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吹哨者自述-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和麦克纳马拉之间的谈话内容,甚至包括哈里。如果他知道的话,一定也会很振奋。但是我问亚当:“据你所知,在这些问题上,总统是不是不太同意部长的看法?”他说:“一点儿都不同意。”
离开部长办公室后,我一直在想,麦克纳马拉值得我为其忠心耿耿,我应该对他充分信任。据我看来,他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危险,有着清晰的认识,而且正立志用自己已有的权利降低风险的程度。他和助手清楚地知道,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首先就要韬光养晦。在随后的三年里,我一直对麦克纳马拉忠心耿耿。后来在五角大楼任职期间,我还是忠心不二。当时在五角大楼内部,有一群势力庞大,不明事理的力量,正竭力把美国推上核战之路。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嫡系军官,同我一样,忧心忡忡,一直在试图压制这股力量。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助他。
第一部分战争升级(6)
尽管我不能理解麦克纳马拉的选择,尽管我疑虑重重,但是我还是尽可能地给予他支持。他一直让我们制订政策,扩大越南战争,我对此深感不安。可是,我认为,参联会所支持的戈德华特建议,定会引发与中国的核战争,而麦克纳马拉的建议,至少在短期之内,引发核战的可能性极小。不管怎样,约翰逊总统对引发核战也非常担心,所以我一直希望总统以压倒性的票数赢得连任。当时我并不在乎他们的虚伪,重要的是追随约翰逊、麦克纳马拉、和麦克诺顿,相对增强他们的权利,压制参联会。我们正在避免让美国走上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
为了上述目标,在选举日开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组会议上,我和我的上司一直致力于推行自己的主张。正如麦克诺顿所说,我们的工作不是提议撤军,所有的人都认为撤军是最坏的打算。我们的工作是促使国家安全委员会就麦克纳马拉的轰炸策略和“逐渐施压”战略达成一致意见,否决参联会的“强攻”战略。参联会的战略是,对其提议的94个目标同时进行轰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首先轰击河内郊区福安的米格空军基地,然后轰击人口密集地的石油基地。
参联会的每项政策建议都重申:“采取军事行动,我们将会获得成功的良机,摧毁越南的意志和战斗力,阻止河内政权对南越和老挝的叛军提供支持。”为了与此前的影响、恐吓和劝阻目标形成鲜明的对比,参联会强调,本次策略的关键字眼儿是“摧毁”、“阻止”和“叛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他们提供了一连串特别建议。从1964年早期到1968年,就一直重复提出这些建议,其中包括:在北越的海防港和航道布置水雷,封锁越南到中国的海岸,轰炸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陆地、海上和铁路交通,肆无忌惮地对北越靠近中国边境地区的军事和工业目标进行轰炸,以避免中国对其提供空中支援。这样做是为了阻止苏中集团通过中国或是空中航线为北越提供支援,以此来孤立北越和民族解放阵线,然后对其进行轰炸,迫使北越领导人屈服。
更重要的是,当时海军和陆军都认为,美国要做的,就是在老挝或是柬埔寨的渗透路线上或是在南越海港,布置一个师的美军兵力,阻止北越军队的渗透,切断北越与南越民族解放战线之间的补给线。在1964年的跨部门会议上,该战略不过是昙花一现。1965年4月,因为选战,以及泰勒和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反对,陆军和海军的战略最终被否决了。但是那段时间,海军和空军一直在紧锣密鼓,准备派遣地面部队。其实从1965年早期开始,各方就一直在极力督促派遣地面部队。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我并不感到惊奇。
对二战和朝鲜战争进行一番研究之后,我同意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所做的情报分析。常规轰炸根本不可能阻止北越军队的渗透,也不能阻止其支援南越的游击战,更无法迫使河内领导人放弃武装斗争。情报分析指出,在高地和地面地区实施地面军事行动,也不可能像陆军预料的那样,可以“隔离南越战场”。即便如此,也不会对南越当地的军事斗争有多大的影响。一旦下定决心,置重大伤亡于不顾,华盛顿一定会竭力挽回败局,不断扩大战争,打破现存的僵局。尽管各军种参谋长和空军都称,不会像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对城市和人群进行轰炸。但是,如果不采取轰炸攻略的话,就无法击毁北越持久作战的“能力”。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一意孤行,顺从他们的“意愿”,只能是对城市进行轰炸,摧毁北越的红河大坝,一百万人将活活饿死。
情报分析还认为,美国陆军加大力度,封锁通过老挝和柬埔寨的渗透路线,根本无法阻止北越对南越的侵略,无法终结北越对南越内战的支持。相反,还会滋长北越发动全面战争的气焰,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重演法国的悲剧。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引来中国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美国战略决策者的意图,我们将会发动核战争对付中国。
