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常道-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为何物?没有义的支撑,情将只能是苍白无物的镜花水月。   
  猫们的性格咋这么不同?(1)   
  在我看来,无论人还是猫,性格甚至智慧绝大部分是与生俱来。这一“与生俱来”,有所谓遗传成分,但是更多的,恐怕来自我们并不知晓的前生、前世的印记。(提要) 
  中午在报社吃完饭散步,碰到两只猫。一只只有巴掌大,估计还没满月,被一位同事蹲在那里抚弄。我凑过去一看,小猫黑白两色,眼睛都没睁,毛茸茸的,任人摆布,很是可爱。离开小猫,没走几步,在报社游泳池附近又看见一只大猫,停下来叫它,没想到这只猫竟然扭动肥硕的身子,“喵喵”叫着向我们走来,丝毫不见外地在我腿上蹭起来。 
  两只猫让我想到我家院子里的野猫。同样是野猫,性格竟有天壤之别。我家院子里的野猫们我们已经养了大半年,可是你绝对呼唤不来。你把猫粮放好,你不离开它们一般不会过来吃,而且总要和你保持一段安全距离,更别说你想动手抚摩了。 
  于是我感慨:“都是猫,差别咋那么大呢?”同事认为,猫们的性格差异缘于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如果周围都是善待它们的人,猫自然和人亲近,反之则警惕。如果再有人恶意伤害,它们对人就不仅不信任,还会像避天敌一样避人。 
  这样的分析有一定道理。比如我在巴黎看到的麻雀就与国内很不同。巴黎的麻雀是可以飞到你身上的,手里拿点米,麻雀们会成群飞到你手上,那感觉真的是人雀和谐。而在国内,麻雀对人极其警惕,这估计和我们曾经轰轰烈烈的消灭麻雀运动有关。 
  但是,这一观点也不全对。比如我前一段写的那只白猫,它生的小猫就打破了上述论断。 
  白猫当时生的六只小猫现在只剩了一只。目前,这只小猫和它妈妈在我家院子里过着幸福的生活。隔着窗子,我们可以看见大白猫在阳光下哺育小猫,那情景非常温馨、暖人。 
  但是,请记住,我们是隔着窗户欣赏的。因为虽然我们对这娘儿俩充满善意,但是它们特别是小猫对我们依然非常警觉。 
  比较而言,白猫的警惕性在一点点降低,它和我们的距离也在缩短。现在我们甚至可以把吃的拿在手里喂它,这在过去不可想象。那时它看到人,纵使有再好的美味也不会凑近的。 
  可是小猫却不行,看到人,哪怕它妈妈不跑,它也会滚动着毛茸茸身子,瞬间就逃跑到无影无综。 
  小猫的警觉和不信任与生惧来。因为,从小猫没有睁眼开始,不仅我们,院子里的其他邻居对白猫一家就很友善,不仅没有人刻意伤害它们,连对它们说话都是柔声细语的。按说这样的成长环境,不该形成对人的恐惧。 
  以小猫看,性格的环境决定论是破产了。那么遗传呢?似乎有点。因为白猫和其他野猫比属于胆小的,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拒绝我们抚摩。换句话说,半年了,我们的好吃好喝加悉心照顾并没有把它喂熟,它仍然对我们有根深蒂固的戒心。 
  但是,小猫的父亲性格大不相同。那是一只体态健硕的黑白两色的公猫,性情憨厚朴实。它吃东西时经常会一门心思而忘记危险,结果往往被我们趁机摸到它硕大圆滚的脑袋。而且一旦被你摸了,它也不太躲闪,依旧自顾狼吞虎咽。从性格论,小猫可是一点也没有继承它父亲的憨厚。 
  性格的环境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其实在不少人身上也早已破产。与猫比,人的例子就更多,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所以,在我看来,无论人还是猫,性格甚至智慧绝大部分是与生俱来。这一“与生俱来”,有所谓遗传成分,但是更多的,恐怕来自我们并不知晓的前生、前世的印记。2007…05…28 
  覃贤茂点评: 
  那幽明隔路,遥远而渺不可知的前身前世,永远像是诗歌中的仙境,朦胧的月亮一般,在我们的梦境中闪烁着奇妙难解的光辉。它明明渺不可知,却又像是那么真切的梦境,散发出一种奇异诱人的芬芳。 
  看,这是怎么样美好的许诺!我们短暂而有限的生命,并不是孤独的支离破碎的残片,魔力无边的轮回,环环相扣,像抽刀断水般无法斩断,灿烂的幻像在遥远的召手,即使是痛苦的记忆,也是可以得到原谅和忏悔的。   
  猫们的性格咋这么不同?(2)   
  云遮雾绕,关山迢迢,谁能知道我们的前世今身?   
