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太好吧,人家不一定能看上咱们。”贾章柯犹豫道。
他有点不好意思,林晓玲是导演系的红人,想要和她抱团组成小团体的肯定不少。
“不问问怎么知道,老贾你是不是怯了?这可不像你啊,一定有问题。”另一名叫做王洪伟的青年开玩笑道。
“别闹了,我问还不成么?”贾章柯无奈道。
贾章柯和林晓玲一直都有联系,上次好梦公司办开业仪式他还过去帮忙了,大家的关系还算不错,他到导演系找林晓玲说了一下。
林晓玲觉得挺有意思,她和贾章柯熟悉,就答应加入了这个青年电影实验小组。
整个过程很平常,没有任何的传奇性。
就像是几年前的冬天,林子轩、葛尤和冯晓刚第一次见面,也是喝酒,发牢骚。
那时的他们一个是少儿栏目的播音员,一个是跑龙套的演员,一个是剧组的小美工。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初看着平淡无奇,多年后就会成为传奇。(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获奖
《活着》在戛纳电影节上受到好评,葛尤以精湛的表演进入了记者们的视野,有法国记者对葛尤进行了一场采访。
国外的影人对这位来自华国的男演员并不熟悉。
葛尤在电影里塑造的人物表现的苦涩困窘,对生活的变迁带着一种无奈的从容和豁达。
他现实中却给人感觉幽默风趣,戏里戏外存在着不小的反差。
葛尤不像有些演员在接受采访时尽量遮掩自己的短处,只说光鲜亮丽的一面,他比较实在,记者问什么就说什么,他觉得事无不可对人言。
当然,涉及**的地方他不会说,太过敏感的话题他也不会说,他就说自个的事儿。
一些外国记者为了博取话题,会引诱华国的演员说一些针对华国的言论。
葛尤的实在让一旁来自香江的翻译有点愕然,不知道该不该如实翻译。
比如,记者询问了葛尤的演艺经历。
葛尤在进入演艺圈跑龙套之前在公社里负责喂猪,后来考文工团,面试的时候他表演的小品就叫《喂猪》,主考官觉得葛尤表演的很好,有生活气息。
就这样他进入了演艺圈,跑了十年龙套。
这位翻译对葛尤所有了解,在翻译的时候加了一句,葛尤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华国著名演员,母亲是电影文学编辑。
这么一说,葛尤的形象在法国记者眼中瞬间就提升了无数档次。
养猪什么的肯定是体验生活,这对于演员来说非常正常。
除了葛尤,国外的电影人对《活着》的原著小说同样产生了兴趣。
在影片放映的时候,片头会出现一行字“根据林子轩小说《活着》改编”,下面还有补充“原载《百花》杂志92年第四期”。
不少外国人看到这句话,就向《活着》的投资商打听小说的出版状况。
在得知《活着》还没有外文版的时候,他们纷纷表示惊讶,觉得这么优秀的小说应该翻译引介到西方来,让西方读者看到。
张亿谋的电影无形中给《活着》这部小说带来了国际上的关注度。
有位叫做让路易的法国投资商准备到华国和张亿谋讨论新片的筹备事宜,他想在京城见一见《活着》的原著作者,希望有人引荐。
这就是张亿谋的影响力,就算是呆在家里也会有国外的投资商找上门来投资。
纷纷扰扰过后,戛纳电影节接近尾声,最后两天是颁奖时间。
葛尤找人打听过,“一种关注”这种电影节的附属单元会提前一天颁奖,他虽然觉得那部纪录片的希望不大,不过还是到了颁奖现场。
这个单元针对的影片都是较为小众的作品,或者是前卫的实验电影。
拍摄这类电影的大多是刚入行的新手导演,这是他们的第一部片子,这些人有想法,不随大流,彰显个性,关注的也都是边缘题材。
比如同性恋、多角的感情纠葛、暴力、边缘人物的生存状况等等。
小众意味着非主流,这就是一种关注这个单元参赛影片的特色。
颁奖典礼在戛纳电影宫的德西彪大厅举行,有不少的媒体记者,在座的大多是年轻人,在颁奖的过程中还有人起哄吹口哨。
大家比较放松,没什么紧张感。
葛尤有点不习惯,觉得和国内正襟危坐的颁奖典礼差别太大,这次出国算是见识了国外的文艺工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就看到前面的一块屏幕上出现了京城的画面。
这个画面他太熟悉了,不由得精神一振。
屏幕上播放了《京城的风很大》的片段,林晓玲在古老的京城里奔跑着,像是在追逐着什么,也像是在和时间赛跑。
让观众感觉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正在快速的改变着,奔跑着,追赶着。
此时,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委宣布了结果,纪录片《京城的风很大》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这个单元的大奖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也算不错。
