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宫疑案正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阶段。
清代立储制,为康熙帝所创,虽思之久远,却事与愿违。这不是康煕帝无能,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后来雍正帝的“秘密建储制”、慈禧太后的“懿旨立储制”,都不能解开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6岁的同治、4岁的光绪、3岁的宣统继承皇位,说明大清皇朝已经走进“家天下”的死胡同。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制,才是历史之趋势、世界之潮流、时代之必然、民众之所望。
相关推荐书目(1)[法]白晋:《康熙皇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2)孟昭信:《康熙皇帝大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3)杨珍:《康熙皇帝一家》,学苑出版社,1994年(4)白新良主编:《康熙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5)陈捷先:《康熙写真》,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阎崇年:《清朝皇帝列传》,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雍正夺位之谜
一、雍正其人(1)
康熙皇帝是一位长寿多子的皇帝。他一共有55个子女,其中35个儿子、20个女儿。在35个儿子中,成年且受册封者20人;在20个女儿中,长大成人并下嫁者8人。雍正皇帝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
胤禛的母亲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乌雅氏生了3个儿子,就是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6岁殇)和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另外还生了3个女儿。胤禛从小受孝懿仁皇后(康熙生母孝章皇后的侄女)养育,年幼的胤禛因她而尊贵。
胤禛过了整整45年的皇子生活,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这些年的生活加以介绍:
第一,好学上进。胤禛像他的兄弟一样,受到全面而系统、严格而良好的教育。他的长兄胤禔,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比他年长6岁;二兄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比他年长4岁,2岁便被立为皇太子;三兄胤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比他年长1岁。胤禛从7岁开始,同他的3位兄长到上书房(又作尚书房)读书。他有时在宫城的上书房读书,有时在畅春园的无逸斋读书。他的师傅主要有大学士张英、徐元梦和侍讲顾八代等人。他们都是当朝一流的学者。他学的功课,一种是儒家经典,主要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一种是满洲的“国语骑射”,就是满洲语文与骑马射箭;另一种是蒙古语文;还有作诗、书法等。胤禛的书法,造诣很高,笔力苍劲,有一些作品流传至今,可作明证。
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他经常随从皇父,或举行祭祀,或军事出征,或塞外行围,或巡视地方,或代理政务,或关心旗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9岁的胤禛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皇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随皇父巡行塞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1岁的胤禛同大阿哥、三阿哥随皇父到遵化昌瑞山孝陵旁,为清太宗孝庄文皇后梓宫“暂安奉殿”祭祀。二十九年(1690年),舅舅佟国纲在反击噶尔丹南犯的乌兰布通之役中阵亡,灵柩到京,受皇父之命,胤禛同大阿哥迎接灵柩。同年再随皇父同三位阿哥到遵化孝庄太皇太后“暂安奉殿”祭祀。三十二年(1693年),16岁的胤禛同皇太子等侍从皇父巡视畿甸水利。经南苑、永清、霸州、雄县,从雄县十里堡乘船到苑家口,途中登河堤、阅堤工,见旧堤多处坍塌。康熙帝说:如浑河泛溢,大城、文安等必受水灾;命估算所需费用,增固河堤,以防水患。同年十月,曲阜孔庙重修落成,胤禛受皇父之命,同三阿哥胤祉前往祭祀。
第二,结婚封王。胤禛皇子生活中有两件大事:结婚与受封。康熙三十年(1691年),14岁的胤禛奉父命同内大臣费扬古(隶满洲正黄旗)的女儿乌拉那拉氏成婚。康熙帝册封那拉氏为胤禛的嫡福晋。父以女贵,费扬古后官至步军统领,正一品,死后追封为一等承恩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1岁的胤禛受封为贝勒,大阿哥胤禔(27岁)、三阿哥胤祉(22岁)被封为郡王,他的五弟胤祺(20岁)、七弟胤祐(19岁)、八弟胤禩(18岁)也被封为贝勒。按清朝的规定,皇子封爵由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次年,康熙帝为诸皇子建府邸。“禛贝勒府”(又称四贝勒府)建成后,胤禛从皇宫阿哥住所迁往府邸居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32岁的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这里就成为雍亲王府。胤禛继承皇位后,原雍亲王府赐给皇十三弟胤(允)祥。后来乾隆帝将其改为雍和宫,就是今北京雍和宫。
