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征欧洲-第5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隆家族的这处豪宅其实一个会员性质的俱乐部,西蒙艾伦以前曾经也来过,但还不是这里的会员,估计今天晚上之后,西蒙艾伦就会拥有自由出入这里的资格。
梅隆的儿子保罗在门口迎客,就是宁愿管理图书馆也不愿意去经商的那个,西蒙艾伦和保罗两人早已熟识,也没有多寒暄,西蒙艾伦就被引入二楼书房,简柯雷吉则是被引入大厅。
书房内,梅隆和其他的三个人正在聊天,西蒙艾伦认得其中一个是摩根财团波士顿交易所的经理威克斯,另一位身材微胖,满头银发的是沃伦,最后一个身材不高,面容和善的却不怎么认识。
“看看谁来了,我的朋友,我们刚刚谈起你。”梅隆其实是个话不多的人,能一次性说这么多话,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谈什么?希望不是因为那个该死的纽约速度。”西蒙艾伦还是很善于交际的,用自嘲的方式拉近距离感。
“纽约速度”,指的是帝国大厦的建造速度,这座66层高的标志性建筑在刚刚开始建设时,以每个星期四层半的速度被誉为是“纽约速度”,但最近两个星期,“帝国大厦”的建筑好像是出了点问题,进度已经陷入停滞。
这也让曾经的“纽约速度”变成了一个笑话。
“并不是因为那个原因,而是因为你们的联邦汽车,你们给亨利带来的压力可真不小,听说亨利那个顽固的家伙终于决定要推出非黑色汽车了,怎么样?有没有感受到来自汽车城的压力?”威克斯开口解释。
交易所经理嘛,总是消息最灵通的那一个,说不定福特公司的股票会因为这个消息上涨不少。
在联邦汽车进入美国之前,福特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都是黑色的,福特公司的老板,也是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甚至宣称“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
联邦汽车进入美国之后,的确是在抢占原本属于福特汽车的市场,特别是在高端汽车这一块,目前的纽约,譬如曼哈顿区、长岛区这些富人区,几乎看不到“t型车”的影子,全部都是“乌骓”和“绝影”。
因为定位不同,福特公司依然不缺乏订单,但福特公司还是感受到联邦汽车的压力,在坚持了一年之后,亨利福特终于准备推出非黑色汽车,从这个角度上说,联邦汽车已经取得了成功,他们已经成功的威胁到了福特的蛋糕。
“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的话,那么亨利以后可有的发愁了。”西蒙艾伦信心十足。
其实再过两个月,联邦汽车也将推出联邦版本的“t型车”,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甲壳虫,联邦汽车准备依靠甲壳虫顽强的生命力,对福特公司发起总攻。
相比较福特公司的“t型车”,甲壳虫拥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联邦汽车决定现在就把这款本应在1938年才诞生,然后一直持续生产到2003年的经典车型拿出来,就是为了攻破福特在低端汽车上的垄断地位。
“啊,真该死,我真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就在诅咒你们的那位国王陛下,真希望明天兰芳就爆发经济危机。”威克斯对秦致远没多少敬意,说起话来也是肆无忌惮。
“哈,那你可失望了,兰芳肯定不会爆发经济危机,而且我们的国王陛下也不需要联邦汽车挣得这点钱。”西蒙艾伦肯定是极力维护秦致远。
威克斯是交易所经理,涉及的项目是股票、债券、投资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和联邦集团都没有任何关系。
联邦集团到目前为止都不是一个上市公司,这一方面证明联邦集团不缺钱,另一方面也证明秦致远对于联邦集团的强力控制。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西蒙艾伦在美国的工作有点不好开展,联邦集团没有上市,也就意味着诸如摩根财团这样的资本巨鳄没有机会控制联邦集团的股票,这肯定会给人一种排他性极强的孤立感。
话说既然都是财团了,如果不是交叉控股,真的没有多少底气,哪怕只控制百分之一的股票,也有种“自己人”的感觉。
“兰芳或许不会爆发经济危机,但我们现在很危险,如果我们再不做点什么,或许经济危机很快就会爆发。”沃伦终于有机会插一嘴。
沃伦的判断和联邦集团智囊团的判断是一致的,这并不代表沃伦具有多么敏锐的经济嗅觉,沃伦身后肯定也有智囊团,这并不稀奇。
“嗯,从现在的情况看,的确是很危险。”威克斯点头迎合。
梅隆也点头,不过没说话,端着杯子自顾自的品酒。
对,就是酒!
