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深宫实录-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为《玉兔浑脱队》,八为《异域朝天队》,九为《儿童解红队》,十为《射
雕回鹘队》。女弟子队的舞蹈项目也有十种,也各以队的名称出现,一为《菩
萨蛮队》,二为《感化乐队》,三为《抛球乐队》,四为《佳人剪牡丹队》,
五为《拂霓裳队》,六为《采莲队》,七为《凤迎乐队》,八为《菩萨献香
花队》,九为《彩云仙队》,十为《打球乐队》。
七、宋辽金元宫廷乐舞
宋代皇帝也喜欢在燕乐上一试身手。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创作的大小
曲及改编的旧曲共计三百九十支,其中的十八支大曲是:《平戎破阵乐》、
《平晋普天乐》、《大宋朝欢乐》、《宇宙荷皇恩》、《垂衣定八方》、《甘
露降龙庭》、《金技玉叶春》、《大惠帝恩宽》、《大定寰中乐》、《惠化
乐尧风》、《万国朝天乐》、《嘉乐生九穗》、《文兴礼乐欢》、《齐天长
寿乐》、《君臣宴会乐》、《一斛夜明珠》、《降圣万年春》、《金觞祝寿
春》。这些大曲都是以颂功德、庆吉祥为主题,太宗的小曲从题目上看就知
道别有一番意趣,小曲有二百七十支,兹列其中十曲的题目:《一阳生》、
《玉窗寒》、《念边戌》、《玉如意》、《琼树枝》、《鹴裘》、《塞
鸿飞》、《漏丁丁》、《息鼙鼓》、《劝流霞》。
宋太宗很喜欢隋代流传下来的贺若弼的琴曲十小调,其中的一、两个曲
名不甚优雅,太宗动手改换,将原来的《不换金》改名为《楚泽涵秋》,《不
换玉》改名为《塞门积雪》。太宗还命词臣发挥文字本领,为琴曲填写新词。
大臣苏易简填得一首《越江吟》很是出色:
非云非烟瑶池宴,片片碧桃冷落黄金殿。
虾须半卷天香散,春云和孤竹,清婉入霄汉。
红颜醉态烂熳,金舆转,霓旌影烂,箫声远。
太宗还命工匠将琴由七弦增为九弦,这表明他在乐器革新上有所作为。
至于宋高宗要求把琴制成盾样以示不忘武备,并不比其先祖的作法更有意
义,反而显得心虚、自欺欺人。
宋太宗的子、孙真宗、仁宗均洞晓音律,能制新曲。宋真宗对郑声(燕
乐)不感兴趣,他的作品是飨太庙用的两首雅乐章。仁宗也有一些雅乐作品,
如《景安》四曲以祀天地,《兴安》四曲以祀宗庙,《祐安》五曲以祀五帝。
仁宗日常偶有灵感便自度曲,曲成后赐给教坊,或出题目,命教坊完成,这
样的作品有五十四首,分别用于各种场合。
辽代颇有作为的皇帝辽圣宗也是帝王中的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喜欢与臣
下昼夜饮酒、歌舞,还经常作大臣家中的不速之客,尽欢而罢。这位精力充
沛、爱好广泛几乎无所不能的皇帝有音乐作品五百余首。“新制乐章五百首,
自敲檀板教宫娥”。
南宋的一首优美的曲子《望海潮》流传到了金朝宫廷,时值雄心勃勃的
金海陵王在位。一日海陵王在后宫游观,闻听宫女唱道: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海陵王从未听到过如此动人的曲词,得知柳永的这首词是赞美钱塘的美
景,便召来曾出使过南宋的兵部尚书胡邻,寻问钱塘美景如何,胡邻回答:
“江南扬州琼花、润州金山、吴江姑苏、钱塘西湖为天下美观,其它更有许
多美景,但臣迹不到。只此数景,天下已罕,况于他乎!”海陵王的心被牵
动了,他按捺不住对江南美景的馋念,决意发兵攻打南宋。南宋五朝未想到
它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竟招致金国投鞭渡江之心。时人诗云: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香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海陵王也未想到,他出师不利,在采石被宋军击败,金朝又内院起火。
最后海陵王丧命于扬州。
金世宗即位后结束了海陵王的暴政,社会安定,边境无战事,金朝渐出
现汉文景时代的气象。金世宗对自己的政绩颇感得意,值皇太子出生,世宗
在东宫设宴,命乐工演奏新曲,他告诉在座的大臣:“朕制此曲,名《君臣
乐》,今天下无事,与卿等共之,不亦乐乎?”由此可知,金世宗也是音律
的行家。
队舞,由宋代传至元代。元宫廷舞队有《乐音王队》、《飞天夜叉队》、
《寿星队》、《礼乐队》等。《乐音王队》的舞蹈场面是,开始舞者男子三
人,戴青面具而舞,然后一队飞天夜叉出场,翩翩舞至台前,继而出现二十
名艳妆女子,持牡丹花边舞边歌,女乐人摇日月金腔稍子鼓,与歌舞配合。
最后是男子三人上场,五人作五方菩萨相,一人作乐音王相,伴随着歌曲,
乐音王与菩萨们在西天极乐世界的情境中舞蹈。《寿星队》是由男子执金字
