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陈良宇传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祝均一还是没有轻易相信张荣坤,而是先将张荣坤介绍给了一个死党,时任上海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韩国璋。早在二零零一年,韩国璋和张荣坤联手,将上海机电控股(集团)公司的一块工业用地弄出来,倒手卖给了地产商。张荣坤露的这一手,使得祝均一大为钦佩。因此祝均一决心把社保基金中闲置的资金委托给张荣坤这个既有背景,又“靠得住”的小兄弟去财外生财,何况这位小兄弟十分拎得清,少不了有自家的好处。

第十九章 社保大案

【诬陷徐匡迪当上市长】
    陈良宇自从当上了主管规划、财政和金融的市委副书记之后,和黄菊之间配合默契,多次为江泽民争光露脸,因此已经成了上海帮的一员猛将。眼见着帮中兄弟逐个从上海出发,最终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朝中一品大员,因此陈良宇也几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信心十足。同时他也急于表现自己的政绩,完全按照纸上谈兵的规划,把上海搞得美轮美奂,以作为自己晋身的台阶。所谓“华山天险一条路”,大概也是指他自己的仕途而言。
    从一九九二年开始,到二零零一年十二月,陈良宇几乎当了近十年的市委副书记。相比之下,他对自己始终熬不上市长或市委书记,十分着急。为此,他不惜与黄菊联手,诬陷前任市长徐匡迪。
对于上海的发展,好大喜功,不管老百姓死活的黄菊和陈良宇和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很早就有严重的分歧。黄菊和陈良宇号称要在    二十年内把上海建成金融、工商、港口、冶金、建筑、航天、汽车、造船、生物、石化、文化艺术、高科技等十二大国际中心。这种想法得到了江泽民和吴邦国的支持。因此黄菊和陈良宇都喜欢大开大合,大兴土木,将浦西的市中心老百姓硬性迁到浦东,为了目标不择手段。
    徐匡迪反对从浦西迁移二百万人口到浦东建新住宅区,反对大兴土木建高楼、建超高建筑。他提出:环境、地质、成本、效益都要顾及,反对搞超级国际中心。徐匡迪还提出“同步进”的主张,认为上海必须在法治、社会道德、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同步,同时带动地区进步。徐匡迪说:凡是称得上国际性大都市,必须具备健全的法治机制。徐匡迪还主张:符台条件的民主党派人士。完全可以担任研究院院长、大学校长和有关专业局长。徐匡迪在会上说:党章宪法没有规定不可以嘛!
    同时,徐匡迪对黄菊和陈良宇等人的腐败作风也大为不满。二○○一年九月,徐匡迪在上海市委常委生活会上批评黄菊说:希望你(黄菊),在节假日,还是到街道,商场、居民区走走、看看,听听,多了解社会反映,少到俱乐部、渡假村去,影响不好,没有不透风的墙。
    徐匡迪还提出市委委员自律廉政约三点建议:一,在党代会上公开本人和配偶的经济收入、拥有财产和子女的工作;二,严律自己的亲属不准参与土地开发、工程承包、金融证券活动;三,有关亲屈、子女的学习、工作情况,在市人代会上公布。徐匡迪的建议,黄菊、陈良宇等当即表示反对。黄菊说:不要自己搞一套,给中央以压力。
    徐匡迪的直言,使得黄菊和陈良宇视徐匡迪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非拔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整理了徐匡迪的黑材料,说徐匡迪好个人表现,使得市委工作被动,使老领导(指江泽民和朱镕基)对上海工作的指示都被搁置。又说徐匡迪以专家自居,坚持个人意见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污蔑徐匡迪有个人政治野心,要当副总理,云云。这样的黑材料不断地送到江泽民、朱镕基和吴邦国那里。
    因为损害了上海帮的利益,江泽民悍然地换掉了徐匡迪。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下旬,未等徐匡迪上海市市长任满,就接到了中央的调令,让其到毫无权力的中国工程院担任党组书记;陈良宇如愿以偿,当上了上海市代市长。二零零二年二月,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中,陈良宇正式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兼市委副书记。黄菊和陈良宇搭档,可以说是如鱼之得水,随心所欲。同一时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也正式成了“夫人俱乐部”,权力通天,余慧文和黄毅玲俨然是上海的土地奶奶。

