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公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些赚了大钱,有些则在商场摸爬滚打几年,觉得累了就继续回单位上班。
当然,这些人或许会因此错过晋升的机会,从此在单位做冷板凳,没有出头之日。
这就是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没人能占尽好处,全看各人的选择和机遇。
和两边的家人沟通后,林子轩有了出去闯的想法,准备办理停薪留职,这也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过不是现在,他至少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才行。
再说,即便要开公司,也要准备好第一个项目,写好剧本,拉好投资,出去就能拍戏,而不是出去之后再说,他还没有那么鲁莽。
做出决定后,他第一个要通知的对象是一直想单干的冯晓刚。
“这个好啊,那咱们开张的第一部戏拍什么,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冯晓刚兴奋道。
“冯哥你觉得呢?”林子轩反问道。
“电视剧咱们熟,拍出来有路子能卖出去,电影的话有点悬,现在电影市场不景气,我虽说想拍电影,可咱们办公司是为了赚钱,不能赔了,还是拍电视剧吧。”冯晓刚理智的分析道。
“先弄剧本吧,甭管电影还是电视剧,能拉到投资就行。”林子轩决定道。
“那我手头的这部戏怎么办?”冯晓刚询问道。
“这部戏前期筹备都弄好了,你还是拍了吧,咱们就算单干也要等到年底,尤哥拍戏还没回来呢。”林子轩回应道,“这就是一部室内戏,对冯哥你没难度,你不是正想和陈导明合作一把么?这次机会来了。”
林子轩给冯晓刚安排下半年要拍的电视剧叫做《一地鸡毛》,总共只有十集。
讲的是眼下华国城市里在单位上班的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状态,男主角刚刚毕业,在机关单位上班,还没有分到房子,只能在局促中和女友经营着他们琐碎而微小的幸福。
在单位里,办公室里的人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勾心斗角。
在这种环境下,男主角从刚开始的无所顾忌到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就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华国小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细碎而真实。
整部剧的场景不多,投资不大,主要还是靠演员的演技支撑,男主角邀请的是陈导明,女主角是徐繁,不出意外的话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那行,这部戏我挺喜欢,够真实,贴近生活,导明要到七月份才有档期,那就七月中旬开拍,十月能拍完,不耽误咱们年底的事儿。”冯晓刚估算道。
“你看着办吧,听说陈导明喜欢改剧本,别弄得拍摄资金超支了,我可没钱给你补上啊。”林子轩玩笑道。
“放心吧,姜闻都被我摆平了,对付这样的演员我有经验。”冯晓刚得意道。
说到姜闻,《阳光灿烂的日子》目前还在选角阶段。
四月下旬,闻隽带着资金来到了京城,住在山城饭店,这是姜闻设定的办公地点,就像林子轩喜欢友谊宾馆一样。
姜闻知道自己是第一次执导电影,特意请了圈内一位有能力的副导演帮衬。
林子轩找来一些工作人员,副导演带着人全京城的找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各个中学拍摄照片拿回来给姜闻看。
姜闻看了都不怎么满意,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他们那时候精神,他还把自己上中学时候的照片拿出来作比较,认为就该是照片中的模样。
林子轩看了看,很小的黑白照片。
他不觉得那时候的姜闻有多精神,反而看起来又黑又瘦,眼神黯淡,似乎带着点偏执。
可见回忆总是美好的,在姜闻的记忆中他的少年时光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激情,所以他在现在的孩子里找不到记忆中的样子。
林子轩估计这个过程要不少日子,闻隽也跟着大家一起忙活。
闻隽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无论是找外景,还是购买道具,他都会跟着,觉得很新鲜。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七十年代初期的场景,剧组需要寻找那个年代的物品,比如主席的纪念章和革命语录,还有各种海报。
这种东西京城里有不少,有些在弄古玩的人手里,有些在旧报摊上,还有的是在废品收购站里,只要想找总能找到。
“拍完别丢了,藏起来,十年后肯定升值。”林子轩提醒道。
这话引起大家的哄笑,这种东西有不少,不稀罕,值不了什么钱,十年后的事谁知道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情
