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也疯狂-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不说词句好歹,一股横霸之气已经扑面而来,也能看出完颜亮在侵宋之前的焦灼心态。不过这“仔细看,嫦娥体态”,虽然是说要截云看月,暗喻他对南宋的觊觎之心,却也有他一点个人的打算。原来他身边的内侍梁统,原是宋人,对他说宋高宗身边的刘贵妃,是个倾国倾城的佳人,发誓“得天下绝色而妻之”的完颜亮,自然对此大感兴趣,恨不得立刻攻下南宋,把“嫦娥”弄到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他还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他还惦记着他的“嫦娥”,连给刘贵妃将来要用的衾枕被褥都准备好了。
就在完颜亮积极备战,虎视眈眈的时候,南宋朝廷还沉迷在“和议”带来的苟安局面。从金国出使归还的南宋官员,曾向宋高宗报告说金人正在汴京大肆营建,肯定有南侵之意。高宗却自我安慰地说这不过修行宫罢了。后来完颜亮的南侵意图越来越明显。宋高宗也不得不开始做了一些准备。但却还抱着求和的幻想,所以这准备工作也就拖拖拉拉。于是完颜亮的大军一路攻城略地,过了淮河,可没想到却在长江边上的采石矶,被一个书生虞允文打得大败。
起初,南宋负责长江防务的官员弃城逃跑,被朝廷免职;而接替他的人还没有到任,江防部队无人指挥,处于一片混乱状态,难以抵挡金军的进攻。如果长江天堑不能固守,南宋就危在旦夕。这时,朝廷派中书舍人虞允文来采石犒师,他虽然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看到军无主帅,情势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江防指挥。由于金人的战船多是临时拆用民房的木材建造的,很不牢固,而宋军则有多种战船,船体坚固,在水战上就占了优势。同时,虞允文还对江防作了周密的部署,凭借水战长技,加以水陆结合,以御金军。等宋军刚布置完,金兵就开始渡江了。完颜亮亲自挥动着小红旗指挥,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这时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江上的金兵又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都打死。他还不甘心,第二天又派兵渡江,却被宋军把他的三百只大船困在江心和渡口,一把火全烧了。于是完颜亮只好另想出路,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想到那里去渡江。
其实,这时完颜亮手下的士兵已经是人人厌战了,听说还要渡江打下去,都怨声载道。但完颜亮也有他自己的苦衷。在此之前,留守东京的完颜雍已经发动了政变,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大定。完颜亮很惊诧,说这个年号本来是打算在自己平定南宋之后用的,现在却被完颜雍用了,这难道是天意么,感叹不已。天意与否是很难说清,但如此结果却也是完颜亮的荒淫好色造成的。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貌美聪慧,孝敬公婆,治家有法,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她还给丈夫出谋划策,劝他多献珍宝给完颜亮,博得了完颜亮恭顺的赞誉,在完颜亮大杀宗室的时候能幸免于难。完颜雍在外任职,乌林答氏始终跟随在丈夫的身边。但完颜亮对这位美人,早就垂涎三尺了。等完颜雍任济南尹时,就命令他把妻子送到中都,一方面作为作人质,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淫欲。乌林答氏思虑盘算,如果抗旨不去中都.完颜雍将因此遭杀身之祸;如果听命前往,必然名节不保。于是深明大义的乌林答氏决定舍命保夫,与完颜雍诀别后,前往中都,在中都附近的良乡自杀。夺妻之恨使完颜雍对完颜亮充满了刻骨仇恨,现在一有机会,就发动了政变。
后院失火,前线作战又不利。进退两难的完颜亮还想充面子,打算先攻下南宋,再回师北伐。可此时完颜雍即位的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军心动摇;而完颜亮为了渡江必胜,又把逃亡的士兵统统杀掉,于是人心更加不稳。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集中兵力,勒令将士们在第二天从瓜州强渡长江,后退者斩。结果当夜就突发兵变,完颜亮还以为宋军偷袭,不料一看,射进帐篷的利箭却刻着金国制造的印记,他明白大势已去,本欲困兽犹斗,但连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被乱箭穿身,叛兵蜂拥而入,又一连几刀将他砍得血肉模糊,并用绳束套上他脖子用力将他勒死,用大氅裹住尸体焚毁。后来,金世宗完颜雍降封他为“海陵郡王”,谥号为炀帝,葬于大房山鹿门谷诸王的墓地间。臣下上奏说完颜亮罪恶深重,不应封王,也不应葬在诸王墓地。完颜雍又废他为“海陵庶人”,改葬于墓地西南40里处的平民坟茔。