【社保案起】
    就在陈良宇刚刚挤走徐匡迪,春风得意地当上了代市长之后,秘书秦裕和小兄弟祝均一领来一个来自江苏的“小赤佬”张荣坤。祝均一拍着胸脯担保这个“小赤佬”是个非常靠得住的投资者,从来不做冒险生意,因此有意把社保基金放给他,让他去财中生财。秦裕另外出主意说,为了使得这笔生意靠得住,干脆帮他找好下家。找个国有的基础设施卖给他。
    陈良宇让秦裕把张荣坤找来,和他单独见面。秦裕立即第一时间,在外面的一个高级休闲俱乐部安排好了见面。陈良宇和张荣坤见面密谈了两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从这个时候起,陈良宇就一脚踏进了社保案中,再也拔不出来。
    根据圈内人士结束,其实上海社保局委托贷款,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近两年来找过不少融资中介服务公司,为社保局的委托贷款寻找好的项目。但是陈良宇对张荣坤一见钟情,独独让张荣坤来做这笔大生意,其中也不乏余慧文和黄菊的影响力。从陈良宇角度讲,什么事情扯上了黄菊,也等于进了保险箱一样。
    祝均一得到圣旨,立即让手下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处长陆祺伟,以上海年金中心的名义,和张荣坤的“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陆续签订的协议共八份,其中七份都称为《资金运营协议》,共涉及三十亿元的委托运营本金及收益,沸点投资为受托方,福禧投资则为此提供连带担保。第八份为《委托贷款协议》,涉及四点五亿元的委托贷款本金及收益,借入方同样为沸点投资,并由福禧投资用公司有关房地产项目的土地等资产提供抵押担保。委托贷款的年息均为百分之六点八,加权计算收益;同时约定,如果国家上调存贷利率,则按银行同期利息上调收益率,条件相当优惠。八份协议共涉及社保基金,即上海老百姓的保命钱三十四点五亿元,其中大部分协议签订于二零零二年二月前。这就是所谓“上海社保大案”的核心内容76。
    为了讨好余慧文,已经把名下资产捐得七七八八的张荣坤终于时来运转,手中有了三十多亿资金可以玩了。当然,非常“拎得清”的张荣坤自然先拿一些资金出来,答谢余慧文、秦裕、祝均一和陆祺伟等人。为了掩人耳目,张荣坤在二零零二年二月,专门注册了一家“上海福禧投资控股公司”,注册资金为五亿元,用来操作这些资金。
    接着,在陈良宇和秦裕的操作下,张荣坤的福禧投资横空出世,斥巨资三十二亿收购上海路桥发展有限公司百分之九十九点三五的股权,获得沪杭高速上海段三十年的收费经营权。所谓横空出世,是这一股权转让完全是上海市政府高层通过高级别办公会议,由上海市发改委主持的。更可笑的是,沪杭高速上海段股权转让给福禧公司一事,居然连路桥公司的上级单位上海市政工程局也不知道;等到股权转让结束之后,有关方面才通知市政工程局77。
    据说陈良宇亲自主持了市政府关于路桥公司股权出让的协调会,将路桥公司的总资产从三十七亿多压缩到了三十二亿,又逼迫有关部门将高速公路收费期限从二十年延长到三十年78。陈良宇还亲自出席了路桥公司股权转让的签字仪式,为张荣坤提气壮胆。
    张荣坤收购上海路桥公司的股权,真正付出的资金只有十亿左右,基本上都由他的福禧投资注入。从此之后,张荣坤算是抖了起来,为了给余慧文充面子,他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捐款热情也更高了。可笑的是,根据上海大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二零零二年福禧投资本来可获得近二千二百二十万的投资净利润收益,但在这一年,福禧投资对外的捐赠额竟高达二千七百零六万,效益颇佳的福禧投资因为慈善事业,反倒净亏四百八十六万。可疑之处,昭然若揭。
    但是张荣坤也不愧是投资圣手。他利用这借来的三十四点五亿资金,以沸点投资为资金支撑点,以福禧投资为投资平台展开了纵横捭阖的收购行动。二零零四年,福禧投资以五十亿的投资总额拿下嘉金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百分之九十四的股权(二十五年收费经营权),再度引起业界轰动。在高速公路领域,张荣坤再接再厉,又以四点一三亿收购了苏嘉杭高速公路百分之二十的股权(三十年收费经营权),还收购了上海耐特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结算有限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在与高速公路一样壁垒森严的金融、媒体业,福禧投资也连连突破。福禧投资总计投资数亿元持有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十一点零三的股权、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十股权、中国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九点九的股权、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权。
    张荣坤投资中最有神来之笔的传奇之作,乃是用十亿元现金拿下改制上市的上海电气百分之八点一五的股权。上海电气在香港上市之后,照上海电气目前约二点七港元每股的股价计算,福禧投资所持股权的市价已超过二十五亿港元。
    显然,张荣坤虽然抱住了余慧文这条粗腿,但是从其获得资金的经过,资金的运作来看,张荣坤只能算是半个傀儡。也就是说,老谋深算的陈良宇和祝均一借给张荣坤这三十四点五亿社保资金,并不是可以随便让张荣坤去玩的;其资金去向,投资方向和收益,从根本上不是由张荣坤说了算,而是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有序地进行着安排。
    很快,张荣坤大概也多少意识到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