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常道-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说一句,命大,可能是因为他们心地善良……(静)命有天定啊,真是不能不信。(玫瑰之雨)覃贤茂点评: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灾难和幸运之间神奇的转化,虽有其偶然性,但内在的统一和连贯,却往往容易忽略。 
  这就是具有必然性的正义原则:为善即善,为恶即恶。 
  生命是偶然和缺乏意义的,但觉悟者却可以用非常的方式为之寻找和赋予意义。   
  接着说他们为啥命大(1)   
  很多人不喜欢“报应”这个缘自佛教的词汇。还有很多人甚至能举出很多事例来证明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也不一定有恶报。其实,一叶障目的就是两个字——耐性,我们太急功近利了。我们说因果,并不是你今天埋下了种子,明天就能结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立竿见影的事情?所以,陈毅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千真万确。(提要) 
  早晨看电视,九江大桥事故中大难不死的两位河南人又有了后续报道。 
  新闻讲,当地政府为了表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阻止后面车辆的见义勇为行为,奖励他们25000元钱。但是,这两位生活窘困的河南人(有说是三位)坚决不要。后来推辞不过,他们就把这比钱捐给了河南老家的学校。他们说,当初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可不是为了钱。 
  在我看来,河南人在断桥上阻止其他车辆前行,避免了更多车辆落水的行为虽然算善举,但并非难能可贵。我相信,90%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袖手旁观。因此,在我前几天的文章里,只是模糊谈到了一个观点:虽然很多事件看起来很偶然,比如有的人大难不死,有的人则坐在家里却祸从天降,但是这偶然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我们并不知道的必然。可是对于其中一个我们知晓的必然——“好人有好报”并没有点破。因为,如果因为那天他们寻常的举动就把他们归于好人,这好人似乎有点贬值。但今天看到后续报道,我可以肯定地说,两个河南人大难不死这一看起来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就是报应,好人有好报。 
  很多人不喜欢“报应”这个缘自佛教的词汇。还有很多人甚至能举出很多事例来证明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也不一定有恶报。其实,一叶障目的就是两个字——耐性,我们太急功近利了。我们说因果,并不是你今天埋下了种子,明天就能结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立竿见影的事情?所以,陈毅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千真万确。 
  那么,什么时间算时候到了?这里还有个现世报和来世报的区别。有些因果能很快显现,比如吃了饭,马上不再饿;吃了药,病会一点点好起来;努力学习了,考试成绩会提高……所谓现世报,就类似这些马上可以看到因果的报应。而有些因果中的“因”发芽很慢,或者囿于“土壤”环境,要结出果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长到一生都不够。这就要到来世报了。 
  当然,如果你根本就不信有前生、来世,那么我们就只说现世报好了。 
  撇开宗教不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总体也上是符合世俗逻辑的。最有力的证明来自家庭伦理。 
  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有子女不赡养老人,有的甚至把老人赶出家门,或扔到医院不管死活。看到这些新闻绝大多数人会谴责这些不孝子孙。但是愤慨之余你有没有想过,都是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不讲伦常? 
  有记者曾采访北京一被遗弃在医院的老人的女儿,从中我们找到一些原因。女儿们说,他们的父亲是“恶有恶报”。原来,这位父亲年轻时不仅对子女不好,更关键的是他对自己的父亲也很坏,甚至经常打骂老人并把老人赶出家门。老人临死还是孙女们给送的终,而做儿子的连面都没有露。 
  常言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话绝对正确。我们对北京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被遗弃医院感到可怜,但是想想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这难道不是报应吗?所以,每次看到新闻里报道子女虐待老人,除去愤慨,我都会感慨于报应。儿女成为这样谁之过错?你年轻时又是怎样对待自己老人的? 
