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介子推的故事
  介子推是晋国的一位贤士,也是当年跟随重耳流亡的众人中间的一员,对重耳做出了不少有益的辅佐。后来,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即位,队伍到达黄河岸边的时候,重耳的舅舅狐偃对重耳说:“公子啊,我跟随您奔走天下这么多年,犯下了许多不可饶恕的罪过。我自己很清楚这些,何况是您呢?所以我打算主动离去,不敢再享受荣华富贵了。”重耳听后非常感激,不但没有责怪狐偃,反而更加地信任他,并且把玉璧投入河里与他盟誓。船上的人无不感动,唯独介子推表情平静,他微笑着,自言自语到:“公子重耳的兴盛实在是上天的保佑,而狐偃这些人竟然将此当成自己的功劳,还借此与君主讨价还价,真是太卑鄙了。我不愿意与这些人共事。”从那时起,他便暗自打定了隐居的主意。
  晋文公即位以后,修明政治,对百姓广施恩惠;然后他犒赏跟随自己流亡的诸位功臣,功劳大的封给城邑,功劳小的也是尊崇拜爵。但是由于一时的疏忽,晋文公竟然忘记了同样功不可没的介子推,而介子推也没有去邀功。他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文公还活着。惠公、怀公没有亲信,所以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国家一定会有君主,而这位君主除了文公还能有谁呢?文公的兴盛是天意,可是他身边的那些臣子却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不是很荒谬吗?盗窃别人财物的人被称为盗贼,那么那些把天意当作是自己的功劳的人被称作什么呢?为臣的掩饰自己的罪过,而为君的则对他们的奸诈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骗。我实在难以与这些人共处啊。”介子推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要求赏赐,用死来怨恨谁呢?”介子推回答说:“明知道这些人这样做是错误的,自己如果还是去仿效,罪过就更加的严重啊!况且我已经发出了怨言,就决不会再享受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又问道:“你把事情的真相告诉给国君,怎么样啊?也许我们的国君会因此更加敬重你。”介子推回答说:“语言是人体外表的修饰;既然想把身体隐藏起来,又何必再去修饰呢?如果再加以修饰,那就是追求显贵,就更加让人不齿了。”母亲被儿子的这番话感动了,便下定决心和他一块儿隐居。
  介子推的手下人很同情他,就在宫门上悬挂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龙想要上天,五条蛇辅佐他。龙已经升入云霄,其中的四条蛇各得其所,而剩下的一条蛇却独自怨苦,找不到他的处所。”文公出宫,看见了条幅,幡然醒悟,愧疚地说道:“这说的不是介子推吗?我最近忙着处理王室的事情,竟然忘了犒赏他,真是我的罪过啊!”于是他就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已经离去了。后来,文公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介子推。关于后来的事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有人告诉文公介子推在绵山中隐居,于是文公就把绵山周围的土地封给了他,并且改名叫介山,以此来铭记自己的过错,表彰贤士。另外的一种说法是,介子推隐居绵山以后,文公亲自带人来请他出山。介子推藏了起来,文公找不到他,便听从手下人的建议放火烧山,想以此逼迫介子推出山。不料,介子推竟然背着他的老母四处躲避,誓死不肯出山,最后靠在一颗树上,被烧死了。文公后悔不已,但是错误已成,他便将此地封给介子推,并下令全国在每年的这一天不准生火、开灶,以此缅怀介子推。后世的寒食节,据说便来源于此。

  第110节:新读史记(上卷)(110)

