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174-生活中的智慧-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真正的经济学家,他所注重的是活生生的人。经济学家所关注所了解的“人”,并非生物学或动物学家心目中的生物人或动物人。经济学家虽然也知道“经济人”同样也具有一般动物的欲望、冲动及本能的反应。但经济学家注重的是,“经济人”还具有不同于禽兽的意志、情感、理念、逻辑思考及社会文化。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人有无限的欲望,而且自身会不断地繁殖增多,但是这些欲望的满足却受到内在与外在、社会与文化、个人与集体、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于是在个人欲望满足的过程中,人们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就是人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选择什么,完全在于个人才识及其相关的制度环境与约束条件,在于个人自由度。这就是说:人是一个多面体的人,它是无法仅用几个概念结构来理解的。
由于人性中有上述的特征,所以在人类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渐渐学习了争取个人自由的适当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要不妨害别人也能争取,否则终会妨害自己的自由。只有“人”才会在自觉的互动中,形成分工合作而把这些互动日益扩展到整个社会。这与动物世界出自本能的行为有天壤之别。人类社会的形成与扩大,是由于人的自觉行为之互动。这里的“互动”之“互”字所表明的主词的“人”是指的多数人,而且多到说不出他们是谁;绝不是少许几个人,更不是像中国古代圣哲孟子所称之“独夫”那样的一个人。而个人的互动都是在自己的独特环境,各自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零碎知识而行为、而互动,绝不是靠他人或少数人的设计、规划、指挥或命令而组成的所谓“团队”行为。
那么,这种零散的、没有约束的个人行为,如果不能够整合起来,是否会让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是否会出现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所言的“人吃人”的战争状态。但现实的生活并非如此。因为,团队的行为是受这个团队主宰者个人的知识,即令他有所谓的智囊团的帮助,也只是有限的少数人。至于分散在社会中无数个人的知识,个别看来是零碎的、琐屑的,乃至微不足道的,当然不能与任何专家系统知识同日而语。但是那些散在社会的知识之总和,却不是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集团的知识所能统归于一的。即使是在现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也不可能把这些尽纳其中。这无数分散的个人行为不仅没有造成混乱,反而是分工合作的社会所赖以生原与扩大的基础。因为,它有亚当·斯密(ASmith)“无形之手”来统摄;或者用哈耶克的话来说,人类社会在扩展的秩序中得以演进。
也就是说,真正的经济学家关注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注有理性、有情感、有欲望的人的经济行为,并从现实人的行为演化中,来观察我们社会所发生的一切。他们重视“无形之手”,并不意味着排斥“有形之手”;尊重“人类社会的扩展秩序”,也不意味着排斥“法制的社会秩序”。而是以实现人为基础来强调“有形之手”不应牵制或阻碍“无形之手”的运作,只能为其除去障碍,使其运作顺畅无阻;只是要强调法制的社会秩序不应干扰或扰乱人类扩展社会秩序的演进,只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后者得以保持活力的架构。
因此,真正的经济学家并非经济学工程师,也不是既得经济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是以现实人为旨归对人、对现实社会、对现实的人的行为进行原创性的思考,以便为我们的普罗大众提供一点识见(目前汪丁丁做的工作就是如此)。反之,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了解这种分野,并把所称的经济学家都捧到天上,那么,社会的灾祸也就随将而至了(哈耶克语)!
