三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不能太差,否则进了大学也很难跟得上课程。
其次是品格问题,大学也不想招收那种顽劣不堪的学生。
还要通过学校的面试,把把关,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韩含在第二届作文大赛上获得二等奖,证明他有写作上的才能,至少得到评委们的认可。
第二届作文大赛比第一届的规则更严格,现场复试的成绩占了更大的比重。
虽然这届比赛有不少一等奖的获得者,不过媒体对韩含格外的关注,在这些获奖者当中,韩含这个名字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考试不及格、留级、差生、作文大赛获奖……
这些贴在韩含身上的标签注定了他会成为媒体的焦点。
出版社同时发布公告,韩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将在二月一日出版上市。
高一学生出版小说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加上这个人是韩含,具有双重的新闻价值。
消息被多家媒体转载,甚至包括不少主流媒体,大家对此评价不一。
有人觉得韩含或许有些写作才华,可高中生能写出什么值得出版的作品,不值一读。
也有人认为这是好事儿,鼓励年轻人创作,就算是史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写的第一篇文章不见得就是经典。
要有容得下年轻人创作的气度,给他们机会成长,不能一棍子打死。
韩含能写出第一本小说,才会有第二本,你不让他写第一本,永远不可能出现第二本。
还有人觉得这是出版社的炒作,利用韩含赚钱。
不管怎么说,天才少年作家韩含的首部小说《三重门》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这年头,出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只要花钱就行,正规出版社的书号大概两三万块钱,加上校对排版等费用,印刷一千册不会超过五万块。
这叫做自费出版。
只是,这种图书没什么销量,就是自己哄自己玩的。
不少附庸风雅的领导干部会把自己的诗集和文章自费出版,有空就拿出来显摆。
以前大家觉得能出版小说的都是大作家,现在国内的出版行业进入了平民化的时代。
即便如此,韩含的小说也备受关注,主要是他顶着一个“天才少年作家”的头衔。
这个头衔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出版社和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弄出来的。
有了这样的热度,韩含接到了沪城本地电视台的邀请,参加一档教育类的电视节目,和社会学家、教育学家讨论素质教育的问题。
节目探讨了当下教育界的一些热点,包括上学无用论,高考改革,天才的教育方式等等。
实际上,韩含和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
他只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面,对专家讲的专业名词一知半解,对教学改革这种话题插不上话。
节目邀请韩含更多的是因为他具有话题性,并没期望他能发表什么深刻的见解。
韩含在节目上批评了学校的教育,他不是从理论上分析,而是讲述个人的主观感受。
这给观众一种叛逆少年的印象,就是那种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学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却觉得韩含这个样子很酷,敢在电视上批评学校和老师,无法无天。
十六七岁正是青少年叛逆的年纪,电视节目比报纸的传播范围更广,真人比报纸的报道更为形象和具体,所以韩含就这么成了不少中学生的偶像。
出版社对此喜闻乐见,韩含越火,小说的销量就会越好。
林子轩没有看那档电视节目,他收到了出版社邮寄来的《三重门》的样书。
出版社对《三重门》的销量很有信心,首次印刷了五万册,如果销售火爆后续还会加印。
这是畅销书的待遇,一般作家的小说首印大概是三千到五千册,知名作家是一万册。
林子轩的《小雪的大冒险》第五册也在过年前后出版,首印是二十万册,这是因为这部小说有了前四部的铺垫,拥有大量的读者基础。
图书销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开始一两个月销量会很好,以后会进入平稳期。
《小雪的大冒险》在国内销售两百万册大概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出版社会分批印刷,保证零库存,降低运营风险。
进入新世纪,这本儿童故事将在世界各国陆续出版,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
有些外国读者急于想知道下面的故事,会从华国购买中文版书籍,或者让人翻译,或者自学中文,先睹为快。
陈咯的英国同学就是如此,这让不少外国的中小学生对中文产生了兴趣。
由此可见,一部全球性的畅销图书能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为了配合后续电影的制作,《小雪的大冒险》接下来的两部将会隔上两年出版,时间拉的越长,影响力就会越大。
几年前,林子轩和慕姗姗前往日本旅游,和日本东方书店的老板见了一面。
他们谈了《小雪的大冒险》在日本出版的计划,那位叫做山田真史的出版商对儿童故事没有兴趣,就此错过了机会。(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四章 怀旧
一月底,京城电影制片厂。
一间放映厅内,大荧幕上正在放映着《渴望》续集。
在座的包括华影集团的韩三评,华国电视台的一位副台长,林子轩和林晓玲,一些参与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
剧情片的后期制作相对容易,为了生活化,一般采用现场录音。
既不用特效,也不用配音,只要把拍摄的素材剪辑成一部剧情连贯的电影就行了。
《渴望》续集的片长是两个小时。
故事跨越了整个九十年代,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刻结束,影片透着满满的回忆,看过之后会产生对生活的感慨。
这个十年过得真快!
电影结束,大家鼓掌,林晓玲站起身鞠躬表示感谢。
如果让影评人评价这部电影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剧情片,没有大起大落,没有生死离别,只有生活中平淡的琐事。
远远谈不上文艺,有些情节处理的不够自然,略显生硬。
或许还会有人批评影片过于政治正确,理想化,试图用温情来遮盖现实中的矛盾冲突。
这些都有道理,不过《渴望》续集只是一部怀旧的电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社会责任。
观众看了影片能勾起过往的记忆,走出影院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就足够了。
有的导演喜欢在电影里加入自己的想法,夹带私货,凸显自身的个性。
《渴望》续集不是一部个人风格的影片,走的是大众路线,林晓玲在拍摄的过程中采用了纪录和剧情相结合的方式。
它不像《我们俩》那样彻底的生活化,也不像《回家》那么直指人性中的弱点和痛楚。
林晓玲没有在电影里掺杂自己的想法,只是在摄影机后面默默的拍完这个故事。
“这不是我的电影。”林晓玲私下里这么向林子轩抱怨。
这不是说她对《渴望》续集不满意,而是说影片里没有导演的思想,这部影片的票房或许会很高,却不会成为林晓玲的代表作。
众人离开放映厅,找了间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