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5年第02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诗人自写诗以来一直十分注重诗的语言形式、意象和音韵节奏,这首诗是一个范例,值得称道的是“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这样的诗句,这种幻觉般的感受有力地传达出内心所经历的震动。谁在万头攒动中这样感受,谁就是一个诗人。
适用年级:高一 【陈仲义推荐语】一个特定的出发时刻,一个具备“集体无意识”的域名,在最牵动人心的地点,举行的“告别仪式”。典型的浪漫派情感“仪式”,不仅因为情感真挚、透明,韵律整齐,更由于触动着普遍人心的共鸣,所以直到今天,仍旧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侧重点:
1.了解诗歌的情感因素。
2.了解诗歌的韵律(如果可能的话,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外在音乐性与内在音乐性的结合)
适用年级:初中
【张桃洲推荐语】这首诗的清新风格和它所传达的质朴情感,在那个时代是十分稀少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诗歌体验的个人性,即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感应着历史的巨大变动,以一己的悲欢映衬了时代的庞然身影。尽管诗作表达的是一代人面临时代变动所感受的心灵阵痛,却有意回避了流行于那个时代的宏阔场景,和与之相应的高大而空疏的概念化语词,而选取了一个相当日常化的场面:车站里熙熙攘攘的告别。这一场面在那个时代的普遍性,形成了这首诗能够引起共鸣的重要基础。对于被卷入那场浩大的社会运动的多数青年而言,这种经历无疑是别具意味的,它几乎象征着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他们不仅因为面临与亲人生死离别的现实而产生悲恸,而且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隐约地滋生青春的凄迷、前途的惘然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等复杂的意绪。因此,在这首诗平淡的字句底下,包孕着丰富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
教学侧重点:
诗歌的细节刻画;诗歌情感的外化。
适用年级:高一
【路也推荐语】1968年12月20日,诗人食指作为插队知青在从北京开往山西的列车上写下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诗,这首离别之诗用弱小的低低的声音表达出了在时代铜墙铁壁面前个体生命的痛苦和忧伤。此诗很快在上山下乡知青中传诵开来,四点零八分开出的列车上面运载着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现在我们还在读这首《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质朴的、直面心灵的诗作穿透了时空。
附:食指能考作品一首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