跟着葛尤一起过来的翻译挺兴奋,这翻译是香江人,普通话不太标准,他推了推了葛尤,示意葛尤上去领奖。
这无疑是个好兆头,预示着他们明天在主竞赛单元也会有所收获。
香江人相信这个,这就叫鸿运当头。
领了奖回去,《活着》的投资商很高兴,怎么说这也是华人的荣誉,他们希望葛尤明天再拿一个奖,这样《活着》的海外版权会卖得更好。
葛尤笑了笑,没言语,他当然想拿奖,不过心里没把握。
第二天,他穿着西装,打着领结,和穿着旗袍的巩莉一起参加主竞赛单元的颁奖礼。
他心态还好,不急不躁,觉得总算是要完事了,回去还要拍电影呢。
颁奖礼他又听不懂,别人鼓掌他就跟着鼓掌,只要不出错就行,思想上其实在开小差。
所以,当台上的主持人宣布最佳男主角的时候,葛尤没反应过来,主要是法语的发音比较怪,他没听出来是自己的名字。
身旁的巩莉向他祝贺,投资商想要拥抱他,葛尤这才意识到自己获奖了。
早知道就准备获奖感言了,他脑海里冒出这个念头。
葛尤晕晕乎乎的上台,想着反正老外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胡乱感谢了一通。
就这样,他成了戛纳电影节上的首位华人影帝。
接下来,《活着》还获得了一个评委会大奖,这不是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
颁奖典礼结束,投资商很激动,在酒店里开香槟庆祝,葛尤陪着他们闹腾了一阵。
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决定奢侈一回,用酒店的电话打国际长途,他先打回家里,和妻子分享喜悦,接着打给了林子轩。
这时候,京城快要天亮了,林子轩被电话铃声吵醒。
他接了电话,和葛尤聊了起来,听得出,葛尤可能喝多了,动了感情,有点唠叨,说了不少平时不会开口说的话。
“尤哥拿了戛纳影帝。”挂了电话,林子轩对被吵醒的慕姗姗说道。
“你好像一点都不惊讶。”慕姗姗奇怪道。
“我相信尤哥的实力,这片子他演的真不错,拿影帝是应该的。”林子轩称赞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低调
对于《活着》在戛纳的获奖,港台媒体大肆报道,内地媒体却支支吾吾。
葛尤成了国际影帝,这怎么说都是一种荣誉。
然而,一部在国内被禁的影片主流媒体不会进行宣传,就算是宣传也是带有批判性质,只有南方的一些小报才会刊登转载自香江的消息。
也就是说,这个戛纳影帝并不会给葛尤带来多大的光环,毕竟老百姓都不怎么清楚。
可在电影圈子里,这个影帝的头衔还是含金量十足,葛尤以后的片酬至少要翻上一倍,以前拍一部电影是15万,现在要30万了。
这么一来,有利有弊,片酬高了一般的剧组请不起,只能参演那些大制作。
可华国每年的大制作就那么几部,里面的角色还不一定适合葛尤来演,这就可能造成没戏可拍的尴尬境地,除非他愿意自降片酬。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葛尤还可以拍好梦公司的电影。
现在的问题是《活着》这部片子会不会因为获奖而解禁。
这正是张亿谋的打算,希望通过《活着》获得国际电影节的大奖得到舆论的支持,总局能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大家都在看着总局的态度,总局内部也在讨论。
大部分人不支持解禁,禁映《活着》的理由是因为违规参加戛纳电影节,现在获奖了又要解禁,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再说了,《活着》没有通过审查和是否参加电影节没有关系,而是影片本身的问题。
支持张亿谋的人觉得解禁是好事,说明咱们开明了,只要张亿谋愿意修改片子,还是可以在国内上映的。
今年的电影市场这么低迷,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片子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不过这些人只是少数,总局最终的决议还是不让《活着》解禁。
“要是能解禁,我还准备请尤哥上我的访谈节目呢。”慕姗姗惋惜道。
“他现在也能上,只要别提《活着》就行,可要是不提这个,上节目也没什么意思了。”林子轩叹息道。
葛尤也够无奈的,别人拿了影帝风风光光,他呢还要尽可能的保持低调。
从法国回来后,他就进了《甲方乙方》的剧组,和冯晓刚一起琢磨拍戏,这样能避开外边的是是非非,他可不想处在风口浪尖之上。
有人还想拿他这个影帝说事,严格意义上说,葛尤参加戛纳电影节也属于违规。
只是总局不愿意追究,大家都清楚葛尤的为人,没必要这么抓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