宋理宗赵昀
造化弄人平民当皇帝(1)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初五,山阴县尉赵希家生下一个儿子,排行第六,起名赵与莒。
这实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或许根本不值得在史书上记载一笔,但20年后,这个叫做赵与莒的孩子登上了皇位,他出生的情景也就被渲染得非比寻常。据说,在赵与莒的母亲全氏临产前,赵希派一个仆人送她回娘家,天明启程的时候,发现外面有很多军士,赵希很奇怪,亲自去看,却没有人影了。接着,在上船的时候,又发现船边卧着一条黑色的蟒蛇,使船都倾斜了。赵家人对这些异兆感到惊讶,就取消了回娘家的计划。当天夜晚,赵与莒就出生了。虽然是夜晚,却赤光冲天,照得周围有如白昼,室内,也异香馥郁,恍惚间仿佛有两名童子张着青盖保护着刚出生的孩子。似乎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显示着这个孩子将会有不同寻常的未来。
但是,孩子的父亲赵希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小县尉,而且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了。母亲全氏只好带着赵与莒和他的弟弟投奔娘家,但全家也并不富贵,孩子的舅父只在地方上担任保长。虽然他们也是宋的宗室,算起辈分,赵与莒还是太祖的十世孙。但两百多年过去了,早就和一般的庶民百姓没有太大的区别,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赵与莒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和他这个阶层的孩子一样,也接受了一些粗浅的教育。如果不是后来的那些变故,他也会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但是,在他十八岁的那年,一个偶然的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个叫余天锡的人,是丞相史弥远的门客,准备回乡参加乡试。在路上遇到了大雨,就到附近的全保长家避雨。全保长听说他是史丞相馆客,忙着杀鸡备饭,接待得十分隆重。也许觉得余天锡是从丞相身边来的大人物,想让他看看外甥的前程,就在席间指着赵与莒兄弟说:“这是我的外甥,算命先生曾说这两个孩子以后富贵不可限量。”余天锡仔细观察了两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也觉得还挺不错的,又得知他们是宋太祖的十世孙,就连乡试也不去参加了,当即回到临安,告诉史弥远。史弥远就让余天锡带两个孩子一起来京。原来,此次余天锡回乡,还带着史弥远给他的任务。宁宗皇帝的弟弟沂王的儿子死了,史弥远让他在宗室中选贤明厚道的人给沂王立后。所以他看到赵与莒兄弟不错,就把想把他们带去。全保长了解了事情原委,大喜过望,心想到了沂王府,那是一步登天了。连田产都卖掉了,替两个孩子整治衣冠,免不了召集亲戚朋友,大摆筵席,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番奇遇,隆重地送孩子赴京。
但是,事情却并不这么简单,丞相史弥远的心里还有更深的打算,他不仅仅想着为沂王立后,还想着要为宁宗皇帝寻找一位继承人。
这件事的原委却要从头细述。宋朝自从靖康之变后被赶到临安,不但国势日衰,就连皇室生孩子的能力,似乎也随之下降。所以皇帝一旦没有儿子,就收养宗室中的子弟作为继承人。宋高宗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宋太祖的后人养育在宫中,继位后即是孝宗。孝宗皇帝倒是有个亲儿子,但却极不孝顺,当太子的时候就天天吵吵着要早点继位。孝宗无奈,退位作太上皇,给儿子让位,可这个儿子当了皇帝竟不去看老爸一眼。大臣们看不过去了,天天上书劝他尽孝,可他还就是不去,甚至孝宗皇帝死了,也不到灵前吊奠。大臣们都觉得这个不孝之人当皇帝实在是有碍观瞻,干脆说他有神经病,逼他让位给儿子宁宗。而这帮大臣也就算有了“拥立之功”。其中有一个叫韩侂胄,还是宁宗皇后的亲戚,于是大权独握,不可一世。他还想建立不世之功,就决定北伐金国,史称“开禧北伐”。但打仗不是小事,要有充分准备和严密部署的,韩侂胄的北伐却是头脑发热的决定,结果自然是节节败退,南宋朝廷只好向金人请和。但金人的条件却十分苛刻,割地赔款不说,还一定要韩侂胄的脑袋。这时韩侂胄的靠山韩皇后已经死了,宁宗新立的皇后杨氏一向看他不顺眼,于是就和史弥远密谋,趁韩侂胄上朝的时候把他杀掉,把脑袋割下来送到金国请和去了。
韩侂胄已死,史弥远有和议大功,又有皇后的支持,自然也就权倾一时。宁宗皇帝没有儿子,也选取宗室子弟在宫中作为继承人。他的太子赵询,本来和史弥远关系不错,诛杀韩侂胄就是两人合谋,但这位太子后来死了,宁宗不得不再选一个继承人,但新太子赵竑却特别讨厌史弥远。东宫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他曾经指着上面琼崖(今海南岛)的位置说,自己一旦登基,就要把史弥远贬到那个地方去。史弥远得知此事,自然害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