牌,或执梅竹松椿石,或执其它吉祥物,如宝盖、日月棕毛扇、鱼鼓简子、
龙竹藜杖,载歌载舞。《礼乐队》的组成是童子五人,执香花妇女二十人,
分为四行,鞠躬拜兴(弓身、直身)而舞,或执孔雀幢歌舞。然后是男子八
人,披金甲,执金戟,一人头戴平天冠执圭,齐唱舞蹈前行。《乐音王队》
的歌舞用于元旦仪式上;《寿星队》用于皇帝生日宴会上;朝会时则由《礼
乐队》出场。一般在上述舞队演完后,由妇女三人唱《新水令》、《沽美酒》、
《太平令》三曲。
出现在唐代的“字舞”(或者更早)在元宫廷被发扬了,凡是皇帝在宫
内行走(乘舆或骑马)时,都由教坊舞女在前引导,舞出“天下太平”字样。
元代的宫廷舞蹈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前述的几个队舞即是如此。用于赞
佛的《十六天魔舞》传自河西,唐代已有,到元末成为最有魅力的宫廷宴享
舞蹈,“背番莲掌舞天魔,二八娇娃赛月娥”。舞蹈者为十六名美女,头垂
辫发,戴象牙佛冠,身披缨络,扮成菩萨形象而舞。有诗传述《十六天魔舞》
的姿采:
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
千花织步障,百宝贴仙衣。
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
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
元顺帝尤其喜爱《十六天魔舞》,昼夜观舞不倦,因担心宰相进谏,乃
挖掘地道,夜间在装点得五光十色的地道中观赏天魔舞。顺帝对于人生多有
感慨,他曾对嫔妃们说:“百岁光阴等于驰电,日夜为乐犹不满十万,况其
间疾病相侵,年寿难必,如白云有期,富贵皆非我有矣。何为自苦,以虚度
一生乎!”因此顺帝日夜忙于行乐,长歌大舞,自暮达旦,称这种生活为“遣
光”。
八、明清宫廷乐舞
明清两代,陶醉于歌舞之中的皇帝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皇帝们对于燕
乐舞的兴致悄然减退了。也许是戏曲的发展,转移了皇帝的注意力?缺少了
皇帝热情参与的明清宫廷乐舞,显然不如汉唐那样生机盎然、那样色彩纷呈。
如果没有崇祯皇帝喜爱音乐的事实,人们便会怀疑朱明天子的血统中有
无音乐细胞。崇祯喜欢听琵琶曲,闲暇时命宦官或才人在寝宫弹奏琵琶,崇
祯倾听不倦,其中最喜爱的是《索梁州》。崇祯本人可能不会弹琵琶,但
鼓琴确实在行,鼓琴是他的雅好。最能显示崇祯音乐才能的是作曲,身处内
忧外患之中的年轻皇帝,向往道家空灵无忧的境界,因此创作了五支访道曲:
《崆峒引》、《敲爻歌》、《据桐吟》、《参同契》、《烂柯游》。宠妃田
氏与崇祯有同样的音乐爱好,被崇祯引为知音,五支访道曲经常由田贵妃鼓
琴弹奏。田贵妃且弹得一手好琵琶。宦官白秀贞从蜀地带回一把精美的琵琶,
上有镂金红文,成双凤图案,崇祯赏给了田贵妃。在皇帝身旁,田贵妃弹奏
琵琶,如抱月怀风,音韵凄清。
清代是一个极重雅乐舞的朝代,尽管清代在年代上距上古最遥远,古音
依稀,但清代雅乐舞俨然完整无缺,频繁出现在皇帝各种活动中。这之中少
不了皇帝对雅乐舞的抬举,康熙、乾隆二帝都精通律吕,他们的音乐修养大
多用在了雅乐的考证和修订上。作为少数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朝代,清代着力
兴隆华夏文明,编纂四库全书,在知识界形成古文献、古史考证之风,而朝
廷大抓雅乐舞相当于高屋建瓴了。
现代音律学家看得出,清代的雅乐不过是假古董,但只要它体现着复古
意识,就不能不说它是雅乐。清代雅乐不仅用于祭祀、朝会上,也用于宴飨
上,具有普遍和代表性的是《中和韶乐》,在祭祀时配以歌舞,歌词的种类、
量极大,词藻是古来一贯的庄重而晦涩。在朝会和宴飨时所奏的《中和韶乐》
不配歌舞。太和殿中,乐器一应具有,常年供用。
在酒宴上演出的《喜起舞》、《庆隆舞》值得一提。这两种舞沿自满人
的传统。《喜起舞》的舞者是从侍卫中挑选的有膂力、动作敏捷的十人,身
穿一品朝服,舞于殿庭之坛。歌声与舞蹈同拍,歌者身穿豹皮褂,头戴貂帽,
用满语歌唱,歌词为陈述国家忧勤开创之事。乐工吹箫击鼓,歌舞酣畅。《庆
隆舞》用意是表现八旗艰难创业、建立武功的历史。在殿庭外的丹陛间,摆
放虎豹异兽模形或以人装扮,八大人骑马而来,象征八旗,舞姿呈骑马逐射
状,搭箭射兽,一只兽被射中,则众兽皆丧胆驯服。
乾隆皇帝的音乐作品与其诗作相比,在数量上差之远矣,御作《花子拾
金》只是提示后人,乾隆还有作曲的才赋。《花子拾金》不能算作单支曲子,
应是北曲(昆曲)小段,即短剧,讲的是一个叫花子拾金而发财的故事。这
是戏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