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赞道:

日霁风和试雪翰,盘空更上五云端。

外边认是宫庭鸽,依约铃声揭处看。

明武宗好养画眉鸟,极喜爱画眉的叫声。有人进言,以新出壳的小鹅脑
饲之,则画眉叫声更巧而且长久。武宗纳其言,命光禄寺每日提供小鹅数十
只。光禄少卿杨玮愤而抗谏:“天下民穷财尽,何处得许多子鹅?且伤残物


命,有乖好生之义”。武宗被触怒,谪杨玮为沪州知府。

在明宫中最受宠的动物是猫。专设猫儿房,由宦官三、四人,精心饲养
在御前有名分之猫。皇帝所钟爱的猫,牝者称为“某小厮”、骗者称为“某
老爹”、牝者称为“某丫头”,有的封以职衔,叫“某管事”或直称“猫管
事”。嘉靖皇帝有宠猫名“霜眉”,微青色,唯双眉莹洁,故名霜眉。霜盾
善解人意,熟知皇帝的习性,每当召呼它或将出宫行幸,它似乎先有所知,
跑在皇帝前面作先导。皇帝每晚上床入寝后,霜眉也不离左右,卧在一边。
嘉靖皇帝对这只猫怜爱至深,猫死后,命以金棺葬于万岁山阴,碑名“虬龙
冢”,荐以斋醮(按道家方法设坛祈祷),善写青词(致天神的表章)的大
臣袁文荣为之撰词,词中有“化狮为龙”之语。明熹宗的身边也常有三、五
成群的猫,分享他的剩食。

明代皇帝养猫的初意,本是为了引发皇子的生机。然而猫儿房的众猫们
出于本性,夜间争斗、嘶叫不休,宫中降生不久的婴儿有的被猫声惊得抽搐
成疾,甚至因此而夭折。此事乳母、宦官又都不敢进言于皇帝,皇帝也未曾
料到。

奇怪的是,明宫中不允许畜狗,其原因传说是与皇帝的姓氏有关。天启
时有宦官潘某,私养小狗于殿之后街,因其阿付权贵太监,无人敢揭露此事。
唐代虽有狗坊,总观各代皇宫也少有狗走动。宋仁宗庆历年间,有卫士谋变,
震惊宫掖,后被捕杀。官员宋禧建言,为防患须养狗,推荐蜀地有一种罗江
狗,赤而尾小,机警如神,请将这种狗养于掖庭。未知仁宗皇帝是否采纳了
宋禧的意见,但宋禧却因此被同僚讥笑为“宋罗江”。“哈巴狗”在清宫成
为宠物,以绛、白二色为贵,“绛如金液白如银”。这种狗自然不能担当警
戒的任务。

清代宫女们在冬天争着养蝈蝈,以葫芦为宠,饰以锦绣。中午拿到太阳
下取暖,蝈蝈在笼中嘤嘤争鸣,没太阳时揣于怀中,夜间藏在被中。正式养
蝈蝈的工作是由奉宸苑花园的太监们干的,用秋天取来的蝈蝈卵,育之于温
室。长成后,遇宫廷筵宴便承诏赴宴,以鸣叫为冬天的宴会添趣,乾隆在一
首“上元宴群臣诗”中有句:“向筵花卉发,隔牖草虫鸣”。

比蝈蝈大千万倍的象,也是皇家喜好豢养的动物之一。象虽然是陆地上
最大的动物,但古代中国朝廷从未将它作为威武的象征。象被驯服后很懂事
体。晋武帝司马炎平吴后,南越人向晋廷献上驯象,司马炎命该象驾大车行
走,使越人骑象,车上载鼓吹艺人,从此象车成了晋廷的大驾卤簿,皇帝出
行,以象为前导,试以桥道。

北宋克复江南以后,也获得了一些象只,豢于后苑。元代宫中(顺帝时)
有一只按照礼仪训导的象,能在皇帝宴饮群臣时,献上拜、舞之姿。“千官
鹄立天颜霁、殿下徐牵舞象来”。

明代宫中的象只最多,也颇能参加政事活动。驯象机构有宫中的演象所
和锦衣卫的驯象所,象初至京,先在演象所演习,锦衣卫专设指挥一员,提
督驯象所。经驯象所教导出来的象,要在大朝会时出任角色,列入仪仗,有
的驾辇或驮宝。间或三、五日举行的常朝,也须由六只象参加,某象如有疾
病不如入朝则由下一班某象暂代。象的头脑反映灵敏,丝毫不象身材那样笨
重,如果入朝迟误,便知道该接受廷杖了,自行伏地受棰如数,然后起立谢
恩。象平日获得的薪水数额,按照武弁的等次来定。如犯大过失贬降;则退
立所贬之位,不再敢站到原来位置上。象们排列定序,出入缀行,与经过宫


廷训练的人员没有什么差别。

象很快就能学会用鼻子吹觱栗、击铜鼓,欲观此技艺的人到驯象所纳钱
于象奴(管象人),象如教献技,但情绪并不愉快,有时斜视装钱满袋的象
奴,而后昂鼻俯首,呜呜出声。在象房时,象也常常烦躁忿懑。发作起来,
撤屋倒树,人畜遇之不免遭踏为肉泥之祸。

每年六月六日,宫廷照例晒书,宫中动物们也要浴洗更新。象只被牵到
城外的水滨洗澡,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群象在河中“因相交感,牝仰
牡俯,一切如人,奸于波浪中。毕事精液浮出,腥秽因之涨腻”。居民要到
远处汲水,十天以后河水始清。但有的史料否定了这一说。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

