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民日记 作者: 侯永禄-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那还可以小孩成协大人,现在不行,我家7口人,4个娃,都在10岁以下。按3个月口粮的低标准是:1~2岁的娃每月3斤,3~5岁的娃每月9斤,6~7岁的娃每月11斤,8~11岁的娃每月16斤。12岁以上的大人也分了四级口粮标准:轻体力劳动者每月18斤,一般的人每月20斤,重体力劳动者每月23斤,特殊饭量大、干过重体力劳动活的人每月28斤。
我和菊兰按一般人的口粮标准对待,每月20斤,母亲年老做家务,不参加集体劳动,口粮标准为每月18斤,引玲、胜天都为16斤,西玲11斤,丰胜9斤,全家7口人,每月共分口粮110斤,每人平均不到16斤。3个月共有92天,每天3顿,共276顿。全家人每顿饭共吃1斤2两粮,每人吃不到2两粮。
这时候受饿少的人是:食堂的炊管员和饲养员。社员有句顺口溜:〃牛哭哩,猪笑哩,饲养员偷料哩!〃社员说:〃粮食吃到口,先要过五关:场里打下,入到队内库房,交给保管员,秤高秤低,损耗库溢,这是第一关。再由队里领回食堂,由管理员负责库溢库损,这是第二关。然后加工碨面,入水剥麸,出粉率有高有低,由碨面人负责,这是第三关。然后交给做饭的,将面蒸成馍,做成饭,这是第四关。最后由掌勺的人舀给社员饭,发给社员馍,碗有大小,勺有宽窄,相好的、对劲的,见面低头不问的,这才过了第五关。〃社员还说:〃狼吃鬼掐,给社员剩个瓜把!〃又说:〃社员不怕标准低不够吃,只害怕吃不够这低标准。〃四队有个单身小伙子,实在饿得撑不住了,就把食堂印的〃饭票二两〃的〃两〃字改为〃斤〃字,管理员发现后,把他狠狠训斥了一场。
大家都各有各的办法,我家却不知该怎么办,只能食堂给多少,自己吃多少。每顿饭都是菊兰端上个大脸盆,跟着大家排在长长的队伍后边,等着一勺一勺地舀稀饭糊糊。一户一户舀到头以后,人们还不立刻端上盆子散去,而是低着头两只眼一直盯着锅底,等着匀那一点点残汤饭底子,直到舀饭人拿饭铲铲净最后半勺子后,才无可奈何地走去,哪怕天气再冷,把饭等凉了,也不在乎。菊兰端回了稀饭糊糊,全家人围在一起,才一个个舀到各人的碗里。每次吃毕饭后,西玲在炕上往后一挪,总低声地长叹一声气:〃唉!〃不知是喝胀了撑的,还是嫌没喝够而难受的。谁也不敢问,也不愿问。只是3个大人互相看看,默默地,眼圈儿禁不住红了起来。
我心想,总不能眼睁睁地把人往死的饿呀!家里还有十来间厦子,四间半大房呀!把房拆掉卖上一部分换些粮票,买点儿粮吃吧!母亲却舍不得地说:〃10间烂厦房,住着能遮风雨,但拆下来却是一把渣,能值几个钱,能买几斤粮啊!况且政策有规定,社员房屋不许随意买卖,咱当干部的能违反政策吗?〃东边院子前面有间半大房,倒是能值几个钱。但队里饲养室占用着,我能挖社会主义的墙根吗?不行!不行!这下我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1960年是解放后最困难的一年,而这年的12月又是这最困难的一年中吃粮标准最低的一个月。
1960年12月22日我的病稍微轻了些。赵妈3天后来看娃,提了一笼麸子馍。她也入了食堂,哪里来的麸子馍呢?原来自从夏收后,她就在没有耕过的麦茬地里一枝半穗地拾了半个多月的麦穗。叫下她〃瞎子十爷〃来推碨。笼子里的麸子馍就是把碨下的面和麸子搅在一起蒸下的馍。多亏这馍,才救下菊兰娘儿俩的命,不然娃没奶水水,咋活得下来哩!菊兰坐了这个月子,连一个干馍渣渣也没见过。什么鸡蛋呀、红糖呀、猪肉呀、滋补品呀,想也没敢想过。只有用食堂里舀下的几勺子红薯糊糊,端回来止饥了。她晚上饿得不行了,在炕洞的灰里煨上个萝卜,就算吃上好营养品了。
我先给娃起了个名字叫〃三胜〃。因为他是第三个男孩子,又因为他正出生在公社〃三反〃会期间,还因为这一年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举得最高、叫得最响的第三年。后来觉得〃三字〃不甚好听,数字也太小。母亲提出叫个〃万胜〃。我一想,很好,何止三胜、四胜、百胜、千胜,定能万胜!毛主席有句语录人人会念,那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孩子一定会战胜万种困难,坚决活下来!
