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宫疑案正解-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一,光绪帝《病案》(《脉案》)。光绪帝37岁时的《病案》,记载了他从小身体虚弱和病情发展,资料翔实且私密: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较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心头疼体酸,夜间盖被须极严密。光绪十年(1884年)、十二年(1886年)的脉案还记载,光绪帝经常患感冒及脾胄病,经常服用汤药、丸药。可见光绪帝在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时期,身体衰弱,多病缠身。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九日,《脉案》记载: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严重。在治疗上不论是寒凉药,还是温燥药都不能用,处于无药可用的地步。宫中御医们束手无策。五月初十日《脉案》记载: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九月《脉案》记载: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失调。十月十七日,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记载:光绪帝的病情,极度虚弱,元气大伤,病情危重,出现心肺衰竭症状。十月二十日,光绪帝的《脉案》记载:夜里,光绪帝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肢体发冷、白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昏迷。二十一日《脉案》记载:光绪帝的脉搏似有似无,眼睛直视,张口倒气。傍晚,光绪帝死。
其二,光绪帝医药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开了珍藏的历代清宫医案,有关光绪帝的脉案十分齐全,特别是他临终前半年病情加重的时段,诊断记录和服药经过尤为完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光绪帝进入弥留状态。御医张仲元等人诊得:“皇上脉如丝欲绝。肢冷,气险,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谨拟生脉饮,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随后,又经御医多方努力,却无力回天。
第五,学者观点。有学者根据清宫医案记载认为:光绪帝从开始病重,一直到临终,病状逐渐加剧,既没有中毒的迹象,也没有暴死的症象,病死之因,属于正常。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光绪帝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等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帝壮年死亡的直接病因。光绪帝的御医六人,每日一人轮诊,各抒己见,治法不一,也耽误了医治。“光绪帝自病重至临终之时,其症状变化,属进行性加剧,而无特殊或异常症状出现。其临终时的症候表现,乃是病情恶化之结果。因之,光绪帝是死于疾病”(《从清宫医案论光绪载湉之死》)。
与以上光绪帝“正常病死说”相反,有人提出光绪帝“被人害死说”。
二、被人害死说(1)
光绪帝自被慈禧皇太后“废黜”之后,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长期忧闷,无处发泄,“怫郁摧伤,奄致殂落”。从据清宫太医院档案选编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可以看出光绪帝体弱多病。该书所选有关光绪帝182个医方中,神经衰弱方64个,骨骼关节方22个,种(zhònɡ)子长寿方17个等。但是,光绪帝医药条件极好,猝死的可能性不大。他在慈禧太后死去的前一天突然崩驾,事情过于巧合,因而噩耗传出,朝野震惊。于是,光绪帝被人谋害致死的说法,随之流传开来。
第一,袁世凯毒死光绪说。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帝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又说: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太后死去,光绪帝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了毒,将光绪帝毒死。他回忆道:“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帝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帝在死之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叫人送来的。”
上述说法虽符合情理,但也有可商榷处。光绪帝痛恨袁世凯,并“日书项城(袁世凯)名以志其愤”(枝巢子《旧京琐记》),这是朝中人共知的事实,所以说袁世凯想谋害光绪帝以除后患在情理之中;但袁世凯要想害死光绪帝而又不被追究,就必须得到慈禧太后主使或默许,否则由此获弑君之罪,袁世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况且,向皇帝进药必须经过多道御检,如果药性有剧毒,很难不被检出来。因此,袁世凯进药毒死光绪帝的说法值得商榷。
其二,李连英毒死光绪说。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书,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连英等人,平日里仗着主子慈禧太后的权势,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帝,他们怕慈禧太后死后光绪帝重新掌权,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毒手,在慈禧太后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帝害死。
其三,其他人毒死光绪说。曾做过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年间杂志《逸经》上著文说:在光绪帝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皇上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帝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帝,但光绪帝肯定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第四,慈禧毒死光绪说。《清室外纪》、《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等书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惟恐自己身后光绪帝重新执政,推翻前案,倒转局势,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帝害死。《我的前半生》一书记载:“有一种传说,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人们普遍认为:年仅34岁的光绪帝,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的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会是巧合,而是慈禧太后处心积虑的谋害。因此,真正要害死光绪帝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慈禧太后。
据说慈禧太后在病重期间(时太后泄泻数日矣),“有谮(zèn)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所以指使亲信太监李连英下毒手,把光绪帝害死。
启功先生在《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中说:
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件事:他在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绪皇帝先后“驾崩”。作为主管礼仪、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员,在西太后临终前要昼夜守候在她下榻的乐寿堂外。其他在京的、够级别的大臣也不例外。就连光绪的皇后隆裕(她是慈禧那条线上的人)也得在这边整天伺候着,连梳洗打扮都顾不上,进进出出时,大臣们也来不及向她请安,都惶惶不可终日,就等着屋里一哭,外边好举哀发丧。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候的时间一长,大臣们都有些体力不支,便纷纷坐在台阶上,哪儿哪儿都是,情景非常狼狈。就在宣布西太后临死前,我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出于职责,就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拉。”“塌拉”在满语中是
酸奶的意思。当时光绪被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从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终在慈禧这边忙活。但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
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接着这边屋里才哭了起来,表明太后已死,整个乐寿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参与主持下举行哀礼。其实,谁也说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也许她真的挺到光绪死后,也许早就死了,只是密不发丧,只有等到宣布光绪死后才发丧。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医院的任何档案也不会有真实的记载。中南海仪鸾殿(今怀仁堂)
但光绪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亲赐他一碗“塌拉”,确是我曾祖亲见亲问过的。这显然是一碗毒药。
上引启功先生口述历史中的“乐寿堂”在颐和园,不在中南海,可能是先生口述疏忽或记录疏误。据中南海研究专家吴空先生讲:中南海仪鸾殿被八国联军焚毁,后移址新建的仪鸾殿,为慈禧太后晏驾之所,今殿名为怀仁堂;原址新建的仪鸾殿,改名为海晏堂,袁世凯时改名为居仁堂,今已拆毁。
以上四种说法,都有道理,也都不能证实。那么,光绪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这里面有疑案值得探讨。
三、死因之疑案(1)
光绪皇帝是怎么死的?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害死?怎样看待这桩历史疑案?
上文已经说过,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都表明:光绪帝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帝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们总觉得他死在慈禧太后前面,而且只比慈禧太后早死了不到一整天,仅20个小时,这件事太奇怪了!肯定是有人最后几天在药里下了什么东西。但所有这些猜疑,到今天为止,也只是猜疑,因为至今没有确凿史料证明光绪帝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光绪帝病情变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绪帝诣仪鸾殿,问慈禧皇太后安。《清德宗实录》卷五九七记载,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从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后御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彦吉觐见。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三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四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五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银质四连药瓶初六日,上御紫光阁,赐达赖喇嘛宴。又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七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八日,到仪鸾殿,向皇太后问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后“幸颐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后生日,光绪帝率百官至仪鸾殿行庆贺礼。幸颐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