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潇水说论语-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孔子还是承认自己没有达到自在自然的君子状态,还是在开车前进的过程中啊。
     公西华说:“老师不要太谦逊啦,就您这一点,就是我们所做不到的啊。”
     也就是说,在公西华看来,他们这些徒弟,连开车向圣和仁前进,这种状态,都没处上啊。或者他们是步行的吧,或者是坐的奥托。
     
     第三十五句:?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了,病得很厉害,已经基本可以判断是往死的路上走,回不来了——古人管这个状态叫“疾病”,就是疾(指现代意义的病)发展到了病的地步(现代意义上的严重的要死的地步)。
     一般得病了,自己应该祈祷,譬如诸葛亮那样弄上几盏灯,步罡踏斗,去哀求上天,饶了自己一命,让自己再活几年。但是孔子已经病的自己没法“步罡踏斗”了。子路就找了个职业人员替他“步罡踏斗”。
     孔子后来又不死了,病又缓解了。孔子苏醒以后问:“你找人替我祈祷了,是吗?这种做法是合礼的吗,古代有这种做法吗?”
     子路说有,还引了古书上的话做证据:“祷尔于上下神祇。”这就是在替别人向神灵祈祷啊。
     但是孔子还是觉得不愿意,他觉得别人代替做是心不诚的,从前他就说过,吾不与祭,如不祭——找别人替代我去主办祭祀,等于没有祭祀。于是他反对子路这么做,但子路也是出于好心啊,而且还见效了。子路又没有违礼。
     孔子就说了句中性的略带批评的话:“我以前已经祷告得很久了。”意思是,其实你们可以不必再找人替代祷告。
     孔子这里就是有恒心,是恒者。对于自己的信条,譬如要守礼,行礼的时候要心诚自己来,这个原则,一丝不苟,宁可自己死,也不愿意违反。宁死也不违反自己的原则,岂不是恒者、刚者、慎独者与闻义能徙者!
     
     第三十六句: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的人,常常心骄,就对别人不逊,凌驾别人。俭朴的人,则流于小家子气,顽固鄙陋。与其不逊,宁可固陋。”
     不逊是伤害了别人,而固陋只是自己固陋。按照孔子的仁的原则,所以不逊比固陋的过失更大。
     
     第三十七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古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重在精神生活,内心坦荡,平敞舒畅;小人重在世俗利益,算尽心机,所以常戚戚——促缩忧戚。
     前后对照来看,先秦时代的人重名(精神生活),唐宋明清的皇权时代的人重利(物质生活)。所以看古书也有感觉,有时候物质生活是随着历史和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的,但是精神生活的质量和优美的水准,却往往是在某些时代跌落下去的。有些时代的古人笔记,看上去,显露出的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境界,是可鄙的、鄙陋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追求的东西有大有小,追求的大,你心就宽。你追求的小而具体,你心就窄。有精神生活的人,所务是道德的进步,较少把精力注在患得患失上,如何不坦荡荡。你常常面朝大海,自然就春暖花开。
     第三十八句: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是门徒们描述的孔子生活日居中的样子。孔子温和同时严厉,威严但是不猛悍,恭敬而且安和。
     现在新颁布的孔子像,根本没有这样传神。
     这大约正是坦荡荡的样子吧,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信。这样的一种自信和神态,适合做男模,其实孔子身高九尺六寸(项羽是八尺余,皆据司马迁),确实适合做男模。
     不但是舞台上的男模,也是中国人精神典范上的模特。  

  
 后序
 
     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当然这话是被误传了的。其实是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因为学问不够大,只懂得半部《论语》,但是也居然就能治天下。
     《论语》我这里写的,比一半还少一点点,但我觉得这大约就已经够了,就像一个鸡蛋,从小的一端吃上一半,跟从大的一端吃上一半,味道差不多,不一定全吃完才知道它的味道。
     我们总结一下,儒家和法家,历来是相生相克的一对冤家姐妹。
     儒家的根本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法家可以用三个字。
     儒家就是“仁”和“礼”,仁的教化,和礼的约束。
     法家就是“法”“术”“势”,以法令来驱动社会,以术来监察法令的实施者(官吏们),以势来保障君主在执法用术时的力度。
     儒家和法家,目的又都是相同的,就是崇君和求治(国家发展)。
     但是先秦时代的儒家,孔子的儒学,跟后代的又不同,不同就在于他的宗旨目的,又不绝对在于崇君,而是维持等级秩序的和谐(当等级秩序中,国君的应有地位滑落时候就崇君,当臣子的应有权益被剥夺的时候,就为臣张目,当然孔子时代的客观情况主要是前者),因此而获得社会的和谐与求治。后代的儒家,被改造成适应皇权专制的绝对强调为崇君服务的了。
     另外,还有两个路径需要总结:
     1、东方孔子儒家路径:仁和礼的表率与教化、推广——实现仁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美好和君臣民的等级秩序和谐(包括君权稳定),国家因此大治。
     2、现代或者西方:民主体系——实现了仁的美好的社会——实现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
     我的话,到这里,大约就说完了。  
附记: 儒家在西汉后期的实践   
    