第三,诚孝皇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胤礽被废。这是一件震动朝野的政治大事,也是一件震惊庙社的宗室大事。胤禛时年31岁,此后15年间,历史对他进行烈火般的考验,也为他登上皇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胤禛知道,博得皇父的信赖和喜欢,是自己一生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他抱定一项宗旨,就是诚孝皇父。胤禛自己曾说:“四十余年以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如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既不明着参加竞争,且劝慰皇父宽心保重。康熙帝第一次废皇太子后,大病一场。胤禛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康熙帝最早对皇太子胤礽产生不满,就是因为在生病时,年少的胤礽不懂得对皇父示孝。胤禛则学习皇父康熙帝对孝庄太皇太后之孝,对皇父始终是“诚”与“孝”,最终得到了回应。
第四,友爱兄弟。胤禛知道,处理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是仅次于诚孝皇父的重要事情。胤禛的34个兄弟中,其时最主要的是年满20岁以上的11位兄弟。他在处理兄弟之间关系时,主要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在康熙帝第一次、第二次废太子之后,有一定强势的皇子都结成不同的朋党。诸兄弟之间,结党必结怨。胤禛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长子党,更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超然于兄弟们的朋党之外。或者说,他在兄弟角逐皇储时,采取一种不附不和、不排不斥的中庸态度。这种态度,使他躲避开来自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矢镞,而安然无恙。最后在众兄弟被或废黜、或囚禁、或疏离、或厌倦的情况下,胤禛登上宝座,成为大清第五任皇帝。
除了不结党、不结怨之外,胤禛还友爱兄弟。他在随驾出京途中,作《早起寄都中诸弟》诗说:“一雁孤鸣惊旅梦,千峰攒(zǎn)立动诗思。凤城诸弟应相忆,好对黄花泛酒卮(zhī)。”表明他愿做群雁而不做孤雁的心意。再如皇太子第一次被废,胤禛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给以关照。胤礽初被幽禁在上驷院旁所设的毡帷里,皇长子胤禔和皇四子胤禛看守。胤礽说皇父所斥“弑逆”一事,实为乌有,请代奏明。胤禔不答应。胤禛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禔只好代奏。康熙帝听了后说奏得对,命将胤礽身上的锁链去掉。后来,康熙帝曾说:“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胤禛的几位弟弟胤禟、胤祹、胤等封为贝子时,他启奏说,愿意降低自己的爵位,以提高弟弟们的世爵。胤禛这种乖巧的做法,既博得皇父的欢欣,也讨得诸弟的好感。
第五,勤慎敬业。胤禛尽量避开皇储争夺的矛盾,极力表现自己不仅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而且勤勉敬业。他结婚之后,多次受皇父之命,参与重大政治与祭祀活动。胤禛的足迹所至,遍及东西南北中——东向,至少5次到东陵祭祀,还到关外祭祀三陵——永陵、福陵和昭陵;西向,随皇父西巡五台山;南向,随皇父两次南巡;北向,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随皇父巡视塞外,以后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先后10余次到塞外;京畿,5次随皇父巡视京畿,治理永定河,察看水利,并写诗纪事:帝念切生民,銮舆冒暑行;绕堤翻麦浪,隔柳度莺声;万姓资疏浚,群工受准程;圣心期永定,河伯助功成。
此外,他还察勘仓储粮谷。特别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跟随皇父远征噶尔丹,领正红旗大营,军旅生活使他受到了锻炼。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胤禛受命同三阿哥胤祉率大学士王顼龄等磨勘(复核)会试中式的原卷。总之,自结婚后30年的实际磨炼,使他对社会、对人生,对政治、对朝政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深切的体验,为其后来登上皇位准备了条件。
第六,戒急用忍。胤禛的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关于他“喜怒不定”这一点,康熙皇帝曾经在给胤禛的谕旨中指出过。后来胤禛央求皇父说:今臣年逾三十,请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恩免记载。康熙帝因为“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因谕:“此语不必记载!”胤禛还有性格急躁的毛病。他曾对大臣说:“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旨,朕敬书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胤禛继位后,命做“戒急用忍”吊牌,为座右铭,用以警示。
第七,韬光养晦。他的心腹戴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他出谋划策道: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hào)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