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

挥羽邀清风,悍目发朱光。

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曹植《斗鸡篇》

斗鸡,是古代王孙公子们的一大乐事,帝王之家摆开的斗鸡场更是热闹
非凡。

先秦时周宣王是较早的喜好斗鸡的帝王。斗鸡之风在汉唐达到极盛。汉
高祖刘邦的父亲在民间时就有斗鸡之好,作太上皇以后,由于不能继续过去
酤酒卖饼、斗鸡蹴鞠的生活而郁郁寡欢,刘邦知道了父亲的心思,便把父亲
在家乡的故人迁至长安附近,太上皇又可以拾起斗鸡的爱好了。汉宣帝在民
间生活时迷上了斗鸡,常和王奉光一起斗鸡为乐,王奉光之女后来应召入宫,
先为婕妤,后立为皇后。

邺城,曹魏和后赵之都,也曾是枭雄们斗鸡的热闹场所。魏明帝筑造过
斗鸡台,后赵皇帝石虎又再摆斗鸡的战场。

唐太宗、玄宗、文宗、穆宗都对斗鸡极感兴趣。太宗作秦王时,曾请御
史大夫杜淹写过一首咏斗鸡的诗。玄宗为畜养斗鸡,专设鸡坊,搜集长安城
中“金尾铁距,高冠昂首”的雄鸡上千只,养于鸡坊,又挑选六军小儿五百
人“驯扰教饲之”,年仅十三的斗鸡神童贾昌被玄宗发现,立为五百小儿长。

明代天启年间,宫女们风行以斗鸡为戏。她们从宫外购进健斗的雄鸡,
调习一段后,届期登场。先将五彩幔罩在鸡笼上,到场开笼,雄鸡跃出,然
后厮杀开来。最后胜者以彩球分缠头旁,入笼迎归,而主人所赢得的珠翠绮
罗,所值不下百两银子。

斗鸡自有斗鸡的学问。《列子》上说,纪醽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
以后,周宣王问他:“鸡可斗乎?”纪醽子说:“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过,周宣王再问,纪醽子说:“未也。犹疾视而盛气”。总计过了三
十天,周宣王再问时,纪醽子很有把握地说:“几矣。望之如木鸡,其德全
矣。异鸡无敢应者也”,由骄而负气变成木鸡方算驯成,道理实在太玄妙了。
唐代斗鸡神童贾昌,玄宗发现他时,他正在云龙门道旁弄木鸡,玄宗以为神
异,召入为鸡坊五百小儿长。唐代斗鸡盛行于整个社会,平民有的买不起鸡,
只能玩木鸡解馋。而贾昌是宫中卫士贾忠的儿子,算不得贫穷,他自七岁就


能感应鸟发出的信息,即能通鸟语。神驱鬼使,他由鸟类的知音自然成为斗
鸡的导师。每年八月五日的千秋节(玄宗生日),贾昌都要在万乐俱举的盛
会上一展风姿。他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着锦袖绣襦裤,手执铎铃,拂导群鸡,
群鸡叙立于广场,眼光透出神气。顺着贾昌的指挥,群鸡刹时树毛振翼,砺
吻磨距,抑怒待胜,进退有期。随鞭指低昂,不失节度,胜负既决,强者前,
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

这种群体的斗鸡,是表演性的。一般竞技性的斗鸡是一一出场相斗。斗
鸡的主人须在鸡身上,装上一些助威的东西。如在鸡身上敷上一层芥粉,芥
粉辛辣,用以伤害对方鸡的眼睛。在鸡距(爪)上,安设金属假钜,使鸡爪
锋利更有攻击性。这两种方法是由春秋时鲁国的两家贵族发明的,季氏与槃
氏斗鸡,“季氏芥其鸡,槃氏为之金距”。还有一种方法是在鸡头上涂狸膏,
因为鸡的克星是狸(黄鼠狼),狸膏的气味可以迷惑、吓倒对方。这个方法
早在春秋时也有了,庄子曾告诉惠子,羊沟之鸡非良鸡,而能屡屡获胜,是
因为鸡头上涂了狸膏的缘故。

斗鸡以外,帝王的兴致扩展到斗鸭、斗鹅。斗鸭尤以魏文帝嗜好,他曾
向东吴索要良种鸭,可知,东吴也有斗鸭之戏。斗鹅,是晋桓、灵二公所传
之宝,由唐僖宗继往开来。唐僖宗经常在兴庆池与诸王斗鹅,一时鹅价飞涨,
僖宗的鹅竟值五十万钱。

斗蟋蟀,明宣宗最为入迷,他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向宫中贡进千只蟋蟀,
因东吴斗蟋蟀之风很盛,料知那里会有优良选手。苏州的武弁们有的以捕蟋
蟀而立功,居然等同首虏而获世职。苏州有句民谣:“促织瞿瞿叫,宣德皇
帝要”,到万历年间还在流传。据说明宣宗从江南选取的蟋蟀,每只竟贵至
十几两银子,而宣宗的蟋蟀盆更是无价之宝,今故宫博物院仍存有宣德皇帝
当年斗蟋蟀的宝盆。


十一、皇家围猎活动

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狩猎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的。
它和人类的文明进化史一样源远流长。人类最初生活在荆棘丛生、凶禽猛兽
出没的恶劣环境中,人类要生存,就得武装自己,和险恶的环境相抗争。人
类的文明进化可以说是从和禽兽的争夺生存空间活动中开始的。人类发展到
一定阶段以后,贵族阶层产生了。狩猎渐渐成为统治者的军事训练的需要和
闲暇生活中游乐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以前,狩猎是一种严格的军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