   儒家用仁和礼的教化来治理国家,真要这么搞,是潜藏危机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是虚构和捏造的,汉武帝其实是个实用主义者,从各种学说中取其长处,从各种学说中捡取对自己皇权统治最有利的成分。他用的大臣也是多种多样,是不同学说的持有者。他和刘邦等人一样,是杂用多种治国思想的。他实际上是“卓然尊儒”,但并不曾“罢黜百家”。
  接下来的汉宣帝,也是法儒兼用,使汉朝获得了中兴,他运用法家刑罚的手段维护了自己权力,打击了外戚势力,又通过法家的官吏考核和赏罚发展了国力(不断下去巡查考核),当然他也借助了儒家的教化。而接下来他的儿子特别好儒术,汉宣帝说这样下去,灭汉家的必然是你。
  汉元帝改变了老爸的成功做法,纯用儒家,使用仁化礼仪教育,在从前汉武帝的时候,博士(儒家)的人数不过五十人,汉昭帝的时候是一百人,汉宣帝末期二百人,汉元帝则不做人数限制,后来由于财政困难限设员一千人!接下来到了汉成帝末期以及汉哀帝,则增至3000人!
  在儒者的仁政下,汉元帝、汉成帝的大权被外戚劫走,他们落的毫无权力,权力都归了外戚王家。汉成帝本来有机会削弱外戚势力,但是儒家的仁政要求国君带头做仁的表率,向周围的亲戚臣子推行仁义,所以母族妻族的人一哀哭,他就一仁,不处罚犯了错误的大司马王凤了。他怕母亲伤心,他只知道儒家的孝,以为这样就能给自己带来好处。他爸爸汉元帝反对刑名(法家),受爸爸影响,他也是这样信奉儒家。但是你对亲戚行仁义,对老妈一族孝,亲戚反过来未必对国君忠君——向孔子的理论期望的那样。汉元帝、汉成帝对外戚王家那么好,最后王莽这个最讲儒家的人,却篡了他们的权。
  不是说儒家的行仁政能崇君吗,怎么实践上行了半天仁义却被篡了权,不是说仁义的教化能使得臣子效忠国君吗,怎么教育出来的大儒者王莽却篡了权。西汉的灭亡,根本原因不在于外戚专权宦官当政什么的,这是现象,根本原因是纯信奉了儒家。西汉的灭亡,就是对纯用儒家治国的巨大的否定和嘲讽。
  西汉后期的儒者,因为是纯用儒者,所以儒者当道,他们为了标榜和抬高儒学的历史地位,就杜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说法。办法是把《秦始皇本纪》中秦丞相王绾“罢黜法纵横家奏议”,横移到《今上本纪(指汉武帝)》的汉丞相卫绾的名下,造成了汉武帝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说法。
  其实,汉宣帝讲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那就是汉朝历来的皇帝都是杂用儒法等多种学说的,这也应该包括汉武帝。
  法家讲赏罚,因功授官,在这种思想下,王子王孙没有功劳,也不能当官封侯,这就根本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事情,秦始皇的皇室子弟都没有尺寸之封。法家通过这种办法来实现崇君。汉武帝就是通过任用和选取社会上有能力的人,跟当时的外戚势力进行抗衡,压制外戚势力。
  而后期的汉元帝、汉成帝,执行纯儒家理论,儒家讲究“亲亲之恩”,按照儒家推仁的理论要照顾亲戚,对亲戚仁,希望得到亲戚对自己的效忠,于是就任人唯亲,酿成了外戚之患,最后被外戚搞得政治黑暗,直到外戚篡权。
  如果说秦的灭亡是因为过分信用了法家,那西汉的灭亡,是过分信用了儒家。
  这正印证了汉宣帝的说法:“太子(汉元帝)纯用周朝的儒家道德教化,最后把我们汉朝搞坏的,必是太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乱我家者。必太子也!”——这里的王道,是指商周之王的道,等同于儒家的礼和仁,是以锝教;而霸道,并不单单指法家,还包括齐桓公、晋文公这些霸主求富强的各种手段,是以力求。汉朝从刘邦到汉武帝、汉宣帝,都是兼取王霸之道的。)
  王道,也就是儒家的思想,是通过教化,是强调君主主体的道德修养,具体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