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骏正传_2-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都涨到了上限顶峰,今年再涨到上限也不算什么稀罕的事情。〃
可以大胆地假设,如果唐骏从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上败落,他决不会在6年后坐上〃中国打工皇帝〃宝座。甚至他的年薪,连后来的五分之一都无法达到。
蛰伏上海:在微软的伤口上
2002年4月2日,北京,唐骏上任媒体见面会。
微软亚太区总裁罗迈克、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及微软大中华区的高层前来助阵。唐骏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相比黯然离去的前任,他命运会怎样?唐骏大声回应:〃如果大家都以任期长短来判断我干得好坏,那我一定设法使我的任期超过前面任何一任。既然我已经出任这个职位,我就是最好的。〃
但媒体见面会后,唐骏并没有在北京停留,而是回到了上海。唐骏对总部说:〃先给我一个月时间,做点调研。〃总部默许。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来来去去历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总部不希望唐骏失手。
唐骏在上海〃躲〃了一个多月。很多人都认为唐骏怯场了。媒体的兴趣逐渐淡下来,一切恢复平静。而此时的唐骏正蛰伏上海,专心做一件事:分析微软在中国的形势。
唐骏除了动用正常渠道,调阅微软(中国)的总结、计划、报告外,特别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微软(中国)在政府采购方面失利的原因。另外,唐骏通过和前几任中国总裁的沟通,知道了这个位置的〃险峻〃。他也有意无意的让上海的下属侧面了解了华北、华南的情况。
信息全部回到唐骏这里的时候,自信的唐骏忍不住也出了一身冷汗。他庆幸自己没有贸然留在北京,并深深体会到了高群耀的艰难。
著名IT观察家刘韧,后来在一篇名为《在微软的伤口上》的文章中谈到唐骏接手微软(中国)总裁时,微软在中国的困境:〃微软在中国很受伤。它对中国信息化的贡献不比IBM小,IBM在中国既赚到了钱又赢得了声誉。相比IBM,微软在中国既没赚到钱,也没赢得声誉和起码的尊重。我们一边免费使用着微软的软件,一边痛恨着微软。微软错在哪里?〃
刘韧还特别记录了微软(中国)前几任的印象:
1998年2月10日,我在中关村开源写字楼采访了微软(中国)公司第一任总裁杜家滨。1994年3月,杜家滨从惠普跳到微软,接替1992年建立微软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田本和。1998年10月,杜家滨离开微软加入思科公司。导致杜家滨离职的原因是微软要他和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联合执政。据报道,在杜家滨主持的最后一次大会上,坐在第一排的员工发现,老于江湖的杜家滨竟然落下了眼泪……
15个月后,吴士宏〃逆风飞扬〃去了TCL,高群耀接任。高群耀此前在Autodesk工作了5年,起诉过中国几十家盗版用户,极富有打击盗版经验。据唐骏说:〃高群耀离职不是因为业绩,也不是因为政府采购未中标。〃〃可能是因为他太累了,不想那么累了。〃
第一次见到唐骏是在第一届亚洲MVP峰会上,40岁的唐骏和前面二十多岁的技术人员一样,在用英文激情地演说着。他的手势和表情像是经过了训练,充满了张力。
唐骏是个十分要强并且十分机敏的人,他十分想给媒体留下好的印象,媒体的任何问题,他都会正面回答,并力求充分。这样一个唐骏不知道能不能疗好微软的中国伤。
从唐骏的履历看,除了因为语文不及格不能进复旦外,他几乎没有失败过,所以,也谈不上受过什么伤。微软(中国)总裁对他将是一个挑战,如果他疗不好微软的伤,他自己也会很受伤。
四面楚歌,八面埋伏(1)
唐骏将自己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内政〃四面楚歌〃,外交〃八面埋伏〃。正所谓〃处处是陷阱,个个是地雷〃,让微软(中国)举步维艰。
在内政方面,有以下四大问题:
1。各自为政。微软在中国,共设立了四大管理机构:微软大中华区、微软(中国)区、微软上海全球技术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虽然四大机构的职责不同,但一直没有解决分权独立和统一管理的问题。结果管理上互相交叉、叠床架屋,严重分解了微软的政府资源、客户关系和品牌。而微软(中国)在华北、华东、华南的分支又相对独立,形成了〃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
2。业绩不佳,士气低落。3个月前,在北京市政府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采购中,微软产品〃全面落败〃,让微软(中国)士气低落。唐骏新任,大家都抱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心态,观望情绪浓厚。
。核心员工离职。如前文提到的赵方。
4。总部投入不足。唐骏前任的前任杜家滨曾谈道:〃内部创业和我自己创业其实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我创业,钱不够,要跟银行贷款融资;在微软,当我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也要去和微软商量,同样要向微软融资,同样要劝说它愿意投这个钱。如果我们这个风险投资计划被通过,要搞合资公司,搞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就好像我在开一家公司。〃
