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珠襦玉匣。魏文帝曹丕曾下制书,规定自己死后“无施珠襦玉匣”,因为当
年孔子曾指斥大办奢糜之敛的贵族,说无异于暴尸于中原。其实魏晋南北朝
时期战乱迭兴,朝代与朝代内部君主的替换频繁,不可能在每个皇帝死后做
贵料精工的玉匣了。唐以后确定下来的十数套甚至二十套衣裳作为敛服。

由于停殡时间长,为防止尸体腐化,便要在灵床底下放置冰块。负责此
事的人员叫做凌人,专设凌室提供冰块。

沐浴、饭含之后举行小敛、大敛。唐代规定,小敛在天明时举行。尚食
先备好太牢之馔小敛之前三刻,侍中举版奏(简牍)示令中严,宫中回荡起
鼓声。御府令设小敛床,枕席安放好,外施帷幄,帷用白布。主衣率下属将
衣裳十九套、绞(敛尸所用的束带)、衾安放在殿中间之东席上。小敛前二


刻,开宫殿诸门,禁卫分部设仗,这时百官、内外命妇各自在拜哭之位站立。
小敛前一刻,侍中请外办礼仪使引嗣皇帝、皇子等就位,在场众人发出哭声。
内谒者引诸王等就位。执礼者说“哭!”各个位置上的人齐声痛哭。侍御小
臣进入殿中,按规定操作,为皇帝的遗体穿上十九套衣裳,然后系上绞,盖
上衾。嗣皇帝在近侍的搀扶下哭着进来,跪地凭着大行灵床,哭踊无数,之
后,被搀扶着还于原位。

按礼仪之规定,该哭踊时哭踊,大多数嗣皇帝都能勉强做到,还有哀毁
过重者。有些昏狂任性的少年嗣皇帝却张不开嘴、挤不出眼泪,甚至掩饰不
住笑意或者丧事活动时不在场而去寻欢。即位时年仅十岁的晋孝武帝司马曜
在父皇的灵前不哭,却显得很有理性:一日的丧事进行到下午申时(三至五
时),大臣们还不见嗣皇帝哭出来,便纷纷进谏,司马曜却说:“哀伤到了
程度就会哭,哪有什么常规!”(原文“哀至则哭,何常之有!”)大臣谢
安叹其精理不减先帝。

小敛之后的大敛是治丧的高潮。程序略同于小敛,但规模更大,参加者
还包括皇弟、皇叔、皇叔祖、皇从父兄弟,诸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嗣
皇帝按礼仪使的奏请哭踊再拜,所有在场者也随之哭踊再拜,十五举声。礼
仪使奏请皇帝止哭,皇帝便止,内外皆止。大敛操作者是宦官和女官,加衣
毕,再将六玉(珪、璋、璧、琮、琥、璜)系于其上。这时,梓宫、龙輴、
绋等已经陈列于殿西阶下,輴是载灵柩的车,绋是牵引柩的绳索。梓宫被沿
着西阶抬入殿中,放在大行皇帝的西南侧。先将七星版安放在棺底,版上凿
有七孔,各孔之间有槽相连。再加席褥于版上,画着日、月、星辰、龙、龟
之属的黄帛施于棺盖内,陈衣(以前穿过的衣服)和六玉敛放好后,中官掌
事者将大行皇帝安放于梓宫内,然后加盖,覆上夷衾。

大敛之后,梓宫还要停于宫中一段时日,在殿下设二丈九尺长的铭旌,
题曰某尊号皇帝之柩。明代仁智殿是梓宫停放之所,俗称白虎殿。

宫中治丧活动结束,皇帝的灵柩被发引出宫,送往墓地。明代规定,发
引之前,百官斋戒三日,遣官的葬期告天地、宗庙、社稷。。。发引前一日,
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即天安门)、大明门、德胜门、以及
山陵沿途的清河桥、沙河桥、京都应祀神祗及沿路神祠。这一晚举行辞灵礼,
嗣皇帝、后妃皇子、亲王等,皆衰服以序致祭。礼仪部门在午门外设大升舆,
依图式陈葬仪。

发引日,先行启奠礼,陈设醴馔,嗣皇帝率皇室成员就拜位,四拜,奠
帛,献酒,读祝,再四拜、哀哭,望瘞或焚帛。在大行皇帝安卧之殿,嗣皇
帝面向西站立,皇子、亲王站在丹陛上也面向西。执事者进殿,撤帷幕等物,
拂试梓宫,内执事官将龙輴停于殿下,设真亭、神帛舆、谥册宝舆于丹陛上。
再行祖奠仪式,即设奠以告亡灵。与辞灵仪式同,嗣皇帝被带到梓宫近前,
面向西,内侍于梓宫前跪奏,请灵驾进发。

内侍们捧着谥册宝、神帛(招魂幡),由殿中门出来,放置舆内,接着
铭旌也被移出。这时,执事官与内执事官小心翼翼地抬梓宫出殿,执事官负
责搬动梓宫,内执事官在两旁执翣,翣用来障蔽、保护梓宫,顺着台阶,梓
宫降下殿来。内侍官于梓宫前跪奏,请梓宫升上龙輴。于是,执事官抬梓宫
上龙輴,然后以彩帷装饰梓宫,执翣者列于梓宫左右。内侍擎伞扇。侍卫站
立如仪,皇帝旧时用过的仪仗列于前,后面跟着是谥册宝舆、神帛舆、真亭、
铭旌,队伍开始行进。内导引官导皇帝由殿左门出、后妃、皇子、亲王及宫


