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港二十八总督(全文)-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海面调集军队,扩大战争。6月,法国舰队进攻台湾基隆,被击退。同月,事先驶进福州马尾港的法军舰队突然袭击中国兵船,击沉多艘,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8月,法军再攻台湾,遭清军和当地人民的痛击,惨败于淡水。1885年初,法军进犯广西边界,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法统帅尼格里受重伤。刘永福的黑旗军也在临洮大败法军。
  对于这场战争,英国政府持中间立场,但是,宝云政府扬言英法缔结盟约,容许法国的舰队在香港作一切战时物资的补给。在港英商明目张胆地与法国舰队交易,为法国军队补给煤炭,支援粮食,从中谋利。
  香港爱国同胞对法国的侵略和港府支持法军的行为极度不满,9月,香港码头工人、驳艇工人、运输工人集体采取行动,拒绝为法国轮船工作。法国商人向香港法院控告,结果竟有14名卸货工人被法庭判处罚款,更引起华人的公愤。10月,工人罢工,港英政府出动军队警察镇压,一些参与反英法活动的华人被捕监禁。与此同时,宝云主持立法局会议通过了《维持治安法例》,规定涉嫌“危害殖民地治安与秩序”的人,未经判罪,亦可拘禁及驱逐出境。又规定华人未得总登记官的批准,不得发表文告,严禁华人私藏或携带军火。
  陈谦所著《香港旧事见闻录》一书曾记载香港工人反对港英当局支持法国军队的斗争情况。英商发了战争财,洋行开庆功宴会。煤炭运输工人对此怒不可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正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打得法军落花流水,而英国商人以煤炭物资接济法军,打乱了刘永福的作战计划,使中国军队受到挫折。英商还开庆功会,怎能容忍。于是,煤炭装运工人成群结队,直闯宴会酒楼,搅乱了英商的庆功宴会。警察署接报立即派出大批警察,挥动警棍,手持枪械,镇压工人。工人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使警察和洋行无计可施。之后,工人乘夜班船回到广州,使洋行供应补给法军的煤炭运输,陷于停顿。
  英国政府借口中法战争香港防卫会受影响,要求港英当局每年在负担2万英镑驻港英军费的基础上,增加5。6万镑,加强防卫力量。宝云主持立法局会议,于1884年12月如数通过。次年,英政府又要求再增加5。4万镑,宝云唯命是从,如数照给。于是香港每年负担英军驻港费用13万镑之巨。
  工务局建筑材料远来英国
  宝云新成立的工务委员会,也称工务局,由英国工科大学毕业的专家充当工务司。会址设在花园道。在工务司之下,有建筑工程师、高级文员、事务文员及工人等。在香港地区,凡市政建设的工程,如修道路、砌堤防、造衙署、建营房、筑炮台、建学校,造桥梁、修渠道、盖街市等等,一切都归工务司规划,至于民房、商行、戏院等等,也要先将图纸呈报工务局,得到批准,才能兴建。工务局备有货仓,专贮政府工程需用的建筑材料及工具,由专人负责保管。
  香港政府历来是每一项建筑工程,无论大小,都先绘就图纸,规定用料,估计施工日期,订出工程价格,编列表册,由工务局公开招商投承,以价低者承建。但为慎重起见,在投票时,商人须先缴一定数量的押票银存于库房,然后投得者方为有效。落选之票将原押票银发还。商人投得工程后,签定合同,一切遵守规划,不得偷工减料,拖延工期,更改图纸,倘有不符,即须重行拆卸改建。因此投承政府工程的建筑商,非资本雄厚,信用度高而又熟识业务者,不敢轻易向工务局投承。
  香港建筑物样式并不一致。富豪住宅多建于半山区和太平山顶上,有的采取英国建筑形式,有的采取意大利样式,或采取其他各国样式。至于平民房屋,则多是旧式二三层楼房,地方狭窄,租值昂贵,且无浴室、厕所等设备。
  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迅速发展,急需海外市场,推销产品,掠夺原料,这是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重要原因。所以,占据香港之后,当然要控制香港市场。在建筑材料方面,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英国商人的利益,规定港府一切建筑物所用器材,如铁钉、铁丝、铁门、铁板等等,都要用英国工厂的出品;木地板或圆柱则要由缅甸或印度英商处输入,其余如卫生设备、水管、玻璃、油漆等,都必须用英国货。因此运输路程遥远,工料昂贵,采购不易。至于屋前的石柱石基等则就地取材,开采石矿,由工人加工而成。其余砖、瓦、灰、泥等才向中国内地采购。到20世纪初期,新式建筑开始采用三合混凝土和钢筋建筑,所用水泥,也规定要用英国货。民房建筑一切用料,若非英国产品,必须由工务局派人鉴定,才能使用。
  建筑工程在完工时,还须经过工务局复核,认为工程完善,符合标准,才发给新屋居住证明,否则处罚。
  华商傅翼鹏承建大潭水塘工程,当时订约以3年不倾塌为原则,香港经常有台风袭击,如遇台风,堤坝坍塌,必须重建,风险很大。傅氏投承完工后,香港竟三年未遇台风,石坝巩固,无需再建,因而致富。