当时普遍认为,朝鲜僵局给美国陆军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切勿尝试”,亦即“不要在亚洲尝试发动地面战争”。早期参与制订作战计划的经验告诉我,这句座右铭的意思是,“不要在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地面战争”。后来,我读到了麦克诺顿办公室的文件,再次清楚地认识到,该经验仍然是美军遵循的教义,而且不只局限在军队内部(尽管大部分在军队内部)。国务卿腊斯克(朝鲜战争时,曾担任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对此深有感触。1964年4月中旬,在西贡的一次会议上,他再次详细阐述这条教义:“在常规战争中,我们不会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与庞大的中国红军做斗争。”
1964年6月2日在火奴鲁鲁举行的会议上,泰勒将军指出,对越南发动空袭后,中国地面部队将很有可能参战——当时在座的一致同意。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道,即使现在我们还不能确定是否有这种可能性,可是我们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我们要认真考虑一下在何时将不得不使用核武器。费尔特上将(太总部)断然回答道,不使用核武器,将无法阻止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所以在各相应作战计划应赋予指挥官使用核武器的自由。”
第一部分战争升级(7)
本月总统竞选初期,曾就指挥官“使用战略核武器的自由”进行过激烈论战:戈德华特参议院宣扬对越南使用核武器,甚至要求将使用战略核武器的权限下放给各战区指战员。戈德华特对待核武器的立场,也是他在总统选举中的致命弱点。(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约翰逊总统已将使用核武器的权限下放,如与华盛顿的通讯中断。但是和戈德华特相比,约翰逊总统下放的权利相当有限。而且当时只是秘密征求了约翰逊政府军事高官中勒梅将军、费尔特上将和其他一些人的同意。)一则精妙绝伦的政治广告将戈德华特极端的立场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正在采摘雏菊花瓣,而身后却响起导弹发射的倒计时声“十、九、八……”。尽管我知道,无论如何,麦克纳马拉不会同意费尔特和腊斯克的主张,可是火奴鲁鲁会议记录显示,与会的内政官员中,并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些官员之间的讨论并不只局限在美国政府官员内部——如果在选战那年夏天,泄漏给国会和公众,必将引起轩然大波。1964年5月30日,刚好在火奴鲁鲁会议之前,腊斯克在与南越将军的会谈中,曾提到该问题。此前他还就该问题与亚洲其他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后来在发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腊斯克称:
美国不会在亚洲进行地面战争,也不会仅限于使用核武器。我们的人口为1。9亿,但是中国的人口为7亿。美国不会使用常规武器,和敌人进行浴血奋战。
……这意味着,如果战争升级,中国军队参战的话,美国将使用核武器。许多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均对此表示反对。蒋介石也一直极力反对使用核武器。联合国秘书长U·丹也不同意这种做法。许多亚洲人认为,美国在使用核武器的时候,总是存在种族歧视。我们只会对亚洲人投放核弹,而从不对西方人施以核打击。南越领导人说,他们对美国使用核武器没有任何意见。美国对日本施以核打击不仅拯救了美国人的生命,还拯救了日本人的生命。美国应该使用自己拥有的武装力量,如果中国人使用人海战术,美国应该用核武器进行对抗
。
腊斯克征询庆将军意见的当天,代理国务卿乔治·鲍尔给大使洛奇发了一封绝密电报,就两天前纽约召开的会议进行了通报。出席会议的有约翰逊总统,麦乔治·邦迪和加拿大总理莱斯特·皮尔逊。电报旨在确定,加拿大总理皮尔逊已批准加拿大商会委员布莱尔访问北越,向越南领导人表达美国对其的警告:如北越继续支持和领导南越境内的民族解放阵线,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983年,该电报的部分内容才解密公开。电报称:“总统告诉皮尔斯,他希望河内知道,尽管自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可是并不想看到北越霸占了整个南亚。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能言善辨的传话人,向河内表达美国的立场。在谈到美国立场时,双方还讨论了“软硬兼施”的外交政策。
皮尔逊虽然愿意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往河内,传达美国的警告,可是却对美国的“硬措施”深表忧虑。
他声明,对使用核武器持保留意见,但美国可以对特定目标进行轰炸,以示惩戒。这种做法(非核轰炸)将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加拿大向越南传达美国的讯息后,如仍不能减缓北越的侵略,美国将会诉诸武力。对此他个人深表理解。加拿大将依照该框架传递所有信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