五月初,京城怀柔区杨宋镇,正在举行一个开工典礼。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华国怀柔影视基地即将破土动工,来参加这个典礼的有总局的领导,怀柔区的领导,艺术中心的李虹,药企的一位副总等等。
这个影视基地受到总局的重视,认为是华国影视市场繁荣的标志。
以前各家影视制作单位都会自建摄影棚,和艺术中心的摄影棚一样,规模小,条件差,各种设施不完善,拍戏的时候剧组苦恼,演员抱怨。
也只有电影厂才会有大型的摄影棚,但那是人家厂子里自个用的,想要借用很难。
影视基地建成后面向京城所有的影视公司,只要是正规的剧组,缴纳了租金就能过来拍戏,基地还提供拍摄设备和道具的出租,以及群众演员的招聘和管理工作。
影视基地的日常管理由艺术中心负责,李虹是总经理,总局会派人监管。
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这些人只是来做做样子,旁边还有华国电视台的记者在拍照采访,应该会在明天新闻里播出。
林子轩作为影视基地建设规划小组的负责人,也接受了采访,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不过今天来了这么多领导,每个人都有采访,估计在播放新闻的时候他这段会被剪掉。
典礼结束,领导们陆续离开,林子轩和李虹坐车返回京城,杨宋镇在京郊,离京城有上百里路,开车都要两个多钟头。
“小轩,你觉得宝钢怎么样?他有没有要出去的心思?”在车上,李虹询问道。
李虹说的是赵宝钢,艺术中心的老人了,当初拍摄《渴望》的时候就在李虹手底下,艺术中心刚成立就跟了过来。
赵宝钢为人低调,心思沉稳,擅长拍摄都市题材的情感剧,一直很认真的做着自个的事,不像冯晓刚那么的活泛,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在艺术中心,或许因为林子轩太过抢眼,赵宝钢有点被人忽视。
其实,光是《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这两部热播电视剧的导演,在京城电视圈就没有人能忽视他,在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冯晓刚只能给他打下手。
冯晓刚从赵宝钢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为他成为导演铺平了道路。
“赵导?没听他说啊,赵导的性子稳着呢,估计不会出去。”林子轩猜测道。
“你离开后,我打算让宝钢来主管制作部门,我先和他谈谈,下半年你把手里的事儿移交给他,空出时间去忙你自个的事吧。”李虹安排道。
林子轩离开艺术中心,李虹就要考虑接替人选了。
如今艺术中心早已经步入正规,要人才有人才,要电视剧有电视剧,其中多部电视剧都可以拍摄续集,这时候不需要冒险,只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就行了。
所以,选择一个性格稳重的人最为合适。
下半年林子轩要忙电影,还要筹建自己的公司,弄项目拉投资,时间很紧。
“那行吧,赵导人缘好,能力强,肯定没问题。”林子轩认可道。
“我就说是你推荐他的,这个人情你来领吧。”李虹交待道。
以李虹的位置,已经不需要用这段手段来笼络人心了,让林子轩来领这个人情,是为了林子轩好,人情这个东西摸不着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华国就是个人情社会,你今天帮了别人一把,别人记在心里,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有人来帮你,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赵宝钢正在制作《过把瘾》,这部剧的女主角是江姗,男主角是王志闻。
王志闻是沪城人,京城电影学院毕业,毕业后在京城戏剧学院工作,他在戏剧学院就认识江姗,和赵宝钢是朋友,都是一个圈子里的熟人。
《过把瘾》属于言情剧,说白了就是讲男女之间谈恋爱的事,篇幅很短,只有八集。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在这个时代,提到言情剧,观众就会想到宝岛的那些电视剧,内地的电视剧一般都会有一个宏大的主题,传递一种思想。
比如,《渴望》就赞扬了生活中的真善美,《编辑部的故事》则讽刺了生活中的假恶丑,《京城人在纽约》表现的是出国潮的问题。
就没有一部专门讲男女恋爱的电视剧,没有大主题,也不讽刺什么,就是纯粹的谈恋爱。
《过把瘾》就是这样的剧集,算是华国电视行业言情剧的开山之作。
当然,不是宝岛那种男女主角爱的哭天抢地,死去活来,腻腻歪歪,而是展现内地男女青年那种平实的爱情,有磕磕绊绊,有吵吵闹闹,有浪漫却不煽情。
这部剧已经进入了后期制作,六月份就能完成。
华国电视台并不看好这部剧,倒不是因为题材通不过审查,谈恋爱又不犯法,主要还是以前没有人这么拍过,他们拿不准观众爱不爱看。
好在只有八集,以李虹的关系还是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不过并不是在黄金档,而是放到了晚上十点的《晚间新闻》之后播出。
这个时段是林子轩争取的结果,他觉得不错。
像《过把瘾》这部剧四十岁以上的人应该不会喜欢,这些人一般在十点之前就会睡觉,能够坚持到十点以后的大部分是年轻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