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侠世界大穿越-第2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好事啊!”
“是好事不假,就是官府的手段太狠了点,街上的闲汉都被强行拉去做工了,闹得不少人家家宅不宁!”
“你是在说你那姑妈家的小子吧,活该被抓,整日游手好闲投鸡摸狗,难道就不知道大将军对是喜欢抓这样的闲人去做工么?”
“知道又如何,我姑妈把那小子宠上了天,这下被抓了闹腾得厉害,整天以泪洗面要我们跟着出力帮忙捞人呢,我最近都不敢回家了!”
有关公学之事,还有大将军府的政令,以及郡县的政策等等,都是出身公学学堂,在社会上混出一定名堂的读书人,最喜议论之事。
官府对此不仅不出手限制,反而还相仿鼓励支持,甚至还暗中支持了不少有名文人创办专属于学子们的报纸,引导舆论让新一代的中坚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
街上热闹非凡,有出身公学学子们喜欢的聚集场所,自然也有寻常百姓八卦闲聊聚集之处,酒楼茶肆之中的八卦之风可是不小。
尤其最近几年,由大将军府亲自培训出的戏曲团队,将一幕幕能引发深思的戏幕直接推广到县镇乡村,引发极为热烈的影响,甚至催生出了戏迷票右这样的存在,有如后世的明星大腕一般受人追碰好不风光。
特别是极为擅长演绎言情曲目的梅花团最近来到西平,引起了一帮戏曲爱好者和凑热闹人士的追捧,各种有关梅花团的八卦小道消息,甚至某些不堪的传言传得满街都是,引来八卦群众一阵热烈讨论。
报纸也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务,刚开始沿海只是读书人和官员喜欢看报,等到后来大将军府推广的识字运动起了成效,寻常百姓手头有了闲钱,慢慢的变成为了购买报纸的主力军。
他们惊奇发现,通过小小的几张薄纸,便能知晓大将军府以及辖下各级官府的政策,还有一系列悠关民生的决定,让底层百姓直接了解了官府的某些具体决策,不再是官府的官吏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很多没影的苛捐杂税,就是这么悄无声息消失的。
不消失不行啊,一旦有人向各地的监察机关举报,或者直接一封信寄到大将军府,立刻就会引起一场小小的官场地震。
大将军林沙眼里不揉沙子,一旦被察出了问题,视情况大小直接砍头流放不一而足,总之前程尽毁不说,还得享受一番严厉招待,谁都不乐意因着那么点子百姓的血汗钱,就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各地官吏的薪资可是相当之高,不仅可以满足一家过上富足生活,甚至还能有不少盈余,不是非得向百姓伸手才能过上好日子的。
随着报纸还有监察体系的完善,凡是识字百姓都有可能监督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不管隐藏得多深的贪官污吏,不可能一点破绽都不露出。
一旦露了痕迹,很容易就可能被一纸举报信给拉下马。谁也不乐意拼尽全力当了人上人,就这么轻易倒下了。
大将军府实行的都是与刘汉时期不同的政策,对待官吏的态度一视同仁,虽然职务差别,却都是堂堂正正的官府正职成员,都是能领取不菲俸禄的存在。
地方官府的官吏受到民众监管,尽管不能完全杜绝贪污之事,却也不太可能出现只手遮天的情况,百姓开阔了眼界,自然不会再那般好哄。
随着报纸深入人心,纸张也是越发廉价,慢慢的开始出现了与官府公报不同的,专事故事性的商业报纸,同时也出现了以娱乐八卦为主的娱乐报纸,慢慢的报纸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有人想要凭借权势全面封杀都不可能……
第二千五百零三章 改变的历史(三)
这一日,大将军府辖下民部尚书荀或出得雒阳,前往颖川老家。
身边有五百军将护卫,家中小厮丫鬟数十,加上礼物土产足足拉了十几马车,行走在路上好不威风。
出了雒阳城后,立马上了又宽敞又平整的水泥官道。
坐在宽敞豪华的四轮马车中,荀或感受不到半点颠簸,尽管心中存了事,可他依旧不得不佩服大将军在这些小事上的手段。
也不知大将军哪弄来的方子,竟然利用最简单的火山灰,混合着黏土和沙石,弄出了劳什子水泥,在建筑和修路等工程上的用处广泛。
一经推出,水泥便便成了各地官府纷纷争抢的香饽饽,不管是修缮城墙加固城防,还是在道路桥梁建设之上,又或者水利设施的加固上都有奇效,一经出现就成了抢手货。
只是不知为何,大将军好象对水泥的使用相当熟悉,根本就不给地方官府乱来的机会,所有水泥全部掌握在大将军府手里,根据大将军亲自考察规划统一分配,用在什么地方,用量多少都有严格规定,等建设完成后还要经受严格检查,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或是其中存了猫腻,大将军可一点都没有手软的意思,不是削官罢职就是直接送入大牢,毫不手软倒是震慑了一群宵小之辈!