(2002年5月)
第五部分 生活中的智慧第33节 “9·11”事件坍埸不了经济全球化
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发生的对美国袭击的恐怖事件,通过新闻媒体瞬间传遍了整个世界,世人无不为此感到震惊与愕然。可以说,此次恐怖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变化,还是对美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全球问题的思考都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如全球股市的哗然下跌、汇市的震荡不已、各国航空业的萧条与裁员、世界油价的波澜起伏等等,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美国遭此大劫,当然与一些人的阴暗心理、缺失人性有关,但也并不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宗教狂热及经济利益之背景。
有人说,就像1914年代表着19世纪的终结,20世纪的人再也不拥有19世纪人的自信与乐观一样,2001年9月11日意味着20世纪的彻底终结,意味着人们对20世纪后期所洋溢的对自由市场、全球化、世界政府等美好信念的质疑。市场经济的法则、商业活动的原则、自由民主的律令、迅速发展的网络通讯技术,渐渐地拆去了民族国家的樊篱,把人类带入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它既给人类带来富有,也能给人类带来贫穷。美国的这次浩劫,并非仅是不同文明与族群的冲突,也并非仅是不同宗教信仰间的敌视,更非仅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利益之间的较量,而更为根本的是一种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对抗、一种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敌视。如何来化解这些冲突、对抗与敌视,恐怖主义残害无辜之行径绝不可以,应该采取严厉的方式加以制止,但要防止恐怖主义事件今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人类社会应该寻找其症结深层根源。不仅要对一些强国特别是美国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的检讨,而且要对以往推行的市场原则进行全面的反思,特别是应该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做全面的反省。可以说,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怎么也不可低估。
已有的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制度和文化等障碍让生产要素、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自由流动,这自然为人类指出了一条通向富裕之路。但是,人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市场经济的占优原则(即根据市场的运作,强者会越强,弱者会越弱),全球自由市场的法则总是会让初始条件先进国家,特别是欧洲与美国这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让一些初始条件落后的国家与民众踏上永世无法翻身的一穷二白之路。1999年12月美国西雅图WTO会议期间大规模的抗议事件,今年7月意大利热那亚反全球化的骚动,都表明了民众对全球化过程中所导致的负面影响的思考与抗争。可以说,尽管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但它并非仅是一种可选择的惟一途径。面对着以往全球化导致的问题,我们是否可能找到一条更好的路呢?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尽管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但它也导致了国际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日益边缘化。因为,以往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本的流动更多地向发达国家或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由此产生了很大“排弱”效应。而且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实现全球劳动市场的分工与合作,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就业机会,也没有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流向发达国家。可以说,在以往的时间里,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世界的不平等、不公正的经济等级结构,反之,这种不平等、不公正的经济等级结构越来越恶化。所以,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促使“地球村文明”的出现,反之,由于贫富不均越来越严重,贫者与富者之间的对抗与较量由个体发展到民族与国家。这自然会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促使世界文明分解成不同文化、宗教和族群,即亨廷顿所称的文明冲突。
当然,也有人把经济全球化看做不是以军事强制为先导,而是以市场和资本为杠杆,没有流血与暴力,通过资本、信息和市场来冲击国家主权,来弱化他国政府的权力和掠夺他国的财富新方式。这种弱化与掠夺使得“新中世纪主义”的复兴,即一种以市场原则为标榜的“教皇和绝对权力”兴起,如强大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的盛行。而这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无孔不入的剥削,因为,商业上的贪婪本性必定是以营利、剥削,甚至无止境掠夺资源为原则,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市场、人才、资源,从而使其国家竞争力大大削弱。因此,有人就指称,一些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国家长期落后的根源就在于经济全球化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就在于这种不流血的剥削与掠夺。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波拉尼50年前指出,国际市场是惟一的不由跨越其上的政治权威所控制的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最小的内在合法性。这本身就是全球化与社会之间冲突的根源。当社会上一部分人已经割断了他们与当地社会的联系、变得没有约束时,这个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而这种结果所造成的贫穷与积弱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法则,社会的冲突也就油然而起。特别是在美国强势政治的主导下,这种贫穷与富有的冲突自然会转化为政治上、宗教上及意识形态上的敌视与仇恨。
当然,有人也主张,在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是推动社会、政治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并正推动着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的重组。目前,跨国界的政府和社会正在对世界进行重大的调整,由于国家间的主权正在弱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事务的界线也正走向模糊。由此形成的国内外相交事务日益形成一种新领域,促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空间迅速扩大,成为影响一个社会及社区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全球化正产生一种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