虽然现在美国正在实行“禁酒令”,但这种法令对于梅隆这样的人没有丝毫作用。西蒙艾伦注意到,沃伦和威克斯他们面前都有酒。
好吧,美国的法律其实就是这帮人制订的。
“美国当前所需要的不是英雄行为,而是医治创伤;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正常化;不是革命,而是恢复,不是激动人心,而是心平气和;不是实验,而是保持平衡:不是受国际事务的牵累,而是在国内取得成功……”说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沃伦马上就变得滔滔不绝。
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哈定的人,那么就一定会被沃伦华丽浮夸的语言和押韵悦耳的辞藻所打动,但熟悉沃伦的人都知道,这家伙真的上不了台面,就像是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博伊斯彭罗斯的高见:“不要让沃伦离开家乡,如果他到各地去竞选,肯定有人向他提问题,而沃伦恰恰是那种想回答他们的窝囊废。”
西蒙艾伦对于向沃伦提问不感兴趣,当沃伦滔滔不绝的说了半天感觉有点累的时候,西蒙艾伦抓住机会问威克斯:“今天中午是怎么回事?”
身为摩根财团的高管,威克斯肯定知道西蒙艾伦想要的答案。
“别提了,是一群无政府主义者,这帮该死的,他们就是想要出风头。”提起中午的爆炸案,威克斯真是有点咬牙切齿。
“对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就是社会的毒瘤……”沃伦抓住机会,又开始滔滔不绝。
679 有兴趣就好
20世纪初的美国,也是思想碰撞非常激烈的时期。
世界大战前,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起源于美国国父华盛顿,华盛顿的本意是要借助确立“孤立主义”,摆脱英国对美国的影响。
从华盛顿之后,一直到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到了1823年,随着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逐渐演化为“门罗主义”,“门罗主义”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欧洲不应该干涉美洲。
“门罗主义”严格说起来就是放大版的“孤立主义”,美国把“孤立”的范围,从美国开始向整个美洲扩缩,把美洲当成了美国的后院。
世界大战爆发后,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
“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
如果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角度上看,“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很明显更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更符合世界发展趋势。
但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很多人并不这么看,当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回国向参议院提交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条约》之时。威尔逊问道:我们敢于拒绝它吗?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吗?
但是,美国参议院就是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于是美国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美国至今也没有加入国联。
多么具有嘲讽意味的一件事,美国总统主持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促成了国际联盟的建立,但美国却不签字,不加入。
应该说,此时“孤立主义”在美国还是很有市场的。
美国在世界大战前发展的很不错,工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因为在美洲大陆缺少天敌,美国就是美洲大陆的霸主,对于美洲大陆有予取予求的权力。
参加世界大战,这让美国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同时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这和普通美国人有什么关系呢?
美国在世界大战中出售给欧洲大量工业产品以及农产品,这些产品现在甚至还没有收回成本,因为不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美国甚至没有资格享受战争红利。
在战争中获利的是军火商和大财阀,而这些人现在正忙着把从欧洲挣来的钱在投资到欧洲去,以完成资本置换。
以上和普通人都没有任何关系,更有很多人认为,美国参战除了收获一堆变不成现金的债务,以及一群忘恩负义的亲戚,再也没有任何收获。
美国的政客,一向都是以代表民意自诩的,于是沃伦的竞选主张就是:美国退出欧洲事务,重回孤立主义。
而沃伦的竞争对手詹姆斯考克斯,则是坚持民主党的一贯方针,即国际主义和多边外交。
作为一家有着法国和兰芳双重背景的企业,联邦集团其实更应该支持开放激进的民主党,但从兰芳的实际利益出发,联邦集团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共和党。
所以当沃伦表示联邦集团愿意资助沃伦的竞选团队一千万美元现金的时候,西蒙艾伦满意的从沃伦眼中看到了惊喜,从威克斯眼中看到了震惊,就连沉默寡言的梅隆,西蒙艾伦也注意到梅隆眼中的吃惊和警惕。
威克斯是交易所经理没错,但只是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