  成立赛马会
  1884年,香港赛马会正式成立,专职负责赛事、日常营运和投注管理。
  香港早年参加赛马活动的多半是英国军人,他们的调动比较频繁。爱好赛马的外国人还有洋行老板或高级职员,他们的工作也时有调动。所以,香港早年的赛马委员会是一年组织一次。后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扩张的发展,香港成为重要的转口港。到宝云时期,经港府批准,外国商人在香港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马会——香港赛马会。这个赛马会成为香港政府要员与各洋行大商人的交易场所,对香港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香港赛马会在其成立以后的四十余年内,种族歧视的观念一直很深,即使是中国人中的上层人士,也只能作为赛马会的来宾,而不能作为会员。这种做法伤害了香港中国商人的民族感情。于是,在港的中国人便在1920年组织了一个华人赛马会,在粉岭设马场跑马。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赛马会才在1927年象征性地吸收两名中国人作为会员。这两名华人会员叫何甘棠和容显龙,是当时香港著名的买办。在吸收华人会员的同时,还准许中国籍骑师参加比赛。这样,华人赛马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粉岭的马场便移交香港赛马会管理。
  随着香港赛马活动的开展,马场上逐渐出现赌马的现象。初期的赌马只是为了娱乐开心,算不得真正的赌博。主要内容是马主与马主之间,骑师与骑师之间,或两个观众之间,各选一匹马作为打赌的对象,赌注不过是一瓶香槟或一顿晚餐。完全是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
  由于赛马和赌马与香港民生关系密切,所以,马场上惯用的术语,逐渐流行到社会里来,成为民间俗语。
  1927年跑马场看台这些俗语不但成为香港人日常说话的词汇,也传播到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甚至连东南亚和台湾等地的华人社会,也都在交谈中使用这些生动形象的俗语。
  由马场术语演变成一般人谈话俗语的例子很多,例如“搏到尽”,本来是形容马匹参赛时出尽全力,争取较佳的成绩。在香港社会中,这句话最流行,因为香港人士做起事情来十分努力,香港经济有今天的辉煌成就,也就是每一个香港人“搏到尽”的成绩,香港人也以“搏到尽”的精神闻名于全世界。再如常说的“爆棚”——以前香港马场是用竹木建造,所以称为棚。“爆棚”就是整个马棚都挤满了马迷的意思。如今戏院满座、巴士挤满旅客都称为“爆棚”。“抢闸”——每场赛事开始之前,参赛的马匹都由马夫拖入闸门内,等到闸门打开,马匹便冲出来。“抢闸”的意思,就是闸门刚打开,尚未准跑,马匹便抢先冲出,这当然在比赛中占了便宜。这句术语流行出来,凡是抢先去做的事,都称为“抢闸”。例如,月饼店在距离中秋节还有好大一段日子,便已推出月饼在市面上售卖,他们这种做法,就被称为是“抢闸”。“爆冷”——本来是形容冷马跑出。但在不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结果,一向都称为“爆冷”,和所谓“热门倒灶”是相类似的意思。
  1960年,该马会获准英皇御准衔头。跑马本来就是殖民地特征之一,加上“御准”二字,就更增强了殖民色彩。到90年代初,马会已有全职人员四千多人,一万多兼职员工,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设有董事局,下设有分委员会,分别负责赛事、发牌、投注、财政及一般事务、会员事务、捐款等各方面的管理、监察和发展决策。马会的总投注额的10。7%作为博彩税缴交给港府,7。4%作为马会佣金,余下约81。8%派给投注中奖者,所取得的净额盈余大多用作慈善服务。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间,马会赞助给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康乐、科技、福利等公益事业的拨款已达27亿元。
  洁净局洗太平地
  港府的卫生局,成立于宝云年代,当时不称卫生局而称洁净局。
  香港开埠之后,由一个只有几千人的渔村,迅速变成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城市,许多环境卫生设施都追赶不上人口膨胀的需要,尤其是环境的污染最厉害,以致居民患病的情况十分严重。陈勋所著《香港杂记》中记载,在香港开埠后的数十年中,痢疾、热病等传染病流传很厉害。那时驻港英军士兵生病的特别多,甚至整营英军都是病人。
  1881年,英国殖民地大臣金伯利伯派遣皇家工程师柴维克到港,对香港的公共卫生情况做全面考察。1882年发表了《柴维克卫生调查报告书》,认为以上情况是由于香港水土恶劣,环境极度不清洁,卫生设施差,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所造成。根据报告书,港府采取了一些改善公共环境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