  当然,如果你相信有前世今生,报应问题就更好理解。回到上述两位河南人,他们大难不死是命大,但为啥命大?积善成德,所谓“福祸无门,惟人自招”是也。再如上篇文章里提到的那个打错的救命电话,某种意义上,那不正是报应之力吗?2007…06…25 
  评论: 
  无比同意,尤其后边那段关于儿女遗弃老人的分析。为了求得好的结果刻意积德是否不够善呢?(水彩)   
  接着说他们为啥命大(2)   
  我同意积德行善、善恶有报。(一星半点) 
  覃贤茂点评: 
  真知卓见往往会奇特地与世情的平庸相安无事地掺和在一起,它使一些本质的人性在值得珍视的同时又涂抹上不假思索的浅薄的艳俗。 
  已经在艰难的生活和挣扎求生的卑微中习惯了人云亦云的人们,更容易屈服于文化和道德的传统。 
  基于我多年来对人性的观察,我更倾向这样的说法,那就是愈是人们在言语中视之为神圣和不能逾越的禁忌,在实际的情况中却会愈有一种冠冕堂皇的矫情和虚妄,愈是不能本真地实践其朴素原始的本义。 
  萧然兄这篇文章中关于那段关于儿女遗弃老人的分析,很是让人深思。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1)   
  呵护我们心中的善念很重要,但是把我们的善念转化为善行,哪怕只是点滴的善行则更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讲,100个善念抵不过1个善行。(提要) 
  中午开车从报社出来,看到门口农民模样的一老一少,手里拿着几页纸,肩上抗着行李,在大门口茫然无助地徘徊。 
  车开过去后,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我为什么没有停车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从穿衣打扮完全可以肯定,他们是外地来北京上访的农民,也许他们有一肚子的冤屈,希望找到青天大老爷做主。虽然我不是青天大老爷,甚至也不是报社群工部专门负责投诉、告状的,但至少可以帮他们指指路,联系一下接口人。 
  当然,我也有些借口。我下午有很多事情要办,这也不是我的分内,开车出来后再掉头回去很麻烦。再说天底下这样的事情太多,根本管不过来等等。但是,无论怎样给自己开脱,内疚之心都无法排解。因为我的麻烦与这些农民千里迢迢进京告状比,那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一件事想起来就感到内疚。 
  每天开车上下班走四环路,经常会碰到流浪狗沿着里道逆行奔跑。每每看到我都会想,这些狗们如何在车流滚滚中逃离这个60多公里长的环路呢?它们十有八九最后是命丧车轮。每每想到这些内心就会隐隐作痛。但是,心痛归心痛,没有一次我会下得车来,伸出援手,帮它们逃离车海。 
  当然,同样我也有足够的借口。高峰时期那么多车,我没有办法停车,那样会造成交通堵塞等等。但是,面对鲜活的生命,这样的开脱也依然无法让我释怀。 
  其实,善念人们总会有。比如同情、怜悯、或对恶行的愤怒等等,只要是良心没有泯灭的,这些念头都会经常出现在脑海里。人有善念总比没有好,善念多了,至少能让人少做些恶。但是,对于社会而言,仅仅有善念是不够的。社会更需要善行。 
  把善念转化为善行其实相当不容易。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从念到行有时候却隔了十万八千里。因为,有太多的东西阻碍我们把念转化为行,比如我上面所说的种种借口。 
  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有道理,似乎也都说得过去。但是,细细想想没有哪个是不可以克服的,关键看我们自己的决心和意志。 
  比如,同样是在环路上看到小动物,我妻子和我比,就要高尚得多。 
  有一回也是上下班高峰,在二环路上看到一只被轧死的猫,她就毅然停车,把尸体从主路上移走,并在尸体上盖上一张报纸。她的这个总共也就10几秒的举动,让我非常钦佩,因为她没有把善念仅仅停留在脑袋里,而落实到了行动中。她的行为让我前面所有的借口都显得那么苍白。 
  所以,呵护我们心中的善念很重要,但是把我们的善念转化为善行,哪怕只是点滴的善行则更为重要。某种意义上讲,100个善念抵不过1个善行。由此看来,不和别人比,就是和我身边的妻子比,我的差距也是巨大的。2007…06…28 
  评论: 
  呵呵,终于抢了沙发。也许正是由于今天早上上班的路上遇到了盲人乞丐,本来已经走过有一段路了,但还是返回去施舍了微不足道的一元钱,返回的过程中也曾想已经走过就算了。再说昨天早晨同样是上班路上遇到几个残疾人在唱歌乞讨,我已经捐过了,但最终还是返了回去,否则一天会心里不安。其实一元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如果每个人见到需要帮助的人都能进这一点点微薄之力的话,对他们定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把善念变成善行。(过客) 
  其实我理解,只要不做坏事,不存贪心、怨心,即使不刻意做好事,也是善行。(美女) 
  覃贤茂点评: 
  《萧然禅语》与一般谈佛论道的文章不同,我觉得是萧然兄更多的是以自己切身学佛的体会出发而铺陈为文。 
  正所谓一章一节,都是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义,具在真理实践中发出。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2)   
  所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总是这样的轻松和亲切。 
  100个善念比不过1个善行,萧然兄已经说得再浅显明白不过了,但是真的要做起来,却并不是那样容易。 
  萧然兄总是能这样勇于破析自己,审视自己的待人处世和行为言止,决不对自己假以颜色,留有情面,这样勇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