眷随后。在午门内、举行遣奠仪式,与祖奠仪式同。然后,内侍在梓宫前跪
奏,请灵驾进发,队伍启行。皇帝、后妃、皇子、亲王痛哭极哀,内侍跪奏,
请皇帝回宫,然后导引皇帝、后妃还宫。在午门外,礼官跪奏,请梓宫升上
大升舆,于是梓宫被抬上大升舆。礼官再跪奏,请灵驾进发,皇子、亲王哭
送。灵驾出端门,停住,在太庙行辞祖礼,由皇子主持,礼毕,礼官再请灵
驾进发。梓宫由承天门出,皇子、亲王步送至德胜门、再骑送至陵。

在陵墓中,皇帝得到安息,并加入祖宗之列。


六、历朝皇宫人殉

在中国君主丧葬仪式中,曾出现过惨无人道的人殉。

殉葬之事始终为社会的良心所不忍、所痛恨。孔子见到模仿人能跳动的
俑,叹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意是先有了俑,才引发君主、贵族
直接用人殉。荀子则直言斥责人殉:“杀生而送死者谓之贼!”

春秋时结草报恩的故事就系于人殉:晋国大夫魏武子有爱妾。魏武子初
患病时曾嘱咐儿子魏颗,他死后一定把妾嫁出去,但他病重时又对魏颗说,
让该妾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还是把父妾嫁出去了,并说:“病重时头脑
糊涂,我按照他理智时的吩咐办”。后来在辅氏之役时,魏颗见有位老人在
战地上结草,秦将社回败绩,马被草绊住,颠下马来被俘获。战役结束后,
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老人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
余是以报”。老人为报女儿免遭杀殉之恩,结草以助魏颗。

人殉在殷周王室盛行,沉寂千年后,又在明代宫廷复兴。

殷周时的人殉,多至数百,不仅包括服侍过该王的女性,还有青年男子。
秦缪公死时,殉葬人数多达一百七十七人,良臣之子奄息,仲行、针虎也在
其列,秦国百姓为之哀恸,作《黄鸟》之诗。

秦始皇大治陵寝,死后,秦二世诏命:“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殉葬。

汉以后,杀生殉死之事大致不存,常有皇帝在遗诏中指示将无子之嫔妃
宫女放出宫。但人殉之事也偶然在私下出现过。唐武宗病危时与王才人的一
段对话,决定了王才人殉葬的命运:当王才人在病榻前服侍武宗时,武宗注
视她许久,说:“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王才人说:“陛下大
福未艾,安语不祥?”武宗说:“脱如我言,奈何?”王才人回答:“陛下
万岁后,妾得以殉”。武宗没有说话。王才人果然在武宗断气之前,自经于
幄下。王才人的“烈举”博得了宫廷内外一致赞颂,平日忌妒她专宠的嫔妃
也为之感动。

《宋史》曾隐隐约约地透露过妃嫔殉葬之事,也似乎情有可原。宋高宗
曾宠幸过才人吴氏、韩氏、李氏、王氏,其中李氏、王氏容貌明艳,高宗作
太上皇以后,仍然爱恋二人。太上皇驾崩,皇太后见到二才人,每每感愤,
孝宗探知此情,即迫告命,让她们自便。实际就是胁迫她们自杀,殉高宗之
葬。

以率领下层民众起义而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明目张胆地复兴人殉
之制。位于南京的孝陵地下,陪朱元璋瞑目的嫔妃达四十人,其中只有二人,
先于皇帝病故,其余三十八人都是治丧时勒令而死的。

明成祖的长陵,殉葬者十六妃。

明仁宗的献陵,殉葬者五妃。

明宣宗的景陵,殉葬者十妃。

明景帝在英宗复位后被降为王,死时仍有数名嫔妃从殉。

殉葬的嫔妃在宫中被缢死,再装敛入棺从葬。缢死的过程见之于朝鲜李
朝实录,因为明初朝鲜仍沿元制,向中国朝廷进贡美女,对于死情的记述则
不会是虚妄的:当死之日,殉葬者在庭中饱餐一顿,之后,被引入堂中。刚
进入堂中,主持此事的嗣皇帝明仁宗走来与她们辞诀。堂上已经准备好了就
死的工具,殉葬者哭声惨绝,声震殿阁。但只能就范,别无生路。宦官迫使


她们登上小木床,梁上垂下来的绳索荡然,头伸进绳圈中,宦官撤去其床,
便一一形同长颈之雉,挣扎、气绝。韩氏临死时,对乳母金黑说:“娘,吾
去!娘,吾去!”语未竟,脚下的床立时被宦官撤走,一命呜呼。

明代殉葬之制贯彻了五朝,在明英宗死时中断,此后未再实行。明英宗
临终,口占遗嘱四项,命太监牛玉执笔,其中第二项是“勿以嫔御殉葬”这
份草拟的遗诏交到文臣手中润色,李贤等览诏激动而叹:“止殉,真盛德事,
度越千古矣!”《明史·英宗后纪》中赞道:“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
法后世者矣”。由英宗作法,后嗣皇帝未敢再遵太祖之制。

满洲旧有殉葬之俗,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死时,都
有人从殉,从殉者有嫔妃和侍从武官。满清贵族也常以妾、奴仆殉葬。康熙
皇帝在位时发布了禁止贵族以奴仆殉葬之令,清皇室率先做到了废止殉葬,
从康熙起,未再出现人殉之事。

然而中国的最后一位称帝者——洪宪皇帝袁世凯将死之际,亲手用刀杀
其爱妾。这是对古来杀殉遗风的继承。好在袁世凯的王朝及时夭折,否则殉
葬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