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为道-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而时习之”,学了以后你就要去“习”。这个“习”,我认为不仅仅是复习、温习。为什么呢?因为孔子时代不像现在,还给学生发教材,那时候有教材吗?没有。教材发得起吗?都是竹简刻的,给每人发一捆,那还了得?再者,那时孔子讲的都是他思考得来的东西,他去刻也来不及呀。那时,学生都围着老师席地而坐,老师讲,学生听,回去你怎么练习?不像现在这样,拿着钢笔写写画画,不是这么回事。
我认为,这个“习”应该是思考的意思。为什么?因为孔子还有另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罔是什么意思?罔是迷惑的意思,学了不思考就会迷惑。你学了以后只会背呀记呀,可是你不去思考,学了以后还是糊里糊涂的。所以这个思考很重要。
又有“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天天思考而不去学,那就会想入非非,胡思乱想、空想,这也是很危险的,殆就是危险的意思。所以说思和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见,“学而时习之”的“习”,主要是指思考的意思。这是我个人认为。因为,一个是当时的学习条件就是这么回事;第二呢,本来学了以后主要还是要你思考,仅仅是手上写呀写,背呀背,你不去思考,还是等于零嘛。练习也好,温习也好,都要思考,所以现在老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独立思考,考试就全凭独立思考。
第五部分为道“三不亦乎”之为道引力“不亦乐乎”(1)
有朋友自远方来
那么,通过学,再通过思考,便有了你自己的心得、体会、新的见解。有了这些,你高兴不高兴?当然高兴。凡是读书人都有这个体会。这道题很难解,结果你自己解出来了,你自己通过思考解出来的,你多高兴呀!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个体会大家都有,所以说“不亦说乎。”“说”是喜悦的悦。这能不高兴吗?
自己有了新的见解,这么好的体会,但没有人与我共享,没法交流。这个时候有朋友自远方来了,为什么说“自远方来”呢?一指那时交通不方便,显得远,二是那时读书人稀少,十里、百里才一两人。这个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志同道合、谈得来的朋友,可以一起辩论、研讨、交流心得的朋友。他也学了,他也思了,两个人走到一起,哎呀!不是吃肉喝酒啊!而是击掌而歌,击什么掌?两个人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谈,哎呀!高兴了,两个人击掌,一击掌就跳起来了,唱起来了,手舞足蹈,这就是乐!即使是在野外,喝着凉水,那也乐呀!这种乐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
不知不觉中老了
孔子有另外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个“好”读去声,是爱好的好。你知道学习很重要,还不如对学习非常地爱好;对学习非常地爱好,还不如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另外,孔子还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天,有一位叫叶公的人问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子路,请问你们先生孔子是位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他。孔子问子路:“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呢?你就说,他是用起功来就忘了吃饭;他高兴起来就忘了忧愁;就这么不知不觉中老了,他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这就是孔子自己给自己画的像,画的什么像?就是这样一个乐天派,以什么为乐?以学为乐,以思考为乐。这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格就是在学习中得乐,在学习中欢度自己的人生。在这么一种不知忧愁、废寝忘食中不知不觉老了,多有意思呀!人就这么过一生,挺有意思的吧。他不愁吃,也不愁穿;没有忧,也没有愁,全在学习中、思考中;思考后有新的东西又去学;学后又去思考,思考后又得到新的体会;有了新的体会又去验证,又去学。你看,他就是这样不断地去为学、为道的。
天赋,天天赋予
今天有些学生,一提起上学就头痛,头就大了,叫他去看看书,老大的不高兴。有人以学为乐,可他们呢?认为学是一个很大的累赘,很大的包袱,区别就在这个地方。我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几乎天天生病,但一定要去上学。有时我母亲拉着我说:“今天别上学了,我去给你请假。”我说:“那不行。”不上学,在家怎么也呆不住,还是学校好,这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天赋。实际上说天赋,天天赋予,赋予什么?赋予努力,赋予思考,赋予艰辛。天才天才,我认为没有天生的才,只有学而知之的才。如果有人认为“赋”与“才”是天生的,那这种天生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对学习的爱好,以学为乐的精神。有了这个,你何愁得不到“才”呢,何愁得不到知识、得不到学问呢?聪明、智慧都有了,所以这些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从孔子与朋友这种快乐的场景中,我们能好好体会。