  你是不是也被一根棍子束缚了手脚   
  一个人只有自信、自救,才能真正成得大道。否则,佛也好、菩萨也好,谁也救不了你。(提要) 
  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可以上天入地,但对人类自身依旧知之甚少。比如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科学界莫衷一是。 
  人类在特殊情况下,瞬间激发出来的能量有时候让人不可思议。1976年唐山地震,我哥哥一位同学的事迹就是如此。 
  此人是唐山人,地震时一根房梁塌下来,正好落在他肩上。这个并不很强壮的人,用他平凡的肩膀,硬是扛住了整个房顶,保护了父母和弟弟妹妹的生命。当他被解救出来时,他的肩胛骨已经被压断了。救治他的医生不能想象,在一个人肩膀骨折的情况下,怎么还能撑起那么重的房梁。 
  听哥哥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有12岁,当时我觉得这个人很伟大。但长大后再回顾这个故事,发现里面蕴涵的意义其实仅用“伟大”二字还不能完全概括。 
  后来,研究佛教,从中似乎找到了答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佛,从本质上我们和佛没有区别。佛法无边,佛的法力也无边,一根房梁的重量对有神通的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而人在某一瞬间,佛性被激活,法力也就激发出来。比如那位同学在顶住房梁的一瞬间,肯定处在忘我的境界,想的只是如何顶住千斤压力,救出自己的亲人。这一精神力量使他在瞬间具有了超凡的能力。 
  很多不了解佛的人只看到了佛教的消极,其实,从众生本质上与佛平等,从人人皆可成佛等观点可以看出,佛教其实除引导人向善以外,也是一种激发人自信、进取的学说。一个人只有自信、自救,才能真正成得大道。否则,佛也好、菩萨也好,谁也救不了你。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做任何事情,乐观、进取都更有助于你走向成功。而畏首畏尾,反而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不自信者别人更不会信任你。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故事,也很有趣。驯象人靠一根细细的木棍就可以让力大无比的巨象服服帖帖。驯的好的,晚上栓象根本不用铁链,只要把木棍栓在象腿上,大象就会老老实实地哪里也不去。为什么一根棍子就制服了一头大象?驯象人披露了玄机。原来在象刚生下来的时候,驯象人就用棍子栓着它,当它企图挣脱的时候,驯象人会把棍子固定住,让它无法挣脱。久而久之,小象意识里形成了对棍子力量的崇拜,认为它根本无法撼动这根魔棍。等小象长大后,它的力量足以撼动一颗树,但在它头脑中,这根棍子的力量依然是无法挣脱的。于是,头脑中“我不能”的羁绊导致几吨重的力大无比的大象,被一根小小的、细细的棍子束缚住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想想,在我们头脑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根束缚我们手脚的棍子?如果找到的话,拔掉它吧。其实许多事情,你认为你能,也许你就真的能。 
  覃贤茂点评: 
  萧然兄的禅话,总是在不经意间,总是在与朋友交流谈心娓娓道来的平和间,暗含着禅机和话头。 
  萧然兄指向的是一个透明而清澈的谜底!但也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被寻找出来。 
  当你开始参悟和研谈的时候,你就会逐渐地上升到另一种纯粹的境界。在那里,经验主义已经不能给我们提供太大的帮助,而永恒的精神总是莫名地闪耀着纯净和柔和的光辉,指向某一处神圣之土,但又是只可以远观,而不可以企及。 
  此处,一根棍子,已经不再是一根棍子。 
  棍子者,即非棍子,是名棍子。   
  手里的剪刀为何如此沉重?   
  当我们自己不幸成为要被舍弃的局部的时候,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和最大的考验。真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怎样?(提要) 
  平生最不爱干的事情是给植物剪枝。看着好端端的枝条,总觉得下不去手。可今年,不仅把院子里的蔷薇剪了枝,还刨了三颗小树。原因是它们不能和谐相处。 
  细细观察,其实植物之间的争斗并不亚于动物,虽然这争斗是无声的。 
  比如我家院子里的植物,蔷薇的生命力极其旺盛,两三年时间就挤满了院子。结果挨着它们的竹子就很受欺负,只能见缝插针地发展。还有一棵刺梅,也受到蔷薇的压迫,被蔓延出来的枝杈泰山压顶般罩住,长成了畸形。 
  去年就想“调解”它们的关系,但又总觉得下不去手。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在我眼里每一种植物都是美好的,开花的不开花的、花期长的花期短的、花朵大的花朵小的,他们都是我的所爱,我能偏向谁呢?这样一拖再拖,直到今年春天,再不干预,植物界的弱肉强食就要在我家上演了,迫于无奈,只好拿起剪刀和锄头,不仅给疯长的蔷薇“剃了头”,而且把实在没有长对地方的刺梅等三棵小树也挪了窝。 
  剃了头的蔷薇到没有什么抗议,依然没心没肺地生长着。但是被请出去的刺梅,却大伤元气,盛开的花朵第二天就枯萎了。 
  好在,为了弥补内心的歉疚,我每天大量给它浇水,树叶总算一点点又舒展开来。 
  另外一件也不忍心做的事情是给桃树疏果。 
  我家后院种的一棵桃树很多产,每年能结不少桃子。行家告诉我,要让桃子长得好,必须进行疏果。这颇让我们为难,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