唐骏知道,解决四大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士气,获得总部的支持。但问题是,唐骏的嫡系在上海,北京是交接过来的班子,对自己还将信将疑,短时间内不可能将他们当作嫡系。自己不能做错任何一件事情,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反弹和抵触。这种反弹和抵触会形成恶性循环。
除去内部问题,微软外部的种种困难也困扰着唐骏。他把之称为八面埋伏:
1。反盗版对立情绪;
2。渠道热情衰减;
3。合作伙伴不满;
4。对手步步紧逼;
5。总部业绩要求;
6。媒体负面报道;
7。分权之争明显;
8。政府关系紧张。
四面楚歌,八面埋伏(2)
最令唐骏头痛的是,这八个问题往往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在一起。但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来自消费者的对立情绪。甚至有评论家认为,微软正在遭遇来到中国后最大的公众形象危机。而这一点,其实是日积月累,最终爆发的结果。
当时,由于竞争的激烈和中国用户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相对低下,中国出售的电脑总是预装了微软的视窗95或视窗98操作系统及其他众多软件。要知道,电脑厂商从微软那里买一套软件,价格相当于电脑硬件成本的10%左右,结果电脑的价格相当贵,电脑厂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为此,他们开始想方设法节省成本。如长城认为,仍然可以预装视窗软件但微软必须降价等。
按照当时微软总部的理解,用户买电脑就是因为其视窗软件好用,而不是要用电脑才买视窗软件。他们认为用户不可能购买没有预装视窗软件的电脑,所以对长城的降价要求不予理会。
之后,长城推出一款宣布推出一款4999元的飓风499电脑。该电脑不仅较之前价格便宜许多,还不再预装微软的视窗软件,把是否安装的主动权交给了消费者。上市刚几天,便被消费者抢购一空。此时,微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紧随长城其后的TCL电脑公司采取同样做法,不再把视窗软件预装〃强卖〃给用户。如果国内所有厂商都这么做,微软势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而此前,微软公司起诉亚都(加湿器生产厂商)电脑软件侵权案被社会公开后,已经引起了舆论及各方人士强烈关注。微软在诉状中要求200多万元的赔偿,而亚都仅有50余台电脑,这意味着每台电脑要赔4万余元。诸如此类的问题有意无意间激起消费者的对立情绪,而情绪逐渐积累,最终在吴士宏任期内全面爆发了。
1999年,清华大学方兴东博士等人联合出版了一本书:《起来,挑战微软霸权》。这本书成为消费者对立情绪的代表。几年之间,该书风靡IT界。
书中,方兴东详细分析了亚都案与消费者的情绪缘起。他说,人们之所以同情亚都,是因为买不起微软的正版软件,而没有微软操作系统软件,电脑只能是一堆废铁。全人类都被微软牵住了鼻子,我们在为电脑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方便沾沾自喜的同时,一下子都成了微软的奴隶。
〃即使永远使用微软的产品,也有可能在某一天会突然崩溃。因为这只篮子实在是太不可靠了。一个100多K的黑客小程序,就能让任何人随意控制你的电脑,获取你机器里的任何信息。这种黑客程序逞威的关键就是Windows的设计弱点。而CIH病毒的作者称:他编一个小小的软件就可以让所有使用简体中文操作系统的机器全部崩溃,这种病毒发作的基础,就是Windows的根本缺陷;几年前,澳大利亚发现海军的资料自个儿跑出去了,因为Windows95有'后门'。现在Windows98的注册序列号方式,可以在你不觉察的情况下,将你机器的一些信息传送到微软连整个国家和社会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可靠和安全。
四面楚歌,八面埋伏(3)
〃美国为什么要告微软,因为微软是一个正在造成重大损害的垄断者。垄断窒息竞争,是市场的第一天敌。美国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威力无比的反垄断法,微软有IBM、Sun、Oracle等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即便如此人们对微软的垄断也无能为力,最终也不得不借助国家机器。而我国现在还没有实力企业,更没有反垄断法,像微软这样的垄断力量进入后危险远比它在美国的危险大的多,我们能不有所防范吗?〃
金山公司的总经理雷军也说:我们不反对微软用法律手段反盗版,我们真正反对的是微软的霸权。〃先有盗版,后有微软〃,当人们已经离不开微软软件时,微软便举起了大棒,想告谁就能告谁了。
加上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政府对微软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在这个时候,微软一些重要的合作伙伴,如金蝶、用友、东软等,也开始抱怨与微软合作的条件太过苛刻。而一些预装微软软件系统的大的电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