1960年12月25日公社为了解决社员吃粮不足的困难,响应中央提出的〃瓜菜代〃的号召,由社长高万春领着数百名社员到黄河滩里挖马淋根(一种类似芦苇的野生植物),以此来充饥。黄河滩是一片荒滩,社员们只好用柴草搭起一间间草棚居住,以遮风挡雨。天寒地冻、夜罪难熬,大家只好生火取暖。晚上,不知是谁,一不小心引着了草棚。冷风吹来,火趁风势,风助火威,草棚一个挨一个着了起来。社员们从睡梦中惊醒,乱喊乱跑,谁也顾不上管谁。衣服着了火,脱又脱不掉。有人急中生智,就地打个滚,身上的火焰便小了,便急忙脱掉衣服,光着身子逃离火场。不幸的是,有两个年轻人,身上着了火,风地里乱喊乱跑,用手乱拍乱撕,终究脱不掉火衣,直烧得体无完肤,浑身是伤。等到大伙儿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第二天把人送回来放在巷东头的庙内,人已经动弹不得,只听到他们口中发出微弱的叫声:〃疼,疼〃,不久便断了气,其余受伤的还有四五个人。这事真令人难过!
1960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人称《十二条》)宣传下来了。《十二条》指出:要反对〃共产风〃,要把公社化初期〃一平〃、〃二调〃了的东西作退赔;公社占用了的房屋要出租金;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坚持按劳分配,供给部分不能超过分配部分的30%;要恢复集市贸易,活跃农村经济。
1960年12月29日路井街上举办了物资交流大会,晚上,公社便召开了退赔兑现大会。路井大队在大会上领到了公社棉绒厂修建时占用耕地的价款2075元,还领到了各小队占用社员房屋作饲养室、保管库房、食堂大灶等的租金1800元。社员一下子就高兴了。
1961年元月15日我造出决算前的资金平衡表,开始协助各队算分配数。这时,省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侯树堂和雷永祥回家探亲,发现路井地区缺粮情况严重,牲口死亡很多,拉磨、拉土、耙地、耕地都没有牲口可用了,全由人力来拉。浮肿病人相当多,社员们一个个面黄肌瘦、没精打采,群众中的不满情绪也不少。说什么〃王书记,想升官,打一石,报两石,把社员饿得怪叫唤〃;〃人民公社好,顿顿吃不饱〃;〃人民公社是天堂,社员饿得遭饥荒〃;〃干得再紧,吃不过留粮标准〃;〃鼓足干劲,一天半斤〃;〃排除万难,一顿吃完〃;〃毛主席万岁,喝糊糊站队〃;〃队长见队长,穿的皮大裳,保管见保管,都是肥大脸,会计见会计,谁的〃飞鸽〃利〃。
1961年元月24日老同学雷永祥来我家探望。我们彼此谈了些如何安排好群众生活的问题。我只用开水一碗,招待了相别十多年的老同学,也没敢留他吃一碗饭,因为确实端不出一碗饭来。
1961年元月26日菊兰虽已满月,但仍不能去娘家。赵妈一个人的饭票咋能够3个人吃呢?往后的日子可该怎么过呀!这天晚上,天气异常寒冷,滴水成冰,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屋檐上的冰凌足足有一尺长。菊兰流着泪悄悄给我说:〃我看往后的日子实在没法过,你有病,我才坐了月子,妈年纪又老了,加上四五个娃,把咱俩挣死,也养活不起这一家子啊!不如把万胜趁不懂人事早早给了人,让娃讨个活命吧!〃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便说:〃唉!娃一个月只分3斤粮,连喝粥糊糊都不够。哪里来的奶水啊?与其在咱家饿死,倒不如给人家,讨个活命好些!〃我便抱起满月不久的小子娃,哭着说:〃万胜啊万胜,把你给了人,你长大后却不要骂你大和你妈太狠心!只因你生不逢时,我和你妈实在是养活不起你啊!把你给了人家,总比饿死在咱家好呀!〃母亲走进门,看见我们两口子都红着眼圈不言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便问道:〃咋了,你俩又闹事了吧?〃菊兰说:〃没有,他说娃一天只分一两粮,不够吃,想送给人。〃母亲一听,急得变了脸色说:〃不行!狗上世来,头上都顶着三分粮哩!能到世上来,就能活前去。这么好的小子娃,咋能舍得给人哩!〃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咱一家八口人,她才满月,我又身体很弱,经常害病,街上卖的馍一个要卖一块钱,靠我俩天天劳动一年能挣多少工分?能分多少粮?能养活全家人吗?若饿死在咱家,还不如给人,也许能讨个活命!〃母亲仔细一想也是,便说:〃实在没办法,这也是个讨活命的办法。不过不要忙,慢慢打听上一个爱娃的好人家。〃我点点头,心中便盘算着如何找一个好人家。
1961年元月27日下午,保管员侯寻荣来我家办理有关手续,见我面黄肌瘦、身体虚弱,便关切地说:〃你身体咋成了这样子,得补一补。到街上买几斤菜吃一吃,身体自然会好的。〃我苦笑了一下说:〃是呀,菜能补,买菜是要花钱的。只是家里连饭都吃不上,还买啥菜哩?〃又看了看睡在炕上的幼小瘦弱的万胜,便吞吞吐吐地说了想把娃给人的想法。寻荣听后默默无语地走了,便把我想把娃给人的消息悄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