  文公救宋
  晋文公四年,楚成王率领诸侯围攻宋国,宋国派遣使者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求援。先轸对晋文公说:“大王,报答当初宋国国君赠马的恩惠,确立晋国的霸业,就在现在了。”狐偃又献计说:“楚国新近和曹国结盟,又刚刚和卫国通婚。如果我军讨伐曹国、卫国,楚国一定会前往救援,这样宋国之围便可以解除了。”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立刻组织了三支精锐军队,并分别任命了各军的统帅与副将,还有自己车马的驾御者和护卫。随后,他便命令三军去讨伐曹国、卫国。这年冬天,晋军首先攻下了崤山以东地区,把原邑封给了赵衰。
  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打算继续讨伐曹国,便向卫国借道,卫国没有答应,晋军便只好渡过黄河,从河南出击去袭击曹国。由于卫国当初没有借道给晋国,晋国一直怀恨在心,随后又带兵去攻打卫国。正月,晋军攻占卫国的五鹿。二月,晋文公和齐侯在敛盂会盟,卫侯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过失,便请求与晋国结盟,遭到了拒绝。于是卫侯又打算与楚国结盟,但是国人不答应,并把他驱逐出了国。此后,楚军派兵去援救卫国,但是没有成功。接着晋军又一次进攻曹国,在三月占领了都城,并俘虏了曹国国君,晋文公亲自数落他当初的罪过。此时宋国形势危急,便再次派使者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想要营救宋国,可是这样便要与楚军交锋。因为当初在流亡的时候楚国曾经对自己有恩,所以重耳不希望与楚军交战。但是在自己流亡的落破时期,宋国也曾有恩于己,重耳又不能放下宋国不管。这让他左右为难。这时候大臣先轸献计说:“大王,您现在俘虏了曹国国君,如果把曹、卫两国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急于解救这两个国家,一定会解除对宋国的包围。”重耳采纳了他的意见,楚成王果然引兵回国。
  退避三舍
  楚成王回国以后,将军子玉对他说:“大王您对待晋文公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如今,他明知道我国急于救助曹国、卫国,却故意讨伐这两个国家,这分明是没把您放在眼里。”楚成王知道重耳的为人和处境,便十分平静地对他说:“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饱尝世间的苦难,他能够回国即位,得到国人的衷心拥护,可以说是上天的保佑,外人是不可以抵挡的。”子玉对重耳深表不满,并没有听从国君的变相的劝告,依然话语强硬地请求说:“我率兵进击晋军,不敢说一定获胜,但是愿意用我军的浴血奋战来平息国内的种种谗言。”楚成王听了之后心中十分恼怒,但是并没有阻止子玉,只是拨给他数量很少的军队,让他去和晋军作战,想要惩罚他一番。
  子玉率军出征,并派使者宛春告诉晋文公说:“请您恢复卫侯的君位,保全曹国,楚国愿意以放弃对宋国的围攻为条件。”狐偃大怒,对文公说:“子玉这个家伙太无礼了!君主要取一分,他这个做臣子的却要取两分,真是贪得无厌,大王您千万不要答应他。”先轸则比较冷静,他说:“安定百姓是合乎礼仪的行动。楚国一句话就可以安定三个国家,狐偃一句话却要使他们全部灭亡,这是我们的失礼。我国不答应楚国的要求,就等于是放弃了宋国。我们不如私下里恢复曹国、卫国国君的君位,以此来引诱他们归附我国;然后扣留楚国使者,以次来激怒子玉。等晋楚两军交战以后,我们再想别的办法。”晋文公觉得先轸的话有道理,便决定按他的计策行事。结果曹国、卫国果然和楚国断绝了关系,归附了晋国。楚将子玉知道后非常愤怒,率军攻击晋军。文公命令晋军全线后退。军中的将士们对于退军不解,文公便对他们解释说:“以前,我流亡到楚国,楚王对我十分友好,我便对他许下了如果日后我们两国交战的话,我军退避三舍以报恩的诺言。现在,我身为一国之君,难道可以违背当初的诺言吗?”晋军将士对文公的仁义、守信深表敬佩,更加归心于他。楚军看到文公谨守当年的诺言,都对文公非常敬重,有的将军便请求撤退,而子玉却坚决不肯。

  第111节:新读史记(上卷)(111)

  四月戊辰日,晋军连同宋国、齐国、秦国的军队进驻城濮。几日以后,联军与楚军展开激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结果,楚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子玉收集残兵,狼狈地逃回了楚国。晋军则得胜回师。
  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以后不久,晋文公将楚军战俘献给了周王室,其中包括由披甲战马拉的一百辆兵车和一千名步兵。周王非常感激,便派大臣王子虎封晋文公为霸主,并且赏赐给他一辆大车,一副红色的弓,一百支红色的箭,十副黑色的弓,一千支黑色的箭,一坛黑秫香酒,若干玉器以及三百名勇士。晋文公礼节性的推辞了三次以后,就接受了周王的封号和赏赐。周王还派专人作了《晋文侯命》,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你用道义使诸侯和睦,显扬了文王、武王的功业。文王、武王能够谨慎地修养美德,感动了上天,他们的美德在百姓中广泛传播,所以上天就把帝王之位交给他们,他们的恩泽将永远流传于后世的子孙。你要关怀我,使我继承祖业,使周王室永远兴盛。”从此,晋文公就正式地成为了天下的霸主,王子虎和各路诸侯在晋国的践土宫殿订立了盟约。
  城濮之战后,晋军焚烧了楚军的阵地,大火烧了好几天都不灭。文公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喜悦,他不住地摇头叹息。左右随从对此不解,便询问其中的原因。文公说:“我听说只有圣人在战胜敌人以后才会心情安定,我不是圣人,所以感到十分恐惧。况且楚将子玉依然活着,他对我国是个莫大的威胁,我又怎么能高兴的起来呢?”直到得知子玉因为战败而遭到楚王责备自杀以后,晋文公才长出了一口气,面露喜色地说:“我国攻击敌人的外部,而敌人又从内部互相诛杀,内外相应,我们的霸业才有了保障啊。”后来,文公又恢复了卫侯、曹伯的地位,并与诸侯在温地会盟,支配周王的活动,建立了三军制。这样一来,他的霸业就有了更强大的保障。
  秦晋反目
  文公七年,秦晋两国共同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在重耳流亡路过时无礼,又在城濮之战中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