不过说来,水泥这玩意当真不错,对道路桥梁等建筑加固作用明显,按照大将军的说法,起码能维持数百年的使用周期。
能不能维持数百年,荀或不知道也不关心,不过在水泥开始充塞各种建筑之中后,确实方便了许多这是事实。
就比如官道,用水泥修建和没用水泥差距极大,单单出行的舒适度而言,水泥官道便完胜之前的碎石土路。
只是可惜,大将军不知出于何种考量,一直不放开水泥的制作工艺,同时对于大将军府掌握的水泥作坊,也有了严格的规定限制,每年的水泥出产数量有限,各地官府为了在基础建设上用上水泥,简直抢破了头。
每每想起那帮官员为了争夺水泥份额,恨不得卷起袖子大打出手,荀或便忍不住一阵轻笑,他这个民部尚书可是被纠缠得不轻。
不过他也理解大将军的难处,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却是万万不能起头的,不然遗祸无穷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水泥这玩意好是好,火山灰虽然不是随处可见的沙石,却也并不难寻,只是有一桩不妥之处,那就是生产水泥时会对附近水源造成极大污染,一个控制不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记得当初他带着一干民部官员寻到大将军,希望大将军能开放水泥生产限制时,大将军如此跟他们说道。
不仅如此,大将军还特意带他们到附近最大的一处水泥生产工坊查看一番,那里布满粉尘的恶劣环境,还有流经附近变得浑浊青灰的河流,他和手下民部官员顿时无话可说。
当然,就是有如此不便之处,大将军府的水泥工坊,依旧迅速开遍了治下八州之地,每年的水泥产量却是一增再增!
而因此形成的一整条产业链,包括原料收集,生产,运输还有减缓污染等等一系列环节,养活了数以十万计的工人,就算水泥有再多危害,此时除了大将军谁都没胆子喊停!
不过大量使用水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主要的州郡官道变得更加宽敞平整,无论走路还是走车的速度都有提升,而且对鞋子和车轮的损耗也没以往那般大。
还有大型河流水利工程,像是堤坝和蓄水坝之类的玩意,比起以往可是要坚固无数倍,也已经经过了河水泛滥时的冲刷考验。
不仅如此,农田水利工程用上了水泥后,也基本摆脱每隔几年就得整修一番的麻烦。
可以说,水泥的出现,对大将军府治下八州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促进。作为民部尚书,荀或对此深有感触。
只是,很奇怪的是大将军府把水泥用在很多方面,每每规划设计都相当不错,不仅应用于当下,就连以后可能出现的变动都考虑到了。
可是在最重要的城墙修缮方面,大将军却是吝啬之极,甚至连一丁点份额都舍不得分出,这就让荀或等人十分不解了。
“城墙有什么用,看起来高大坚固,却是经不起一流高手的连番轰击!”
大将军的回答也是叫人无言反驳:“再说了,眼看着涌入城市定居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以前所谓的大城市都有些不堪重负,以后少不得要将城市的规模向外扩张,难道连城墙也一起扩张么?”
“这样的工程量太过浩大,以眼下大将军府的财政实力,也就雒阳和各州守府之城能够做到,没什么太大意思!”
“等过不了几年,可能城池的范围又得继续扩张,到时候新修建好不久的城墙,是不是又该扩建了?”
“有钱也不是这么糟蹋的,我倒是宁可不要城墙这样的玩意,也不想以后把大笔银钱都浪费在不断扩建的城墙之上!”
“别说什么城墙重要之类的屁话,眼下除了边境城市之外,八州腹地的环境再平和安宁不过,要是哪地官府对管好地方治安没有信心,那就直接换有能为的上,大将军府现在的人才可不少!”
想起大将军的某些古怪念头,给他感觉很是荒谬不可思议,可细细思来却又不乏道理,最后往往都是大一干属官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好在大将军行事没有太过荒唐,或者说没什么荒唐可言,有些举动可能叫人看不太懂,可时间一长就慢慢看出味道来了。
果然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大将军,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将中原之地,在短短十几年时间,治理得蒸蒸日上远超秦汉。
有时候想想,就是所谓的三皇五帝治世,也比不上眼下中原之地的繁华气象吧?
除了水泥之外,还有座下的四轮马车,也是大将军吩咐手下工匠做出的玩意,对于出行还有货运流通方面都有极大帮助。
比起以前的两轮马车,四轮马车的面积更大,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乃是这几年最为时兴的出行工具。
像是荀或这样的民部尚书,都有大将军府特别定制的官样四轮马车配置,无论出行,办公还是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