第五部分为道“三不亦乎”之为道引力“不亦乐乎”(2)
胜读十年书
交朋友,交什么朋友?我们不也要交朋友吗?你在交朋友的时候,你是得到了益呢,还是得到了损?是损害呢,还是益处?我看,没有其他标准,朋友来了,喝酒、吃肉、玩耍、瞎侃,这种朋友对你有什么好处呀?交了这种朋友,不讲多,交了一个也够你受的,你就会慢慢地、慢慢地被他腐蚀了,你的意志、你的好品质全都被他消磨掉了。
但是,有益友来了呢?那就是像孔子那样,谈学习,谈知识,谈体会,谈心得,谈天文地理。哎呀!那不得了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就这么一次讨论,比读十年书还要强,为什么呢?这就是有所得。有人讲,太夸张了吧?不是夸张。比较一下,今天朋友来了,喝喝酒,玩耍玩耍,聊一些邪恶的东西、歪的东西、很俗的东西,那不仅没增长知识,反而将有益的知识、品质、毅力都给消磨掉了,这是一损,这是负数呀。那么,益友来了呢?谈知识,两个人知识的互相融通,灵感碰撞,智慧交流。你想,这些东西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都是自己心灵上的东西,因为是朋友之间,是感情所至,兴趣所至,这种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所以受益也最深刻、最牢靠。这一下,自己的智慧一下子开发出来了,这是正数。这正数、负数之间何止隔十年啊!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只隔十年吗?不止隔十年。
再说,有的人堕落下去了,就是因为交了一个坏朋友。堕落后十年都挽救不回来,何止十年呢?“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是太夸张,主要看你怎么理解。我认为,这么相比,这么一算账,真是振聋发聩呀!这个帐要算。交朋友能不慎乎?能不好好地辨别吗?
孔子有一句话讲:“君子以文会友”。不是以酒会友,不是以玩耍会友,是“以文会友”。文是什么?文就是知识,就是智慧。还有一句话“以友辅仁”,这个辅不是你辅我,也不是我辅你,而是互相得到辅助,互相得到补充,知识相长,智慧相融。仁就是德。不仅仅是知识增长了,智慧增长了,你的德也增长了。德厚载物啊!你的知识也就载住了,你的知识就变成了智慧。以什么来载,来容纳,来涵养?以仁来涵养,以德来涵养,你这个知识就非常牢靠,变成智慧了,变成你自己的资本了。你看,交朋友多有学问?这就是把古人的话都贯通起来理解,看似平常,其实并不寻常。
出和雅音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跟司机师傅聊得非常投机,最后聊到他的孩子时,我按平时习惯跟他讲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家常话,仅仅是家常话而已,下车付款时他说:“老师,你别付款了,今天我听了你这么一席话,我受益匪浅。”我讲:“不,钱要付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人际之间交往要出和雅音,出和音,出雅音。和音就是口气平和,雅音就是文明用语。“出和雅音”出自《佛说阿弥陀经》。其实,不仅仅学佛的人出和雅音,不仅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出和雅音,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中处处都要出和雅音。“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和音、雅音是善良人的知音,有如兰花那样芬香。
孔子还有一句话:“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我还是讲李白、杜甫,他们的朋友遍天下,他们不孤单,四海为家。陶渊明在家里“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你看,他在家里多好啊!他朋友多啊,文人墨客,高朋满座。孔子的学生子夏说:对妻子,看对象,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以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那么说这种人我一定要去亲近他,一定要去跟他交朋友。从他的品行能看出他的学问和修养,这就是选择,这才是朋友。
第五部分为道“三不亦乎”之为道魅力“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再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是指脸上的怒色。人家不了解,观点不同,甚至于还要指责,还要讥笑,但也不起怒色,脸上还是这么平常,心里还是悦乐。这不就是君子的风度吗?不就是君子的胸怀吗?不就是君子的气量吗?什么叫君子?君子不是指你有多高地位,做多大官,不管你发多大财,就是看你有没有这么一种心量。当然,这个心量不是随便说有就有的。这个心量是用知识开拓出来的,用智慧开拓出来的,用德去涵养的。所谓“海量”,就是心量如大海般宽广。还有人们常说的“智慧如海”。心中没有智慧就谈不上量,更谈不上海了。
那么,你的知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